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152)第一次坐軟臥

(2021-07-16 19:17:22) 下一個

閑話人生(152)第一次坐軟臥

我的家原來就在粵漢鐵路邊,通湘門外李家花園。武漢建設長江第一橋時,原來的武昌火車站就搬到現在的位置。那時新建的武昌火車站周邊還是原生態,從我家走到車站十分鍾左右就到了。當時鐵路運輸也不那麽繁忙,車站經常停著一些綠皮硬座車廂。沒有坐過火車的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放學路過時,非常好奇地爬上去看看車廂裏麵是什麽樣子。

還記得一個車廂裏麵有十幾排木質固定靠椅,走道兩邊的靠椅,一邊坐兩人,另一邊坐三人;兩排麵對麵的座椅之間靠窗有一個固定的小桌,可供旅客放茶杯之類的隨身小物件;窗子兩邊上麵各有一個掛衣帽的金屬鉤子;窗的上麵是一條與小桌一樣寬的行李架,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

第一次坐火車硬座是1966年8月16日,從武昌去北京,參加“818”毛主席在天安門第一次接見紅衛兵活動。

坐綠皮火車硬座長途旅行實在辛苦。1984年8月,我去蘭州參加全國語文實驗教材會議,那是一生坐火車時間最長的一次。如果不是湖北省教研室的領導關懷備至,讓我們在西安轉車時休整兩天,然後繼續西行,那就更累了。在西安那兩天,其實也沒有休息,與陝西省的執教實驗班的老師互相交流經驗,走馬觀花一般參觀華清池、兵馬俑等名勝古跡。

從西安去蘭州的火車上,遇到來自廣東的同行,他們除了必帶的日常生活用品外,還自備一個像扁體汽油桶那樣大的白色塑料水桶,拎上車放在自己的座位下麵。夜幕降臨後,拎著水桶去洗手間“衝涼”。小而言之,讓我們見識了什麽叫“有備無患”和“良好習慣”;大而言之,可見當時鐵路交通基本的人性化設施之落後。

經曆過那段曆史的幾代人都知道,買火車硬座票一定要遠離衛生間。直到現在都不明白,怎麽中國的衛生間不論是火車、輪船上,還是其他任何地方的公用衛生間,氣味難聞至極!其實,即使是軟臥車廂,誰都不願在靠近洗手間的1號包廂。武漢大學著名的劉道玉校長,當年就是因為被新任省長的隨從們,把他和75歲高齡的著名教授從4號包廂趕到1號包廂這件事,被當時還屬“境外”的香港媒體報道後,55歲時,真值壯年,事業初成之際,被免職而成為武大莘莘學子心中永遠的校長!而那位省長早已泯然眾人矣!勿謂古人言之未預也:“肉食者鄙”!

綠皮火車的軟臥車廂緊連著餐車,從硬臥車廂去餐車必須經過軟臥車廂,隻知道那個車廂的走道鋪的是地毯,顯得比其他車廂更高貴。但無緣見識包廂裏麵如何。

1988年8月18日,到西安參加全國語文實驗教材總結大會,22日上午發獎,我獲得《試教成果顯著》和《優秀論文》兩項獎勵證書。湖北省教研室獎勵我們,可以報銷一張硬臥火車票,此前五年試教期間,不論多遠,如武昌到蘭州,都隻能報銷硬座車票。

當晚九點乘坐西安到武昌的硬臥回漢。第二天早上7點醒來準備去餐車吃早餐,走到軟臥車廂時,巧遇一生的好朋友李小懷的父母,他們一行五人從蘭州到臨潼,昨晚從臨潼上的這次車。

李小懷的父親,1968年從廣州軍區調到武漢軍區任副司令員。二十年間,隻要小懷從北京回家過春節,或出差到武漢,我們幾個在漢的好朋友都要去他家聚會,與他的父母也非常熟悉了。偶然在車上相遇,兩位老人家非常高興,一定要我去他們的包廂聊聊。

