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竅相通 藝不落單

(2020-11-20 14:43:53) 下一個

莊子曰:“人皆有七竅,以食、聽、視、息。” 竅是感知世界的窗口,有的人聽覺敏銳,有的人視覺超常。但這些感覺器官又是相通的,在某一方麵有突出的才藝,往往會激發另一方麵的才藝,譬如音樂家或作家常常又是美食家。姑且稱之為“竅相通,藝不落單。”

孔子說,聽韶樂後不知肉味,說明耳朵可以抑製進食。但耳朵也能喚醒味蕾,意大利歌劇天才羅西尼的著名歌劇《威廉·退爾》成了他的封筆之作,那年他僅37歲。可他是終身的美食家,羅西尼牛排就是他的傑作。十九世紀上半葉最好的單簧管及巴賽特管演奏家,德國的亨利·貝尓曼、卡爾·貝尓曼父子倆也是當地聞名遐邇的大廚。

從古至今的文人中,美食家也為數不少。明張岱、清袁枚,今人陸文夫。有著獨到穎悟和審美的汪曾祺,文風平淡自然,毫無文藝腔,是我最愛的作家之一。汪曾祺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美籍華裔作家聶華苓曾對汪親手烹製的“水煮幹絲”讚不絕口:“吃得非常開心,最後連湯汁都端起來喝了。” 

世間傳聞,已讓我對“竅相通,藝不落單”有所頓悟,身邊的事更加深了這一想法。不是那什麽舉讚不避親,自嗨亦是發乎本心,就此把小女的事也嘮一嘮,雖然談不上什麽“家”,也有其獨到之處。

女兒自小就好吃,一兩歲上街就嚷嚷要zhugan,外婆說:“嘿,這麽小點人就想吃豬肝。”她說:“不是豬肝,是竹杆。”並用手指開去,原來是街邊豎著的的一捆甘蔗。

女兒喜歡吃魚,昆明的鯽魚味道鮮美,但魚刺細小而密布,別說小孩,成人也經常被卡在喉裏,不得不上醫院處理。不少人是望而卻步,女兒可是大快朵頤,吃了那麽多魚,從未被卡喉,一次都沒有。我戲言她就是貓變的。

隨著女兒長大,餐桌之上,逐漸發現她對美食有一種特別的敏感, 點評起食物的酸甜苦辣也很到位。墨爾本是世界美食之都,哪兒的咖啡香味濃鬱,品質上乘;哪兒的意大利皮薩是碳火燒就,最為地道;希臘沙拉食材之新鮮;泰國冬陰湯的辛辣;韓國烤肉爽嫩;日本料理精美。當然昆明的米線一直是她的最愛,無論是小鍋米線的酸菜剁肉帽子,涼拌米線開胃的酸辣,還是過橋米線鮮美的湯底,說起來那是如數家珍。VCE中文口語考試,她準備的題目就是“雲南過橋米線”,圖文並茂,受到考官的好評。

平時休閑在家或請客吃飯,也會親自動手,做上一兩款:

野外燒烤

烤肉

蟹肉米線

雞腿飯

蝦麵底

雜菜荷蛋湯

肉排

希臘卷

涼拌米線

女兒自小就與書籍不離不棄,上小學的時候,每個周末,都要帶她去社區圖書館,成堆的往家裏搬書。在小學的一次作文競賽中,她的一篇關於自己和小雞的故事獲得社區優秀作文獎。在這個故事中,她講述了自己收到一個禮物:兩隻毛絨絨的小雞,高興得不得了。將小鳮籠子放到自己的臥室,百般嗬護。天冷怕小雞凍著還蓋上薄被。半夜起身掀起被子查看。記得她寫的作文裏有一句:“這時小雞睜開一隻眼晴看看我,又閉上了。” 我不得不感歎她善於捕捉細節的能力。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發海嘯,巨大的海浪高達50多米,當時正值聖誕假期,在印尼、斯裏蘭卡、印度和泰國等周邊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僅泰國鎬立和普吉島渡假區、罹難和失蹤人數至少達30萬人之多。這一自然災害給女兒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她在課後以“A Wave of Tribute (浪之悼)” 為題,寫了一篇故事,表達了對遇難者的深切同情!幾個孩子在海水中劃板,當海嘯發生時,David還在水中,背對大海。“DAVID!!” Riley screamed, “DAVID!! GET OUT OF THE WATER NOW” David didn't need to be told. He had heard the screams coming from the beach. He looked behind him and didn't think twice about his next move. He paddled frantically. He paddled hard. The menacing wave was so close now that he could see the giants shadow in front of him... ( “大衛!” 萊利大聲喊著,“快上岸!” 大衛已不需提醒,他聽到了海灘上傳來的尖叫聲。他回頭一看,便猛地撲向前方。他瘋狂地劃動。他用力劃槳。險象環生的巨浪離他如此之近,他可以看見巨浪的影子就在他前麵……)這是David被海浪吞沒前的一段描寫,就象她也在現場。我特意將這篇文章一直收藏。

如今女兒早以成人,並在某部門的管理層工作,穩定的工作,開心的生活使我們欣慰。當然,她職業生涯的成功,也得益於她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