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離開了主流,失憶。也選擇了忘思?
正文

讀《衣冠易除,發辮難剪》

(2020-10-18 00:52:50) 下一個

衣冠易除,發辮難剪

1645年五月,清兵進軍江南,占領南明首都金陵。攝政王多爾袞先後發布了著名的“剃發令”和“易服令”。江陰士民群情激昂,就此拉開了史上最慘烈的“江陰八十一日”的序幕。當時江陰城中雖然有十餘萬人,但一個正規軍都沒有。閻應元隻能動員青壯年居民約2.8萬人,分兩班輪流守城。1645年閏六月,清軍前後派兵24萬,攜帶大炮兩百餘門,由已經投降的孔有德率領,團團圍困江陰城,晝夜輪番攻城。前後81天,彈盡糧絕、江陰城因為城牆被轟垮,最終被破。清軍屠城。
然,曆史來到1912年1月,民國政府在南京發布“剪辮令”,道:“滿虜竊國,易吾冠裳,強行編發之製,悉從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一律剪除淨盡,有不尊者,以違法論”。然孔孟之鄉山東,7月1日昌邑縣當眾剪掉了當地頗有名望但很頑固的士紳梁懷思、魏桂五、許殿魁等人的辮子。如喪考妣,極為痛苦。當天夜裏,梁懷思牽頭,密謀報複“剪辮之仇”。次日早上7點,梁懷思糾集200多人,手執長槍、大刀、土槍等兵器,“緊閉城門,占據電局,斷絕交通”,但凡遇到剪辮者,格殺勿論,號曰“殺禿子”。一天之內,公然打殺了27名剪了辮子的人,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十八日,史稱昌邑“五·一八”慘案。迅速派兵鎮壓,包括梁懷思在內的45名作亂者被斬首。僅僅半個月後,新到任的縣長再推“剪發令”,結果衙門裏胥吏又起暴動,“將署中各執事人以及本城內議員紳士等殺死三十餘名”。甚至直到當年8月7日,還有血案發生。“留辮派”憤恨主張剪辮最力的紳士龐某,遂聚眾至其家中,將其全家男女老幼30多人滅門。就是在革命風氣最盛的浙江,剪辮也很難——嘉興縣竟有“頑民千人之眾,以反對剪辮為號召”,把積極推動剪辮令的官紳之家搗毀。直到1928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還出台了《禁蓄發辮條例》,這是近代中國最後一個剪辮法令。據調查,當年9月,北京還有4689名男子蓄辮……

 

從“江陰八十一日”寧死不屈、保衛發冠,到“昌邑五一八慘案”殘殺同胞、不剪辮子,中間隔了267年。按30年一世計算,大概9代人。同一個民族在封閉的環境中,到底發生了什麽樣的突變?

 

 

思之固也
前一退三
興而複古
忘前師薨
衰則鬼外
學半而毀
奈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