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35
怎樣自讀《小麻雀》
《小麻雀》在初中第一冊《閱讀》(三年製初中語文分編型教材)中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自讀課文。編者要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並完成閱讀練習。 關於“閱讀的目的”,葉聖陶先生曾明確指出過。“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老師不講課文,同學們該如何去讀,采用怎樣的閱讀方法呢?葉聖陶先生又告訴我們:“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由此看來,自讀文章,一要“遵路”,二要“入境”。“遵路”,就是要通過閱讀課文,並弄清楚作者先寫什麽,後寫什麽,怎樣一步一步交代故事情節。“入境”,必須了解作者及其思想,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小麻雀》寫的是一隻帶傷的小麻雀又被貓咬傷的經過。作者對小麻雀的外形、神態和動作,以及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動,都寫得細致入微,十分感人。這些描寫究竟表現了小麻雀怎樣的心情?作者為什麽要這樣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些問題隻有通過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解決。
編者考慮到同學們剛剛從小學升入中學,自己閱讀課文有一定的困難,特地為大家設計了有步驟的“閱讀練習”。
第一步是通讀全文。葉聖陶先生說:“通讀全文,在知道文章的大概;可是要能夠通讀下去沒有錯誤,非先把每一個生字生語弄清楚不可。”這就要求同學們自覺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閱讀課文時,把生字新詞做上記號,按練習要求,劃出描寫小麻雀眼睛的句子,把直接表現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作上記號。因為通讀全文的目的,“在知道文章的大概”,所以,同學們還要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比如,當你把第一段中描寫小麻雀眼睛的句子“小黑豆似的眼睛帶著點要親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氣”做上記號的時候,想一想,作者為什麽這樣描寫小麻雀的眼睛?這時候小雀麻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通讀全文以後,你再看看劃了記號的句子,必然發現,這篇課文著重描寫了小麻雀的眼睛,突出表現了作者的心理活動。聯係全文,進一步思考,可能初步理解作者描寫小麻雀眼睛的變化,是為了表現在不同的處境中,小麻雀的心理變化。但是,這些描寫究竟表現了小麻雀怎樣的心情,作者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這就要靠“精讀”了。
“閱讀練習”的第二步是精讀課文,並回答縱線右邊的問題。為了使精讀更有成效,有必要了解作者。老舍先生出身貧苦家庭,對舊社會的黑暗與罪惡體會很深,但他又不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正如他自己所說:“自幼受過苦,受過壓迫,願意借題發揮,把心中的怨氣發泄出來。我有小資產階級正義感,可是不敢革命,於是我筆下的受壓迫人也是這樣。我隻寫出我對他們的同情,不能給他們指出出路。”電影《駱駝祥子》中的祥子,不就是作者所說的這樣一種形象嗎?《小麻雀》雖然是一篇散文,但是,它的出發點和《駱駝祥子》一樣:都是為了生活。了解了作者,對於理解文章的主旨很有幫助,“文如其人”嘛! 但要真正理解通讀全文時發現的問題,還必須憑借精讀課文。精讀的方法很多,不可能要求大家通過一次自讀練習就全部掌握(這一套《閱讀》的每一冊各單元都安排了自讀練習)。這一次練習,隻要求同學們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切實理解關鍵語句和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精讀時,先看縱線右邊歸納的各段大意,記住編者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思,反複推敲上下文的內容。最好是三五個同學一起,研究討論問題。
“閱讀練習”的第三步是研討問題。通過研討,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關心小動物,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有的同學可能還有逮鳥、養鳥的經驗,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更容易理解作品和作者的心情;分析時,要注意課文最後一段描寫小麻雀的語句,並結合全文來全麵理解作者這樣描寫的目的。這樣,對小麻雀的死活問題的回答便是:兩種可能性都有。
作者不希望小麻雀死去,又不知道怎樣才能使它活下來。這個結局,也是作者思想矛盾的反映,作者的自述不正是這樣的嗎?
