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個央格魯撒克遜老外,其名字的嚴格音譯應為泥蛋,不過,畢竟是知識分子,得留點麵子,就叫老尼吧。女主人公是純正的炎黃子孫,名字挺土,叫桂珍。當初桂珍跟老尼走到一起的時候,老尼還是有家室的,嗯,沒離婚也沒想離婚。在當今中國女性的常用語匯裏這老尼就是一枚渣男,桂珍就是小三,沒跑兒!
老尼小時候可是個神童。他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許是遺傳基因的關係,老尼早慧,從小愛看書,上的是精英學校,小學時候就會說7國語言,跟火車司機混一會兒就會開火車,他爸給人動手術時他能給當助手。對了,那會兒沒有這個那個的考證考級,也沒有一票律師們跟在醫生們後邊等著起訴,小孩給老爸當手術助理在當時的人看來沒毛病,隻要他能幹得了。這麽聰明的孩子,上大學清華北大隨便挑那必須的,於是老尼去了劍橋。一開始老尼想過以後像他爸一樣當個醫生,可大學上了沒多久老尼就改主意了,“外科醫生不就是個體力活嗎?整天就知道拿把鋸子鋸骨頭,有意思嗎?需要動腦子嗎?”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尼對醫生的這番偏見把他老爸給氣著了,反正沒兩年老頭兒就去世了,倒是給老尼留下了一筆可觀的遺產。後來,老尼受到生物化學的奠基人之一弗雷德裏克·霍普金斯的影響,轉學了生化。
老尼小時候是個悶葫蘆,長大之後隨著青春期荷爾蒙水平的不斷升高,老尼開竅了,還不是普通的那種:裸泳,跳狂放的毛利舞,縱情追逐周圍的漂亮姑娘們。於是學院附近的適齡女青年們就遭殃了(or 幸福了?看你怎麽理解這個問題了),很多都被老尼追過,據說得手的不在少數。也難怪,老尼高大英俊,風度翩翩,聰明絕頂,年少多金,前程似錦,而且據說精通泡妞大法,擅長跟女青年們搭訕套瓷。進入研究生院之後,老尼相中了自己聰明又端莊的師姐,據說倆人第一次單獨約會時老尼就光著屁股一個猛子紮進了劍河(就是徐誌摩的康河)裏,還別說,師姐就是喜歡師弟的這股頑皮勁兒。幾年之後,老尼跟師姐多羅茜結婚,結婚時老尼就和師姐約定,雙方的婚姻屬於開放式的,有自由追求的權利。後來嘛,沒聽說多羅茜有什麽作風問題,老尼可是沒浪費過機會,相信我。
玩兒歸玩兒,老尼正事可沒耽誤,博士還沒畢業時學術成果就已經很豐碩了,等一拿到學位學院立馬就選他當了學院院士,擁有各種特權,還給分配了一間宿舍。老尼也沒辜負學院,6年之後的1931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老尼的三大本的專著“化學胚胎學”,老尼也被稱為化學胚胎學之父。多年之後這間房還被分給了霍金,聽說過霍金八卦史的肯定會同意我的一個疑問:這間房周圍是不是種滿了桃花?或者幹脆說劍橋這地方風水是不是有問題?別忘了還有個徐誌摩呢,以後女孩子找對象碰到劍橋的還是要留點兒神。
抗戰剛爆發的時候,有幾個中國學生來劍橋進修,其中有一個叫桂珍的女生也是學生化的,就選了多羅茜做指導老師。對於長得柔和甜美的東方女青年,老尼自然是興趣滿滿,據說“渣男”對“小三”幾乎是一見鍾情,“小三”對“渣男”也印象頗佳。桂珍長得嬌小玲瓏,性格活潑開朗,人又聰明。出國前不久,桂珍的未婚夫在抗戰中為國捐軀,悲痛之餘桂珍不打算再結婚了,想做個“獨身主義”者。來劍橋之後,多羅茜家的下午茶和老尼風趣的高談闊論一點點地驅散了桂珍心頭的陰雲,三人相處甚歡。有幾天,多羅茜娘家有事回去了,老尼就“套路”了桂珍,倆人先是去看了一場剛上演的根據賽珍珠小說“大地”拍的電影,然後去了城裏最好的意大利餐館,再然後倆人就回到學院宿舍,“深入”交流了感情。天雷勾動地火,自然不同凡響,中間細節無人知曉,隻知道老尼事後在日記本上畫了三個重重的星號,使人不免揣測老尼功夫了得。國人有句俗話,叫“事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三顆星號之後,倆人躺在床上,老尼拿出兩支煙,一起點著,再分一支給桂珍,一起體驗活神仙的滋味。人桂珍也是當時的時尚青年,抽煙喝酒不在話下。老尼一時興起,讓桂珍教他中文,先學什麽呢?就眼巴前兒的東西吧,香煙! 於是老尼人生第一次寫的中文字,就是日記本上的“香煙”二字。
