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奇石

職業: 外科醫生 業餘愛好: 旅遊, 文學, 京劇, 工作之餘喜歡寫些懷舊散文, 隨筆
個人資料
劍門奇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在囧途 ——養老之困惑

(2021-04-02 10:48:09) 下一個
隨著我國人口跑步進入老齡化,養老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勞我以壯,息我以衰老。”我們中國人曆來重視孝道,自秦漢時期幾乎每個朝代都出台相應的敬老愛老政策,還留下不少尊老愛老的佳話,例如那位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他86歲時做太上皇時還第二次召集全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參加千叟宴。參加者共有3056人,太上皇一高興就給90歲以上老人授以七品頂戴以示他對老人的尊敬(想必此舉嘉慶帝不會太滿意,你太上皇咋自作主張,不打個招呼就把我的頂戴胡亂送人)。當時到場的有一位141歲的老人,乾隆十分開心,專門與紀曉嵐同誌對了一付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那在文革中被批得一無是處的“二十四孝圖”中則記載著很多孝子的故事,我們且不去指責其中的封建糟粕,但教育子女對父母盡孝道還是應該肯定的。我們家鄉有些俚語是與養老有關的,我小時候就耳熟能詳,如:“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冷來棉絮,老來度細(指子女)”。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進步,隨著當代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提速,“當你老了”巳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嚴肅課題,而且與千家萬戶都密切相關。我國幾千年來農耕社會的那套養老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了,近十多年來,關於養老問題越來越提到議事日程,一些有關的調查,論文,研究等等如汗牛充棟;什麽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以房養老、養老機構養老等等概念紛紛出籠,總的目的是想解決養老難題。這養老確實是個很難的難題,就如托爾斯泰他老人家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兒套用一下不妨說“幸福的養老都是相同的,不幸的養老各有各的不幸”。我是一介草民,也巳躋身於老年行列,雖然據說聯合國關於年齡的分段與以前傳統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大相徑庭,把老年的年齡劃到七十九歲開始,這對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當然心理上得到不少安慰,認為自己還是中年人。然而細細一想,那還不是自欺欺人,人到一定的年齡,就像一部機器,各種零部件都會消磨,不同的是機器可以把那些磨損的零部件換上新的,可人就不行了。隨著醫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有可能克隆人體器官替代巳老化失效了的器官,就像機器一樣換上一個新器官,但這離真正實現的那一天必竟還非常遙遠,退一萬步說,即使能用克隆的器官來替代,然而麵對巨大的需求恐也是大大的供不應求。非常感到幸運的是按聯合國所謂的新的年齡劃分標準,本人還在老年的門檻外,不過什麽鞋子適合自己的腳,那隻有穿的人自己知道,老不老也隻能自己有數,因此不免對養老那些事兒也關心些,可惜人微言輕,再加各種水平實在有限,與那些專家權威根本不在一個檔次,當然既提供不出什麽調查報告,也寫不出什麽養老指南等等洋洋灑灑的大塊文章。但所幸的是我參加了一個群,群裏的都是六十以上的青年中年老年人(按聯合國新標準),此群的名稱謂之茶敘群,名下之意就是常常喝茶聊天。這群裏的人員經曆各自不同,工種也各異,以醫生教師為多,這兩個職業的人通常都能說會道,上自世界大事,宇宙起源,小到家庭婆媳鄰裏之間雞毛蒜皮小事,不一而足,而其中聊得最多的也就是養老的話題,於是我就知道了不少群友中的養老情況與觀點。本文就把這些家長裏短的話題記錄下來,當然小人物的見解與那些大人物的高談闊論根本不在同一水平,讀者諸君一定會非常失望,不過文中所說的倒都是事實,所以我是實話實說。好吧,若諸君能以極度的耐心肯於百忙中讀這篇拙作,那我予先表示謝意。

