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185)市民與市長係列之二

(2021-11-12 06:20:51) 下一個

閑話人生(185)市民與市長係列之二

          吳官正市長給實驗班師生回信了

1984年7 月28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聯播節目時間。播音員洪亮的聲音傳出了一則消息:“湖北省華師一附中初二(2)班學生王江的一篇課外練筆文《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受到武漢市市長吳官正同誌的熱情讚揚……”

那一年的華師一附中初二(2)班,是湖北省教研室確定的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從1982年9月1日開始,進行為期六年的教材改革實驗。初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的語文分編型教材《閱讀》和《作文·漢語》(1986年修訂後為《寫作》),內容比普通班的綜合型教材《語文》多幾倍。人教社規定實驗班教學課時與普通班一樣,每周六課時,嚴格規定實驗班不得隨意增加課時,而且每周必須四課時上《閱讀》課,兩課時上《寫作》課,兩周為一個單元教學時間。學生第一周寫一篇課內作文,第二周就在老師的指導下互相評改作文;還要求學生堅持每周寫二三篇課外練筆文,不限字數、不限內容,但一定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要學生記住“我手寫我心中言,真情實感動人顏!”這是三年寫作整體訓練第一步,規劃是“愛寫·多寫·會寫”。《寫作》教材中,每學期還安排有“說話訓練”,我們的整體規劃是《敢說·多說·會說》,以此為題的教學論文,參加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第四次年會,被選入《語文教學改革新成果選粹》(廣東教育出版社)。

《閱讀》內容多,課時少,必須改革教法,要求學生改變學法。一定要按照“預習——聽課——複習——做作業——小結”五步學習法,特別強調這五步的順序不能顛倒,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特別強調每天預習課文一定要做好“預習提問”,而且至少要提出三個問題,隻要有一個問題問得好,就給100分。為此,開學第一課講了毛主席的“共產黨員對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麽”,講了“孔子入太廟‘每事問’”,還要求學生把陶行知的“提問詩”背下來:“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苯;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陶行知教育文選》第307頁)這是三年閱讀訓練的第一步,規劃是“敢問·多問·會問”。

改革教學法的整體規劃是三敢三愛:

“敢想·多想·會想”;

“敢問·多問·會問”;

“敢說·多說·會說”。

“愛聽·多聽·會聽”;

“愛讀·多讀·會讀”;

“愛寫·多寫·會寫”。

三敢三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是更新教學觀念,實施“三多”、“三會”的心理基礎。“三多”是語文教學“聽、說、讀、寫、思、問”科學訓練量和質的要求,是實施課堂教學啟發式和探究式的重要手段,更是激發學生產生“開竅反應”,進行思維訓練的法寶;而“三會”則是學法指導,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也是“敢、愛、多”的必然結果。縱向六條線,橫向三個台階,形成語文教學科學體係,具有不同層次而構成的全方位結構。而語文教學又是一門藝術,它也應該有藝術規律,形成具有不同表現手法而組成的和諧統一富有魅力的形式。語文教學的內部結構和表現形式縱橫交錯形成網絡。這個網絡的中樞神經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是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語文實驗班的學生就是這樣鍛造出來的。

王江是我們實驗班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她寫的是一篇自己命題構思的課外練筆文章,真可謂凡人小事!然而卻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她的關注,正是語文實驗班的教材教法改革之浪花,匯入八十年代的改革浪潮,才使她“心中不由萌發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揮筆寫下了《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這篇優秀課外練筆文。

我看完後,寫下了如下批語:

    “很好!請複寫兩份,一份寄現任市長吳官正同誌,一份寄《長江日報》。”

    當時已臨近期末考試,學習比較緊張,王江隻抄了一份給老師,原稿就在班上的“課外練筆園地”上張貼出來了。當我幫她寄稿時,附了一封給吳市長的短信,內容如下:

吳官正同誌:

    您好!

    向您推薦一篇學生的課外練筆文章,這不是命題作文,從題目到內容都由學生自擬自找。當我這個語文老師讀完這篇文章時,也“不由萌發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讓市長來批改一下,可能更合適一些吧!

