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39)

(2022-03-28 07:48:01) 下一個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39)

 

易中天回校作報告,激勵我勇往直前

1980年,僅有高中學曆的我,經過一周試教,嚴格考核,母校給武漢市教育局發出“商調函”,被該局人事處長拒絕。後在武漢43中安大庭校長的支持下,從80年9月開學,我就回母校一邊工作,一邊跑調動手續。一年多後,在一位老校友的幫助下,於1981年12月15日,正式調回母校。

華中師大一附中教師不坐班,但嚴格規定三個時間是必須按時到位的:政治學習、教研組集體備課、按課表該你上課時。其餘時間由教師自由支配。所以上班時間,老師拎著菜籃子自如進出校門,就不必像一般學校的老師那樣提心吊膽,怕被領導或同事發現而被扣“全勤獎”。扣那幾元錢的獎金事不大,重要的是丟不起麵子啊!

1986年4月17日是星期四,下午政治學習時間,學校請時任武漢大學中文係的副主任易中天,回母校給老師們作報告,講美學問題。

易中天是華師一附中1965屆高三(1)班的,當時坐在下麵聽他作報告的有三個與他同屆的同學,他同班的徐尚哲,(2)班的遊麗昭和我。徐尚哲是北京師範大學化學係畢業的高材生,畢業時被分配到偏遠地區;我與遊麗昭高中畢業時,因“不宜錄取”政策,而被武漢市教育局錄用當中學老師,後來都分配在武漢市的一般中學。我們三人都是曆經周折,先後在袁福校長的熱情關愛下,調回母校的。

易中天當年也是因“不宜錄取”,上不成大學,而支邊去了新疆。後來憑著“同等學力”,於1978年直接報考武漢大學中文係研究生,考回武漢。畢業時幸遇當代蔡元培——劉道玉校長,千方百計把他留在了武漢大學,現在憑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風格和紮實深厚的學術功底當上了副主任。

且不說,他把美學問題深入淺出地講得頭頭是道,讓他的老師和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還讓“那一次政治學習”真正發揮了“學習”功能。至少於我是這樣的,邊聽邊想,他就是我後半生的榜樣!

1977年恢複高考時,我已過而立之年,是兩個女兒的父親,但是仍然渴望讀大學。在夫人的大力支持下,準備一年後,報考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生。非常遺憾,參加考研未能如願,但那一年受教名師張正明先生,卻讓我終生得益。

後來,我跟著安大庭校長調到礄口區重點中學武漢43中,執教文科重點班。那時,科技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北京的《中學語文教學》、上海的《語文學習》,我是每期必讀。除了讀專家學者的關於語文教學的論著,更多的是讀中學老師的文章,讀而思,常常看到一些中學老師的文章赫然登在刊物上,雖然我沒有項羽那種“大丈夫生當如此,彼可取而代之”的霸氣,但還是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種不服氣的想法,難道我的文章就不能登上去嗎?剛好《中學語文教學》編輯部1979年有一期發了“《一篇優秀作文的誕生》征文啟事”。我就把如何指導學生寫記敘文、麵批如何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文章。用掛號信寄到北京。

沒有想到,大約個把月後,收到編輯部掛號寄給我的“清樣”。小心翼翼地拆開掛號信,似乎聞到了油墨飄香,看到我寫的文章終於變成了鉛字,雖然還隻是“清樣”,但那一瞬間,仍然抑製不住無比激動的心情!回到家,第一時間與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愛人分享喜悅、共享第一次的成果。

更沒有想到,1979年春節期間,在漢口街頭偶遇母校原校辦農場王仕良場長,他極力勸我回母校工作。

當幸運之神光顧我時,剛好是“不惑”之年。

人們常說,古今中外不如意事常八九。我體會這裏有兩層意思,其一是麵對不如意的事,要以平常心正視它,承受它。當它來臨之前,有心理準備;當它來臨之時,有勇氣麵對;當它降臨之後,不去怨天尤人。其二是如意的事很少。當它降臨的時候,就是人們常說的“機遇”。所謂“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決定一個人人生發展的機遇也許隻有一次,隻要你抓住這一次,就可以成就你輝煌的人生。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並不是沒有機遇,而是他沒有發現,更沒有抓住。再說,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非常感謝我一生最敬愛的兩位老校長安大庭和袁福,是他們兩位聯手送我走上母校——華中師大一附中這個最優質的教學平台!給我鋪平了走上全國語文教學改革之路,鼓勵我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中語室編的一套分編型教材,《閱讀》和《作文·漢語》,開始在全國進行第一輪試教。湖北省教研室當時沒有安排華師一附中參加這一輪實驗,袁校長得到信息後,立即向省教研室報告,堅決要求參加教改實驗,同時指定這個實驗班由我執教並兼班主任。於是,從1982年8月28日起,到1988年7月lO 日止,我便在湖北省教研室的直接領導下,進行了長達六年的語文教材可行性試驗。省教研室的彭慧敏主任,以及語文教研室雷秋山主任、張良謨、譚愛旭等老師對我關懷備至,把我推向全省語文教改前沿經受鍛煉,讓我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幫我在理論上總結了經驗。

六年語文教材改革實驗,讓我有機會得到人教社語文教育家、詩人劉國正先生的厚愛,多次親聆過先生關於語文教育教學的演講;當我在教學改革的關鍵時刻遭遇挫折時,先生寄雁傳書,以詩相贈“征途何處無風雨,更望花繁桃李枝”;先生還與人教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長張定遠先生,不遠千裏,到武漢親臨我們語文實驗班,指導教學;1986年,先生決定調我到人教社去修訂實驗教材,讓我在語文教育教學專業更上一層樓!如先生贈詩曰:“它年重會為君卜,定是春光爛漫時。”

國正先生率領的人教社分編型教材的編輯周正逵、王連雲、特約編輯章熊、張必錕等先生對我更是厚愛有加!