某伉儷,都是退休教師,男的中學教師,女的小學教師,兩人退休工資不算低。兩老生有一子一女,均巳結婚生子,子女都在事業單位工作,雖與公務員不能相比,但比在工廠企業當工人要強得多。兩老住在當年單位分配的福利房,房改時就化了很少的錢買下,這房現在就兩老住,兒女各自有房。老夫妻當年女的55歲退休時,剛好兩個兒女先後結婚生子,於是她就遵循我們中國老人的優良傳統,幫子女帶大了子女的子女。後來老頭也退休了,兒女們到了周末帶了孫兒輩來父母處團聚,兩位老人家兒孫繞膝,其樂融融,圈內的人很是羨慕。光陰荏苒,孫兒輩長大了,也不再需要兩老每天接送了,子女也人到中年,工作壓力頗大,去父母那兒就少些了,好得現今通訊先進,打個電話發個短信也方便,難得一家聚在一起,那可忙壞了兩老。好在兩老此時還未滿七十,身體硬朗,於是就與一些老同事外出旅遊。兩人的工資足夠維持,不去旅遊時,老頭就與以前的同事們在一起聊天喝茶,好得大家都是教師,聚會時大家有說不完的話。老太則與中國大媽們大跳廣場舞,按照中國大媽的標配,盡量還想抓住一些年輕時未享受的衣飾裝一裝嫩。這不愁吃穿的日子過得真是快,轉眼兩人就過了七十,過了七十出門旅遊,旅遊公司就不讓參加了(這不知算不算歧視老年人),不讓參加就不讓吧,好在兩人也把大半個中國都跑到了,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像蜻蜓點水般的瀏覽過了。又過了幾年,快要到耄耋之年了,兩人都漸感體力不支,子女倒是還算孝順,但確實各家有各家的事,就不能每天來晨昏定省。姐弟倆商量後說就給爸媽找個媬姆吧,經過親戚介紹了一個當地鄉下六十多歲的女人。做了段時間,女主人嫌這個女人不講衛生,笨手笨腳,做的菜不是太淡就是太鹹,勉強用了兩個月就把這媬姆辭了。接著女兒就去媬姆中介找來了個五大三粗的山東大媽,這大媽挺有力氣,幹活也挺利索,雖說平日交談時好些山東話聽不懂,好在兩位主人都是教師出身,那普通話還是可以的,這媬姆試用了一個月,雇主也還算滿意。然而好景不長,主人發現當兩人都出門時家中就常有外地人來,有時回來時撞見了,那媬姆就解釋說是也是在附近人家當媬姆的,有的是她的親戚來看望的。開始老夫妻倆也沒當事,但隨後卻發現家中逐漸有東西不見了,因為以前也常有自己把東西忘了放這放那的,所以也沒懷疑有她。不久之後的一天,這女傭人出去買菜一直沒回來,兩位老人正在疑惑,下午派出所民警突然通知老倆口去派出所一次,說有些東西是不是他家的,經過辨認,有些東西確實是他們家的。派出所民警告訴他們,那個山東女人是媬姆行竊團夥中的,這些人以做媬姆為幌子,專門偷主人家的東西,然後以串門的方式轉移集中到一處。兩個老人這才如大夢初醒,也幸虧發現得還早,沒有造成太多的損失。經了這小偷媬姆的事後,姐弟倆為父母找媬姆就更加小心了,考慮外地人不可靠,中介也不行,還是自己托人找個本地的好。不久經人介紹來了個本地女的,那人不過五十出頭,看上去挺斯斯文文的,講話細聲細氣的,據她說因丈夫去世了,兒子巳成家,自己剛退休,在家一個人閑得無聊,所以想找個清爽些的人家。老倆口一眼就相中了,開始講好一個星期休一天,後來她自己主動說反正回家也隻一個人,每周的一天休息就免了,待有事再休息吧。因為是本地人,生活習慣說話交流都沒妨礙,主仆雙方都比較滿意。這樣過了三個多月,老太突然有些不放心起來,原來這女的讀過高中,當年因家中經濟困難,所以沒考大學,直接去工廠當了工人,心中一直很羨慕人家當大學生,這次來這家人家主人又都是當教師的,特別是男主人,在中學是語文老師,見她平日言談之間對一些文學作品有些兒見解,就把家中的書讓她看,還常作些指導。時間長了,這兩人之間話就多了,與女主人說話反而少了,這讓她很為不滿,但必竟是當老師的,麵子上一直沒做出來。直至有一天當她從外麵回到家中時,在門口還聽到他們兩人在說話,一見她麵就仃下了,讓她疑心大增,避了媬姆的麵,老夫妻倆就吵了起來,女的說男的老不正經,男的說女的疑心生暗鬼,如此主仆間的和諧就打破了。女主人見了媬姆再也沒有好聲好氣,並提出要立即讓這媬姆走路,男主人卻死活不同意,這更讓女主人怒火中燒。開始時夫妻倆的爭吵還是在私底下進行,以後就越吵越厲害,隔壁鄰居也知道了。最後母親把子女叫了過來,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把花老頭老不正經的事加油添醬的控訴了一遍,子女見老倆口為了這媬姆弄得家中雞犬不寧,就反過來做父親的工作,總算讓老頭同意把他認為很能聊聊的媬姆辭了。因了這,老倆口分開了過,一個跟兒子,一個跟女兒。