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三道四(24) 相由心生

(2019-01-22 18:02:11) 下一個

說三道四(24)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是人們口頭常說的一個成語。查百度可知:

      【出處】“相由心生”源自一個典故:據說唐朝裴度少時貧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高人。高人看了裴度的臉相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後又遇一行高人,高人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後一定可以貴為宰相。依大師之意,裴度前後臉相有如此不同的變化差別是因為其不斷修善、斷惡,耕耘心田,相隨心轉。

       裴度年輕未達時算命先生說他有牢獄之災,一段時間之後那位算命先生又見到了他,可卻驚奇地發現他的災禍已經破解了,於是他問裴度是怎樣化解的。裴度說他沒做過什麽,隻是歸還了主人一條自己偶然拾到的玉帶而已。先生說正是這件善事救了裴度一命,而且以後會大富大貴。“裴度還帶”的唐傳奇故事說明了凡事都有轉機,人生在不斷變化。

      【釋義】 儀容外表是受心靈因素影響的。

       相由心生是指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由他的內心決定。此處“相”指的是物相,世間萬物的表現形式。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狀態的對同一件事物的觀感是不同的。正所謂你用什麽顏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麽顏色的。當你心情愉悅時,世界就是明亮的,當你失意悲傷時,世界就是灰暗的。

       所以調整心態,用積極向上的心去對待身邊人和事物,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麗。

       如果要考證這個詞語,有許多解釋:佛學、玄學、科學、心理學等等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各家學說都認同的,那就是“相由心生”的“相”與“心”是緊密相連的。

      那麽,從語文的角度怎麽看這個成語呢?

      先看《說文解字》怎麽解讀“相”“心”緊密相連的“想”字。

      說“想”是上下結構,從心。

      所謂“上下結構”指的是倉頡造字六法之一的“形聲字”。現代常用漢字80%左右是形聲字,所以有人說“秀才認字認半邊”一般不會錯。

    “想”字是上聲下形的結構。上麵表示讀音,下麵表示其本義是思考的意思。古人說:“心之官,則思。”於是,人生有相,相由心生,由臉觀心,由心知相。

       人生有相是DNA決定的,相由心生是人心決定的。

       說到人心,有一句大俗話,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現代整形風靡一時,然而,“相”可以片刻功夫整得如你所願,“心”可不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隨你所想。

       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寫道:“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前後連用六個排比句說明積德而備聖心之艱難,然後又用正反兩個例子。強調“用心一也”才能積德;“用心躁也”積不了德。

      由此可見,相由心生之心,如果能做到“用心一也”,進而“聖心備焉”,那一定就有福相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