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27
畫是有形“思”
古人說:“畫是有形詩,詩是無形畫”。用此辯證觀點欣賞詩畫,詩情畫意盡在不言中。從思維訓練的角度來看,可以說畫是有形“思”,想象思維始終伴隨著閱讀和寫作。語文教學適時適當地運用畫簡圖的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這也是荀子所說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麵,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麵大的竹篩來,下麵撒些秕穀,棒上係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老師講到這兒,讓學生根據這段文字,畫出“竹篩捕鳥”簡圖。
老師在教室巡視了一圈,發現大家畫得比較好,但有一個地方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問學生:繩子係在短棒的哪個部位最合理?有的說是“上麵”,有的說“隨便係哪兒”。老師讓學生體會“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的含義,並且說:請大家邊讀邊思,盡可能根據這一段文字,先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這幅畫不是平麵的,而是立體的;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不是‘黑白片’,而是‘彩色片’。想好以後再看自己畫的對不對。”
最後,一個學生指著他畫在黑板上的簡圖說:“如果把繩子係在短棒的上部,一拉繩子,篩子會跟著繩子向用力的方向移動,罩不住鳥雀。係在中間,效果也不太好,最好是係在短棒的下麵。”
學生畫得對,是因為思維的軌跡符合文字所反映的畫麵。從這一點來說,畫是有形“思”。
然而,思維的運動軌跡畢竟是無形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要善於抓住文章中精彩的描寫片段,激發學生思考。例如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麵,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作者心中的這幅“父子情深”的生動畫麵,是用準確的動詞勾勒出來的。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動詞,聯係作者三次寫到背影,三次流淚,一聲唉歎,不必再用筆去畫圖,一幅形神兼備“背影”的畫麵便立刻留在學生的腦海裏了。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隻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