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一隻碗,產自英國,我們家吃飯用的。這隻青花碗做工較精致,質地也較結實,平日洗碗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但都沒有碰出豁口,可見做的不錯。不過你要以為幾百年前他們就能像中國人一樣做出這樣質量的碗來,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在多倫多的Bloor street與Queen's park交叉處有一家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叫Gardiner, 裏麵自然也少不了歐洲陶瓷的有趣(黑)曆史。從中可以看到保護與侵犯知識產權的戰爭早就開始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賄賂,間諜,偷秘方,獵取對方的關鍵員工等等,這些其實並非現代世界才有的。” 幾百年前的歐洲人早就把這一切玩得滾瓜爛熟了,歐洲陶瓷業發展的曆史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在中國瓷器出現之前,歐洲隻有陶器,對,就是那些傻大笨粗的製品。
下圖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的陶器,“文藝複興”!“意大利”!一聽就覺得高大上對不對?可你再看看他們造的物件兒,放大點兒近看,嗯,還不錯,幾乎要趕上半坡人的水準了。
所以我們能理解自14世紀開始極少量的中國瓷器輾轉多個國家最後到達歐洲人手裏時歐洲人的驚奇。比起他們傻大笨粗的陶器來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神奇物品堅硬而光潔,其上精美的圖案與紋飾神光內斂(陶器的裝飾性花紋隻在最表麵,而瓷器的裝飾性花紋上麵還有一層釉)。 “哇塞!此物隻應天上有啊!怎麽能想象凡人會擁有這樣的東西!” “這肯定是神仙用的東西啦!它有神奇的功效,要是有人下毒它立即就能發現然後手機短信提醒你!” 總之就是各種迷信各種膜拜。??
那個時代商路不通,流落到歐洲的中國瓷器極其罕見,普通人根本見不著,就算是貴族們也可能隻是在某王室那裏瞥過一眼,回家就能吹上十天半個月。到了地理大發現之後的16、17世紀, 荷蘭與葡萄牙的海上馬車夫們開拓並壟斷了中歐貿易,來自明朝的瓷器開始以極高的價格出現在歐洲,立馬就受到萬眾追捧。今天的所謂奢侈品們要是跟當年的瓷器比起來簡直弱爆了,非王公貴族不能擁有,一般的土豪商人工廠主們摸摸自己的腰包也隻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毫不誇張的說,瓷器就代表了尊貴、代表了地位,瓷器就是時尚,瓷器就是品位!
英國一位主教大人在某貴族家裏參加了個party,主菜吃完上甜點的時候主人把20隻瓷盤子裝的甜點擺上了桌,為了匹配瓷盤子的不同反響餐桌上還擺上了一些裝飾。主教大人震驚了,回到家裏就奮筆疾書:“今天我看到了平生最靚麗的風景!擺在餐桌上的那就是一座人工的花園!”
貴族們自然可以用昂貴的東方製品來炫耀奢華,彰顯品位。可其他的小土豪小業主和廣大中產們也眼熱呀!“誰愛用那些傻粗的陶盤子和沒品的錫盤子?我們也想用瓷盤子裝甜點!不讓用就是沒人權就是歧視!” 為了滿足廣大歐洲人民群眾的虛榮心,有人就發明了一種代用品 -- 奶油陶 (creamware), 就是在陶器表麵裹上一層奶白色的東西使之看起來有點像高大上的瓷器。
按說瓷器不但堅硬光滑漂亮,而且還耐熱,用來喝茶喝咖啡(碰巧這兩種也都是來自東方的高貴飲品)簡直是再理想不過了,可問題是誰舍得?誰要敢動這歪心思,他老婆分分鍾跟他沒完:“燒的你!還想用瓷器喝茶?你咋不上天呢?那東西比黃金還貴,碰壞了算誰的?” 從此瓷器不僅是歐洲的時尚,還成了歐洲人的心病,念茲在茲絞盡腦汁想要自個兒燒,努力了將近個把世紀,能燒出來的也隻是軟坯瓷(因為他們不懂得瓷胚泥裏需要加富含氧化鋁的高嶺土)。這種東西不堅挺,在燒製之前就容易變形,容易產生裂紋,燒成之後還不能裝開水,否則會炸裂。????就這歐洲人已經寶貝的跟什麽似的,逮著一件兒就能當成傳家寶傳下去好幾代。
時間來到了18世紀初,歐洲陶瓷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登場了。此人叫奧古斯都二世,力大無窮,動不動就能給你表演一下手撕鬼子的戲碼,說錯了,手撕馬蹄鐵。一個不爽一拳就能在牆上搗出個洞來。於是在江湖上混了不少花名,什麽強力王、鐵手怪、薩克森的海格力斯等等,外號太多實在是叫不過來了,於是大家簡稱他“奧猛男” (Augustus The Strong)。可以想象這種人物要是出身普通家庭的話最多也就是個遊俠或者混混,沒事兒打抱個不平或調戲一下良家婦女什麽的。可問題是此人出身高貴 -- 薩克森選帝侯、立陶宛大公、波蘭國王,哪個頭銜都能嚇人一溜跟頭。
有一次小奧跑到柏林串親戚(我也不知道什麽親戚,反正那會兒歐洲的王族們不是近親就是遠親),在柏林地標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他們家的夏洛騰堡宮中他看到了終生難忘的一幕,該宮殿瓷器廳的一整麵牆都布滿了珍貴的中國瓷器,那可是一整麵牆的中國瓷器啊!小奧立即表示這個實在沒法淡定!姓腓的你也太囂張了,哥我要是忍了我就不叫奧猛男!
