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98)語文實驗教材試教的必讀書

(2021-03-25 10:36:36) 下一個

閑話人生(98)語文實驗教材試教的必讀書

1945年,我出生在武昌通湘門外李家花園。李家花園是我的祖父創建並經營的私家花園,專供當時漢口茶行生產香茶用的茉莉花、珠蘭花和白蘭花。我的父親在家排行老大,從小就跟著祖父種花。從我記事起,就知道,我們家隻有一套書,那就是供在神龕上的《李氏家譜》。我還來不及翻閱,就在文化大革命開始那一年,被我的大姐夫回家“破四舊”,一把火給燒了。從此,家裏唯一一點點“書香”也煙消雲散了。

李家花園的花香後來也沒有了,因為公私合營,所有的香花被公有了,搬到國營青山公園去了。

於是,家裏隻剩下還有一點書香的課本,和房前屋後的野花了。

高二時,我因侵潤型肺結核休學一年。每天早上,去武昌小東門結核病防治所,打一針鏈黴素後,就到武珞路首義路口,蛇山腳下的湖北省圖書館閱覽室,去看報紙和雜誌。那裏一位和藹可親的中年女管理員張老師,見我每天都去閱覽室,就問我為什麽不上學。當她得知我因肺病休學一年,呆在家裏無所事事,沒有書可讀時,就非常熱情地幫我辦了一張借書證,也沒有要我到居委會、派出所去開什麽身份證明。那個年代,湖北省圖書館和閱覽室都是免費的。而且,一張借書證每次可以借兩本自己喜歡看的書。

真沒有想到,我因病得福,從沒有一點點書香的家,一下子走進了當時湖北省最大的書香之家。

自從有了借書證,雖然也常去閱覽室,但已經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每隔兩三天去還書再借書時,一定要去看看張老師。

每次去閱覽室,張老師都要問我這兩天看了什麽書呀?好不好看呀?你最喜歡看什麽書呀?

剛開始還真不知道借什麽書,張老師就說,你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沒有?如果沒有看過,借回家好好看看吧!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我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正值青春年少時的我,把保爾·柯察金的那段名言抄錄下來了:“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當時就想著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在一定要把身體搞好,將來才能去解放全人類。

當然,小說中保爾·柯察金與冬妮婭的愛情描寫,也激蕩了我年輕的心,原來人生還有那麽美好的事情,憧憬自己的未來更美好!雖然身體正在病中,精神卻格外地好。

後來還借了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對他說的“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百思不得其解。等到感同身受時,終於明白了,人生的經曆是自己教育自己“解惑”的良師。  

一年時間,我在省圖書館借閱了一百多本書看了。主要是古今中外的小說,還有一些人物傳記。喜歡看的書就認真看一看,不怎麽喜歡看的,就走馬觀花瀏覽一下,說是囫圇吞棗也未嚐不可。那一段時間,深刻感受到,初中語文一篇文言文《黃生借書說》中的,隨園主人對黃生說的:“ 書非借不能讀也。”

1967年被分配到武漢市水廠路中學教語文,連語文書都沒有,師生靠讀報混日子。雖然有工資,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書了,但那時書店隻有一本浩然的小說《金光大道》,還不如看地下流傳的手抄本小說,隻好買一本《圍棋定式》滿足自己的喜好!不能與我的大女兒比呀!她大學畢業工作後,領了第一個月的工資,當天就跑到新華書店,買了一紙箱全套金庸的武打小說。她從小就喜歡看武打小說,自己有錢了,買了一套自己喜歡的書。她自豪地說:“雖然以前我都看過,但都是借來的,現在我已經擁有一整套金庸的武打小說,慢慢享受,想看哪一本就看那一本,也不著急還書了!”

殊不知,借書來讀,最大的好處是提高閱讀能力,尤其是閱讀速度。

自從我調回母校華師一附中以後,住兩室一廳的公寓樓,工資加獎金,收入也比以前多多了,又請木匠做了一個書櫃。每個月,我都要帶兩個女兒去民主路和解放路新華書店逛一逛,各人買自己喜歡的書,很快就讓小小的書櫃豐滿起來。

那幾年,我先後買了中國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古文觀止》等,還有王力的《古代漢語》、《教育學》、人大哲學係編的《邏輯學》等,還有《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典》、《辭海》、《康熙字典》等常用工具書。平時都是一本一本買,不覺得有多少書了,十年後調到海南農墾中學時,居然有幾大箱子書要托運。農墾中學幫我搬家的學生們,看到客廳裏擺了滿地的書,驚歎不已。就像我小時候走進老師的房間,看到滿屋子的書一樣,除了驚歎,還羨慕不已!