多羅茜從娘家回來之後,對這對兒“奸夫淫婦”的關係予以了認可。話說多羅茜比老尼大了四五歲,做師姐的是相當地護著師弟,而且多羅茜和桂珍處得很好,三人經常一同出入。時間長了,街坊鄰居們把這仨人稱為“泥蛋家的”(the Needhams),說完嘴角含笑,眼神詭異,一副意味深長的樣子。老尼才不理會這些,老尼琴瑟簫和諧(此處需要三種樂器),日子過得滋潤,工作更有動力,幾年裏寫出了被稱為 “繼達爾文之後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生物學著作之一” 的《生物化學與形態發生學》。科研教學之餘,還磨著桂珍學中文。憑老尼的語言天賦,兩年下來中文聽說讀寫就相當流利了,而且還去找劍橋研究中國文化的教授上小課學文言文,水平突飛猛進。
幾年過去,中國的抗戰形勢越發嚴峻,民國政府請求英國對西遷後處境艱難的諸大學予以支持,丘吉爾欣然同意。那時的老尼已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再加上他的中文水平,於是英國派老尼去中國負責這方麵的工作。去之前,桂珍對老尼說:你們西方人一貫看不起我們中國人,總認為我們處在文明的邊緣。今天我要告訴你,中國人不是化外之民,中國人創造了文明。你這次去中國,我希望你放下偏見,認真觀察仔細體會。自己的情人從來沒有這麽鄭重其事地和自己說過話,這話老尼聽進去了。
到了中國之後,老尼發現自己和各路人馬溝通無障礙,他先後訪問過29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送去了數萬噸科研設備和期刊資料,幫助數以百計的中國科研論文在國際上發表。工作之餘,也天南地北地到處跑到處看。從昆明出發,讚歎都江堰,留連莫高窟,重慶、成都、西安、 ……,甚至還數次跑到東部的敵占區像北平上海福建等地,好懸沒被日本人逮著。老尼越看越激動,按老尼自己的說法,他從此“皈依”了中國文化。老尼發現這裏有太多東西比西方早很多年就出現了,像印刷以為是德國人首先發明的,指南針和火藥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除了這三樣被佛朗西斯·培根認為改變世界曆史的發明外,還有很多器具或技術是中國人早於西方幾百上千年前發明的,像鑄鐵、馬鐙、犁頭、紡車、水車、水力鼓風機、明輪船、桅帆、水密隔艙、尾舵、傳動帶等等。老尼感歎:古時的絲綢之路上源源不斷向著西方輸運的可不光是絲綢茶葉瓷器,還有各種先進技術啊!要是沒有中國人的種種發明,西方不可能有今天。在人類的文明史上,中國人的發明發現比所有其他國家都多,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絕大部分都沒有得到承認!老尼覺得,這是因為中國人沒意識到,沒有要求世界承認自己是發明人,甚至因為近代以來的落後都不敢相信自己曾遠遠領先於西方,而西方人作為受益者則樂得悶聲發大財,希望全世界永遠相信是西方人自己發明了這一切。這裏說明一點,我們今天所用的大部分東西都是最近這幾十年一百年發明出來的,在今天看來很容易覺得東西基本都是西方人發明出來的。可是這要曆史地看,如果早個一兩百年當人類的生活中都隻有些簡單工具和機械時,就更容易體會到中國發明所占據的比重。
老尼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資料,還讓當時相識的民國知識分子們幫著收集,竺可楨就曾把一套珍貴的“古今圖書集成”海運到了劍橋。後來老尼還弄了個營養師的職位讓桂珍從美國過來幫他(之前多羅茜也來了中國),為此還被同來的英國同事舉報“假公濟私”(是有這嫌疑吧?)。於是老尼不爽了,跳槽去了剛成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擔任科學部主任。沒過兩年,美國嫌老尼立場左傾,威脅要切斷經費(跟現在對WHO一模一樣有木有?老把戲了),老尼就又辭職回到了劍橋。後來麥卡錫主義猖獗時老尼還因同情中國上了美國的黑名單,很多年後才拿掉。
