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奇石

職業: 外科醫生 業餘愛好: 旅遊, 文學, 京劇, 工作之餘喜歡寫些懷舊散文, 隨筆
個人資料
正文

老街 ------故鄉雜憶

(2020-09-04 10:07:28) 下一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對於我們這些遠離故鄉的遊子們,故鄉的山山水水,故鄉的前蹤舊跡,總是縈繞在心中,揮之不去,特別是童年時留下的記憶,在月白風清之夜,總會不時的在腦海中浮現,泛起陣陣漣漪。故鄉是座小小的山城,青山隱隱綠水環繞,城雖小,曆史倒也頗久,可上溯至春秋,甚至還要早些,所以城中留下之古跡也就不少。各條通衢大道之名稱也帶些兒文雅氣息,特別是遍布於城中縱橫交叉的那些彎彎曲曲之尋常巷陌,看看不象樣,卻總能與曆史上的名人扯上些兒關連,當然這些也許僅是留存於民間之傳說,也有些留存於古籍之中,多數卻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不過故鄉的父老鄉親總是津津樂道,引以為榮。

       我家本住在縣城西邊的小鎮,雖然城中也有兩處房屋,但平時不太去住,隻是由家中傭仆住在裏邊看守。到我八歲那年,舉家搬往城中,直至離開故鄉。城中的居所有兩處,雖然在同一條大街上,卻分在東西兩頭,而且這條大街還有兩個名稱。靠東的那段因有個慧日寺,所以稱做寺前街,相對於寺前街,在寺之後麵,有一條寺後街,不過那街僅僅是條小巷而巳。路之最東端因曾有一宋代的石牌坊,於是稱作牌樓檔,寺前街到此就不再向東延伸了,而是與一條南北向的大街交叉成丁字路口。這條大路也分作兩段,南邊那段叫縣南街,北邊那段稱老縣場。縣南街靠近牌樓檔有座電影院,記得在裏麵看的電影“憶江南”是我第一次看到電影。這街上有一家名叫“笪欣賞”賣筆墨紙硯的文具店,老遠就可看到店門口高高挑出的一塊招牌,上麵除了店名外,為防一般人不認得“笪”字,所以特地在旁邊寫上一行小字“音搭姓也”。老縣場這段很短,但卻是我童年時常去的,因為街上有個銀行,當年家中靠變賣度日,每次都由我家那忠心耿耿的老保姆牽了我的手,走到銀行對麵,她就拿出藏在衣襟裏的金銀,放在我手裏,看著我走進大門。銀行那櫃台很高,我得踮起腳尖方能把手中的東西遞進去,拿到錢後就走到對麵交給老保姆,一起回到位於西門大街的家。這西門大街就是寺前街往西延伸直至西城門的一段,所以實際上兩條街就是一條,在我印象中這條街也是縣城中東西向最長的一條了。靠東的寺前街還是全城最繁華的路段,不過據熟知故鄉掌故的老人傳說早先這段街是很窄小的一段,其中段有一座香瓜橋曾是對犯人行刑殺頭的地方,因未見曆史記載,也無從考證其真偽了。這條街經幾次拓寬延長,就成了後來的規模,不過在我剛到城裏的時候,這街還是石子路,路的兩邊是水門汀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有水泥的電杆木,有路燈。我祖父就住在寺前街上最熱鬧的地方,對麵就是慧日寺,據說這寺建於梁代,那位篤信佛教而且身體力行四次捨身同泰寺出家的皇帝,是曆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可惜就是這位佞佛到不惜放棄萬尊之軀去屈就為僧的老人家,佛祖卻未能對他眷顧,居然於八十六歲高齡時被其手下叛將候景圍困在台城活活餓死。在他當皇帝的年代,雖造就了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佛教盛況,不過也讓他丟了皇位,隻能供後人笑談。在慧日寺旁邊不遠處,有個小小的土墩,我與小夥伴們喜歡在上麵嬉戲,有時還會弄幾塊磚壘起個小爐灶,把家中偷偷拿出來的硬糕放在裏麵烤,那帶一點焦香的味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寺前街上充斥著飯店,麵館,茶樓,南北雜貨店;還有個照相館,我的小學與中學畢業照片都是在那照相館照的,當年那為我拍照的癟嘴女老板把我坐的姿勢總要撥弄好久,才把她的頭鑽到照相機黑色的蒙布裏把那橡皮球一揑才算完事。在照相館的對麵,有家頗有名氣的書場,書場並不大,那說書的書廳也沒什麽裝璜,不過因了請來的評彈演員很多是名家,再加又在鬧市中心,生意就特別好。在我們家家境好的時候,父母親常帶我去聽書,其實我根本聽不懂說書先生唱的什麽,無非就是對那一包淡黃色的茨菇片感興趣而巳。寺前街與西門大街銜接處有一爿名叫莉莉公司的糖果糕點舖,因我大姐小名就叫莉莉,所以有時我們難得去買些兒糖果或糕點時就戲稱去大姐開的店裏,但我們一般會去離家近些蘇州人開的糖果店裏買,因那裏比較便宜(關於這店,若讀者有興,可參閱拙作“糖果西施”一文)。寺前街上還有當時全城惟一的一家名為天然池的浴室,這浴室生意很好,父親有時也會在天冷時帶我去洗浴,因冷天洗浴的人特別多,那浴池裏洗澡的人隻能象蠟燭似的立在其中,洗好後會在大廳的長沙發上休息,此時就有仆役用很熱的毛巾為我們把身上的水擦幹,還不時會傳上一塊熱毛巾,每當此時,我父親就會在揩過的毛巾裏放上五分或一角錢,這樣送毛巾來的次數就更多了。與寺前街相接的兩邊有不少小弄小街,其中有條名為書院弄的,是全縣城旅館最多的地方,有家名為“吉翠園”的旅館我如今尚有印象。走進大門就是庭院,裏麵有假山,旁邊種了幾株天竹,上麵掛滿了紅紅的小果果。我父親在鄉下中學當老師的同學徐先生在我家經濟十分困難的時候,常來我家給予資助,每次來城裏,他就帶我去住在這家旅館,晚上還帶我去邊上一家名為“山景園”的飯店吃飯。有一次,他點了一客冰葫蘆,我看看也沒熱氣,揀了一塊就往嘴裏送,不想燙得要命,馬上吐了出來,也許徐先生也沒吃過,所以吃前未對我提出警告。在書院弄的對麵開端在寺前街上有一條半截子小巷,裏麵有家戲館,星期天下午四時許快散場時,戲院會把門打開,讓人任意進去看個戲尾巴,俗稱為“放湯”,因當年買不起票,所以這戲屁股我倒真還看了不少。寺前街上留下美好回憶的還有那一個舊書攤,擺書攤的那位大姐姐至今還一直縈紆在心中,揮之不去,前年我還專門寫了一篇“夏日黃昏”來紀念她。

