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笑談邂逅(7)高中實驗教材的設計師和領路人周正逵

(2023-06-01 18:25:21) 下一個

笑談邂逅(7)高中實驗教材的設計師和領路人周正逵

 

        周正逵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高中語文閱讀實驗教材的責任編輯。

        我與周先生初識在1984年暑假,人教社在甘肅蘭州召開第二次語文實驗教材試教工作會議。8月11日上午,周正逵先生給全體與會人員介紹高中閱讀實驗教材的編輯理念、整體設計及編寫高一年級《文言讀本》的具體情況。他講的理念之新穎、設計之獨創,讓大家精神為之一震。

         8月12日,大會組織與會人員去參觀遊覽劉家峽水電站、泛舟劉家峽水庫。我非常幸運地與人教社副總編劉國正先生率領的全體編輯、還有特約編輯章熊、張必錕等專家學者在同一條船上。

        那天,天公不作美,上船不一會就開始下起蒙蒙細雨,大家本來都在艙外觀賞湖光山色的,紛紛回到艙內。隻有章熊和張必錕兩位先生在船頭引吭高歌俄語歌曲《三套車》,他們兩位是人教社編輯們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大家邊聽邊與鄰座的朋友聊天。

        我剛好坐在周正逵先生旁邊,他笑著問我:“你認識他們兩位嗎?”

       “83年在洛陽會議時認識的,這是第二次見麵了,兩位老師每次見麵都鼓勵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周先生說:“是啊,這套實驗教材就需要你們年輕教師堅持試教,你昨天上午的大會發言講得很好,隻要你用心研究實驗教材,腳踏實地按教材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將來一定會出成績的。”

        “謝謝您的鼓勵!”

        周先生在談話時,再次強調他昨天在大會上講的編輯理念,詳細解釋了為什麽高中三年要依序編成高一年級《文言讀本》、高二年級《文學讀本》、高三年級《文化讀本》。

        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文言文基礎,就不可能欣賞文學作品,如果沒有文學素養,就很難讀懂文化著作,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

        我相信,不僅僅是我,所有與會老師聽他這樣言簡意明一說,都不會忘記。

        他還告訴我,“張必錕老師是《文言讀本》的特約編輯,他是五十年代初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的高材生,幾十年一直在中學教書,他的文言文功底非常深厚,而且已經摸索出一套文言文教學的方法。”

        我說:“83年暑假在洛陽,張老師在大會作報告《初中文言文教學》,我就坐在前排,看到他講話時,完全不看講稿,引用課文中的例句,脫口而出;引經據典,言之鑿鑿。真是佩服得不得了!”

        他說,我們這套《文言讀本》,特別要求執教老師徹底拋棄過去那種“串講法”,實施“誦讀教學法”。希望你從現在起,就在你的班上試著用“誦讀法”,教學生學習文言文。

        周老師特別健談,談起他負責編寫的《文言讀本》,滔滔不絕。原來,他畢業於北師大中文係,因成績優秀而留校教語文教材教法,後來還去景山學校當過語文老師、東城區教研室當過語文教研員,他非常熟悉中學語文教學教研的實際情況。所以,他後來到人教社編教材就有自己的理念!

        我們第一次見麵就在船上談了兩個多小時,還言猶未盡。

        最難忘的是1986年暑假在太原高中語文實驗班工作會議上,大會主持人周正逵老師,發現正在上示範課的那位老師,還在用傳統的“串講法”,一句一句邊講邊譯時,立即找到必錕先生,請他馬上準備下一節課,用“誦讀教學法”去上示範課。先生隻有不到半小時的準備時間,還是借用那個班的學生,還是講那篇文言文,還是在大會主席台上上課,讓學生和與會老師們大開眼界。  

       “串講法”教文言文,是典型的注入式,課堂死氣沉沉;必錕先生用“誦讀法”教文言文,源自傳統,改革創新,是真正的啟發式。課堂上師生互動,氣氛非常活躍,張老師運用各種誦讀方式訓練學生,就是平平常常的教師領讀,也非同一般,隻見他把課本放在講台上,然後走到學生中領著學生誦讀課文;還有他獨創的“跟讀”,即老師高聲誦讀,學生跟著老師輕聲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跟著老師讀,似有聲又似無聲。張必錕老師這樣教學生誦讀文言文,令全體師生和與會人員耳目一新。大禮堂響起熱烈的掌聲。

