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讀史劄記(6)--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亮點

(2004-01-15 09:05:22) 下一個
毛澤東這個人在軍事上是十足的內行,但是,他基本是靠 自學成才,這就讓那些黃埔、陸大的高學曆為之汗顏。但是,我們以往聽到的關於毛澤東如何深通兵法一類的近乎於傳說。因為,毛澤東自己在八大預備會議上曾經說過: “我呢,原來隻看過《三國》、《水滸》,寧都會議上, 顧作霖等人說我打仗不靠馬克思主義,隻靠孫子兵法,於是我就找來看了,才知道有許多東西和古人暗合。”可見 ,毛澤東本人的軍事天分是很高的,1992年中央台拍攝的 《毛澤東》十二集大型記錄片中把毛澤東所看的書說成了 至今也沒有統計清楚,這便是有點子蒙人了。他之所以能力超群不在於看書多少,而是對書中的知識的發揮和領悟 ,一部《毛澤東軍事文選》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 我以為毛澤東軍事思想有這樣三大亮點可言:首先是全麵 修正流寇理論,變流寇為流動,變流動為機動,變機動為 主動。曆史上的農民起義要麽是純粹的流寇思想,要麽就是株守一處,被動挨打,而毛澤東在論述遊擊戰和根據地 時形象的指出:遊擊戰是兩條腿,根據地是屁股,人要靠 兩條腿走路,但是也需要屁股來坐下休息。而且,毛澤東 在選擇根據地的時候,避免像洪秀全那樣成為眾矢之的, 過早的依托城市,不僅在軍事上容易被動,此外,也容易 造成部隊的進取心的下降。毛澤東連湘、贛等地邊境,易 守難攻,回旋餘地大,就是一旦放棄也形不成巨大損失。 由於毛澤東靈活的運用了十六字方針,從而使得農村包圍城市成為現實。毛澤東對於流動作戰的貢獻是世界軍事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個世紀的幾十年中, 因為依托地形、地勢大敗全副武裝的戰役的經典範例不可盡數。 其次,毛澤東嚴格區分戰略、戰術的概念,他指出: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即使是卓越的戰略方針, 毛澤東也多次強調戰術的重要性。比如三大戰役中,淮海 一戰,本來杜聿明已經奏請蔣介石批準,率領邱李兵團突圍,這樣一來,至少可以為國名黨固守東南半壁保留三十萬的精銳部隊,當時,粟裕是看的很清楚,但是,限於力量,就算是追擊成功,也不可能像後來那樣全殲杜聿明所部,但是,關鍵的時候,蔣介石不忍黃維兵團的覆滅,中止原計劃,把杜聿明推向了滅亡。反觀錦州戰役,毛澤東 不顧林彪的主客觀理由,一再死令拿下錦州,正是因為錦州的奪取,才使得關外的國民黨軍最終走向深淵。戰爭是 異常殘酷的政治較量,他和製度等雖然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最為主要的是統帥的正確意誌能否得到貫徹落實。當 政治的角逐需要通過戰爭來完成的時候,一切與戰爭無關 的手段都退居其次。這也就是為什麽成吉思汗、努爾哈赤 這些落後民族及其落後製度卻能征服所謂先進民族、先進 製度的主因所在。戰術的失誤最終導致戰略的扭轉,正是 因為毛澤東熟知於此,所以,他在發動曆次作戰時,對戰術的高度重視不亞於前線的指揮員。事實證明,毛澤東也是通過對戰術的精益求精才最終具備了消滅國民黨的實力 ,而國民黨從全麵開花到重點進攻,從退守城市到保衛西南出於戰術上的混亂和迷茫,最後也自然走向了台灣。 再有,毛澤東指明了戰爭的決定因素。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這裏既沒有強調正義與否,也沒有強調製度的優劣。兵者是凶器,民者是利器。有凶而無利者,未見有勝利者也。所以,毛澤東早在古田會議上就提出了給軍隊直到士兵必須灌輸正確的思想,湘軍以白銀誘惑士兵賣命, 殊不知,思想上的認同遠要比真金白銀來的真實,來的長久。正是因為毛澤東抓住了戰爭的實質,才會出現陳毅所說的:“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車推出來的。”的現象。同樣是麵對強大無比的美國及其盟友拚湊的所謂聯合國軍, 中國誌願軍以低劣的武器一舉擊破美國之不可戰勝的神話 ,美國開國部隊第一騎兵師在中國軍人麵前低下了他高傲 的頭。朝鮮一戰,盡管戰爭的動機和後果都不能說完全令人滿意,但是,他的曆史和現實意義卻是在昭告世界所有 試圖挑釁中國的敵人,中國人在小米加步槍的情況下,在 沒有自己空軍的情況下可以用血肉擊敗任何侵略者,這就是至今美國人雖然再三的說三道四,但是,一旦考慮到具體的措施時總不免投鼠忌器的症結所在。 今天,我們回顧這位軍事家的以往的曆史軌跡,正是想通過它來進一步看清楚擺在我們麵前的形勢,積極的汲取前人寶貴的經驗永遠是我們重要的課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sguard 回複 悄悄話 "中國誌願軍以低劣的武器一舉擊破美國之不可戰勝的神話,美國開國部隊第一騎兵師在中國軍人麵前低下了他高傲的頭。..."

奇怪,縱觀各文,溫相應該曾是官僚?但層級有點詭異....你知道,中國誌願軍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中國誌願軍藉援朝而聚義台灣?

"第一騎兵師在中國軍人麵前低下了他高傲的頭.....",搶孫立仁將軍的功,對前人好意思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