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奇石

職業: 外科醫生 業餘愛好: 旅遊, 文學, 京劇, 工作之餘喜歡寫些懷舊散文, 隨筆
個人資料
正文

擺小人書攤的啞巴

(2018-02-03 17:09:02) 下一個

           

我家的鈄對麵是一條弄堂,弄堂名讀書弄,弄堂到底就是我上小學的石梅小學。走進校門,往右邊向上走十來級台階,就是一個平台,上麵有個亭子,亭子裏有塊石碑,上麵刻著遒勁有力的三個大字:讀書台,還是乾隆八年蘇州糧備道覺羅雅爾哈善重書的。據說梁昭明太子蕭統曾在那兒讀書,小時候也從未想過究竟昭明太子真的在此讀過書沒有;長大後到過好多地方,也看到許多同樣據說是昭明太子讀書的遺跡,雖都言之鑿鑿,但卻難辯真假。前幾年去小學母校看看,讀書台早巳辟為公園了,那塊文革期間被紅衛兵小將敲斷的石碑也用水泥粘好,雖然不太好看,但總算保留下了這塊清代文物。嚕嚕蘇蘇說了上麵一些廢話,下麵就該言歸正傳了。就在讀書弄口的東隔壁,有一個小人書攤,所謂小人書,就是後來所說的連環畫,我們小時候稱它為小人書,或叫它做方塊頭書。這書攤的攤主是個啞巴,也不知是生來就啞還不知是後來成啞巴的,反正我小時候見到他的時候他就是個啞巴了,這啞巴當時也不過十五六歲吧,人倒長得清清秀秀的,而且還認得字。這小書攤其實還是稱為書屋比較合理,因為它是一間屋子,大概有二十來個平方大小吧,四周牆上釘滿了木條,離木條稍高處繃著麻線,那些方塊頭書就很整齊的排在木條上,因有麻線擋著,所以不會掉下。屋內還放著兩個桌子和幾條長凳,供人坐著看書。今天想來當初也不知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去啞巴的書攤的,最早是我二姐,叫我去書攤上把書租到家來看,那是一分錢一本,看一天,假如第二天不去還還得加一分錢。我二姐自己不願意去租書,就一直差我去,有時候租回來的書不中她的意,還得去調換,按規矩即便未看就去還,那也得付錢,後來與啞巴熟悉了,換書就不收我錢了。記得那書有的是白底黑畫的,一看就是畫的;有的卻是青底白畫,象拍的照片似的,原來這白底黑畫就象後來的連環畫,而青底的卻都是從電影翻拍再印刷的,除了在啞巴書攤上見過外,以後看的連環畫也很多,但卻再沒有那種由電影翻拍的連環畫見到了。當年看的小人書很多,特別是假期裏,我基本把母親難得給我買點心吃的錢都貢獻給啞巴的小書攤了。哦,假如在他攤頭上看書,一分錢可看兩本;我二姐是不願去書攤上的,隻好租回家看,我要看的書就都在他書攤上看,這樣可省一半錢。童年時看的那些書都早巳忘懷了,倒是有一部“火燒紅蓮寺”印象很深,稍稍長大後對武俠小說感了興趣,弄到一本“江湖奇俠傳”,一看之下才知“火燒紅蓮寺”不過是其中一個章節而巳。另外跟著二姐看的由電影翻拍的那些書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早在我長大後看到電影前就巳知道,還早早的就背熟了那首李煜的“虞美人”詞。還有一部“古塔奇案”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因為我上高中時流行民國電影中的插曲,其中有一首“秋水伊人”很動聽,歌詞也很委婉抒情,被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喜歡是毫無疑義的,為了這首歌,也為了兒時看過的那本方塊頭書,後來我千方百計想弄到這部影片的影象資料,可惜直至今日也未能找到,甚是遺憾。這啞巴人還很聰明,他攤頭上的書都是重新裝釘過的,他還把書上原來的封麵拆下來,表麵再用牛皮紙重新裝釘好,用原來的封麵粘貼在牛皮紙封麵上,這樣就不容易損壞了,所以從他書攤上租來的書都是很新的。