       周正逵老師接著上台,非常興奮地說:“熱烈的掌聲,說明大家喜歡張老師這樣上文言文誦讀課。再強調一下,所謂誦讀,就是像張老師這樣,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反複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誦。大家剛剛已經看到了,學生隻要訓練得法,是完全可以當堂背誦課文的。”

       記得1986年10月10日,周正逵先生請我們在人教社招待所修訂教材的幾位老師去他家吃晚餐,席間還有河南省教委張進副主任在座。張厚感是中語室副主任、周老師和王老師分別是高中閱讀和寫作實驗教材的責任編輯,我和張必錕、朱泳燚是來參加初中寫作教材修訂工作的三位中學老師。大家所聊話題差不多都是關於教育、教材、教法等熱點問題。吃完飯後,厚感先生聊興未盡,與王連雲老師一起再回招待所與我們繼續聊。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見到那位副主任之後有話要說。王老師關注的是具體工作,表示一定要在22日之前,完成第一冊的修訂。厚感先生酒後吐真言,他關心的是整個語文教育教學,宏觀要控製,但是不能像教委那些人那樣去管控,像他們那樣隻能把語文教學管死!他情不自禁地說:“語文教學還真他媽不是誰都可以來管的!”

        周正逵先生是高中語文閱讀實驗教材的設計師。閱讀教材一改多年的陳舊模式,設計並編寫出了高一《文言讀本》(上下冊),高二《文學讀本》(上下冊),高三《文化讀本》(上下冊)。這樣的教材既有梯度,又有深度,當然教學也有一定的難度。因而,必須改革教學方法。他尖銳地批評人教社以前的教材是:“從小學到高中,上了12年的語文課,長期是在平地上轉圈,記敘、說明、議論,這三個部分循環,本身沒有梯度。”

        高中三年試教圓滿結束後,他準備修訂第一輪實驗使用的閱讀和寫作教材。他認為閱讀教材整體設計既有係統,又有層次,實驗效果也比較好。

        1988年10月15日,周正逵老師到武漢開會,離漢前,來我家談高中實驗教材修訂工作。他首先肯定我執教的實驗班取得的成績。他說,用我們人教社副總編劉國正先生的話來說,你們這個實驗班,不光是普遍成績都好,而且出尖子學生。理科語文實驗班出了個化學奧賽冠軍,確實了不起。而且據說,他是高中入學被你抓鬮抓來參加實驗的。

        然後重點談關於高中實驗教材《寫作》的修改思路。

        他說,那幾年集中精力和時間編高中實驗教材的閱讀部分,基本上沒有考慮寫作教材的整體設計問題。他認為王連雲老師的高中《寫作》教材,較之初中《寫作》教材有了比較大的突破,但是總感覺還沒有完全跳出老框框。而且,高中《寫作》與閱讀教材基本上是不配套的。他希望我說說試教實踐之後的體會。

        說實話,我一直非常感謝王連雲老師,如果沒有他的極力提攜和推薦,1986年,人教社建國以來第一次請三位中學老師參加教材修訂工作,全國那麽多優秀語文教師,怎麽也輪不上我呀!

        然而,當周正逵老師把他的高中《寫作》教材設計思路說給我聽了之後,我不得不佩服他!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而有序:高一,思維和語言;高二,思路與章法;高三,思想與理義。

        憑直覺“正逵思路”比“連雲思路”可能要好一些。

        我建議,請周正逵老師組織編寫人員,借鑒章熊先生的《語言和思維訓練》,還有他的譯著《提高寫作技能》,來設計寫作相關練習。這兩本書都是在六年試教時,章熊先生簽名送給我的,也是我的試教必讀書。

        那天下午五點,周正逵老師來我家,直到晚上八點五十,送他去武昌火車站乘車離漢回京。我們在家裏、在飯桌上、在路上、在車站站台上,一直都在談語文實驗教材改革,有說不完的話。

       我不知道後來修訂的《寫作》教材,到底是走“連雲思路”,還是“正逵思路”。但是,我知道,他們都是走的改革之路,他們永遠都是中學語文教師的領路人。

【附錄】周正逵先生在武漢談《文學讀本》試教。

        1986年2月18日,湖北省語文教研室教研員張良謨老師通知我,人教社高中閱讀教材責任編輯周正逵先生到武漢來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張老師做東請周老師吃飯,請我們幾個執教高中實驗教材的老師作陪,以便向周老師請教《文學讀本》(上下冊)的編輯意圖、體例以及他的教法學法建議。