        我在寺前街的房子裏隻住了一年有餘,因房子被沒收了,祖父也吃官司去了,所以就回到了父母住的西門大街那房子裏了。這所房子據說本來很大的,還有前庭後院,是遭日本飛機炸掉了重新建的,隨後又因道路拓寬,所以變得很小了。進了廳隔著玻璃窗就看到後麵牆上還有一個大大的福字,那裏本是書房,這窗子與牆壁之間有條很窄的被稱作夾私弄堂的小小空間,裏麵堆滿了舊的碎的瓷器。這房子是座樓房,雖然不大,但是很高,在周圍的平房間可謂鶴立雞群了,所以在朝東的牆麵上還有一大塊剪刀肥皂的廣告牌,離得老遠都能望見。每年肥皂廠會來人把廣告牌重行粉刷一遍,來的人還會送我們一檔(兩塊)肥皂。在我小學畢業考初中前幾天,一場雷雨過後,突然有人發現在屋脊上有一條很長很粗的蛇在蜿蜒遊動,引來不少路人跓足觀看,人聲鼎沸,那蛇也並不害怕,待在那兒足足有半個來小時才從瓦沿裏遊進去了。我父母雖不迷信,但也不免有些兒害怕,看熱鬧中有位白胡子老頭甚是見多識廣,說這是小龍,是你們家中的,不用害怕,也許還有好事,也不知此話可真,不過當年我以三取一被縣中錄取倒是真的。