小奧是個行動派,回家就開始謀劃,派人四處收集情報,看準了目標之後,果斷派人出手把 Johann Friedrich Bottger 等一幹煉金的、煉丹的、做科研的都綁到了自己的地盤兒關進監獄,各種威逼利誘,最後撂下一句狠話:“你們看著辦!” 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其實重壓也一樣好使。這幫人一通折騰,最後硬是把耐高溫的窯爐和硬胚瓷的配方折騰出來了,那是1709年。?這個秘密得值多少錢?!無法想象!這可是古往今來最值錢的技術秘密,什麽集成電路芯片一類跟它相比完全就不在一個層次上。奧猛男一想到這兒就呼吸變粗目露紅光,這個機密必須堅決絕對毫無疑問不打折扣地守住!奧猛男下了決心,命令把磁窯建在懸崖峭壁上,隻留一座吊橋出入,所有相關人都關進去,無關人等禁止出入,這個地方就是德國梅森。從此,“奧秘”這詞就成了瓷器專用,你要打聽事兒都不用提瓷器這兩個字,隻要一提奧秘大家就都表示懂了,然後立馬豎一根食指在嘴唇上,畢竟奧猛男的鐵拳可不隻存在於傳說中。
奧猛男這回可抖起來了,整個歐洲都拿紅眼睛盯著他,盯著梅森這塊地方。小奧把梅森的瓷器賣給全歐洲的土豪們,然後他自己再用雄厚的財力去收集真正的東方精品,收來的中國瓷器不但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占有欲,還能用來做樣板山寨,呃不,“借鑒”成梅森瓷器。別看人小奧長得像個粗人,其實小算盤打得啪啪的。??
你是不是以為小奧這就算報了一箭之仇了?沒有!這不算完!當初腓特烈給小奧的刺激實在是太深刻了,小奧打算用實力碾壓他,“你不是有一麵牆的中國瓷器嗎?那我就修個宮殿,每個房間都放滿中國瓷器。讓你給哥寫個大大的'服'字!”
可惜天不從人願,奧猛男沒能活到自己夢想成真的那一天。他畢生攢下了近3萬件中國瓷器,這是除了中國本土外最大的中國瓷器收藏。這3萬件除了被後人處理變賣以及被俄國人趁著戰亂順走(後部分歸還)之外,現在還剩八千來件。各位看官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要是有機會去德國的話,別忘了去德累斯頓拐一圈,摟一眼奧猛男的收藏。
除了在薩克森建立了絕對磚製之外,奧猛男在政治上無所建樹。對於英國人搞的光榮革命限製王權那一套,奧猛男嗤之以鼻:“切!少來忽悠我,都圖樣圖森破圖拿衣物!還得是磚製才能讓你集中力量辦大事啊!” 奧猛男深有體會地感觸道。
奧猛男死於1733年,身後留給兒子奧古斯都三世的不但有龐大的東方瓷器收藏,還有全歐洲羨慕嫉妒恨的焦點 -- 梅森的瓷器工廠。小小奧繼承了老爸的財富卻沒能繼承得了老爸的蓋世武功,可以預見,麻煩總會來的。
老腓特烈也死了,王位傳給了腓特烈二世。問題是小腓特烈可不白給,兩膀一晃千鈞之力,馬上步下百丈的威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咳咳,嘴滑了,那是張飛。不管怎樣,道理是差不多的,小腓特烈後來史稱腓特烈大帝,那是什麽人物?三下5除2就把小小奧的薩克森給滅了。這個按正史說是小小奧在七年戰爭中選錯邊了,沒能跟代表著偉光正的腓特烈大帝保持一致,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兩家還是從瓷器上結的梁子。要不怎麽普魯士人占領了薩克森之後別的都顧不上就隻是一門心思地先把梅森瓷窯的工匠們擄去柏林?