        這次在武漢,我們邊吃邊談,親聆謦欬,如沐春風。

        周正逵先生認為,教材改革是語文教育改革的中心環節,也是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作為一課之“本”,語文教材不僅體現本學科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也滲透著本學科最基本的指導思想,還規定了本學科最基本的教學方法。

        據周正逵先生考察與分析研究,從清末到現在,語文教材體係陳舊已經延續了上百年,盡管近年來出現了語文教材多樣化的新局麵,但絕大部分教材在編寫理念上,都是一脈相承,守舊如初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不變:“文選組合”的模式不變,“閱讀本位”的體製不變,“文體循環”的序列不變,“講讀中心”的方法不變。按照舊的教材體係編寫出來的語文課本,無論怎麽裝飾,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四大缺點:缺乏明確訓練目標,缺乏周密訓練計劃、缺乏係統的訓練內容、缺乏科學的訓練方法。

         針對當時語文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周正逵先生主張語文教材改革要抓住要害,對症下藥。他提出了四個具體對策:第一,變“文選組合”為“訓練係統”,以係統的語文訓練為中心,而不是以“選文”為中心;第二,變“閱讀本位”為讀寫能力的“分進合擊”,語文教材不應該把寫作置於從屬地位;第三,變“文體循環”為“能級遞進”,語文教材要以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各項語文能力為主線,而不是以常用文體和讀寫知識的循環為主線。第四,變“講讀中心”為“自學指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教材應該體現“自學為主”的思想,以“自學指導”為基本方法,不應該把講讀教學當作基本方法。

        飯後,周正逵先生送了一本《文言讀本》下冊給我,然後談高二《文學讀本》的編輯意圖和教學方法。

        周先生說,《文學讀本》的學法、教法與《文言讀本》一樣的都是以訓練學生的能力為主,不一樣的是訓練內容和方法。《文學讀本》的單元內容分為五個部分:文學常識、代表作、試析、練習、瀏覽。從點→線→麵,逐步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他說,現在教材還沒有印出來,等下次來武漢再送一本給你吧。他準備五月底或六月初,到各地看看試教情況,你們武漢是首選之地。

       非常感謝周先生的關心與賜教。

【附錄】二      文學常識及文學作品鑒賞

        全日製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明確指出,高中生必須“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大綱》編的高中《語文》(必修),三年全套40個單元中,有10個單元是文學作品。由此可見,文學作品鑒賞是中學語文教學和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2017年《全國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即“考試大綱”,俗稱“考綱”,其中關於文學作品的選考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鑒賞評價 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麵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
    (2)探討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解讀考綱】

        縱觀四十年來高考語文試題中文學鑒賞題所涉及的內容,基本上是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即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種文學樣式編單元的課文,以及與課文相關的文學常識和 文化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高考語文試題,在如何考察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方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有關專家提出了“文學定向鑒賞”的考察方法。所謂“文學定向鑒賞”,就是指在確定的目標下,在一定的範圍內對文學作品進行鑒別欣賞,從而檢測學生是否能領略作品中某些精妙之處,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和熏陶。這類考題,就不僅僅局限於課本上的文學作品了。

       “文學鑒賞”本來是見仁見智、絕無止境的。但是,加上“定向”來限製,就意味著對作品的鑒賞,在廣度與深度上有一個定量與定性的要求。臨考遇到“文學定向鑒賞”試題,首先要“辨方向”,即要認真審題,仔細讀題幹,看題目是考“內容”還是考“形式”。因為“文學之欣賞,所取資於文學作品者不外內容和形式兩方麵,作品之內容,則不外為感情與思想二者之表現,起之以想象,乃成其為文學。情必持之以理,理必融之以情,乃其文學之高尚與偉大。”(傅庚生著《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其次,要“細分析”,結合具體題目,分析試題測試目的,看題目考的是哪一方麵的內容和形式,其解題步驟如上所說:→辨方向 → 細分析 → 鑒詩文 → 會比較。

【備考對策】

       “文學作品定向鑒賞”應抓住特點,明確重點。就中學文學作品鑒賞訓練及測試來說,應力求做到:能領略詩歌意境,揣摩散文神韻,剖析小說人物,把握戲劇衝突。

一、領略詩歌意境

        領略詩歌意境,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主旨,注意從詩歌的類型和體裁入手進行分析。我國的詩歌接時代劃分,可以分為古詩和新詩兩大類;古詩又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近體詩也叫律詩,是一種嚴格講究格律的詩體,其中又包括律詩和絕句。和近體詩相對的是古體詩,又叫古風,寫法上比較自由。新詩,則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創造與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的詩歌形式,它用通俗的白話來寫,表現全新的思想內容,新詩在形式上比較自由,但同樣要求有詩的形象和濃鬱的感情,也要注意節奏和韻律。

