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45) “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

(2019-01-06 07:15:23) 下一個

教育隨筆(45)    “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

 

      葉聖陶老先生說:

      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麽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複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這是多麽好的境界啊!

      要把老人家追求的理想境界變成現實,談何容易。

      眾所周知,當代中國教育界有兩個奇葩,河北衡水中學和安徽毛坦廠中學。這兩所中學並稱為中國的兩大“高考工廠”,後者更甚,號稱是“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在不少家長眼中,兩所中學好的不得了,因為兩所中學的升學率高。很多家長要的就是高考升學率,其他則不考慮。兩所中學各有吸睛點:衡水中學是高大上,對那些有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情結的城市家長和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毛坦廠中學是接地氣,對那些成績一般但又想考個好大學的農村家長和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

       中國高考這根指揮棒,讓學校不知道怎麽辦了,老師不知道怎麽教了,學生不知道怎麽學了。

       葉老追求的 理想境界與中國教育現實的矛盾,怎麽解決?

       解決這個問題好像關鍵不在校長和教師,關鍵在體製和辦學理念。仔細回想一下我的親身經曆,又好像關鍵還是在校長和教師。當然,體製問題、教育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武漢華中師大一附中,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就在不斷探索省重點中學的辦學理念。時任校長李水生就提出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的教育教學理念。這種理念就是把葉老追求的理想境界具體化,落實到學校的教與學的實踐之中。比如,從學校作息時間安排上來說,增加學生選修課時間,壓縮必修課時間。每天下午和晚自習時間,教師不得安排講課,從製度上保證“把時間還給學生”。

      學校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育部主持的各種學科的教材改革,如1981年,教育部普教司和中國科學院數學所領導的,美籍華人項武義數學教材改革實驗;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重點中學語文教材改革第一輪實驗。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學校整體改革實驗等。學校決定項武義數學教材改革實驗班執教老師和班主任是遊麗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執教老師和班主任是李培永。我和遊麗昭是華師一附中1965年畢業的高中同班同學,當時正值年盛力強、精力充沛,承擔了這兩項連續六年的,從初一到高三的教材改革實驗任務。六年後,數學實驗班高考數學平均全省第一,8個滿分120,9個119分。還有三個學生初中畢業考取少年班。改革成果被教育部評為一等獎。我執教的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也是碩果累累,不論是實驗成果,還是高考成績,在全國各省市重點中學實驗班中名列前茅。而且,實驗班學生汪深還榮獲1988年化學奧賽世界冠軍。

       不記得是哪位從事教育多年的同行說過:“中國的問題主要是教育問題;教育問題主要是教材問題。”實踐證明確實如此。

       我們華師一附中數學和語文教材改革實驗六年,使用的教材是建國以來改革步子最大的教材。我不懂數學教材,就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實驗教材"高中語文實驗課本"吧,這套教材采用能力分級、知識分類、訓練分步、教材分編等形式,建立了一個"比較科學、比較係統、比較新穎而又切實可行的語文訓練體係",有專家評論說,這套教材在我國教科書編寫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編審、 高中實驗教材主編周正逵先生指出,這套課本在編寫思想上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它的超前性,主張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還記得周正逵老師在1985年全國語文實驗教材青島會議上介紹這套高中實驗教材時說的:“一個現代人,如果沒有文言文的基礎,就談不上文學鑒賞能力,而沒有文學鑒賞能力就 不是一個文化人。”因此,他主編的高中實驗課本的序列就是《文言讀本》、《文學讀本》、《文化讀本》。

       超前性的教材,必須改革教法和學法。必須“把方法教給學生”。

      1985年開始使用的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分編成三套:課內講讀《文言讀本》(高一年級上下兩冊)、《文學讀本》(高二年級上下兩冊)、《文化讀本》(高三年級上下兩冊);《課外閱讀》三冊(一、二、三年級各一冊);《寫作》三冊(一、二、三年級各一冊)。這麽多的教學內容,遠遠超過了非實驗班學生隻學一本《語文》的內容。而且,按照規定,實驗班每周的語文教學課時與非實驗班的一樣,都是5節課。非實驗班沒有《寫作》課本,每兩周安排一次課內作文。實驗班每周必須上《寫作》課兩課時。也就是說,實驗班上課內閱讀的課時比非實驗班少。課時少,教學內容多,這也逼著我們必須改革教法和學法。必須把方法教給學生。

       第一輪語文實驗教材改革於1988年圓滿完成。全國各省市重點中學語文實驗班的實踐,證明了實驗教材的可行性和先進性。

        張誌公先生曾說,建國以來,隻有兩次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改革。這就是五十年代的文學漢語分科教學實驗和六十年代北京景山學校的語文教學改革,周正逵先生是這兩次改革的見證人和參與者,尤其是周先生親自參與了景山學校的整個教學改革過程。這套實驗課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認真總結了這兩次改革的經驗,吸取了很多有益的東西,並結合了時代發展給語文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教材體係上有了新的突破。1985年到1988年第一輪試教結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總結修訂之後於1994年到1997年進行完第二輪試教。

     令人欣慰的是參加實驗教材試教的老師們在實踐中,遵照葉老先生的囑托,逐步實現了“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