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人生(138)我陪丁鳳英在麗景酒店吃飯
2017年春節前夕,華中師大一附中64(2)班幾個老同學到三亞旅遊,我從海口趕到三亞。我的忘年交、時任湖北省駐海南辦事處的黃主任,安排我住在麗景酒店。我與老同學們在酒店聚餐之後,準備回海口,黃主任請我幫他一個忙。他說:“我最近非常忙,實在沒有時間陪丁主席(曾任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的丁鳳英)吃飯,讓她一個人進餐又實在不像話,而且她吃得也沒有味口。我看您與她是同齡人,肯定有許多共同語言,麻煩您替我陪陪她吧!”
我與黃主任相識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大學畢業就來海口了,一直在湖北省駐海南辦事處工作,勤奮努力、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從最基層的科員做起,一直到做到了辦事處主任。他不是文科畢業生,但非常喜歡文學,自從在湖北同鄉會上相識以來,特別尊重我這個中學語文老師,我不能拒絕他的請求。他在晚餐前,帶我去見了丁主席。
“丁主席,李老師是海南省第一批語文特級教師,他來海南前是華師一附中的老師……”
還沒有等黃主任說完,丁主席握著我的手,笑著說:“幸會,幸會!你知不知道你們的校名,還是我去北京請李先念主席題的呢!”
“非常感謝您對我的母校的關心和幫助!我確實不知道是誰能請到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給母校題寫校名,但是我在華師一附中讀書時,就知道您是‘學哲學用哲學’的榜樣啊!”
“那都是年輕時的事情了,不說了。很高興認識您!”
黃主任馬上說:“丁主席,您知道,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這兩天就請李老師陪陪您,可以吧?”
“那太好了!謝謝你的精心安排啊!”
黃主任請我們到一個小包廂入座後,“丁主席、李老師,這兩天,請你們兩位就到這個包廂用餐,一切都安排好了,如果你們還想吃點什麽,隨時可以對服務員說一聲就可以了。我就不來陪你們二位了,實在抱歉啊!”
黃主任忙他的去了。我與丁鳳英邊吃邊聊。
我們是同齡人,她年長我二歲,後來我就喊她大姐,她也回稱我小老弟。大姐當年是青年農民學哲學用哲學的典型,也是那時年輕人學習的模範。聊天時,她更多的是回憶當年湖北省省長張體學對她的關心和栽培。
她說:”第一次去張省長家時,記得他住在茶港大院……”
趁她夾菜時,我說:“大姐,我記得張省長是住在水果湖洪山大禮堂斜對麵的張家灣吧?”
“你也認識張省長?你去過他家嗎?”
於是我給她簡要講了一下我讀中學時的故事。
讀初中時,我的好朋友楊利生,他父親與張省長是新四軍五師的老戰友,時任省人事廳廳長,與張省長一起都住在張家灣,沒有高牆深院,十棟高幹住的東、北兩邊是一般幹部的公寓,南、西兩邊是附近農民的菜地和藕塘。東北拐角處斜對著洪山大禮堂有一條小道進去四五十米,第一棟二層別墅就是張家灣五號,楊利生父母的家。張省長住在張家灣一號。張省長周末經常到楊利生家,找他父親下象棋。夏天就在他家門口的梧桐樹下麵,兩位老戰友坐在小竹椅子上,麵對一張竹製小方桌,殺得難分難解,圍觀的有他們的下屬,也有附近居民中的象棋愛好者。第一次看到他爸爸在下象棋,問楊利生:“你爸爸在跟誰下棋呀?”他說:“張省長啊!他們兩個就喜歡下棋,都是不服輸的,從五師下到現在,總也下不完!”
丁主席:“哦,那你比我早認識張省長,我是年輕時當大隊書記時認識他的。”
“大姐,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呀!而且,我和楊利生那時在他們大人眼裏就是小屁孩。還是聽您說說怎麽認識他的吧!”
於是,丁大姐娓娓道來:
“1965年,為大隊修水電站,我到省裏要設備。當時設備緊張,辦事人員看我急,說,你能請體學同誌簽個意見,準快。他正在省一招,就是現在的湖北飯店會議室開會,我不敢進去找他說話,隻從背後將報告丟到他麵前,就出來了。我留給他的印象是,特別膽小。還沒有散會,我就接到通知,說,體學同誌要我到他家吃飯。我心裏又感動又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