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快速到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就列上了議事日程,雖然有關方麵的專家也提出了不少養老的方式方法,然而在實施中發現問題多多。即以媬姆來說,目前存在著很大的供需矛盾,因為老年人多,需求量也大。由於實行多年的計劃生育,當年獨生子女的父母也進入了老年行列,在未實行計劃生育前,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多子多福,老了後子女多,養老問題不是太大的問題,但獨生子女要承擔夫妻雙方父母的養老就力不從心了,這樣媬姆這行業就應運而生,並且越來越興旺,特別是在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或是因病長期臥床後。社會對媬姆的需求量是越來越大,然而媬姆的資源卻並不多,一般做媬姆的以外地人較多,本地人因囿於傳統認為做媬姆是侍候人的,低人一等,所以雖然企業單位的女工退休時才50歲,她們中有的心甘情願去為子女的下一代當媬姆,有的寧願去私人店或超市拿個兩三千元工資,卻不願當月薪三五千的媬姆。目前請媬姆除了熟人介紹外大多是去媬姆市場與中介找,這市場又很不規範,媬姆中良莠不齊,質量很成問題,甚至還有潛在的安全因素。再則即使這方麵沒有問題,那隨著媬姆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這媬姆的工資也水漲船高,而且媬姆對雇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大部分退休工資不太高的老人經濟上是難以承受的。在現實社會中媬姆與雇主間根本沒有感情可言,純粹是奔著一個錢字,能雇到一個比較滿意的媬姆真是燒高香了。我不禁想起,我們家以前有位媬姆與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特別是當我家落難後,她還不要工資來我家,還時常從鄉下帶一些自種的蔬菜糧食,幫我家度過難關。現今這樣的雇傭關係是根本不可能的,請媬姆的人家往往也是煩惱多多。當然媬姆照顧的對象多是老年人,特別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與長期臥床的,一般老人本就疙瘩,給媬姆的工作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久病床前尚無孝子,何況彼此之間本是路人。所以靠媬姆養老可行性比較差,上麵我講了這對老夫妻雇傭媬姆的經曆,這還不算是最奇葩的,這媬姆與雇主間發生的各種麻煩事五花八門,雖然也有令雇主滿意的,然而其比例實在太小了。下麵我再聊一位離休老人的養老。
他是一位離休幹部,在離休前大家用他的官銜稱他,離休後則尊稱他為某老,所以下麵姑以某老稱之。卻說此老很小就參加革命,在現存的離休幹部中算最年輕的了。解放後他是位高爵顯,於是未能免俗,遵循貴易妻的規律,把黃臉婆休了,重新娶了個年輕貌美的,我們不能以此就指責他是陳世美,田舍郎多收了三五鬥還想換老婆,何況身居高位的他。不過他老家還有兩個子女,總算念在一夜夫妻百日恩的份上,時不時會瞞著現任妻子寄些錢給結發以求良心上的平衡。文革期間,不知怎麽查出他是個叛徒,於是被打倒,當時他老家的子女並不知曉,所以對這叛徒父親倒也並沒劃清界限,而後來娶的妻子生的三個子女卻都與他劃清了界線。文革後某老又官複原位,當然這些原來劃清界線的子女們把當年與父親劃清界線統統歸咎於文革,仗著老子的地位每人都有了份收入不錯的工作。老家的子女相對年歲大了不少,而且農村裏的人對外麵的情況也不了解,隻是聽人說老子文革後補發了很多錢,就上門要求老子分給他們,這前妻後妻的子女鬧得個不亦樂乎,後來還是通過組織出麵擺平。老人又當了十來年官,總算離休了,不過是不是因為不當官了有很大的失落感還是早年革命戰爭中吃了太多的苦,反正沒到七十歲就疾病纏身。妻子雖也退休了,但一個人照顧老伴還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好在總共有五個子女,就提出是不是讓子女們輪流照顧,於是老人就召集家庭會議。老家的子女首先反對,說父親當年把他們的母親遺棄後母親很早就含恨去世,他們沒有沾到老子的光,反而從小吃了很多苦,現在卻要叫他們來侍候,一句話,沒門,說完就拂袖悻悻而去。這邊的三個子女分別提出不少堂而皇之的各種理由,總之就是不願來照顧老人,最後大家同意在老人的離休工資中拿出一部份雇個媬姆,於是這樣過了幾年,這其間媬姆也不知換了多少。雖然老人的工資很高,但除了留下日常用途外都由三個子女分了,現在用媬姆,他們又不願多出錢,所以用的媬姆就可想而知了。