梅森引領風潮快半個世紀,其它人可也沒閑著,比如維也納來的Claudius Innocentius Du Paquier 早早地就在梅森周圍踅摸了好幾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杜帕的爹娘天生幽默,給孩子起名時都帶著反諷,否則為什麽叫他無辜的杜帕?你就一心懷叵測的商業間諜,你要無辜誰不無辜啊?估計這世界上人要是缺點兒什麽就喜歡在名字裏加上它以示安慰,比如某某某民主共和國,噓!打住!
杜帕處心積慮地遊蕩在梅森四周,小心翼翼的結交任何能跟梅森磁窯沾上邊兒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杜帕終於偷偷搭上了兩個梅森瓷窯工廠裏的工人。杜帕如獲至寶,立馬帶著他們返回維也納,開設了歐洲第2家能生產硬胚瓷的瓷器廠。?
偷來的技術不夠全乎,維也納瓷器廠的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比不上梅森的,工廠一度風雨飄搖,管理也就很難像梅森那樣嚴密。過了幾年,杜帕的搭檔,從梅森出來的Christoph Conrad Hunger 出走威尼斯,自然也就把“奧秘”帶給了意大利人。
又過了20來年到了1745年,維也納瓷器廠的一個小學徒 Johann Jacob Ringler 施展美男計,泡上了廠領導的女兒並且借機偷走了“奧秘”。這廝不單道德品質有問題而且特愛裝A和C之間的那個東西,於是就奔走德國各地冒充專家,到處給人指導並出賣技術。經他手在德國建起了7座瓷器廠。“奧秘” 終於流傳開來。
德國各地的公爵王子們這回腰杆終於硬起來了,時代變了,當初那些隻能看著梅森眼饞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咱們也都可以覬覦一下瓷器廠了!有王子甚至聲稱:磁窯這東西得是王室標配,要是我沒有的話以後見了其它的王兄王弟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原話說得稍許圓滑些:磁窯代表了王國的榮耀與尊嚴。切!)。
湊熱鬧趕時髦這種事怎麽可能少的了法國人?要說起時尚來巴黎人的眼皮子裏可曾夾過誰麽?什麽,?您說德國(盡管那會兒還沒有德國)?那不是一群鄉巴佬嘛!凡爾賽宮可一向是歐洲時尚的風向標,比如拚命往身上噴香水打香粉就是堅決不洗澡啦,或者往腦袋上戴可笑的假發套子啦等等,要的就是這個份兒!
1684年幾位法國大使從泰國給太陽王路易十四帶回來1500件中國瓷器,這可了不得了!中國風立馬燃爆巴黎燃爆法國且經久不衰。?皇帝陛下的財政大臣立馬宣布:像瓷器絲綢這些尊貴的東西一律屬於皇家專營!言下之意你們一般平民百姓該幹嘛幹嘛去,少往這兒湊和!等過些年路易十五上台後甚至親自參股瓷器廠以討情婦龐巴杜夫人的歡心。讓把磁窯都建在情婦她家旁邊,簡直恨不得幹脆就擱她家廚房燒瓷器,如果能夠這麽做的話。就這還得多虧法國後宮不興宮鬥,要不這事肯定不能這麽算完,“憑什麽隻給那個小騷蹄子?姐姐我讓她嚐嚐麝香的滋味!” 法國王後會如是想。
要說法國人確實有時尚天賦。十八世紀上半葉德國梅森瓷器憑領先的技術獨占鼇頭,等到了18世紀中葉梅森瓷衰落之後,法國產的瓷器就開始憑著自己的式樣和花色引領風潮,也讓那些皇家專營瓷器商們賺的盆滿缽溢。一直到了近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才打破了所謂皇家專營的陳規陋習。
英國又是另一番景象。英國人在造瓷器這個事上後知後覺,歐洲大陸上的小氣鬼們一直把“奧秘”瞞著海峽對岸的英國人,不讓英國佬知道,甚至直到1750年英國人才開始造軟胚瓷。?隻是英國佬有個好處,尊重市場規律,不搞所謂皇家專營那一套,也不搞市場保護。不過英國佬也有自己的那一套軋苗頭的小陰招,他們把英國造瓷器的地方改叫“新廣州”,言下之意我這兒才是正宗山寨。這就像中國現在弄個樓盤不叫“趙家莊”、“劉家墳”而叫什麽“香榭裏謝”、“阿爾卑斯”差不多。風水輪流轉,誰都有老土的時候。