   這啞巴就母子二人,對於他們的身世,其母一直諱莫如深,當然就更不能從啞巴那兒得知底細了;不過街坊鄰居中還是有這對母子的傳言。從一些與他家鄰近的大媽大姨那兒得知,這啞巴的母親是上海長三堂子裏出來的,那時候我還小,根本不懂,有一次趕著問二姐啥叫“長三堂子”?二姐也不知道,叫我去問朱家好婆,剛巧給母親聽見了,把我們姐弟倆一頓好罵。直至後來我看了一些晚清與民國的狹邪小說方知“長三堂子”的意思。原來“長三堂子”就是晚清上海一帶高級青樓,其地位僅次於“書寓”,堂子裏的妓女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素養,懂得琴棋書畫,客人來後不論陪酒、過夜、聽曲,一律先付大洋三元,所以稱“長三”。曆來社會上對妓女很歧視,不過開放的唐朝倒有很多名妓與當時的文人墨客傳下好多風流佳話,如李娃,霍小玉,魚玄機,玉簫,杜秋娘等等。“唐宋傳奇選”裏就記載有一些妓女的故事,特別是其中“虯髯客傳”裏的紅拂,我對她的慧眼識英雄很是欽備,也曾查過些資料,曆史上還真有其人,本名叫張出塵,確實是衛國公李靖未發跡時委身於他的,我家曾有過一幅“風塵三俠”的畫,就畫的李靖、紅拂與虯髯客三個人各跨一匹馬,畫得很傳神,可惜後來也與好多藏書一起化作了灰燼。到了宋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繁榮,當時好多文人甚至一直留連在妓院中,最出名的就是那柳永了。一代文宗蘇東坡的侍妾朝雲也曾是西湖名妓;甚至皇帝也與妓女來往,小時候在啞巴書攤上看到一本“皇帝與妓女”的小人書就是講的宋徽宗趙佶與當時京城裏的名妓李師師的故事,後來看“水滸傳”中也有這內容。前兩年看到一本宋人的筆記小說“貴可集”中還記載著一段軼事,大致內容是說李師師與當時有名的一位詞人周邦彥相好,當朝皇帝宋徽宗聽聞李師師的豔名,也常去李師師那兒。有一天正當周邦彥在李師師房中,恰巧宋徽宗微服到此,嚇得周急忙躲到床下,連大氣都不敢出,卻在床底下聽皇帝與心上人戲謔調情,顛龍倒鳳,其心中之苦醋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將聽到的這段見聞填了首“少年遊”:“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巳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送給師師,幾天後,宋徽宗再度臨幸,見了此詞,明白當天一定給周聽了壁腳,於是借了個理由,把周貶往外地。我想這不過是小說家雲,不太可能是真的,隻好當做笑話罷了。

