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應試作文 自有章法
自1977年恢複高考已經四十年了,四十年來高考語文試題已經形成了模式: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和作文四大塊。而從建國到1965年高考,語文試題如同500年明清科舉考試一樣,就是一道作文試題決定考生的命運。科舉考試500年,逐步形成了“八股文”。如何評價八股文暫且不論,它能夠在長達500年時間,就像高考“指揮棒”一樣,指揮曆代學子寒窗苦讀,曆練八股文,至少說明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正如現在的高考,盡管還有許多弊端,但是,不能不說它是現階段比較公平合理的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研究應試的規律和方法,而且實踐已經證明了應試作文,自有章法。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應試作文的章法是依據高考作文命題而來的。所謂章法,說白了其實就是“規矩”。那麽40年來,高考作文定了哪些規矩呢?其中有兩條規定是每年高考作文試題都明確指出的:第一是文體;第二是字數不得少於800字。
我曾經不止一次問過許多高三學生,你們從初中到現在,學了六年語文,都學了些什麽呢?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夠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其實,現代語文教學是有係統的,各個學段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確具體的。簡而言之,中學語文就是要求學生學習母語的聽、說、讀、寫、思。因為中考和高考都不考聽和說,所以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就是閱讀和寫作了,思維訓練與閱讀寫作訓練如影隨形貫穿始終。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包括三大部分:實用文、文學作品和文言文。
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要求學生會讀會寫。
文學作品隻學四種文學樣式:詩歌、散文、小說和戲曲。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鑒賞文學作品。
文言文選讀的內容是曆代名人名著,既有實用文,也有文學作品。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寫作訓練六年隻要求會寫實用文。
以上所述就是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恢複高考四十年來,語文高考試題內容從來沒有跳出這個框框。這也是高考語文命題分為四大塊的依據,也是高考作文規定文體的依據。如果我們學會了“抓癢”,根據教學要求分而治之,高考得分一定在他人之上。如果我們熟練掌握了實用文的寫作方法,高考作文一定可以考好!
那麽,高考作文規定不得少於800字,給我們傳遞了什麽信息呢?
首先,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至少在800字以上,而完整的結構至少有開頭、展開和結尾三個部分。具備一定寫作能力的學生在文章結構上必定按“鳳頭、豬肚、豹尾”合理安排字數:開頭50至100字,展開600字左右,結尾50至100字。也就是說應試作文一般寫五六段文字就夠了,開頭結尾各一段,展開部分三四段。如果高中三年堅持這樣的寫作訓練,養成習慣,高考作文在結構文章上必定得分高。
再說,一定要寫好開頭和結尾。
文章起始部分的作用是為作者(考生)思路的展開打好基礎,也是為讀者(閱卷老師)評價文章提供第一印象的資料,因此,要高度重視文章的開頭。不同的文章開頭的方法不同,大體上可分為二類:一是“開門見山”法,一開始就根據命題提供的材料點明主旨或者接觸主要事實;二是“仙人指路”法,根據命題提供的材料,為文章的展開描述環境或提供條件、渲染氣氛。建議大家在高考時運用“開門見山”。
文章結尾部分的作用是收束全篇。有的結尾總括全篇,點明或深化全文的中心,可謂“畫龍點睛”法;有的結尾比較含蓄,讓讀者深思,回味無窮,可謂“餘音繞梁”法。不論哪種方法結尾,都應和開頭遙相呼應。
寫作是一種創造性腦力勞動,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是“文無定法”。但是,自古就有“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誰的抄得妙”之說,我以為這個“抄”字,其實講的就是章法,就是規矩。應試作文,自有章法,悟得其法,必會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