    市長工作之繁忙是可想而知的,不過.在公事之餘花幾分鍾時間了解一下當代中學生的思想、誌向,我想可能還是辦得到的。

    孩子們的文章稚氣十足,但二十年後的市長不就從他們之中產生麽?請現任市長對二十年後的接班人說幾句知心話也不失為一種教育方法。如果您確實無暇及此,也就不難為您了。

    祝

工作順利   

                    學生王江的老師1984年6月8日

武漢市人民政府信訪處工作人員收到王江的作文後,非常重視。他們於6月20日提出“擬辦意見”:“建議請吳官正市長閱示。”

吳市長閱後作了如下批示:

    王江和王江的老師:

我認真地拜讀了你們的文章和來信,深受感動,小王的思想和誌氣都值得我們學習。我為小王這樣的好學生而高興,為能培養出小王這樣好學生的老師而自豪。

小王的意見也很好,我們將在工作中努力去辦。

                              吳官正       七月七日

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全文如下:   

    目前,全國上下邁上了改革的征途,武漢這座全國的中心城市更應該走在改革的前列。而中央領導同誌在視察武漢時,指出武漢市改革的步伐還邁得不快,改革還沒有取得大的成就。的確,縱觀武漢市確實還存在著不少問題,聞名全國的睛川大廈到如今還未投入使用。一所小學在原教學樓上加蓋一層樓,整整加了一年多時間,直到現在,學生們每天還隻能上半天學,這樣怎麽能提高教學質量呢?全國著名的風景區——東湖的湖麵上浮現的渣滓已是屢見不鮮。難怪有些到武漢來的外地同誌說:“武漢太差了,文藝、體育上不去,市容又髒!”看著、聽著這一切,對於一個生在武漢、長在武漢的中學生來說,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心中不由萌發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我要為武漢人民做些什麽呢?

    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首先就要讓武漢市的市容大變樣。目前武漢市的每條街道上都有樹木,但還要建一些象大東門飯店旁邊那樣的花壇和一些街心花壇。從幼兒園和小學的小朋友開始進行公共衛生教育,讓他們去宣傳講衛生的好處,去監督大人們,做到人人講衛生。另外,許多街道旁邊的果皮箱和痰盂太髒,應和環衛部門商量派專人清理。還要組織一些退休的老工人、幹部,組成清潔衛生檢查隊,到工廠、學校、商店、街道檢查衛生,並把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作為全市衛生突擊日,人人動手打掃衛生,使大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共同把我市建設得更美麗。

經濟是一個城市的命脈,目前武漢市經濟戰線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虧損在萬元以上的廠家還不少。如果我是市長,我就親自到這些工廠去改組原領導班子,動員一些有知識、有能力的技術人員自薦,然後由全廠工人民主選舉廠長,並和這些廠長簽定合同,讓他們在限期內改變全廠的麵貌。

建築業的問題是很嚴重的,主要表現在工作效率極低,辦事拖拖遝遝,幾年才能完成一項工程,而深圳卻能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建起十幾層樓高的大廈。應該打破武漢市建築行業的“大鍋飯”,組織郊縣的剩餘勞力進城,發揮他們的才幹,與他們簽定合同,竣工後按質量標準驗收。讓他們與市內一些建築單位競爭,使之在競爭中求生存。

改革高等學校的辦學製度也是一個勢在必行的問題,我認為武漢市要學深圳的辦學經驗,改助學金為獎學金,實行勤工儉學製,讓學生走向社會,到社會這個大學校裏學習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

總之,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我要讓武漢大變樣,讓武漢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一文,以其新穎的命題,樸實的文字,大膽的設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小市長”王江誕生在改革熱潮之中。

7月25日《武漢青年報》首先以頭版頭條刊載了王江的課外練筆文和吳官正市長的複信,接著《長江日報》、《文匯報》》、《文摘周報》、《羊城晚報》相繼摘要轉載了這個消息。

    還有全國各地許多讀者來信,對王江同學的大膽設想表示讚賞。一篇課外練筆文章,引起如此強烈的社會反響,這充分反映了偉大的社會改革的時代氣息。

    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女學生,小小少年,就如此關心社會,關心城市改革,大膽描繪改革的藍圖,提出一係列具體設想,思維敏捷而有深度,想象豐富而有針對性,銳氣十足而又不乏稚氣,實在令人欣喜。是她自己寫的嗎?不能怪有的同誌提出這樣的疑問,十年浩劫中“新聞”愚弄群眾的事,哪一個成年人不是記憶猶新!