       西門大街兩側有很多條小弄堂,其中我家對麵的讀書裏我整整走了有五年(從小學二年級開始直至六年級)。走到讀書裏底就是我就讀的小學了,走進學校大門,靠右有條小道,走上去就是傳說中的昭明太子讀書台,上麵有一個亭子,裏麵有清人寫的“讀書台”三個大字的石碑,還刻有昭明太子的象,不過我想這象一定是後人想象的。順著讀書裏若一直再往前走,就來到茶館與點心店很集中的地方了,小時候還隨父親去喝過茶,有時會吃一個盤香餅,那真是非常好吃的,還會為母親帶一個回去,為防冷掉,我會用兩塊手帕包好藏在胸口,到家時還直冒熱氣。那裏還有一座名叫白衣庵的尼姑庵堂,裏麵有幾個小女姑年歲與我仿佛,我走進去,她們也會帶我一起玩,有時還會偷偷地把觀音大士象前供奉的糕點給我吃。不過那老師太很凶,一看見她進來,我馬上就蹓了。我長大後看昆曲“孽海記”,其中的“思凡”那折很俏皮有趣,雖然沒學會唱,但唱詞倒記下了:“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了頭發。每日裏,在佛殿上燒香換水,見幾個子弟遊戲在山門下,他把眼兒瞧著咱,咱把眼兒覷著他。他與咱,咱與他,兩下裏多牽掛。冤家,怎能夠成就了姻緣,死在閻王殿前由他。把那碾來舂,鋸來解,把磨來挨,放在油鍋裏去炸,啊呀,由他!隻見那活人受罪,哪曾見死鬼帶枷?啊呀,由他,火燒眉毛且顧眼下。”每到此時,我就會想到當年那兩個小尼姑,也不知她們後來怎麽樣了,因那白衣庵在我小學六年級時就被拆掉了。在我們家朝西大約一百多米路有兩條相距不過二十米左右並行的小弄,一條叫作青龍巷(巷內有家豆腐店,那老板娘長得很漂亮,人稱頭腐西施,我也曾為她寫過一篇文章,就是以前發表過的’豆腐西施‘);一條稱作白虎弄。在兩條弄的盡頭,是一條東西向的小路,路名叫百忍堂,那裏有我小學兩位同學的家,他倆是親兄弟,與我同在一個班級,我常去他家玩。他們家的房子很大,還有院子,裏麵有兩棵很高很粗的廣玉蘭樹,這兩棵樹到初夏就會開很大的白色的花,也很香。他們的父親與我父親是很要好的朋友,在他家書房牆上還掛著好幾張七弦古琴,他們父親是我們當地很有名的古琴高手。這位古琴家的夫人長得五大三粗的,滿臉雀斑,一點也不好看,與她文質彬彬的夫君相形見絀,但會唱青衣,她丈夫有些懼內。多年後,老先生還送我一幅字,寫的是“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落款時在我的名字下還寫上“世兄”兩字,讓我受寵若驚。從白虎弄到底,就是縣立中學,學校大門正對著一座拱形橋,那時橋下的河水清清的,每個星期天,母親命我與弟弟兩人把洗的被單與衣服到河裏去漂洗。我在這開始名為縣中後來更名為市中的學校完成了初高中六年學習,我的二姐,妹妹都是這學校畢業的,甚至我父親也是我們的老校友,我的嬸娘當年還是校女子藍球隊隊員。

       西門大街西麵到底就是西門城門,出了城門就是鄉下了,城門連到山上,當年的城牆還沒拆掉,我與同學還常上去遊玩。後來這山上的城牆連同西城門一起拆掉了,那拆下來的城磚又大又厚,象我那麽大的小孩子搬一塊也嫌重了。十多年前,我們市裏那位以拆遷出了名的書記又心血來潮,在山上重新築了一道城牆,說要與北京八達嶺長城比個高下,看長城隻要到我們這兒看就可以了。剛開始上城牆要買門票,但沒幾時不收票也沒人上去了,做這個工程的人狠賺了一筆,當然這位拆遷書記的腰包也鼓了不少。在青龍巷對麵有個木雕的牌樓,穿過牌樓就是一段略有坡度的小路,名為李王宮,向上走去,會有很多廟,如華陀殿,靈官殿,最令人害怕的是有十八層地獄的閻王殿。路口旁有個碑亭,裏麵有塊石碑,記載著明代縣知事為抵禦矮寇築城的經過,可惜這麽一塊有著很具文物價值的東西在大躍進時為大煉鋼鐵作貢獻了。不出西門城門向南拐是一條通向輪船碼頭的小路,每年夏天,我鄉下的小舅總會托輪船上的老大為我們寄上西瓜,那瓜很大,瓜子是紅色的,瓜釀是白色的,我與弟弟按舅舅來信通知的日期就拿上扁擔竹框去抬了回來。西門大街比起寺前街冷落了許多,這條街上沒有店舖,都是住家,鄰裏間相處都很和睦,四清與文革期間多虧了鄰居們的庇護,被作為四類份子的我母親才能度過那艱難的歲月,多年後,我母親一直還惦念著當年那些友好的鄰居。這街上因沒有店舖,所以小貨郎擔常過來,也有收舊衣舊書舊破爛的,更多的是挑著擔賣各種食品的。這些小吃擔一般在下午二三點鍾到,有賣糖粥的,有賣糖炒栗子的,有賣蔴團的,有賣炒白果的,還有賣油豆腐細粉的,這些賣小吃的小販吆喝聲各不相同。那賣糖粥的會一邊敲著毛竹筒,一邊吆喝“阿要吃又香又甜個藕粥糖燒藕”,我們就跟在後麵接著唱“吃仔就逃走”。賣白果的一般在晚上,一邊炒,一邊唱“香香咧白眼,粒粒爆開個,香是香來糯是糯,一分洋鈿買五顆”。有一種油汆臭豆腐幹,從滾燙的油鍋裏撈起後,在金黃色的外皮上抹上紅色的辣花,乘熱吃,那味道真好極了,現在雖還有得賣,然而那味道是大不如前了,因據說這臭豆腐幹得放在特殊的臭缸裏,那臭缸是人家專門用一種名為野莧菜的野菜配成,滃在缸裏,多年一直沿用的,現在巳沒有了。

