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15
因材施教 開發潛能
《論語》中的一個故事: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麽?”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麽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麵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麽?”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麽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這個故事堪稱“因材施教”的典範。
故事還明確告訴我們,因材施教必須建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
發現學生的潛力,因材施教,需要在教師有意識的點拔培養下,學生才有可能充分了解自己,主動地學習。
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發展藍圖,這樣才能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1985年9月開學後不久,我從學生檔案中了解到汪深在武漢市15中讀初中時,參加各級數學競賽多次獲獎,課餘教他下圍棋也發現他的記憶力和計算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都非常了得,於是,鼓勵他集中精力準備參加數學奧賽。當時,請他和他的媽媽,還有數學倪政勇老師,我們四個人一起開會,研究決定了汪深三年實現“三級跳”的數學奧賽計劃。所謂三級,第一級要通過省級比賽進入全國比賽;第二級要在全國比賽中進入前十名;第三級要在前十名中進入國家奧賽隊去參加國際比賽。1988年,汪深在芬蘭舉行的國際化學奧賽中以高出第二名30分的優異成績,獲得金牌第一名。他興奮地給母校發回電報:“三級躍過一步而已”。汪深雖然不是在數學奧賽,而是在化學奧賽中奪取了金牌,似乎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其實,當初給汪深製定的目標和計劃一直在激勵著他。他獲獎回來向全校師生匯報演講時說:
這次從接到通知到選中出國,想起來猶如一場沒有準備的閃電戰。
大概是元月上旬吧, 尹一冰老師到教室找我,開口就問:“想不想參加化學競賽?”“想啊!”隔了一天,學校進行選拔,順利通過。
一周後,省裏進行選拔,我被選中。
2月2 4日到廈門參賽,進入前十名。也許除我以外,別的選手至少為這次全國比賽準備了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我真是幸運之至。
緊接著回到武漢,在武漢大學接受了三周“強化訓練”,真太感謝武大化學係的幾位教授了,沒有他們的幫助,也許進京還會被淘汰的。
4月5日抵京參加國家集訓隊集訓。十個人中要淘汰6 O%。四周後,我終於被選中,可以出國了。
“三級跳”,從高一就計劃實施的三級跳,終於完成了二級跳,現在是最後一跳了。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是一試鋒芒的時候了!
因材施教特別需要教師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
高二時,化學王老師向我這個班主任反映說,汪深一直不做化學作業。我找汪深來談話,問他為什麽不做化學作業。他說那些題目太簡單,一看就知道了,何必再做?我說那以後就請王老師另外布置難題給你做吧!再請王老師單獨給他布置家庭作業。師生都高興。
與汪深下圍棋的過程中,了解他的記憶力特別是強記能力非凡,於是,在講讀文言文時,要求他當堂背誦剛剛學習的文言文篇章,每次都能順利背誦完剛講完的段落或篇章。1988年湖北省數學奧賽獲獎名單公布後,汪深隻得了個二等獎。倪政勇老師驚訝之餘找汪深來詢問具體情況,特別關注一道難題,問他是如何解題的。汪深當即像圍棋手賽後複盤那樣,完整地把他當時的答案寫完交給倪老師。倪老師看了之後,認為他的答案雖然與參考答案不那麽相符,但也不能說錯了。為了慎重起見,倪老師把汪深的答案拿到華師數學係找幾個教授一起研究,教授們一致認為汪深的答案是正確的,這道題他應該得滿分。汪深因為這道題與參考答案不相符被扣分而錯失全國數學奧賽。但他不氣餒,接著又報名參加物理奧賽,獲得二等獎。緊接著參加化學奧賽,終於如願以償。
中國化學會選拔參賽者時采用了“估計潛力,評價能力”的辦法。這個辦法要求考試不能局限於知識量和解題能力兩個方麵,而應著重考核學生尋找、描述、綜合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推理、歸納、舉一反三和相互比較等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操作的能力。當年正是這個“辦法”,讓汪深脫穎而出。這也告訴我們,因材施教就要培養“學生尋找、描述、綜合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推理、歸納、舉一反三和相互比較等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操作的能力。”當然,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就是像汪深這樣的所謂“天才”,也要不斷激發他的求知欲。他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他說:“我認為學習動機是很重要的。這是‘主動學’與‘被動學’(不管自己承認不承認,有些人雖然確實很努力,但不屬於‘主動學’)的分水嶺。我在學習中起作用的是強烈的求知欲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濃厚的興趣。”