因啞巴的母親出身於“長三堂子”,由此推想,啞巴的能認字自有道理,而且這啞巴並不聾,嘴裏咿咿啊啊的再加上手勢能與人交流,他還一直給我推薦新來的書,用他特有的語言動作介紹書中的內容。由於經常去啞巴的書攤上,而且後來還帶了我的小夥伴們一起去,所以啞巴對我很友好,有時我去看書還不收我錢。啞巴對她母親很孝順,聽書攤隔壁的二好婆說,啞巴的母親當年長得很漂亮,但因為吸白粉,所以我見到她時巳是個又黑又瘦的老太婆了,解放後她被捉進去強製戒毒時,啞巴一個人張羅這小書攤也不容易。她母親給放出來後,沒有什麽事做,年紀也大了,身體又不好,就靠啞巴養活,街坊鄰裏都誇她幸虧有個好兒子,雖然是個啞巴。這啞巴還很會做人,手也很巧,鄰居家吊桶落到了井裏,都是他幫忙撈起來。我們家有一次一隻吊桶掉到了井裏,桶上的攀卻隨著井繩給拎了起來,啞巴也不知怎麽就用那有四個爪子的鐵扒硬是把這沒有攀的吊桶給弄了上來。看著啞巴年歲不小了,她的母親又是成天病怏怏的,隔壁鄰居幾個熱心老太太就給他張羅婚事,剛巧二好婆遠親家有個女兒,天生是個聾啞人,於是就從中牽線搭橋,男女雙方還見了麵,用他們特有的語言手勢交流,看上去彼此都還滿意;不想後來女方的母親卻怎麽也不同意,原來她也不知是從那個多嘴婆娘嘴裏知道了啞巴的娘是從長三堂子裏出來的妓女,所以隨便怎樣也不願把啞巴女兒嫁給啞巴了。這事對啞巴打擊很大,好多天小書攤關了門,鄰居們都為他感到可惜,此後也再未有這種機會,到他母親過世時他也三十多歲了,還是一個人孤零零的過日子。那些小小的方塊頭書就是他的一切,他的生活就是成天擺弄他那些寶貝書。我上中學後就不去看那種小人書了,所以也不太到啞巴的書攤上去,偶而還去看看他,他總是很高興,一邊做手勢,一邊咿咿呀呀的與我說個不仃。以後我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就更加不去他那兒了,有時路過他書攤,裏麵看書的人也不多,估計他日子也一定不會好過。裏麵的書也越來越少,聽說是被文化部門檢查後沒收去不少。

應該是1968年吧,我從工作的單位回家休假,看見啞巴的書攤門上被貼了封條,啞巴也不見了,我母親悄悄地告訴我,啞巴死了,是投井死的。有一天,來了一批戴紅袖章的中學生,進了啞巴的書攤就把他當做寶貝的小人書全部丟到門外,然後點燃了一把火燒掉,啞巴哇哇哇又哭又鬧,甚至跳到熊熊的火堆中去,卻被拉了出來,那些書直燒了有大半天工夫,看那些學生凶神惡煞的樣子,鄰居們也不敢上去勸說。那些人走後,啞巴呆呆的坐在那還冒著煙的灰堆旁,不聲不響,大家勸他,平日很好說話的他卻固執得不聽人勸,第二天早晨有人去井裏打水,才發現啞巴投井死了,啞巴死的井就是離他家不過兩三家門麵的公井,經常有吊桶落到那井裏,那些掉到井裏的吊桶最後都是啞巴給撈起來的,可最後他卻把自己投到了井裏。後來居委裏派人把啞巴從井裏撈了出來,並直接送到火葬場火化了。因為那些來燒書的學生在啞巴住的房內搜到了一張國民黨軍官的照片,所以啞巴還是反革命的後代,在那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當成反革命分子的年代,大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街坊們沒有一個去火葬場為他送行。

聽到啞巴這悲慘的遭遇,令我很難受,這啞巴本是個殘疾人,靠著自己的努力,勉強艱難地生存在這世上,他本應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愛,可命運卻對他如此作弄。據後來“揭發”出來的材料,啞巴的母親解放前確是當過妓女,後來與一個國民黨的營長好上了,因這營長家中有老婆,所以她實際是個外室。解放前夕國民黨兵敗如山倒,那營長跟隨著大部隊撤退到了台灣,她母親隻好帶了他回老家隱姓埋名,手頭沒錢,為了維持生計,就擺了個小人書攤,總想能平平淡淡的苦渡餘生,那知最後竟是這麽個結局。