這樣又過了幾年,老人老年性癡呆,在家中不能看護了,兒女們協商後決定,把老人送到醫院去。接照老人離休時的級別,可住醫院的高級病房,但醫院不負責生活護理,需家屬陪護,這些子女那個肯來醫院遭罪,經與院方多次交涉,另外又有老人還在任上的老下級出麵與醫院“協商”,由醫院按排護工,這護工費可不菲,家屬當然不肯負擔,醫院也不知通過什麽手段給報銷了,反正離休幹部的醫藥費醫保全報。把老子送到醫院子女們這就安下心來,很少到醫院探望,但對醫院的要求卻是很高,難得去次醫院總是吹毛求疵。老人其實巳是植物人了,醫院的意思是不是把老人轉到護理院去,子女們不同意,因那得自己化錢。他們私下說,老頭活一天,離休待遇就一天不能少,等於家中有台印鈔機在。這老革命就這樣人事不知地躺在床上巳經六年了,在良好的醫護條件下估什還能頑強地活下去。當然離休幹部越來越少了,也是物以稀為貴,這些曾作出非凡貢獻的老革命是該享受他們應得的待遇。

似上麵說的離休幹部的養老方式那是很少的,他們不僅自己工資高,醫藥費用無論多少,醫保全額報銷,而且家中有一個離休幹部,等於全家享受醫保各種優惠。子女們仗著老子的餘蔭,一般都有一個令人羨慕而且待遇不錯的工作。與之相比的是社會上還有不少是經濟收入很差的,且不說與離休幹部相比,就是事業單位與工礦企業相比亦有相當大的懸殊。假如大家同樣在上班時尚可說是因各人的貢獻有大小,待遇不同無可厚非,但退休後差別就不該太大了,特別是享受醫保方麵,人為設定了許多門檻,極不合理,確實該改改,也許這是我們這類人隻因吃不到葡萄而說葡萄酸的一樣之心態吧。有對夫妻,都巳年逾七旬,兩人都是當年的所謂插隊青年,回城後都當了工人。兩人有一個兒子,因父母都是小工人,這小子小時候又不爭氣,讀書不用心,沒有書包翻身,高中畢業後進了工廠,也是個工人。隨後在父母的幫助下結婚生子,媳婦也是工人,一家兩代都是工人,工資當然不高,老兩口除了幫兒子帶大了孫子,還得從不高的退休工資中擠出一部分貼補兒子,日子就這麽平平淡淡地過了幾十年。轉眼兩位老人過了七十的年紀,而且兩人男的有高血壓,女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六十多歲時兩人相互照顧尚不妨,但隨著逐年更加老去,生活自理就有了難度。開始時兒子與媳婦隔三岔五的來料理一下家務,但他們自己的子女也結婚了,所以要幫著照料孫兒了,老父母這邊就難免照顧不過來了。兒子也想過把父母搬在一起住,無奈老人居住的還是當年廠裏分配的一室一廳的小房子,兒子結婚時兩老把終生積蓄給兒子買了套兩居室的房子,要是兩老搬來一起住,那確實也住不下,再加四代人住一起更成問題。想為老人找個媬姆吧,麵對媬姆的昂貴工資,老兩口隻能不吃不喝。也有人出主意,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但那費用一樣承受不起,況且養老院不管看病,還得子女陪送去醫院,這條路還是走不通,現在隻能仍然維持現狀。兩個老人就苦挨著,對兒子媳婦也多有微辭,兒子也有說不出的苦,說隻能等他們退休後去服侍兩老了,不過那時他們也老了,還不知能不能有體力去侍候他們了,說著是一臉的無奈。似這對老夫妻的情況還不是最差的,因為他們畢竟還有退休金,雖然不高。農村裏的老人晚景更淒涼,他們沒有退休金,村裏一年給一兩千元根本無濟於事,平日生活費用還得自己張羅。我有一次去鄉下親戚家,看見一對老夫妻都巳八十歲了,還在大棚裏種蔬菜,他們的養老那更是困難重重。多年以來,政府部門也感到養老問題將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了,不過往往多著眼於辦什麽老年大學啊,什麽老年活動中心等等,其實這些針對的對象都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至於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還有那些有病的老人,能幫他們解決的困難還真不多。當然近十年來養老院、老年護理院應運而生,一些老人與子女們也逐漸接受去養老院和老年護理院養老的觀念,然而這裏麵同樣問題多多。下麵是一位老先生告訴我們他在養老院與護理院中輾轉往返的感受。

