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子,幾乎都是從學習“陰陽學說”開始。但我不願使用陰陽這二字,有以下原因:第一,是這兩字比較相像,常被人混淆。我讀的第一本《黃帝內經》,從地攤買的,不少陰陽字印反了,簡直讓人抓狂;第二,陰陽二字可能偏離了字的原義,並且,日為太陽,月為太陰,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陰陽來源
陰陽二字看起來,讓人感覺是:日光普照便是陽,烏雲蔽日便是陰;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大概這就是造字者的原義,其他的都是引申義。
陰陽學說的原始來源,包括在老子的完整一段話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生一之時,一氣混茫,類似於大爆炸。氣含清濁(陰陽),清氣左升,濁氣右降,即為“一生二”。清濁升降之間,產生旋轉的“衝氣”,即強勁的中氣(二生三),中氣調和陰陽,並為陰陽升降之樞軸。如果沒有衝氣,陰陽的存在便是短暫的,很快就絕離。一旦有了陰、陽、和中氣,五彩繽紛之萬物,便由此產生,即“三生萬物”。因此,雖然先有陰陽,但衝氣是一個體係存在的必要條件。
圖一:太極陰陽圖。陰陽的互抱和旋轉靠的是衝氣。
基本概念
陰陽學說中,概念的引申包括了上下、左右、內外、動靜、寒熱等等,基本概念是同一物體的兩麵性,對立統一。如人的外部為陽,內部為陰。然而,並非向下向右的一定屬陰,如在人體內,一般陽經向下,陰經向上,緣由中氣的推動。很多植物的內部有發散性,而表皮則是收斂性的,至少從藥性講,表皮屬陰。如果用來比較,男人一般比女人陽氣多一點,小孩比成年人和老人偏陽多點。但恐怕並不是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除非兩人一體時;比如,一個光禿的石頭山陽性偏多,而長滿高大樹木的山則陰氣較重,但仍然是山南為陽,山北為陰,而不是石頭山為陽,青山為陰(對比男陽女陰的說法)。
討論
肉眼所看到的月亮,從無到圓,到缺,往複循環,實際上看到的是月球之向日的部分,即月球的陽麵。月球總是圓的,其表麵半陰半陽,但肉眼看不到其陰,隻見其陽。譬如初一,天上當然有個月球,但無月亮,因為看不到其陽麵,隻因月與日處同一個方向。
所謂“太陽係”,日頭居中,擁有絕大部分質量,是否可以算是太陽係的元陰元陽,太陰太陽?當然,如果天體當作一,對地球人的影響而言,日陽月陰或是對的,但月對人(和地球)到底有什麽影響?對地球而言:引潮力,影響地球自轉速度,對地球磁場影響,其引力會吸走大氣層少量的氣體,等等。似乎可以算是陰性的影響。
月對人及動物是有影響的。女人的月經,正常多發生於月虧之日,即初一。西方自古傳說,滿月時性欲較強。早期的記載,滿月時,人的靈性增加,情緒變化大,如憤怒、貪念等增強。英國利茲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滿月時,醫生接診量增加3.6%。美國有個營養學研究報道,相對於新月時,滿月時人均食量會增加8%。釣魚者和討海都喜歡在十五的日子。有古書記載,十五的海鮮氣血足,最豐美。由於現代的城市化、電氣化和機械化,月對人的影響似乎正在消失,對動物影響的研究,或對無電燈的族群,才會比較準確。
總之,月的影響是比較柔性的、情緒性的,對女性影響較大,說她是陰性可能也不冤枉。但是,天為陽,地為陰,是靠譜的;而月為太陰,餘還是很難認同。
圖二、現代的城市,月亮能有幾多影響?
總之,陰陽學說非常有效地解釋世界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尤其在醫學上,隻要做到合於陰陽,就不會迷失大體方向,屬於執一馭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