“我的興趣非常廣泛。高一學文言文,我回家從爸爸媽媽的書櫃中把《莊子》、《史記》、《左傳》、《夢溪筆談》等都搬出來了,一是為了查找課文的出處;二是想盡可能多讀一些,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對中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
汪深在華師一讀高中的三年,正是學校實施“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教學理念的創始階段,他所在的班級是湖北省教研室確認的教育部重點中學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教學課時與普通班一樣,但是普通班隻有一本《語文》課本,實驗班卻有三本:課內讀本、課外讀本和寫作課本。課內讀本:高中一年級是《文言讀本》,一個學年每節課都學習文言文;高二是《文學讀本》,全學年學習文學作品;高三是《文化讀本》,全學年學習文化著作。這套教材的主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資深編審周正逵先生,他認為以前的語文教材沒有梯度。他主編的這套教材,高一重點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高二重點培養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高三重點培養文化著作的研讀能力。這樣就形成了文言---文學---文化的梯度。教學內容的變革必然帶來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也就在改革中經受磨練得以提高能力。汪深的媽媽(時任交通部二航局科研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在第一次家長會上說:“我的孩子能進語文實驗班.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他小學、初中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而一個高中理科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語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國文化,提高文化素質。而且語文能力強將來才能研讀各種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知識。”
附錄:汪深寫的課外練筆文《你往何處去》
從小學到中學.所學的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生物)完全是西方科技體係的內容。然而在這同時,我也閱讀了一些有關東方科技體係的書籍,主要是中醫學、氣功學以及道家哲學方麵的論述。兩種不同方式的思維模式在我腦中並存。最近一段時間所體會到的現象,促使我對這兩種體係進行了一番思考。
這是由一句拉丁格言引起的:“簡單是真理的標誌”。然而我覺得現代西方科技是離它太遠了。
拿物理來說,當初牛頓的三大定律。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等,都還具有一定的簡潔性、優美性。可是,當它進入微觀世界時,這一切都被打亂了。西方體製的研究方法,是用各種儀器對實驗對象進行測試,找出因果關係;然而對微觀物質,觀測它時就會影響它,這樣,測不準原理問世了。它取消了一切精確性;而後宇稱也不守恒、不對稱了。幾乎陷入混亂的科學家們是恪守那句拉丁格言的,於是開始著手於大統一理論。然而隨著能量的提高,各種千奇百怪的現象,稀奇複雜的“基本粒子”不斷出現。作為局外人看著這些資料,我覺得他們象是勇敢地衝向泥潭。
再說生物學吧,人們發現了蛋白質,DNA等等等等,然而還未能徹底說明人體和一座化工廠有什麽區別,更別說揭示大腦的秘密了。還有人提出要更深一層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去研究生物。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一次一次碰壁,卻想不出怎樣繞過迷宮。
相比之下,東方科技體係從沒有遇上這些困難,因為它是從整體上進行研究的。與西方物理學對應,東方哲學認為萬物從“道”開始(使我想起了“大爆炸”理論),所謂“道”,應該是物質和規律的統一體,它自身發展變化,於是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或者“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形成了世界。依此理論衍生而出的科技理論,都帶有整體聯係的特點。其中以“天人合一”的理論觀點最為典型,它認為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用這種方法研究人體,就產生了中醫 學、氣功學等等。事實證明。從整體上研究,注重功能而不注重器質是非常聰明的。
一個滿腦袋西方科技係統觀點的人,初看東方體係,會說它是不科學的。有位西方醫生就說過:“中醫更多的是一門藝術而不是技術。”此話有讚歎,也有懷疑。他們 這樣看,是因為不了解東、西方研究方法的區別。
西方科技,是通過儀器找出因果關係,對象是客體,人人都可以看到,而東方則是“返觀內視”,即通過氣功了解自己的身體,再向外界推廣,對象是實驗者本身,故不是人人可見,這就是區別。
然而,不管你信不信,中醫的治病效果無人否定,氣功強身祛病正在掀起一股熱潮。特異功能更使整個西方思維體係為之震動。而這些現象,東方科技體係很容易解釋出來了。
如此說來,我們該拋卻西方科技嗎?不。因為東方理論畢竟隻能得出一個整體結論,對細節的描述是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的,更何況西方的許多研究成果也是很有價值的。如能在東方思想指導下,將東西方思維方式融為一體,得到一幅清晰的人體圖象,那將是妙不可言的。
當今世界,人體科學方興未艾,而美蘇日等國雖然儀器設備先進,但總的來說研究人體還處於較低層次。這一點上,我們中國人有優勢,不知我們這一代中,何人有誌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