老尼回到劍橋是在1948年,一回來就向劍橋出版社提出申請,寫一本“中國的科學與文明”,老尼聲稱這本書將改變曆史,為劍橋增光。劍橋信了,說:“那啥,你研究生別帶了,大課也別上了,幹脆生化係那邊的班兒都不用去上了,就專心編書吧,工資照發。”這一下可以想見,周圍不忿的人有的是,搞東方文化的和搞科學史的都覺得被人動了奶酪,連生化那邊的都腹誹:“您這不是占著那什麽不拉那什麽嘛?不務正業!”老尼從中國找來了個得力助手,叫王鈴。倆人卯足了勁開始查資料寫書,每天從早上幹到天黑。沒幾天,老尼告訴出版社,原計劃得改,因為內容太多,一本書寫不下,得三本。再過幾天,又說三本也不夠,還得多。如是幾次,最後的出版計劃是洋洋七卷,各卷還有分冊,總共三十四冊。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都猜出來了,老尼的官方中文名叫李約瑟,桂珍全名叫魯桂珍。那還是老尼和桂珍剛開始“零距離”的時候,老尼想要個中國名字,桂珍說:百家姓裏可沒你們姓尼的,老尼說我喜歡你們中國的道教文化,總覺得跟老聃他老人家有緣分,就隨他姓李吧,於是老尼就變成了李約瑟,而桂珍給多羅茜起的的中國名字則叫李大斐。因為這個李字跟他本來的姓挨不上,所以如果提起他的英文名Joseph Needham中國人很難對上號。
李約瑟相當推崇道教,還自號"十宿道人"、"勝冗子",頗有點走火入魔的意思。他認為道教對中國科技的貢獻最大,有不少哲學思想可以向世界推廣傳授,甚至未來可能都是屬於道家哲學的。在道家諸多思想和方術中,李約瑟對房中術最感興趣(of course!),他廣泛收集相關的古籍著作,又在自己的書中用相當篇幅去論述,還熱情推介其他人的相關研究。有跡象表明李約瑟對房中術的研究不隻停留在紙麵上,他對“采陰補陽”、“煉精化氣”和“中氣真術”等道家概念相當認可,認為具有很大的生理學意義,是健身之術和長壽之道。想想李約瑟英年早逝的父親,再看看享年95歲的他自己,你好像很難反駁他的觀點。國內有一種看法,覺得你看李約瑟,大科學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些五迷三道的事好說不好聽,應該為尊者諱。其實過慮了,誰還沒點兒愛好和寄托了?對不對?再說了,毛主席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不調查實踐一番,你怎麽知道沒用呢?對吧?嘿嘿!
1954年,李約瑟主編的“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漢譯“中國科學技術史”,不太喜歡冀朝鼎的這個譯名,太普通)第一卷出版,李約瑟沒有出席出版發行儀式,而是帶著太太去了巴黎探望當時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桂珍。表麵上李約瑟滿不在乎,實際上還是有點兒心大心細,擔心這本書不被世人接受。好在出版之後媒體上好評不斷,第一版五千本很快售罄必須加印,李約瑟終於可以放心了。此後,這套書中的其他卷冊陸續出版,95年李約瑟去世後由李約瑟的學生繼續編輯出版,最近的一冊出版是在2015年,至今還有幾本沒出。在這本書的編寫出版過程中,不少華人都參與其中,貢獻突出的有王鈴、魯桂珍、何丙鬱等,近年來聲名鵲起的黃仁宇也參與了部分寫作。在全書的編寫和出版過程中,中國政府在人力物力等多方麵曾予以大力支持,。1959年,李約瑟被劍橋岡維勒和凱斯學院的院士們選為主席;1964年李約瑟夫婦訪華,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接見;1971年,他被選為英國人文科學院院士,是當時少有的幾位同時身兼人文科學院院士和皇家學會會員的學者之一;1983年,李約瑟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2年,英女王授予他Champion of Honour 榮譽。