記者來了,突然采訪。她靦腆地一笑,文靜的臉上露出兩個小酒渦兒,單純,天真,就是個孩子。是她寫的嗎?記者提問了,這可不比考試,有教材、有時間複習,這比英語口試還要突然得多。她靜靜地坐著,睜大兩眼望著記者,聚精會神,邊聽邊想。該她回答了,侃侃而談,有條有理,有問必答。思維敏捷,顯示出比較寬的知識麵。

王江後來又寫了一篇練筆文《我不過把“假如……”寫在紙上了》:

我的一篇課外練筆文《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在報刊上發表後,許多人都驚訝我有這麽大的膽量,因為我隻是一個初中生,而且還是個女孩子,聽了這些話,我開始有些害怕,可仔細一想,也沒有什麽。

我隻不過把“假如……”寫在了紙上。

“假如”這個詞,在我們這個語文實驗班裏經常聽到。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上課就常講:“我向來提倡大膽的、有針對性的發言。八十年代的中學生要有雄辯的口才,說不定我們中間的哪一位將來就是我國常駐聯合國的代表。”你瞧,這“說不定”不就是一個大膽的“假如”嗎?同學中的“假如……”就更多了:“如果我當了華師一附中的校長啊,我就……”、“假如我是一個廠長,一上任我就……”,你也許感到我們班的同學都很“狂”,其實更“狂”的還在後頭,“假如我是國務院的總理……”、“假如我是常駐聯合國的代表……”,甚至“假如我是聯合國的秘書長……”。你瞧!同學們真是雄心勃勃呢!

一個個“假如……”整天繞著我轉,使我遇事常想個“假如……”。從報紙上看到審理一個案子,我便想“假如我是一個法官……”,到醫院看到醫生給病人看病,我就想“假如我是一個大夫……”,看到武漢是的市容環境,我就想“假如我是環衛局的局長……”,看到東湖的汙染嚴重,我便想“假如我是環境保護所的所長……”。這一個個“假如……”便天天在我腦子裏打轉。後來我想:一個人不可能有三頭六臂,什麽小事都管呀,要管就抓大事,抓總的。於是,我又想“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這一件件事,我都可以管。”

這個“假如……”總悶在心裏可不大好受,於是,我把它寫了出來,其實,我隻不過寫出了我和同學們的心裏話。我們都生在武漢,長在武漢,天天喝長江的水,又有誰不希望武漢變得更美麗。更繁榮呢?文章寫出後,沒想到送到吳官正市長的手上了,他看了很高興,還給我和老師回了信。他說我的建議很好,他們將在工作中努力去辦。如果說這個“假如……”對市長的工作有所參考的話,我倒真希望吳官正市長抽時間到我們同學中來,聽聽那一個又一個的“假如……”,我想那對他的啟發將會更大。

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公開發表後,上海市著名的語言學家、社會學者羅竹風高度評價說:“文章本身層次分明,通暢明朗,不虧是一篇帶有理論色彩的論述文。”

這篇議論文,後來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分編型實驗教材高中《寫作》第一冊,供王江和她的初中語文實驗班的同學們讀高一時,學習寫議論文的優秀習作範文。

華師一附中初中語文實驗班的師生收到吳官正市長的複信後,備受鼓舞,齊心協力,取得了初中教材改革實驗的豐碩成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劉國正先生和該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長張定遠先生,於1985年6月3日,特地來參加了學生的語文實驗匯報會,張所長最後鼓勵學生:“你們實驗取得的成果,我們聽了之後非常高興!非常感謝同學們提出的修改教材的建議和意見,你們很會說話,說得很得體,有的同學還有點風度。希望你們繼續練好說話,要練到出口成章。……”

華師一附中初中語文實驗班的師生,沒有辜負家長和校長的期待,沒有辜負吳官正市長的“感動”和信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ntianle' 的評論 : 謝謝!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墨' 的評論 : 謝謝!
chuntianle 回複 悄悄話 讚,很棒。
寒墨 回複 悄悄話 名師出高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