某老,退休前有一份體麵的工作,退休後養老金也比一般人高,他老人家退休後與老伴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盡享了老有所樂的一段快樂的退休生活。轉眼就過了七十,覺得休力等各方麵都不能與剛退休那會同日而語了,也就隻能與老同事老朋友茶水閑聊相聚。可惜不久,相濡以沫的老伴先去天堂報到了,於是剩下他寡家孤人一個,雖有一子,但早巳移民國外,孫兒輩亦在國外。老夫妻倆剛退休時兒子倒也勸兩老移民國外,但老伴說不願去國外寄人籬下,所以除去國外探親幾次後就不再去了。老伴在世時,他老人家做甩手掌櫃慣了,老伴這一走,一日三餐也成了問題,開始時有親戚不時來幫忙,可日長細久,總不是個辦法。他也曾試著用過媬姆,總不能盡如人意,最後用了個小媬姆居然想嫁給他,把他老人家嚇個半死,就此斷了用媬姆的念頭。最後他自己決定住養老院,這養老院是公辦的,價格不貴,然而服務很差,最要命的是有病那怕是一點傷風發熱就要叫他自己去醫院,即使須住院,養老院也是不管不問的,這就與住在家裏沒什麽本質上的不同。後來市裏第一家聲稱集醫、護、生活護理三重功能為一體的民營老年護理院開辦了,他就成了這家護理院的第一位入住者。他入住後好長一段時間就他一個人,院方把他當做貴賓,還常找來電視台采訪。畢竟社會上對老年護理這一需求量還是很大,再加大力的宣傳,不久住院的就多了起來,那護理院的胎裏毛病就顯現出來了。先從硬件說吧,院方向外吹噓的所謂病房達四星級賓館標準就是個大忽悠,室內設施都是表麵好看,質量很差,而且裝飾材料後來經有關部門檢測環保不合格。這聲稱入住老人有病除了需手術外均可在院內解決的承諾更是撒了個彌天大謊。護理院醫生護士倒是有的,但要麽是學校裏剛走出校門公立醫院不要的,要麽就是退休的,當然退休的也無可非議,然而這些退休醫生護士都來自農村醫院,本就水平不高,何況這些還是鄉下醫院不返聘水平更差的,甚至還有工廠醫務室與鄉村醫生充數。老年人本來就疾病纏身,而且病情複雜,發作起來還是非常危重,叫這些人進行搶救那真是把人命當兒戲。還有那些所謂完善的搶救醫療設施,更是笑話,都是為了騐收時應付的,有的器械根本就不能使用,即使能用,這些醫生也不會用。醫生護士一天就早晨見個麵,其他時間就根本見不到人。院方標謗的“為兒女盡孝,老人之老如我之老”等等漂亮的口號貼得牆上到處都是,實際上工作人員對入住的老人不用說一般的態度了,有時簡直是叱罵,特別是護工。這些人本就素質差,而且都是六十開外的外地女人或是農村裏的,大多還是文盲,護工虐待老人的事時有發生,至於指桑罵槐的一句“斷子絕孫的老東西”這樣的話更是變成了掛在她們口頭的日常用語,靠這樣的護工來護理老人其後果可想而知。何況護理院為了節省人力成本,根本就沒有按規定配備各各類人員,驗收時臨時拉些人造個假花名冊來湊數。護理院運行不過半年就有住院老人跳樓的,有從床上跌下把骨頭跌斷,病人送往醫院後護理院就丟給家屬不管了。還曾有多起老人死在床上第二天早上才被發現,雖然家屬偶有微辭,但畢竟自家老人年紀大了,所以一般不像醫院裏死了人大吵大鬧,最後醫院方賠錢了事。護理院的食堂則更加匪夷所思,按說食堂不能賺病人的錢,可後來據一個原來在護理院擔任會計因老板叫她做假帳而離開的那人說,這護理院一年下來食堂除了食堂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各項開銷竟盈餘五十萬,病人的夥食就可想而知了。目睹了這護理院的種種不良後,他老人家就換了一家,然而真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換來換去基本都這樣。在折騰了三次後,他想想暫時還沒到真的躺在床上起不來的境地,本來就是因老伴去世後想將來總要去老年護理院的,趁現在還能自由活動的時候先去適應適應,適應下來結果是護理院對他不適應,所以暫時仍舊回歸原來,希望將來能有真如口頭上說得那麽好聽的護理院出來時再說吧。老先生說了很久,最後是一臉的無奈。

聽了上麵這位輾轉過多家護理院的老住院戶的經曆體會後,茶友們義憤填膺,紛紛發言聲討。這其中有自身親曆,也有父母住在護理院的,也有在護理院工作過的,更有一位曾受聘籌建護理院,建成投入營運後當了一年院長的。在大家的訴說中,對當前我們家鄉的護理院現狀大家總算了解了個大概,特別是那些曾在護理院工作過的一些人。據說,我們家鄉近十年來,在政府部門的鼓勵下,民營老年護理院一下冒出將近二十家,其中也有公立的養老院被私人承包後改為護理院的。這私人承包是經過公開招聘的,招聘公告說得明白,就是得體現公平公正,但據熟知內情的人說,這招聘中大有貓膩,因為公開招聘的結果最後居然都被外地的一養老產業集團囊括了去,而這外地老板恰恰就是市內當政的一位領導的老鄉。對辦老年護理院一些私人老板是趨之若鶩,因為其中有很大的利益在驅使,首先辦老年護理院也是順應老齡社會的需求,由於以前沒有把老齡化的問題提上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一旦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到來,有關部門才知必須把老齡工作好好的抓一下,於是出台了好多文件,鼓勵民營資本來經營,以緩解老了無處可去的窘境。