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24)

(2022-03-02 17:57:10) 下一個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24)

初中實驗班被拆,重組高中實驗班

華中師大一附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初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袁福老校長原定1982年至1988年進行連續六年的改革實驗。1984年9月27日,華中師大黨委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宣布袁校長退休、原副校長李水生接任校長,組成了新的領導班子。

初中語文實驗班的學生,1982年入學時,隻有33人是按武漢市中招辦錄取分數線正式錄取的,還有17人是本校教職工子女、學校工作需要必須照顧錄取的。三年實驗結束後,1985年考取華師一附中高中的有37人,人教社和湖北省教研室領導在實驗開始時,就要求實驗班連續試教六年。已經考取本校高中的學生和家長也都要求繼續參加高中實驗。時任校長李水生同意繼續辦高中語文實驗班,但是,他堅決不同意保持初中實驗班原班學生組成高中實驗班,一定要按學校例行的分班原則,采取抓鬮的方式分班。我抓到的4班,隻有5個學生是原來初中實驗班的。於是,我在開學初給人教社副編審劉國正先生寫了一封信。

當我把上述情況和自己的苦惱向國正先生傾訴之後,他立即給我回了信:

培永老師:

    來函敬悉。

    語文教學必須改革,你有改革的大誌,而且紮紮實實地在實踐著,積以時日,必見成果。中間出現一些曲折,應在意中。且高中試驗另換新班,固然增加了困難,但也會多一點經驗,望快然當之。

    征途何處無風雨,更望花繁桃李枝。僅以此二句

相贈,匆匆,祝

教安。

                               國正   九月三日

國正先生望我“快然當之”的來信,就像及時雨一樣,滋潤了我的心田,引領我砥礪前行!

高中語文教材改革的難度比初中要大多了!加之實驗班的大部分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對語文教材、教學改革看法各異。而且,語文教材改革的步子又邁得很大,雖然教材還是分編為《閱讀》和《寫作》,但是與初中的編排體係完全不同。三年課內閱讀的整體規劃是:高中一年級是《文言讀本》(上下冊);高中二年級是《文學讀本(上下冊)》;高中三年級是《文化讀本》(上下冊)。還有《寫作》三冊,另外還有還有三冊課外閱讀《現代文選讀》,供高中實驗班三年使用。人教社和省教研室嚴格規定實驗班周教學課時,與隻有一本《語文》教材的普通班一樣,都是5節課。按照閱讀主編周正逵先生的說法:一個文化人,沒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就談不上文學素養,沒有文學素養,也就是沒有文化。他的教學理念和教材體例固然很好,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現實也確實如此,心中有目標,一定要完成六年教材改革實驗;人生有追求,一定要珍惜當下於我的最佳條件,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上有人教社專家們的精心指導,省教研室的強有力領導,下有語文組老師們的全力支持,學生的積極參與,我遵照國正先生的囑咐,“快然當之”。立即開始高中試教的準備工作。

開學後,初中實驗班的許多學生和家長繼續找李水生校長,堅決要求參加高中實驗,都被他一口回絕了。初中實驗班語文課代表孫燕以優異成績考取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中,結果沒有被我抓到。孫燕的媽媽多次找李校長反複請求說:“我和她爸爸都是學理科的,他爸是研究、設計船舶的高級工程師,我一直是醫生。我們原來是希望孩子學理科,將來接我們的班,但是自從她進了初中語文實驗班後,就特別喜歡學習語文實驗教材,更喜歡寫作。中考完後,一個假期,她寫了一部五萬多字的中篇小說。請校長支持孩子的選擇吧!”說完,把孫燕的小說初稿給李校長看了看,校長表示學校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一定會特殊培養。家長說:“我們不需要特殊培養,隻要求繼續參加語文教材改革實驗!我的孩子明確表示了,如果學校不同意她繼續讀實驗班,她馬上轉學到有實驗班的中學去!”校長這才答應一定解決孫燕轉班的要求。李校長最後隻批準孫燕和聞名全國的“小市長”王江兩個學生,轉到高中語文實驗班。王江初中寫的課外練筆文《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作為範文,供高一年級學生學習已經編入人教社高中實驗教材《寫作》第一冊,供高一年級學生學習。孫燕到實驗班後,繼續擔任語文科代表。