然而,學術界對這套書一直有些異議,有的是出於學術探討的範疇,比如說李約瑟沒有首先定義什麽是科學,所以把很多技術發明當做了科學,高估了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有的則是處於門戶之爭,比如認為李約瑟沒有受過曆史學訓練,沒資曆寫史。甚至還有的是處於政治立場之爭,比如自稱是李約瑟學術敵人的普林斯頓大學著名的科學史教授Charles Gillespie,聲言不會中文,不懂中國曆史,也不會看李約瑟的書,因為李約瑟的書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出發點的。李約瑟在相關學術圈裏受到排斥,倍嚐孤獨。他在 “中國古代科學”的導言裏說:“任何一位先驅者在同輩中都難免陷入孤立無援之境,我們也絕無例外。東方研究院從未打算與我們多加往來,我以為主要原因在於通常這些院係成員多為人文學家、語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以往這些專家沒有時間了解科學技術與醫藥方麵的知識,而從今天開始他們又嫌太遲了。更有甚者,同樣一堵牆也把我們拒於科學史係門牆之外,這一現象何其怪異啊!這是因為通常而言,他們的主要興趣在於歐洲文藝複興之後的科學發展,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對其他語種不得其門而入。歐洲以外的科學發展是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多少是因為他們認為歐洲才是世界文化中心。他們想當然地認定既然獨樹一幟的當代科學隻發源於歐洲,那麽古代與中世紀科學也隻有歐洲的才值得關注。”
盡管存在缺點、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非議,《中國科學技術史》仍以其無可比擬的廣度、深度和高屋建瓴的視野成為在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和文明發展成就領域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也在相當程度上扭轉了世人的觀念。我在youtube上看見過一段英國人在中國拍的視頻,裏麵反駁了美國關於中國大規模盜竊美國知識產權的指責,說中國的科技發展成就來自於自身的努力,而且商業領域的偷盜間諜行為是各個國家都普遍發生的行為,美國各公司間的這類訴訟就很多。在視頻後邊的評論裏就有外國人評論說中國古代那麽多偉大的發明可都不是從別人那裏偷來的,並提到李約瑟的名字。
《中國科學技術史》卷帙浩繁,不太適合普通人讀。1995年美國的Robert Temple出版了“The Genius of China”,被認為是李約瑟煌煌大著的濃縮精華本,李約瑟為這本書寫了序言。這本書有兩個中文譯本,一個是“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 還有一個是“中國的100個世界第一”(見附錄)。2008年,Simon Winchester 出版了李約瑟的傳記作品:The Man Who Loved China.
魯桂珍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第二任所長何丙鬱曾表示:假如沒有魯桂珍,就不會有李約瑟,而隻有一個生化學家Joseph Needham。這個說法也得到魯桂珍的認同,"魯桂珍很欣賞這句話。她還念給李老聽,博得一個會心微笑。" 1987年,夫人李大斐去世。1989年,李約瑟和魯桂珍結婚,800天後,魯桂珍去世。三人逝後葬於劍橋李約瑟研究所的同一株菩提樹下。
讓我們再來重溫一段李約瑟自己的話:“中國文獻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發明和發現,考古證據或繪畫實物證實中國的發明與發現比歐洲的或照搬采用的發明或發現一般往往領先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二項式係數排列,還是旋轉運動與直線運動相互轉移的方法,或是第一台時鍾中的擒縱裝置,或韌性鑄鐵犁鏵,或植物學與土壤學的開創,或皮膚與內髒的關係,或天花痘苗接種的發現——不管你探究哪一項,中國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居世界第一。”
感謝這個偉大的“渣男”!也感謝這個傳奇的“小三”!