有關部門還具體製訂了好多政策優惠:開辦護理院(包括養老院)政府按每張床位若是自有房屋的補助一萬五千元,若是租賃房屋的則每床補助一萬元,此外每月民政部門給入住每床位每月200 元的補貼。醫保按每床日給予85元報銷,稅務部門也不對護理院征收營業稅。對護理院的床位及護理費的收費標準由護理院自定,隻要報物價部門備案即可。按說這些政策扶持應該說是很好了,可惜這些民辦護理院的投資者們本就瞅準了錢來的,這些人大多是大字不識半籮筐素質很差的奸商,暴發戶,覺得目前生意不好做了,辦護理院倒是名利雙收,然而他們貪婪之心不改。先說收費吧,護理費一行是主要收入,其中醫療護理費醫保可報銷,但是得按護理等級而定,於是他們就在這上麵動腦筋,明明是三級護理,卻命醫生改為一級護理。生活護理費更是如此,說是全護理的,卻對病人的日常起居不聞不問,還有所謂特別護理的,按標誰應該是一對一服務,實際上病人床邊根本不見人,所以常有病人從床上摔下跌斷了骨頭,其收費卻每月五六千元。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投資者在醫保定額上“用足政策”,護理院的病人都是需長期服藥的老病人,院方為了減少藥品的占比,就交待家屬把老人日常使用的藥物由家屬去藥店或是用子女的醫保卡配了讓病人服用,對病人就做各種名目繁多的所謂檢查,以提高收入(各種檢查的含金量比藥品的差價高出許多)。為了經濟效益,這些投資者可謂不擇手段,按規定,護理院人員的編配按照床位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在驗收時是一個必備的條件,這難不倒這些頭腦活絡從擺地攤起家的奸商,就是造假的花名冊,驗收檢查時臨時來應個卯。這人員的編配不足,首先就給護理院服務不到位埋下了種子。除了很少的一些員工外,護理院聘用的都是退休人員,因為這些人不需要交納五金(醫療、養老、住房等),所以護理院實際上是老年人在為老年人服務。這假的花名冊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偷稅,國家對民營養老機構在稅收方麵給予優惠,隻交所得稅,這護理院就做假帳,做得無盈利。那些投資老板們也把他們的收入分解在假的花名冊中人員的名下,所以雖然股東們年收入逾上百萬也不需交個人所得稅。有一家護理院因做假帳,被人舉報經稅務部門查實處罰九十多萬,可後來經過打點,罰了二十多萬就草草結案。也是因為看到這辦養老事業有利可圖,還能得到政府在政策方麵優惠及經濟上的大力支持,所以那些“有識之士”紛紛投入到這個行業,就連我們家鄉這樣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十年間竟湧現了二十來家老年護理院。這些護理院的硬件表麵看上去有的還可以,當然實際內涵如何隻能是天曉得了。最讓病人與家屬有意見的是護理院承諾的所謂除手術及極危重的病人外都可在院內解決根本就是個騙局,事實上院方為了不讓醫保超過定額,一些小毛小病也要家屬轉往醫院,一旦轉出,院方就不再過問。醫療是如此,生活護理及膳食等就更可想而知,本文上麵那位輾轉各家護理院的某君巳經說過,這兒就不再重複了,反正本人住過或是有親屬住過的人都有體會。憑良心說,當地政府對養老事業是越來越重視,對護理院也會經常進行檢查考核,可惜這些大多隻是走走過場,雖然有的護理院存在問題很大,但每次檢查都能順利通過,個中緣由,你懂的,這兒就不再嘵舌了。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各級地方政府對關注老人這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但以往多著眼於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卻獨獨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護忽略了。近十年來老年護理院紛紛設立以前,我們家鄉在城區隻有兩家民政部門辦的養老院,這是對外營運的。每個鄉鎮也各有一家敬老院,這裏收三無對象的老人。當然不管城區還是鄉區的養老院隻是收養,不解決老年人必須的醫療和護理,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在裏麵等死。隨著中央有關部門對養老的有關政策出台,各級地方政府也有配套政策,並且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醫療與養老領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麽在允許民辦的情況下不同時由公家來辦些養老機構呢?