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成都商報2/26日報報導:舒女士在成都寛窄巷中餐廳「寛雲窄雨」設宴請客,訂桌時被告知,隻能喝紅酒或者是香檳,該餐廳不提供白酒服務。但是舒女士的下屬沒放在心上,準備拿出白酒敬客,卻被阻止。店家稱,喝白酒的氛圍與本店清雅安靜的格調定位不符。舒女士雖然心中不爽、不舒服,卻隻能回家取些紅酒來嚮客。餐廳收取每瓶約17元人民幣開瓶費。負責人表示 " 事實上,成都許多有格調的餐廳都隻能喝紅酒,並不是我們一家這麼做" 。在中國,吃中國菜,不能喝中國白酒,確實是中國餐飲界的一個大新聞。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向客人提供白酒服務,是餐廳擁有的自主權利。無人得以奈何。但是白酒真的與餐宴的高格調要求不符嗎?46年前,在1972年2月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次高格調的國宴,周恩來總理用了北京鴨配上了30年的茅台佳釀招待尼克森總統,結果賓主盡歡,溶化了中美之間22年的堅冰,展開了中美外交史上新的一頁,這是餐飲史中餐配白酒的著名成功事例。
中國人喝白酒的氛圍是如何呢?「哥,我敬您,我先乾杯,如果您看得起我,您也乾了吧!」「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咱們的交情,您就看著辦」,敬酒、勸酒、逼酒、拚酒,無所不用其極,沒喝倒兩個,表示今天的氣氛沒上來,沒達到嚮宴的目的。外國人在餐宴上喝酒多自顧自的,敬酒純屬宴會中社交禮儀,不勸、不逼、不拚,如果有人喝醉了是個人的的行為。
現代人勸酒、逼酒的方式又比古代的酒場文化輕鬆多了。古代官場勸起酒來,打殺脅迫令人不寒而慄。三國誌記載,曹操接受張綉投降後,大喜開宴,曹操在前敬酒,典韋拿著大斧隨其身後,無人不敢空杯。張飛每次召集軍官喝酒時,副將們必須一乾而盡,若有不從,必打一百軍棍。孫權愛逼酒,虞翻假裝喝醉,睡在地上,當孫權離席時,他一躍而起準備溜走,孫權發現大怒,拔劍就砍,幸好有人擋住,救了一條人命。世説新語記載,石崇經常宴請達官貴人,他勸酒的絕招與眾不同,用美女來敬酒,如果客人沒喝,吆喝家丁把美女的頭砍下來,人命關天,結果來賓個個都喝得酩酊大醉,乘興而歸。將軍王敦鐵石心腸,任美女如何勸說,就是一滴不喝,石崇毫不猶豫地連殺了三個勸酒美女。
其實勸酒、逼酒是一種綁架善意、強人所難的霸淩行為,灌醉對方得到的自我滿足是變態的心理。每個人身體對酒精的接受能力不同,不能喝並不是不願意喝、不敢喝。根據醫學硏究,如果遺傳基因中欠缺 ALDH2 酶,便無法快速代謝酒精中的乙醛,喝一丁點便醉態畢露,麵紅耳赤、頭暈目眩、全身發癢。有此類反應的白人較少,以亞洲人居多,中國人中南方人比北方人多,女性又比男性多。著名歌手那英是東北滿族後裔,天賦千杯不醉的異稟,臺灣名模林誌玲出身臺灣閩南人家庭,欠缺喝酒基因,是屬一滴醉的族群。話說,某個慈善基金會的晚宴上林誌玲向那英敬酒, 「很高興認識妳那姐!」那英豪爽,一口就把酒乾了,林誌玲僅象徵地用嘴唇碰了下杯延,「這就不對了,妳為什麼不喝?」林誌玲回答 ,「我喝了全身都會發紅」 那英說「是妳來找我喝酒的,林誌玲!妳可在北京!妳可知道不喝的下場是什麼?」林誌玲嚇得沒輒,隻得舉起了杯説 「失禮了」 然後仰首乾下了那杯紅酒 ,果不其然,誌玲小姐全身開始發紅,沒過多久就紅得像隻大紅龍蝦,不得不與經紀人離開現場,還留下了一張大紅臉的美照。從此,誌玲小姐得到了宴會不必喝酒的豁免權。
人類學家莊思博 John Osburg 曾經用了數年時間在四川成都與富人群交往,他在「焦慮的財富」一書中,提到中國男人的酒局,除了敬酒的較量和女人外,跟初中生的派對沒什麼不同。這也許就是成都寛窄巷內有格調的餐廳不願提供白酒服務的原因吧!
賣魚郎 於南加
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