附錄一: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各卷書目
第一卷 導論 1954
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 1956
第三卷 數學、天學和地學 1959
第四卷 物理學及相關技術
第一分冊 物理學 1962
第二分冊 機械工程 1965
第三分冊 土木工程和航海(包括水利工程)1971
第五卷 化學及相關技術
第一分冊 紙和印刷 1985
第二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點金術和長生術 1974
第三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續):從長生不老藥到合成胰島素的曆史考察 1976
第四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續):器具、理論和中外比較 1978
第五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續):內丹 1983
第六分冊 軍事技術:投射器和攻守城技術 1995
第七分冊 火藥的史詩 1987
第八分冊 軍事技術:射擊武器和騎兵 1987
第九分冊 紡織技術:紡紗 1987
第十分冊 紡織技術:織布和織機 1999
第十一分冊 非鐵金屬冶煉術 1999
第十二分冊 冶鐵和采礦 1999
第十三分冊 采礦 1999
第十四分冊 鹽業、墨、漆、顏料、染料和膠粘劑
第六卷 生物學及相關技術
第一分冊 植物學 1986
第二分冊 農業 1988
第三分冊 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和林業 1996
第四分冊 園藝和植物技術(植物學續編)
第五分冊 動物學
第六分冊 營養學和發酵技術
第七至十分冊 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和藥學
第七卷 社會背景
第一分冊 初步的思考
第二分冊 經濟結構
第三分冊 語言與邏輯(現已調整為第一分冊)1998
第四分冊 政治製度與思想體係、總的結論
附錄二:Robert Temple: The Genius of China (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中國的100個世界第一)中所列出的源自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農業:
行耕與耘鋤:領先世界2200年。
重型帶犁板鐵犁:領先世界2200年。
胸式馬帶:領先世界2000年,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的楚國。
扇車:領先世界1800年。
耬車:領先世界1800年。
天文輿地:
太陽黑子:領先世界2000年。
定量輿圖:領先世界1300年。
太陽風:領先世界1400年。
麥卡托投影法:領先世界600年。
工程:
駐波 :領先世界1700年。
鑄鐵:領先世界1900年。
水力鼓風機:領先世界1900年。
鑄鐵煉鋼:領先世界2000年。
深鑽開采天然氣:領先世界1900年。
傳動帶:領先世界1400年。
懸索橋:領先世界1800年。
蒸汽機的核心技術:領先世界1200年。
西門子煉鋼法:領先世界1300年。
單孔敞肩坦弧石拱橋:領先世界500年。
傳動鏈:領先世界800年。
工藝:
漆器:世界上最早的塑膠:領先世界3200年。
醴酒:從商朝至今領先世界的小米酒。
石油和天然氣燃料 :領先世界2300年。
紙:領先世界1400年。
獨輪車
跑馬燈
馬鐙
瓷器
除蟲
油紙傘
火柴
白蘭地
機械時鍾
雕版印刷
紙牌
紙幣
長明燈
醫療衛生
血液循環
內分泌學
糖尿病診斷
免疫學,指人痘接種術
數學
勾股定理
十進位製
零位
負數
開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中國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1247年表述的一種求解一元高次多項式方程的數值解的算法-正負開方術,領先英國霍納(1819年)五百餘年。
十進位分數
幾何學的代數化
多位圓周率:祖衝之圓周率{displaystyle 3.1415926<pi <3.1415927}3.1415926 < pi < 3.1415927,精確到小數點後第7位,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直到一千多年後才由15世紀的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以17位有效數字打破此記錄。
賈憲三角形
磁學
羅盤
儀表盤與儀表指針
地磁偏角
剩磁與磁感應
生物地球勘探
雪花六角形結構
地震儀
地質學
夜光漆
交通運輸
風箏
載人風箏
最早的盤山渠道,靈渠
降落傘
孔明燈
小型熱氣球
船舵
桅杆和風帆
水密隔艙
槳輪船
陸地行舟
鬥門水閘
聲學與音樂
十二平均律
兵器
化學戰:毒氣、煙霧彈、催淚彈
弓弩
火藥
火焰噴射器
煙火,焰火,炸彈,手榴彈,地雷,水雷
火箭,多級火箭
火槍,大炮,臼炮,來福槍
看來這題目是真的不好。這才叫挖坑把自己埋了,想改也晚了 :(
是,我檢討!
多謝誇獎!我覺得你好有鑒賞力 :)
渣也算渣,腳踩兩條船,雖然大老婆同意開放婚姻,也沒有強迫小老婆(引誘不知道有沒有)。小三也是真小三,她睡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有婦之夫,而且她跟大老婆還相談甚歡(嗯,為什麽突然想到了鄧文迪)。
什麽愛情啊,一見鍾情啊,情不自禁啊,哪個渣男和小三誰還不是這樣說了?
當然不管發生了什麽,渣男和小三確實真的為中國,至少是古代的中國發出了吼聲的。。。
確實,題目不太理想。用這個標題原本是想嘲笑下當下某些人評判男人就隻有“渣”和“暖”兩種,比如愛因斯坦在她們眼裏就是“渣”,其淺薄如此。
這樣的外嫁女多多益善!
三觀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