綜上所述,自讀課文的基本方法是:通讀全支,摸索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大概;精讀全文,理解關鍵語句和詞語;研討問題,深入體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這些方法的唯一途徑,是“反複厲練”。通過“反複曆練”,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達到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自能讀書”的目的。
附錄:老舍的《小麻雀》
雨後,院裏來了個麻雀,剛長全了羽毛。它在院裏跳,有時飛一下,不過是由地上飛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飛下來。看它這麽飛了兩三次,我看出來:它並不會飛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幾根長翎擰在一處,有一根特別的長,似乎要脫落下來。我試著往前湊,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著我,小黑豆眼帶出點要親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氣。我想到了:這是個熟鳥,也許是自幼便養在籠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許是被養著它的或別個孩子給扯壞,所以它愛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這個,我忽然的很難過。一個飛禽失去翅膀是多麽可憐。這個小鳥離了人恐怕不會活,可是人又那麽狠心,傷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毀壞了,而還想依靠人,多麽可憐!它的眼帶出進退為難的神情,雖然隻是那麽個小而不美的小鳥,它的舉動與表情可露出極大的委屈與為難。它是要保全它那點生命,而不曉得如何是好。對它自己與人都沒有信心,而又願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著我,又不敢過來。我想拿幾個飯粒誘它前來,又不敢離開,我怕小貓來撲它。可是小貓並沒在院裏,我很快的跑進廚房,抓來了幾個飯粒。及至我回來,小鳥已不見了。我向外院跑去,小貓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著呢。我忙去驅逐它,它隻一撲,把小鳥擒住!被人養慣的小麻雀,連掙紮都不會,尾與爪在貓嘴旁搭拉著,和死去差不多。
瞧著小鳥,貓一頭跑進廚房,又一頭跑到西屋。我不敢緊迫,怕它更咬緊了可又不能不追。雖然看不見小鳥的頭部,我還沒忘了那個眼神。那個預知生命危險的眼神。那個眼神與我的好心中間隔著一隻小白貓。來回跑了幾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沒用了,我想,小鳥至少已半死了。貓又進了廚房,我楞了一會兒,趕緊的又追了去;那兩個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內睜著呢。
進了廚房,貓在一條鐵筒——冬天升火通煙用的,春天拆下來便放在廚房的牆角——旁蹲著呢。小鳥已不見了。鐵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開著一個不小的縫兒小貓用腳往裏探。我的希望回來了,小鳥沒死。小貓本來才四個來月大,還沒捉住過老鼠,或者還不會殺生,隻是叼著小鳥玩一玩。正在這麽想,小鳥,忽然出來了,貓倒象嚇了一跳,往後躲了躲。小鳥的樣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時使我要閉上了眼。小鳥幾乎是蹲著,胸離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樣。它身上並沒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塊,非常的短。頭低著,小嘴指著地。那兩個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麽,就那麽頂黑頂大的楞著。它隻有那麽一點活氣,都在眼裏,象是等著貓再撲它,它沒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著貓赦免了它,或是來個救星。生與死都在這倆眼裏,而並不是清醒的。它是胡塗了,昏迷了;不然為什麽由鐵筒中出來呢?可是,雖然昏迷,到底有那麽一點說不清的,生命根源的,希望。這個希望使它注視著地上,等著,等著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誠,完全把自己交給了一線的希望,一點也不動。象把生命要從兩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動。
小貓沒再撲它,隻試著用小腳碰它。它隨著擊碰傾側,頭不動,眼不動,還呆呆的注視著地上。但求它能活著,它就決不反抗。可是並非全無勇氣,它是在貓的麵前不動!我輕輕的過去,把貓抓住。將貓放在門外,小鳥還沒動。我雙手把它捧起來。它確是沒受了多大的傷,雖然胸上落了點毛。它看了我一眼!
我沒主意:把它放了吧,它準是死?養著它吧, 家中沒有籠子。我捧著它好象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樣好。小鳥不動,蜷著身,兩眼還那麽黑,等著!楞了好久,我把它捧到臥室裏,放在桌子上,看著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頭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睜了一下;又不動了,可是身子長出來一些,還低頭看著,似乎明白了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