文革後看了許多文章,很多都是反映在文革中受衝擊的老幹部受了多大的迫害,為他們鳴冤叫屈,文革結束後,這些人又官複原職,甚至還加官進爵;非但如此,他們當初被當做狗崽子的兒女也隨著雞犬升天,不是當官就是經商暴富,甚至富可敵國。憑良心說,文革期間被打倒的也不全是好幹部,我工作的那個地方有個幹部,文革前因經常亂搞男女關係,在群眾中名聲很醜,有“豬郎”之美稱,本來要處理,剛巧趕上文化大革命,他首當其衝就被革命小將專了政,被革命群眾把他與一隻配種的公豬捆在一起遊街:文革結束後,作為被迫害的革命幹部,他被落實了政策,不僅官複原職,還弄了個離休幹部的待遇。想起這些,我不免為我兒時認識的這個啞巴叫起屈來,要說他母親吧,解放前當妓女也一定是窮出身,爺娘沒辦法才把她賣到妓院裏的,那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人群,往往還被世人所不齒,按理說文革不會革到她(他)們的頭上, 可事實卻是這樣,被打倒的老幹部們又紛紛站了起來,得到人們的尊敬,因為他們是堅持真理的好幹部,是受四人邦迫害的;然而啞巴呢,他可是沒做過什麽有損於這個社會的事,一個殘疾人,掙紮在社會的底層,結果還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對於他們不幸的遭遇,又有誰來幫他們說句公道話呢!我也隻好埋怨老天的不公罷了。

後記:前天與一位比我年輕的朋友喝茶聊天,這位朋友喜歡收藏,而且涉獵的範圍很廣,以前曾向我顯擺過好多他的藏品,這次他又突然拿出他收藏的好多連環畫來,而且告訴我,這些書現在很值錢。我隨便翻了幾本看看,都是一些八九十年代的,我說這些也不過二三十年的東西,值不了幾個錢;他說如果有五六十年代的就好了,我問他有沒有解放前的,他說沒有,我又問他有沒有那種由電影翻拍的連環畫,他說連見也沒見過,於是我告訴他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小人書,順便還談到了那個擺小書攤的啞巴。他一方麵為那些連環畫的被付之一炬感到惋惜(說若是留到現在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一方麵也與我一起為啞巴的不幸遭遇歎息不巳。最後他建議我把關於啞巴的這段往事記下來給那些未曾經曆過那個特定年代的年輕人看看,於是當夜我就草草寫了這篇短文,也算是作為對少年時代認識的一個不幸人兒的紀念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任菲林 回複 悄悄話 寫的挺好,一口氣看完了。喜歡看真實的文章。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夕陽影裏一歸舟' 的評論 : 謝謝指正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i91856' 的評論 : 謝謝指正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二哥李白' 的評論 : 謝謝鼓勵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之嵐' 的評論 : 是的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注冊了不能發言' 的評論 : 謝謝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狗2014' 的評論 : 謝謝鼓勵
劍門奇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線天際' 的評論 : 謝謝鼓勵
一線天際 回複 悄悄話 過去這樣默默無聞令人同情的小人物太多了,啞巴被你寫出來被更多人知道,比那些草根困苦默默屈死的人強多了,啞巴泉下有知,也會感謝你的。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你們院有個老墩頭 燒暖氣的。國軍,一直找不到老婆。每年把院子的落葉掃到一起,讓村裏人拉回去燒火。我們都怕他。
雪狗2014 回複 悄悄話 可以讓馮小剛拍個電影。比芳華 感動
注冊了不能發言 回複 悄悄話 可憐人的一生,感謝樓主把他的故事寫出來。願逝者安息!亂世不再。
雲之嵐 回複 悄悄話 紅衛兵這一鬧一條人命就沒了。不知道該怎麽形容那個左禍猖獗的年代了。啞巴也可以說是當時你們有緣去他書屋的啟蒙老師。為他深深歎息!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寫下這個故事。
qi91856 回複 悄悄話 文革中擺小人書攤的有的是,紅衛兵不管,紅衛兵主要是鬥走資派,鬧的最凶的時期是1966年下半年和1967年,1968年已經軍管了,社會秩序已經恢複。
夕陽影裏一歸舟 回複 悄悄話 那個年代被付之一炬的太多了,低端人口一向受歧視,以前和現在,讓人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