咱這裏必須說一句,以上這些曆史都是他們歐洲人自己的說法,什麽怎麽科研攻關啦,怎麽技術封鎖啦,又怎麽把“奧秘”偷來盜去啦等等。不管怎麽著,這都是發生在歐洲人內部的事,而且也過了幾百年了,他們可能覺得厚厚臉皮也就說開算了。可是他們當初怎麽偷的別人的東西他們就實在有點兒抹不開說。沒關係,我幫他們說。
十八世紀初有個法國耶穌會傳教士Francois Xavier d'Entrecolles,中文名字叫殷弘緒,此人整了一些法國洋酒來並借此在康熙跟前混了個臉熟。在那個充滿奴性的年代全國都圍著一個人轉,你要能跟康核心說上話,那下麵的誰敢管你?於是這個洋人就在景德鎮泡了七八年,直到把製瓷技術摸清了之後,於1712年一封長信寫給了自己的老爸,說這個技術對歐洲有用。中國人製瓷的技術從此開始流失於西方,後來過了些年耶穌會還把這些資料發表了。所以上麵他們自己的那套說法你也別全信,最起碼法國和英國的製瓷技術發展就離不開從中國偷的這些資料。
那個年代的歐洲瓷器對中國瓷器各種抄襲各種拙劣模仿。瓷器廠也別無選擇,客戶就認這一套啊!中國元素才代表品位,歐洲風格那多老土啊!後來有一段時間清兵入侵中國打仗,買不著中國瓷器了。海上馬車夫們急得跳腳,無奈之下,一拐彎兒就奔日本了。
話說日本在明朝時期豐臣秀吉侵略朝鮮被明朝胖揍一頓,不過東瀛雞賊們賊不走空,臨走還從朝鮮綁了一批工匠回去。那會兒朝鮮的技術可比日本牛多了,沒辦法,離中國近跟中國鐵嘛!日本人借機就從朝鮮拐彎抹角學到了中國的製瓷技術,剛好趕趟。
馬車夫們滿載著日本伊萬裏瓷器一邊開船一邊盤算:反正客戶們都離著十萬八千裏,對遠東這邊兒情況稀裏糊塗,回去就告訴他們都是東方瓷器,都高大上就完了。
別說,還真好使。歐洲人有一段時間買不著中國瓷器了,盼的眼都綠了。一看到這是從東方來的瓷器,真正進口的洋貨,沒二話先搶回來再說,手慢點就沒你的份兒了。“什麽?日本瓷器?日本是哪兒?東方不就一中國嗎?日本肯定是中國的一個省吧,還有一個省不是叫景德鎮嘛!這我都知道。” 於是日本也就搭著車狠賺了一筆。隻不過歐洲人燒陶燒瓷以前都是直接山寨中國原版,現在隻好山寨日本了,山寨的山寨,形成了山寨鏈。等過了幾十年中國局勢穩定下來恢複瓷器出口,日本人就又沒戲唱了。
下圖這個是中國原版的“夫妻恩愛”(原作無名,我給起了個,貼切吧?)
維也納搞笑版?,這是打算開練如來神掌嗎,那位小帥哥?
說實話中國外銷瓷都是民窯的,比起官窯來堪稱粗製濫造,但那個年代在歐洲土包子們的眼裏就已經足夠驚豔了。宋瓷就更別提了,估計拿給他們也欣賞不了。
一直等到十八世紀最後一年英國人約瑟夫保爾森把牛骨粉摻入瓷胚中從而燒出了骨瓷。骨瓷堅固光潔,細膩精致,從技術上可說青出於藍,歐洲人這才算在瓷器這件事上克服了盲目崇洋心理。英國人1794年曾沾沾自喜地把瓷器作為禮品送給清朝皇帝,意思是:看看!學生也能跟老師一樣做出好瓷器了!
歐洲人的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而中國的製瓷水平從嘉慶年間開始就每況愈下。那位說那中國人在幹什麽呢?問得好!中國人那不都忙著呢嘛!下層的得先想辦法塞飽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其它的都顧不上;上層的分兩撥,一撥是腦筋夠使的,在忙著宮鬥,互相陷害互相下藥,另一撥是腦筋不夠使的,就天天在禦花園對著她們的皇阿瑪唱“你是瘋兒我是傻”;那還有middle class呢?沒皮沒臉的那些在忙著溜須拍馬好混個一官半職,這樣三年下來就10萬雪花銀了,有皮有臉的那些則被文字獄整得七葷八素欲仙欲死,那確實是什麽也顧不上了。合著整個國家就沒幾個幹正事兒的?基本如此,要不怎麽英國使節馬嘎爾尼在乾隆末年北上途中看到中國人搶他們喝完倒掉的剩茶葉泡水喝?不提了,說起來就讓人鬱悶。
有說法認為歐洲的這些瓷器工廠實際上誘發了工業革命。原因是這些工廠在當時規模較大,一來是需要管理很多工人,二來瓷器的製造還需要流水作業,這就很有點現代工業的意思了。當然,我估計沒人好意思說西方的工業革命還多虧了咱中國人,我們中國人造瓷器造了那麽多年也沒見誘發點什麽出來,關鍵還在於體製與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