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享不如分享好,眾人拾柴火焰高
1986年10月23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修改《作文·漢語》最後一次工作會議上,國正先生和張厚感副主任肯定第一冊的修改,達到了預期目的。感謝大家,特別感謝來自一線的我們三位中學老師。同時宣布,後麵五冊的修改工作繼續請我們三人參加,不過再不集中到北京來了。請王連雲老師把修改的具體任務分給各位,按這次的修改原則和方法,各人在家完成初稿後,掛號寄到人教社,請厚感和連雲兩位審閱後,提出再改的具體意見,回寄給三位老師修改後,再寄給王連雲老師匯總定稿。
我在會上發言,非常感謝國正先生、中語室黃光碩主任、張厚感副主任,還有王連雲老師、張必錕老師和朱泳燚老師,感謝各位前輩對我的關心和幫助,特別感謝國正先生和中語室對我的信任和鞭策,讓我繼續參加修改工作。但我有一個想法,不知是否合適,是否可行,請領導決定。
我的想法是,把人教社分給我的後麵五冊的修改任務,交給我們湖北省參加第一輪試教的另外五位老師來分別完成。因為我們這六位老師在湖北省教研室的領導下,第一輪初中試教都取得了豐碩成果,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他們五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寫作能力都不一般!請各位領導考慮行不行。
後來人教社中語室領導與湖北省教研室領導商定同意我的建議,由那五位老師在省教研室的指導下完成了人教社《作文·漢語》後麵五冊的修改任務。
王連雲老師當時盛讚我的團隊意識非常強,其實,我在人教社中語室感受最深刻的,正是中語室全體編輯的親密無間的團隊意識。否則怎麽可能為全國廣大中學師生編出那麽多優秀教材呢?
離京最後一餐,王連雲老師請我去他家吃飯,他還是希望我能繼續參加修訂工作。他擔心的是,其他幾位老師沒有經過這一個月的鍛煉,不一定能適應這個工作,而且相距這麽遠,交流溝通也不太方便。
他笑著說:“培永啊!你知道一個中學老師能參加人教社修訂教材意味著什麽嗎?”
“不知道。”當時真的不知道。
“你以後會知道的。我非常欽佩你的團隊意識,回去以後幫我多多關注那些老師寫的文稿吧。”
後來在評高級職稱時,負責領導附中職評工作的華中師大副校長鄧宗琦跟我談話時說:“你完全符合破格條件,你參加修訂的這一本人教社的中學語文教材,就足夠評上大學副教授了。要知道我們大學都沒有幾個老師能到人教社參加修訂教材呀!”
原來如此。
但我不後悔,因為在第一輪教改實驗六年期間,我們六個人,就是一個教育教學觀念與時俱進的朝氣勃勃的團隊。實驗教材試教的那六年,每年暑假,在省教研室張良謨老師的帶領下,83年到洛陽,84年到蘭州,85年到青島,86年到太原,87年到上海,88年到西安,參加全國實驗教材工作會議。回到武漢後,在一起集體備課,互相切磋,進一步明確人教社編輯的要求,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製定切實可行的試教計劃。每學期教學過程中,在省教研室張老師的組織指揮下,集中到武漢輪流上研究公開課,每年寒假期末,省教研室組織四個學校實驗班的統一考試後,到黃岡或沙市集中閱卷,全麵小結學期教學得失,交流教學經驗。
當然,不論是外出開會,還是集中備課閱卷,每到一地遊覽名勝古跡,增長人文知識,是省教研室組織安排我們六個老師必須上的一課。還記得,我們去蘭州開會時,提前一周先到古城西安參觀遊覽;返程經寶雞到成都,再去重慶乘船順江而下,飽覽三峽風光。雖然是走馬觀花,但也增長了許多見識。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之真諦。
1986年4月初,省教研室組織我們高中執教老師順江而下,到南京、揚州、蘇州和上海等地高中實驗班聽課學習,與執教老師座談交流,切磋文言文誦讀教學。到南京拜謁了中山陵,站在中山之巔,環視周邊,深感國父之英明;正是“煙花三月下揚州”,懷古之情,感受了現代揚州之繁華;到了天堂蘇州,才知道“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確實名不虛傳,更覺得葉聖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真是傳世之作。我們情不自禁慨歎:“《語文》課本中選文寫到的地方,語文老師都應該去實地看一看才好呀!”
我們這幾個時年三四十歲的年輕教師,非常慶幸趕上了全國第一次大規模的語文教材改革,在那經濟、交通、通訊還十分落後的年代,每學期得到省教研室發給的教改實驗補助費,精打細算,不畏辛苦不怕勞累,乘綠皮火車硬座長途跋涉,沿途談笑風生,相互關照,行萬裏路,友情日益加深。
當我執教的初中實驗班,80%的學生升入高中之後,被時任校長堅決拆散,重建高中實驗班時,他們個個深表惋惜,懇請省教研室領導予以幹預。在集體備課時,大家都安慰我、鼓勵我,從頭再來,相信自己,相信學生,一定可以搞好高中實驗的!讓我倍感溫馨!
我從北京回到武漢,省教研室為修訂《作文·漢語》召開第一次會議。彭慧敏主任充分肯定我的團隊意識強,為我們湖北語文教改實驗做出了貢獻,不僅自己參加了人教社的教材修改,還為我們這個團隊爭取到了難得的機會,希望大家珍惜,認真按時完成修改教材的任務。
在張良謨老師的領導下,討論並確定了各人的具體任務。大家在議論這套教材即將在全國重點中學正式使用時,可能會出現的困難,感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教學參考資料。這也是我們在試教過程在曾經遇到的難題。人教社以前出的《語文》課本,都附有一本《教學參考資料》。於是張老師打長途電話給王連雲老師谘詢,王老師表示,人教社目前還沒有考慮編寫這套教材的教學參考資料。
於是,在請示彭主任同意之後,決定負責各冊修訂工作的老師,負責編寫那一冊的參考資料。大家不僅如期完成了人教社修訂教材的任務,而且還為後來使用這套教材的老師們,編寫了一套教學參考資料。我們這個團隊,又為語文教材改革做貢獻了。
【附錄】長江後浪推前浪——湖北省語文教改新秀剪影
湖北省教研室語文科主任雷秋山
氣勢磅礴的長江,穿過“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的西陵峽,江麵寬闊起來。九州通衢的湖北,繼陳治平、洪鎮濤、胡吉章、康中柱、吳鴻基、呂思檢、潘曙君等特級教師之後,又湧出一批教改弄潮好手。他們勇於開拓、堅持改革,活躍在湖北語文教壇,正在由揚子江畔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