從目前民營養老機構的運營情況證明,養老這一塊還是有可觀利潤的(即使不采用不正當的斂財手段,其效益也頗佳,何況若在護理院大力開展康複業務,那不僅讓病人可以恢複一些功能,對護理院也是名正言順的創收渠道,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用句時髦的說法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何樂而不為!),可為什麽把原本就很少的公立養老機構還要租賃給私人承包,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隨著公路的四通八達,原來擔負著農村醫療任務的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大多人浮於事,醫院的病房及各種醫療護理設施都處於閑置狀態,若是把這些醫療衛生資源轉到老年醫護這一功能,那豈不同時解決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在市區,醫院林立,除了民營那些小規模的醫院外,公家醫院規模都是越來越大,人員也是越來越多,其實很可以在醫院內開設老年護理院。醫院附設護理院其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最有利的就是有醫院醫療技術力量做後盾,這樣就真的能做到醫養結合了,無論從人力資源的利用或是醫護設備的利用也就各得其所了。也不妨讓醫院與護理院合作,為護理院提供醫療後盾。好象這些可行之養老模式,衛生主管部門也好,名級醫院院長也好,都沒有付諸實施,甚至未提到議事日程。我們家鄉的父母官們很早就為離休老幹部建了一所老幹部活動中心,建築宏偉,內部設施齊全,後來這中心也向一般退休幹部開放,最後就向所有老年人開放了。全市還有一所老年大學,有些政府機關也為本機關的退休人員提供了活動中心,有的居委會也設立了老年活動室。這些機構其實針對的是還不是很老的老人,而且還必須是健康的老人。這些固然也很需要,因為從退休到真的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必竟還有很漫長一段道路。不過對老年人中的高齡老人與生活不能自理及常年疾病纏身的老人來說這與他們無緣,對他們而言,最要緊的戲用四川方言喜劇片《王保長新傳》中王保長那句口頭禪“而今現目下”,對這些老人最迫在眉睫的卻是生活護理與醫療及醫療護理。

養老是全社會應該共同關注的事,辦好養老機構也需要有誌於養老事業的各行各業的有識之士來參與,特別是醫務人員。現在的年輕醫務人員都熱衷於去公立大醫院工作,很少願意去護理院工作的。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護工大多是老年人居多,所以養老機構本身就存在著一個老齡化問題,也就麵臨著沒有年輕人接班的困惑。實際目前醫學院校每年有大量畢業生,他們的就業也有不小的困難,假如醫學院校能多培養一些適合老年護理院工作的全科醫生,對解決年輕人的就業與護理院的需要就可相當益彰。為鼓勵年輕人去養老機構服務,有關部門能否在待遇方麵出台一些激勵措施。我們中間有位老先生告訴大家說,他的小孫子前年在美國考上了醫學院,在美國考醫學院得學四年大學生物,而後再報考醫學院,錄取條件除了成績優秀外,還得有其他方麵的一些要求,而最重要的是得先在醫院做義工,那可是貨真價實的義工,如抬送病人,為病人護理日常生活起居等,這樣培養出來的醫生服務確實很好。也是這位老先生說的,他多年前去日本參觀過名為《鬆壽園》的一家養老機構,裏麵的工作人員很多是義工,對入住老人之關心及服務之好令他十分感動。聯係國內有些義工團體隻做表麵文章,去養老機構做義工盡是做給人看的,還帶上電視台媒體造聲勢(當然也有一些確實是做得很好,不過大多是花架子)。我們想好多醫務人員退休下來年紀還不大,特別是女的最多才55歲,有些不是幹部編製的50歲就在跳廣場舞了,這些人其實是護理院的一支很好的技術力量,能不能也去護理院當義工呢,當然等他們需要去住護理院時應按照其付出給予一定的回報。