如果沒有他們,和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和教研員老師們的重點培養和精心指導,也沒有我的今天!我的所有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都融進了他們的智慧和心血!

當然,我能從同輩人中脫穎而出,除了客觀條件有利於我之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長達六年的語文教改實驗過程中,我既沒有因一時的成功而陶醉,也沒有因暫時的困難而氣餒,更沒有因人為的阻力而畏縮,始終堅定不移地在改革實踐中不斷摸索。為了不愧對老校長的關懷和信任,不辜負實驗班學生及其家長的期望,我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實驗中了。每學年起始有計劃,結束有總結,每學期有小結,每一單元有安排,每一天有班主任日記,每一課有“教學後記”。我無暇顧及別人的議論,有“爭議”就讓他們去“爭議”吧,每天有幹不完的事,哪有時間去聽閑言碎語呢!

學友易中天來作報告時,正是我剛從寧滬遊學歸來的第二天。遊學江南,收獲頗豐。再聽易中天學友的談美學,於細微處見精神。一堂課,一次演講,特別是像這樣理論性非常強的抽象概念怎麽講,易中天以他特有的風格,講的生動、形象、風趣,引人入勝。不僅讓大家如沐春風,更讓我深刻認識到從理論上提高自己該是多麽重要!

感謝學友易中天,讓我清醒認識到勇往直前繼續走語文教改之路,還要有“謀”,於我而言,謀就是要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有勇有謀才能成就未來!

【附錄】幸遇市長秘書

話說我在母校華中師大一附中試教一周後,所有聽課領導和全體語文老師一致認為,李培永完全可以勝任重點中學的語文教學工作。袁校長決定立即請華中師大人事處發商調函到武漢市教育局人事處。

不成想,武漢市教育局人事處接到商調函後,研究決定不同意調動。其理由是,華中師大一附中不歸武漢市教育局管轄,而且他們要調的老師肯定是優秀教師,我們這麽大一個武漢市比他們一個學校更需要優秀教師。本來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一般中學的普通教師,隻因為華中師大一附中要調我回母校,立馬就成了優秀教師。

教育局人事處長還親自接待我,說他們研究決定把我調到也是省重點中學的武昌實驗中學,並分一套住房給我。希望我服從組織的安排。我謝謝他們的好意,強調自己是華中師大一附中畢業的,想回母校工作,那裏有熟悉了解我的校長和許多教過我的老師,請她放行!她堅決不同意,一定要我去武昌實驗中學。我也堅決拒絕去武昌實驗中學。

當時,在武漢43中安大庭校長的傾情全力支持下,我已經在華中師大一附中上班,經常從武昌千家街到漢口濱江公園門口的教育局人事處找他們,要求調到華師一附中。差不多跑了一年,人事處始終不同意。

袁校長也想了許多辦法,一直不能解決問題。這也成了他的一塊心病。他隻要見到我,總是非常親切地說:“培永,你安心教學啊!好事多磨,我們來辦調動手續,總會有辦法的。”袁校長在一次教師座談會上對其他老師說:“培永是我們自己培養的學生,所以我就直呼其名。對你們各位,我始終是尊為老師的!”

1980年中考之後不久,一位時任武漢市市長秘書的老校友,來學校找袁校長。請袁校長接收他隻差2分,沒有被華中師大一附中錄取的孩子讀高中。當袁校長問清了他的具體工作後,就笑著說,現在要來我們學校讀書的學生非常多,但是,我們非常缺老師啊!你們的市教育局卡住我們,不讓調老師來華中師大一附中。你看看,是不是可以這樣,我收下你的孩子,你去教育局人事處幫我把李培永老師的檔案拿到我們學校。老校友心裏想,對一個市長秘書來說,這點小事應該不成問題。於是,他立即表示,請校長放心,一定幫忙辦。袁校長笑著說:“那就師生一起開學來報到吧!”

市長秘書怎麽也想不到,教育局人事處長堅決不放,他請局長去說情也不管用。眼看開學在即,他隻好請袁校長先收下學生,並向袁校長保證,一定在年底之前把李培永的檔案送來。而且,他說不管李老師在哪個學校,都可以讓他先來華中師大一附中上班。於是,袁校長通知我到辦公室去見那位老校友,告訴我,以後直接找他去教育局拿檔案。讓我多與他聯係。

後來,我常去市政府找老校友,每次去都有借口,其實心裏都明白,就是為了調動那件事。見麵次數多了,才知道,原來老校友五十年代,曾經是武漢市委第一書記宋侃夫的警衛員,是宋書記送他到中南工農速成中學(華中師大一附中的前身)讀書,畢業後考取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回武漢市政府工作,現在給市長當秘書。眼看快到年底了,市政府的秘書長給老校友出了個點子。讓我寫一個請調報告,再請調出和接收的兩個學校校長簽署意見後,直接送市政府辦公室。秘書長簽字,請市長閱示。市長批示後再去市教育局找局長辦手續。這一招果然奏效。真是難以想象,一個普通教師調動工作,居然還要市長幹預才能辦成。如果不是幸遇當市長秘書的老校友,我的人生軌跡也許還不可能是現在這樣!

感謝袁校長,感謝老校友,感謝黎智市長和王千弓秘書長!讓我在新年伊始心想事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