詩歌按內容劃分,一般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敘事詩是借助一定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抒發詩人的強列感情,表達作者的理想和願望。而抒情詩重在主觀抒情,通過一定的意境的創造,傾作者的心聲。抒情詩,或托物抒情,或情景交融,或寄情於景,或借景抒情,手法盡管不同,但都是表現真情實感,對此,要采取分析態度,分清作者所表達的是進步的、積極向上的,還是落後的、消極頹廢的。這就是結合作者生平及時代背景進行分析。

領略詩歌的意境,還要從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描繪的形象以及語言特征,韻律和節奏等四方麵進行具體分析。詩歌中感情的抒發,並不是抽象的,而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具體而鮮明地呈南在讀者麵前,詩歌強烈的感情常常借助豐富的想象來表達,因而比興、誇張、擬人等等,便成為詩歌的重要表現手法。

詩歌的語言富於形象性、音樂性、凝煉精粹,總是以較少的字句容納豐富的內容,它的韻律和節奏應力求“易記、易懂、易唱、動聽”(魯迅語)。

二、揣摩散文神韻

        散文不像小說,劇本那樣,通過完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集中的矛盾衝突來表現中心思想,而是以一個有意義的生活片斷,聯想發生,著意揮灑,其中包含著深刻意義或象征意義,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因此,揣摩散文神韻首先要做到知人論事顧及全篇,要從作者截取的生活片斷中,體會作品的主旨。

        其次,鑒賞散文要能抓住作品的中心線索,這就要注意作品“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第三、散文長於抒情,抒情散文,一般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作者在文章中可以盡情地直抒胸臆,敘事散文則常常偏重於間接抒情,寄情於敘述或描寫之中,托物言誌和寄情於景,更是散文常常采用的間接抒情的方法。

        最後,在鑒賞散文時,仔細揣摩文章的遣詞造句,體會所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用心辨別各種表達方式及其作用,用心分析鑒別各種表達方式及其作用,從測試角度來說,品味散文的語言也是定向鑒賞散文的重要內容。

        如何品味散文的語言美呢?人們都說散文的語言像詩一樣,凝煉、優美、含蓄、形象,所以鑒賞散文的語言,與鑒賞詩歌的語言有許多相擬之處。

三、剖析小說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說的思想內容主要是通過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來休現的,因此,要把握小說的思想內容,就應該認真的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形象所折射出來的社會曆史的內涵。

        小說塑造人物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可以作概括的介紹,也可以作具體的形象描繪乃至細節描寫;即可以寫人物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裏活動,既可以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和抒情,既可以正麵描寫,也可側麵烘托。在鑒賞作品時要細心體會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

        故事情節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發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從而表現主題思想。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有些還有序幕、尾聲。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物的性格,情節的發展,都要在一定的環境中表現出來,所謂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描寫,往往交代出作品的時代背景,為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存在提供活動場所;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以及場景等,一般起著渲染氣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四、把握戲劇衝突

        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課本中的“戲劇”,專指戲劇的文學因素——劇本,劇本作為戲劇文學,是和詩歌、散文、小說並列的一種文學基本樣式。

戲劇要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中尖銳的矛盾和衝突,一般來說,有衝突,才有“戲”,衝突是戲劇最重要的特征。優秀的劇本都善於組織反映社會生活本質的戲劇衝突,通過戲劇衝突來細致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戲劇鑒賞,就要能把握戲衝突。

        劇本主要是通過劇中人物的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劇中人物語言,就是人物的對話和獨白(在歌劇和戲由劇本中,還包括唱詞)。人物的思想性格,主要由對話表現出來,由於性格的不同,人物的語言常常有個性化的特點。優秀劇作中的精彩對話,往往起著對重的作用,即表現人物在說什麽,又表現人物在想什麽,能使讀者體會出人物說話時的心理狀態。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有時也可以通過人物的獨白來直接告訴讀者,精彩的獨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因此,鑒賞戲劇文學,要牢牢抓住戲劇衝突,了解衝突發生的背景和場景,分析衝突的內容和實質,認識衝突的社會意義,重點把握衝突中的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體味其個性化語言,推敲獨白的作用。

        在中學階段,不論是平時學習,還是備戰高考,抓住四種文學作品樣式鑒賞的重點,再輔之以掌握“定向鑒賞”的方法,在高考時就能“踩”到試題“考點”,把握“得分點”,取得優異成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