本文摘錄了我的群裏朋友們對養老的看法,同時也有熟黯老年護理院內幕的人說出來的一些令人扼腕的內情,也許有失偏頗。老年護理院其實是很老的新生事物,在各級政府的引導下,正在逐步發展。當然任何事物總難免盡如人意,特別在開始的時候,不過有總比沒有好。相信隻要社會上多一點有誌於養老事業、真正有愛心人士參與,加上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管理,杜絕一切潛規則,在全社會的支持下,想來在不久的將來,老年人終將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護,那不僅對老年人本人,就是他們的子孫後輩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惜現今的年輕人對養老事業非常冷淡,認為衰老對他們而言畢竟是未來的事,未來的事誰說得準,也許等他們老了,世界就跑步進入“賽博朋克”了,不是現在就巳有智能機器人了嗎,到時候大家直接就機械化了,何必杞人憂天!還有一些玩世不恭的人說也許那一天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人就入侵地球了,全人類都玩兒盡了,還去考慮將來的養老幹麽?在明天到來之前一切皆有可能,然而這也不知是那個猴年馬月的事了,我們總得正視現實吧!

後記:本文所述,因未經正式去考證其真偽,隻是茶友們在茶餘飯後的閑聊,若是有人願真正實地去考證而且給有關部門反映,那肯定功德無量。對民營護理院的暴利與虐待老人的行為實在令人痛恨,網上竟然還有不法之徒以辦老年護理院之名,騙取老人的養命錢,實在可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辦好養老事業(其實養老還真是個夕陽事業,朝陽產業,是個頗不錯的商機),別指望那些混身發散著銅臭的奸商暴發戶。有關部門應對養老機構的準入嚴加審核,完善監督機製,讓養老事業健康發展,畢竟人人會老,人人得經曆漫漫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半島人' 的評論 : 謝謝指教
半島人 回複 悄悄話 養老失業在全世界都是個無解的問題。如何讓老人有尊嚴的活,有尊嚴的死。相對來說,中國對養老還是不錯的,一般人都有居所和一定收入,老人社交也容易,因此每天早上到公園都是老人的天地。
但老到不能自理時,還是要靠機構來解決問題。但國家要有嚴格的規定和審計。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wmill' 的評論 : 私人養老院太黑心,謝謝閱讀
Sawmill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俺鄰居的媽媽已經95歲了,身體好不癡呆,也住在同一個社會,大部分時間老太太照顧自己~估計養老院太貴,住不起~。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少林商僧' 的評論 :是的,謝謝
少林商僧 回複 悄悄話 以後都靠機器人了,機器人沒有貪念,聽從指令,比保姆和親兒子都盡職。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的評論 : 謝謝建議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唉,還是需要有安樂死法規,這樣在老來行動不便時就不要賴活著!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he2the' 的評論 : 謝謝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黑貝01' 的評論 : 謝謝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笑薇.' 的評論 : 謝謝指教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手一位' 的評論 : 謝謝指教
新手一位 回複 悄悄話 老而不死視為賊。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另外,把大篇幅的文分開發表,用小標題,或以一,二,三...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數字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改變很多。文章流行用短小的段落。有時甚至一句話就一段。
林黑貝01 回複 悄悄話 內容很好,隻是每段都太長,看著費勁。
the2the 回複 悄悄話 養老去西班牙和葡萄牙,外加泰國,中國。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lline' 的評論 : 謝謝,將來會好起來的
Collin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文章! 想到自己的將來,黯然神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