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43)
難忘八人秭歸行
1986年8月18日,秭歸縣教研室的何老師到宜昌師專來找到我,他說是來接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一行八人的,已經買好了晚上十一點的船票。
下午,省教研室彭主任和教研員張良謨老師、武漢市教研員塗光輝老師、長虹中學李更儀、武漢六中胡明道等一行五人乘飛機到了宜昌,與7月11日來宜昌開會的,武昌實驗中學陳文國、武漢中學蔣自立、華師一附中李培永等三人會合。當晚,省教學法研究會的韋誌成設宴盛情款待我們。
第二天淩晨一點,何老師陪我們從宜昌坐小輪船逆流而上,六個小時後,於清晨抵達秭歸縣香溪。
秭歸縣教委的龍主任陪我們吃完早餐後,就帶我們去昭君故裏參觀昭君宅,據說是近兩年才修起來的,此前,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曾來參觀過。昭君宅修在山上,上山下山,參觀照相,前後花了近兩個小時。
中巴行進途中,時而看到外麵是滾滾江水順流而下,時而在崇山峻嶺的綠色走廊穿行而過,大家都在仔細聽龍主任講那昭君出塞的美麗傳說。我的思想卻突然開小差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昭君,生在山清水秀的秭歸,沉魚落雁之美是不必說了,隻是怎麽也想不到是誰發現了她的美?又是怎麽把這個美女送到遠在千裏之外的京城皇宮?我們現在從武漢到這裏,享受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要近二十個小時啊!
幸虧彭主任帶我們去了原生態的秭歸,不然,到如今隻有潛水遊覽昭君和屈原故裏了。
昭君出塞也好,屈原投江也好,表達的都是一種民族精神,正是這種民族精神凝聚了中華各族人民,成就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
我們在火車上、輪船上,彭主任就已經說了,“這次到秭歸,參觀遊覽名勝古跡是必須的,縣教委會安排的。我們也要準備好,人人都要上台,我帶頭先講,你們每個老師不僅要講教改經驗,而且還要給秭歸的語文老師們上示範課,一定要把最好的經驗、最精彩的課堂教學,奉獻給在邊遠地區辛勤工作的老師們。
彭主任這次親自帶隊來秭歸,受到秭歸縣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大會開始時,請我們都坐在主席台上,縣長致歡迎辭,少先隊員獻花、省教研室張老師致答辭後,彭主任率先報告湖北省教育教學改革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報告最後,彭主任直言,我們今天來秭歸就是解決問題的,“希望大家認真聽一聽他們這些改革的先行者的故事吧!”
遵照省教研室領導研究的決定,我們幾個老師分工合作,從語文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麵,或演講後再上課,或上課後再演講,不論采取哪種方式,都必須來真的,不弄虛作假。上示範課的學生,都是該縣教委安排的,上課前一天,執教老師去與學生見麵,相互認識,布置預習任務,明確要求。上課地點在該縣一個可容納幾百人的大禮堂,除了秭歸縣的中學語文老師和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老師外,還有巴東縣的中學語文老師。
示範課在主席台上進行。該縣的學生第一次經曆這麽大的場麵,盡管前一天已經打過招呼,做了一些心理疏導,但每節課開始幾分鍾,學生都非常緊張。我們幾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比較迅速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常態。
我的任務是兩次演講後,還要上一節示範課。
第一次演講,比較全麵地介紹1982年開始進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初中語文分編型教材《閱讀》和《寫作》的試教收獲和體會。
第二次演講,比較係統地介紹三年《寫作》教學方法和成果。
示範課講讀說明文《統籌方法》,這是當時許多初中語文老師教學的困惑之一,常常感歎說明文太難教。【見教育隨筆(43)我教《統籌方法》】
武昌實驗中學的陳文國老師,也是人教社分編型教材實驗班的執教老師,他的演講內容是《語文教學的三個更新》。
陳老師認為,語文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更新教法、更新知識。培養學生具有“三個麵向”能力是觀念更新的核心;教學生會學與使教師會導是教法更新的兩個原則;接受專業知識,學習先進教育理論和改變單一的知識結構,是教師自身知識更新的三個內容。
他重點講了文言文“誦讀教學。一改“隻讀不思”為“讀思並舉”;二改一種讀法為多種讀法;三改單向思維為多向思維;四改“字字落實”為整體理解;五改死記硬背為科學記憶。通過教學實踐,終於摸索出從“整體入手、以疑誘讀、以讀激思、以思促記”的新的文言誦讀教學法。
他的示範課是運用誦讀教學法,誦讀初中文言文《狼》。
武漢中學的蔣自立老師是湖北省教研室組織試教中央教科所的語文改革教材的執教老師。蔣老師在語文教改實驗中,結合班主任工作實踐,探索教改理論,以自創的理論,對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訓練,取得初步成效。
他主講《我的班主任工作理念》。他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素質,而且,他創新的“自我教育”,重新界定“自我教育是個體有意識影響自己身心發展的行為”。用來指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後來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
武漢六中的胡明道老師主講《課堂教學藝術》。胡老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已形成了“生動、自如、富有創造活力,具有課堂藝術魅力”的教學風格。
她強調,一個語文教師手中要多儲備一些教學方法。方法多了,就能靈活選用、左右逢源。在確定每一課教法時,要堅持三性:具有思維性、顯示獨特性、富有趣味性。根據這個原則,她重點講了小說教學十法:評注法、鋪路法、比較法、圖示法、切磋法、咀嚼法、激問法、賞析法、續編法、表演法。
胡老師示範課講授初三課文,小說《變色龍》。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運用“圖示法”,自己畫出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對狗態度變化的心理曲線。隻用一節課時間,就讓學生抓住了小說人物的特點,達到了教學目的。
長虹中學的李更儀老師主講《欣賞散文美》,結合課文《茶花賦》,
重點講了“揣摩散文神韻”。
首先揣摩散文神韻首先要做到知人論事顧及全篇,要從作者截取的生活片斷中,體會作品的主旨。
其次,要引導學生學習散文能抓住作品的中心線索,這就要注意作品“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第三、散文長於抒情,抒情散文,一般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作者在文章中可以盡情地直抒胸臆,敘事散文則常常偏重於間接抒情,寄情於敘述或描寫之中,托物言誌和寄情於景,更是散文常常采用的間接抒情的方法。
最後,在鑒賞散文的語言美時,仔細揣摩文章的遣詞造句,體會所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用心辨別各種表達方式及其作用,用心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及其作用。
李老師講課時的語言如散文《茶花賦》的語言一樣優美、形象。讓學生享受了美!
最後一天,張良謨老師和塗光輝老師,分別就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教研教改工作作了全麵介紹。彭主任總結講話簡捷明了,發人深思,她說,五天時間,我們親耳聽了五位改革先行者的報告,親眼看了四位老師是如何上好語文課的,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第一,改與不改不一樣;第二,有領導的改與散兵遊勇式的改不一樣;第三,有帶頭人改與沒有帶頭人改不一樣。”
“秭歸八人行”在老師們的熱烈掌聲中結束了。我們此行的美好回憶卻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