       從我家向東走約五十米左右就是城隍廟,裏麵供奉城隍老爺和他太太城隍奶奶。這城隍廟大門口是一座很宏偉的石牌坊,城隍廟對麵是一條稱作廟弄的小巷,小巷裏有個剃頭店,因我是老顧客,所以那瘦得象個猴似的剃頭師傅一次隻收我一角錢,那時剃頭用的是手推剪,我剃的是平頂頭,這樣可以間隔時間長些。我們這個小山城,城池雖然不大,清代時卻是兩縣共一個城,於是有兩個縣衙,知縣官也有兩個,所以城隍廟也有兩個,還有一個城隍廟在東門大街。每年三月三,我們故鄉有個廟會,屆時就有一大幫穿了白袍,戴著白冠的人,手中了拿點著香的小香爐,口裏念念有辭,浩浩蕩蕩蕩地出了西門城門向山上走去,而且還得一步三叩首的拜到山頂的祖師廟。那條上山的小道又窄又陡,人稱七十二個透氣站 ,據說隻要心誠,走起來就一點不會感到吃力。除了三月三這個節場外,端午節也是很熱鬧的,那時候我與小夥伴們就出了西門去到河邊看龍舟競渡,那河邊聚了成千人,隨著龍舟上的羅鼓聲,和著人聲呐喊,稱作地動山搖一點不為過。農曆的七月十五,在李王宮上麵的閻王殿裏又熱鬧非凡,裏麵擁滿了燒香的人,因為是鬼節,孝子賢孫們都來為他們故去的親人送些陰間裏的用度。三十日的晚上我們都會在門前石子縫裏插上名狗四香的香,據博古通今的遺老說,這是為吳王張士誠行軍照明的,想來江南人對這個鹽商出身的元末起義軍領袖頗有好感,因他又名九四,本應叫九四香的,家鄉人以訛傳訛把九字念作了狗,因無從考證,故妄信之。不過史藉中倒也記載他對江南人民做過不少好事的,據說他還把當時的一些文人如施耐庵、羅貫中等羅致到他麾下為其效力。

      童年時對故鄉的記憶很多,有些隨著時光的流逝,也漸漸從腦海中流失,然而每當想起故鄉,總會在眼前浮現出當年那隱隱青山,粼粼碧水。這小城在我的心目中好似小家碧玉,可惜幾十年來,由於當地父母官的“德政”,故鄉早巳非複舊池台,就連我這樣在故鄉生活了數十年的人對故鄉也有陌生的感覺,再想尋找兒時的場景隻能在夢中了。而這些敗家子們又在奢談要保護古城風貌了,把原來被他們不屑一顧拆掉的老祖宗的遺產,又經臆想重新檢起造了許多假古董,一則可顯示他們肚子裏有墨水,更是作為他們斂財之手段了。其實當年曾有好多民間有識之士對我們這個古城的改造提過不少有益的建議,可惜小人位居廟堂之高,君子流浪江湖之遠,把我們這個山清水秀的古城糟塌成毫無曆史文化之氣息,卻還在妄自尊大稱為所謂的曆史文化名城,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我居住的那條老街,當年整條街道兩邊都是又高又粗的法國梧桐樹,那樹的枝椏從路的兩邊合抱過來,它那碩大的葉子在夏天把炎熱的陽光遮掉了,為行人帶來了夏日的清涼。可惜後來被當官的一聲令下,數百株幾十年樹齡的大樹被齊根截掉,後來每當夏季到來受到夏日驕陽的灼烤時,就會想起那綠蔭蔭的滿街大樹來。此時腦海中突然又跳出古人的一首詞來,就把它作此文之結尾吧!

       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傾刻。彩雲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忍思憶。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謝謝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懷人記事論今,信手拈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