自恢複高考以來,1979年,北京《中學語文教學》和上海《語文學習》相繼創刊後,我一直是忠實讀者,長期訂閱。我的處女作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1980年第8期。《語文學習》1985年第1期發表了我給學生作文的評論《反彈琵琶出新意》。

後來還訂了《人民文學》、《新觀察》、《隨筆》、《文匯月刊》等刊物。還給兩個女兒分別訂了《兒童時代》和《少年文藝》。還有《中學生閱讀》、《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語文》等雜誌編輯部按月寄贈的語文刊物。

我深知自己先天不足,後天又不幸,未能上大學,精神營養極度貧乏。隻能靠後天強力補給,才能滿足不斷成長的需要。為了改變李家花園沒有文化的曆史基因,必須從孩子抓起,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眼界,提高閱讀能力。現在,可以告慰先輩,李家花園的第四代憑著自己的實力,已經自立於強手如林、自由幸福的北美了!雖然沒有接祖輩的班去種花,但還是傳承了愛花養花的基因,在家的前庭後院都種了一些非常漂亮的花,值此春暖時節,含苞欲放。

1982年開始執教語文教改實驗班,我陸陸續續買了《葉聖陶語文論集》、呂叔湘的《語文常談》、張中行的《作文雜談》、錢學森編著的《關於思維科學》、(美)林格倫著、章誌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周昌忠編譯的《創造心理學》,還有章熊先生贈送的專著《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譯著《提高寫作技能》等。

我自知,實驗教材試教任務那麽繁重,學生、家長、校長都期待出成績出成果,時間於我又那麽吝嗇,每天必須做的事情那麽多,而這些大部頭著作那麽厚重,買的那些專業書籍,又是我試教必讀的,怎麽讀呢?

感謝林彪元帥當年說的“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的學習原則和方法,好好讀書,努力實踐。

《葉聖陶語文論集》好辦,葉老每一篇論著的針對性都非常強,在教學中遇到什麽問題就“活學活用”“急用先學”。比如,作文評改到底是按學校規定“精批細改”,還是指導學生自己改、學生互相改呢?我按葉老說的去做,讓學生自改和互改,朝著“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

錢學森編著的《關於思維科學》,匯集了當今各學科的科學家的論著,怎麽辦?還是要“活學活用”“急用先學”。我瀏覽全書之後,結合我們試教的實際,選擇了兩位科學家的文章,而且取其精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篇是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為錢學森這本書寫的前言;另一篇是錢老的學生張光鑒的《相似論》。

例如,語文實驗教材是由單元、層次排列組合起來的,因此,語文能力訓練體係也應該是有層次的。“所謂層次,是指事物內部相互作用、相互聯係、相互製約最為緊密的那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層次在微觀上講是結構、運動、時空的統一的表現形式,一般複雜的事物具有多層次的結構形式”(引自錢學森先生主編的《關於思維科學》中張光鑒先生著《相似論》一文,見該書第386頁)語文教學是當今最複雜的事物之一,具有多層次的結構形式。在長達六年的教改實驗過程中,我試著把語文能力訓練體係從縱向分為心理素質、技能、能力三個層次;在每一個層次中,又盡可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基本同步,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網絡。這個網絡的中樞神經是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所以,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實現語文能力三步訓練的根本方法。

其他放在手邊的幾部著作,都是這樣去學習的。“活學活用”非常管用!

這些試教必讀的書,學校圖書室也可以借閱,但必須自己擁有才管用。借來的書是一定不可亂塗亂畫的,隻有自己的書,才可以隨心所欲圈點勾畫,才可以在文章的天頭地尾及旁邊的空白處及時留下讀後感,以免瞬間出現在大腦中的靈感稍縱即逝。

例如,搞活課堂教學,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終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時學生的想法或說法看來有點幼稚,甚至完全錯了,也不可訓斥,更不能嘲諷。要盡可能創造有利於學生思維產生“開竅反應”的教學環境。“開竅反應是在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去尋找盡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時所使用的許多教與學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倫著、章誌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第426頁)因此,課堂教學形式,必須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領導討論是一種困難的藝術,但也是很值得發展的藝術。教師必須經曆過一段時間,有時要若幹年的實驗,才能發展起既有效又舒適的方法。”(引文同上書428頁)。

總之,試教必讀,“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udwigII'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
LudwigII 回複 悄悄話 兒童時代和少年文藝也是小時候父母給我訂閱的期刊!還有一本更適合低年級兒童讀物叫“小朋友”。還記得當時為了寫好作文我從這些讀物裏借鑒了不少好詞好句。現在家裏還保存了好些小時候的書。可惜現在的兒童讀物都沒法看,從內容到排版設計感覺都很虛假和惡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