於是,高中實驗班有七個初中實驗班的學生了。雖然隻有全班人數的14%,但是,他們就像“星星之火”,迅速點燃了高中語文實驗班教材改革的燎原之勢。

開學初,首先召開家長會。

第一次家長會,全班學生家長都到齊了。

我在家長會上首先介紹了學校這次分班的程序。學生是按中考成績高分到低分平均分成七個班,第一到第七名依序分到1至7班,第八到第十四名,再依序分到7班至1班,這樣反複排列直到最後一名學生。班主任及相配的各科教師也分成七個小組,由班主任抓鬮決定自己所帶的班級。而且明確宣布從高一到高三任課教師三年不變。

在家長會上,我向家長們匯報了1985年暑假,在青島初中教材改革實驗總結會議上,我們學校的初中實驗班受到了人教社的表彰和實驗教材編審劉國正先生的充分肯定。而且,詳細介紹了這兩年語文高考命題組副組長章熊先生,就是人教社這套改革教材的特約編輯。他參與1984年語文高考命題,首創“現代文閱讀試題”,開創了語文試卷“四大塊”結構模式,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實驗教材是適應高考命題改革發展而先行先試的。明確告訴家長,每年國家各學科高考命題組都必須有人教社的資深編輯參加命題工作。

然後,詳細介紹了高中語文教材改實驗的具體內容,特別介紹了閱讀責任編輯周正逵的語文教育教學理念。

在家長會上,第一位發言的是學生汪深的媽媽李振寬女士,時任交通部二航局研究所所長。

她說,我的孩子初中畢業於武漢15中,考取了華師一附中,能進高中語文實驗班,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他讀小學、初中時,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而一個高中理科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語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國文化,提高文化素質。而且語文能力強,將來才能研讀各種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李老師剛才介紹了實驗教材的情況,我覺得特別好,真是建國以來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套教材,內容豐富,而且有係統、有序列、有層次。高一學文言,高二學文學,高三學文化。我們在坐的許多家長都是知識分子,都知道責任編輯周正逵先生講得非常有道理,一個文化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就談不上文學鑒賞,也就沒有文化可言。特別可喜的是還有一本《寫作》教材,這對我的孩子幫助太大了!

許多家長聽了她的發言後,點頭稱讚,表示理解,支持學校的決定。

第二,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初步計劃動態分層次實施教材改革教學。

A、學習習慣良好、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聽說讀寫能力較強;

B、學習習慣較好、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聽說讀寫能力中,有一、二項較強;

C、尚未養成學習習慣,還未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基礎知識較差。

第三,立即實施更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法和學法,讓各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

第四,“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抓兩頭,帶中間。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指導學生學好實驗教材,不僅要考上理想的大學,更要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之才。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以此與實驗班學生共勉。

9月2日上午,第一節課給學生講教法和學法。重點講“魚”和“漁”。講之前,請初中實驗班的幾個學生集體背誦陶行知先生的“提問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要勇於質疑問難。明確提出課內閱讀和寫作,課外閱讀和練筆要求。

課內文言文教學以誦讀教學為主,討論式解決問題。每天預習是要準備提出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問題。

單周課內寫作文,必須在兩節課內完成;雙周自己改作文、互相改作文。每周寫課外練筆文三篇,寫什麽、怎麽寫自己決定。而且,每天早自習,學生按學號輪流上台講話三分鍾,講什麽自己決定。要求用普通話,聲音要大,以教室後麵一排的同學都聽得清楚為準。

重組高中語文實驗班後,一切工作按部就班開始實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