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撈魚的投資經

專注價值投資 依賴長期的力量進行理財 偏愛中小股
正文

Factor based investing – 投資的新途徑

(2017-09-15 08:49:51) 下一個

ETF在最近10年非常流行,以其低價高效的特性吸引了眾多投資人采用它。最近幾年各種主動型的ETF (active ETF) 漸漸的出現,雖然相對傳統被動型 ETF (passive ETF),主動型在曆史和規模上都小很多,但是有一種主動型的ETF (Factor ETF) 已經在機構投資者和零售投資者中擁有了不錯的反響。

Factor investing (aka style investing) 指的是針對不同factor進行的投資。目前這些factor包括以下幾個。但是隨著投資業界的發展可以預見將來還會有更多的factor被發現。

  • Beta
  • Size (large vs. small)
  • Style (value vs. growth)
  • Quality
  • Income
  • Momentum
  • Volatility

從1960年代開始金融界對factor的認知和擴展。其中French-Fama的three-factor model奠定了這個factor investing的基礎。它發現了股票的回報,除了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態有關,還受到公司的大小 (size, large vs small), 公司的發展特點 (style, value vs growth) 還有市場的大勢 (beta) 的製約。

每個Factor都有各自的周期,在其周期頂峰時候這個factor會outperform market;反之,在周期低穀時候就會underperform market。比如說在牛市的時候 growth style 會比value style表現更出色,high momentum 會比 low volatility 表現更出色等等。這個跟大家熟悉的Sector investing (板塊投資) 比較像。在不同的經濟周期也有板塊輪換的說法 (sector rotation)。

上麵說的板塊 (sector)的定義是比較簡單明確的。基本上通過國際上通用流行的GICS (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或者 ICB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Benchmark) 等等參照。每一隻股票都有一個固定的sector/industry值,比如說IBM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oftware Services。Factor的定義還不是那麽確定,大多數機構還是采用不盡相同的財務指標 (financial indicator) 來定義。 比如說style factor 中的value factor 可以用FCF yield, EBITDA to EV,Book to price, P/E 等等來決定。具體的應該參照每個Factor ETF的methodology guide。需要指出的是,采用的財務指標 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下圖是一個value factor的長期回報表現。采用book to price ratio 和 earning yield 來代表value factor得出的大方向基本一致,但是回報數值會相差很多。所在在現實中構建某個factor, 往往會采用多個財務指標, 每個指標給一個weight 而得到一個比較穩定的factor universe. 

最後看看一個成功運用的factor investing例子。Factor 之間通常關聯度很小。Value factor和momentum factor在很多時候會反向而行。對於這樣的規律。投資人可以同時擁有兩者已達到diversification;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采用factor rotation在一個factor的高峰周期之後,迅速轉向下一個factor的高峰周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