走進包廂,窗明幾淨,門窗兩邊各有上下兩張軟墊床鋪,比硬臥床鋪寬多了;靠窗的小桌也比硬臥的大一些,桌上有暖水壺和茶杯、茶葉,還有水果盤。宋秘書給我泡了一杯綠茶,香氣四溢。早餐和中餐都是宋秘書買來的。一上午,兩位老人從我獲獎談起,聊教育、聊兒孫、特別聊了他們長孫的教育,談笑間一上午很快就過去了,吃完中餐,宋秘書請我去他的包廂,好讓兩位老人家休息。

到了隔壁宋秘書的包廂,我們還是談孩子的教育問題,原來,他的孩子當時正在水果湖中學讀書,明年就要讀高三了。他不僅關心今年的高考命題及考試有關情況,更想了解華師一附中新一屆高三年級的複習備考。我們從中午一直聊到下午5點半,車到終點武昌站才分別。宋秘書與我相約另找時間到我家繼續詳談。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軟臥包廂,準確的說是“蹭”了一次軟臥包廂。

第一次真正坐軟臥,是在退休之後。

2005年,我正式退休後,我們老兩口決定去廣州簽證赴美。簽證之後,準備去火車站買票先回武漢,在車站附近遇到一位老朋友,就近去一個酒店喝茶聊天,老伴就說她去買車票。我囑咐她,買兩張軟臥車票。結果,她買了一張軟臥票,一張硬臥票。

上車以後,把行李都放在軟臥包廂後,我問老伴,“你怎麽隻買一張軟臥票?沒有票了嗎?”她說,“當時還有票啊,你是享受慣了的,讓你享受吧!省點錢,我去硬臥車廂休息吧!”

晚上九點要休息了,老伴就去硬臥車廂了。不一會,她回到軟臥車廂,說:“還是你去硬臥吧,那裏全是男人,而且都抽煙,說話聲音也大,我受不了!”“好吧!這次我去,以後如果你再去買票,一定要都買軟臥票啊!”

我真正享受軟臥待遇,是在那次簽證後,我們老兩口乘坐武昌到北京西的38次軟臥。自那次以後,我們往返中美,回到國內,老伴再也不想坐硬臥了。正如司馬光說的那樣:人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確實是人之常情,改革開放之前,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出行能坐快車硬座就比較“奢侈”了,乘坐軟臥和飛機真的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即使有錢也買不著票,因為隻有處級以上幹部才具備買軟臥車票和機票的資格。憑單位證明才能買票。改革開放後,一般老百姓有錢就可以乘坐軟臥和飛機了。但中國老百姓節儉成習慣了,一分錢恨不能掰成兩半花,哪舍得花錢買舒服呢?

我的老伴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乘坐軟臥可以舒舒服服睡一個好覺,比什麽都好!親身經曆讓她更新了觀念,始於我們第一次坐軟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nsoine2'、XJPLL的評論 : 謝謝你們兩位的關注!一篇回憶文章能喚起你們美好的記憶,我感到非常欣慰,因為我們都經曆過那個時代!
XJPLL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倆孩子非常享受軟臥,隻是很可惜,自從有了高鐵之後,是不是就沒有軟臥了?以前我們回國,沒有直飛,都是從武漢坐軟臥到廣州,然後從廣州飛新加坡。
insoine2 回複 悄悄話 我第一次坐軟臥時,列車員稱呼我為首長,嚇一跳,也受寵若驚,剛工作1年的20出頭的小夥子,怎麽看都不像所謂首長啊。

我估計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那時能坐軟臥的確是首長,而我坐軟臥時,中國正在轉型之中, 要是按單位出差規定隻能坐硬座, 最多是硬臥,但那次沾了合作機構的光,他們有錢,跟著他們一起坐軟臥, 不然從上海到廣州坐火車硬座是有點難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