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三道四(111)“找關係”,“跑調動”

(2022-06-20 03:33:05) 下一個

說三道四(111)“找關係”,“跑調動”

如同當下許多古稀老人不懂網絡語言“凡爾賽”、“躺平”一樣,現代年輕人沒有幾個人知道“找關係”、“跑調動”是什麽意思。

語言是人類社會生活交際的工具,不同年代社會生活的交際語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比如在社會生產力落後的農耕社會,“瓦罐不離井上破”,現代人就難於理解。且不說年代久遠的農耕社會了,就說計劃經濟時代的“找關係”、“跑調動”等,這些最具中國特色的交際語言,現代年輕人也是聞所未聞。

何謂“找關係”呢?我下麵這段經曆,就是“找關係”辦成的一件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還在農墾中學教書的時候,小女兒在美國留學,有一天她打電話回來,說在美國辦一個什麽證件,需要在原居住地有關部門出一份“無犯罪記錄”。我去找管轄農墾中學的派出所管段民警開證明。那位年輕警察聽我說完以後,說:“讓她本人來辦!”。我告訴他,“她在美國讀書,來不了。”“那就不能辦!”他是管段民警,某人有無犯罪記錄,他如果不熟悉,查一下檔案就清楚了。他要說不能辦,你能怎麽辦呢?

無論我怎麽解釋,他都不予理睬。萬般無奈之下,我隻好找海口市公安局長了。天下事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去派出所開證明前不久,我中學六年同班同學、最好的朋友楊利生,到海口出差時,他的朋友、時任海口市的公安局長,一定要請他吃飯。利生正跟我在一起準備去吃飯,於是大家就去與局長共進晚餐,相聚甚歡,相識恨晚,互留了手機電話號碼。

打通了局長的電話,他聽我說完後,讓我把手機給那位警察接聽。我對警察說:“你們的局長讓你接電話。”他疑惑,看了看我,接過電話。聽完電話就給我開了一份證明。真是現官不如現管啊!

如果沒有局長的關係,那就隻有望洋興歎!同時也告訴我們,“找關係”,一定要找“對”人。

對於我們40後這一代人,參加工作後,最大的事情莫過於“調動工作”了。

為什麽要調動工作呢?

最常見的是夫妻分居兩地,為了夫妻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子女教育、孝順父母等,向“組織上”提出要求,期盼夫妻調到同一城市工作。那簡直比登天還難!少則“跑”幾年,多則十幾年,有找不到關係的人,幾十年就隻有過著牛郎織女式的生活。這是民主社會享有“遷徙自由權”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的。但我們40、50、60後的人,曾經千辛萬苦為“跑調動”的記憶,想起來真是不寒而栗!

昨天,讀了我的高中同班同學的一篇回憶錄,其中寫到“跑調動”的情節,真是再現了當年百姓生活之一斑。

簡稱LM同學吧,65年考取北京機械學院,70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東北沈陽一個大型部屬工廠的車間當工人。專業對口,工作稱心如意,後來在工廠技術改革中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深受領導與工人的歡迎。後來還遇到一位下放到車間的高級工程師,兩人非常投緣,他尊那位高級工程師為師,恩師教會他許多大學都沒有學過的東西。一呆就是六年,每年隻有春節期間,回武漢看望父母。父母身邊沒有子女,他與妻子分居兩地,決定調回武漢。剛好他的姨夫在市委機關工作,很快聯係到了接收單位,就以武漢市委的名義發函到他所在的單位,被退回。他的恩師於沈陽市管工業的副市長非常熟悉,請副市長給廠長打招呼也無濟於事。最後還是他的大學同學幫忙,才如願回到了武漢。原來他的那位同學時任某部的一部門主管,剛好管他所在的工廠,該廠廠長經常“跑‘部’”到北京,找他的同學匯報工作,請示年度生產計劃、報批進口設備等。那位同學隻是詢問廠長,“我的同學LM,夫妻分居好幾年了,武漢市也同意接收,你們廠裏研究好了沒有啊?”一句話,他就調回武漢了!武漢市委、沈陽市領導打招呼,都不如老同學的一句話。再次證明了“找關係”,一定要找“對”人!

怎麽才能找“對”人呢?命運使然,緣分注定。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信。LM同學最後能調回武漢就是“命運使然,緣分注定”。我的一生經曆,更是如此。

我調動工作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以利孩子的健康成長,以便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1965年高考之後,LM如願到北京讀大學,我則名落孫山,被武漢市教育局錄用為中學語文教師。短訓後,被分配到武漢市教育局新建的十六所新校之一的水廠路中學。1977年恢複高考之後,跟著安大庭校長調到礄口區重點中學——武漢市43中學。1979年春節期間,在武勝路新華書店門口,遇到母校華中師大一附中原校辦農場場長王仕良,他極力勸我調回母校工作。最動情的一句話是,“為了你的兩個女兒將來能夠讀省重點中學,你也該回母校啊!”

母校袁福校長熱情歡迎我回母校工作,為了服眾,決定讓我這個隻有高中學曆的老學生試教一周,請母校所有領導和全體語文老師聽課評課,一致通過“李培永完全勝任重點中學高中語文教學”的結論。袁校長親自去華中師大人事處找處長拿到“商調函”,送到武漢市教育局,被人事處長一口拒絕。“華師一附中不歸我們教育局管,李培永如果調到武昌實驗中學,馬上就辦”。一卡就是一二年。“找關係”“跑調動”都不管用!

1980年暑假招生季,母校的一位老校友來找袁校長,為他的孩子報考高中差2分,請校長照顧一下。校長得知老校友時任市長秘書,表示可以接收他的孩子,前提是請他把李培永的人事檔案拿來給學校。盡管後來曆經曲折,最後在老校友、安校長和袁校長的傾情傾力幫助下還是辦成了。(參見《閑話人生(57)難忘我最敬愛的兩位老校長》)

安校長自從我在母校試教通過以後,就決定讓我先到華師一附中上班,一邊工作,一邊“跑調動”。他堅信,最後一定可以辦成的。

這就是好運氣加緣分好。找“對”人的最佳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