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談到自己的閱讀經驗,有一點不能不提,那就是故事的情節常常淡忘,可經典人物的形象卻立在心頭,揮之不去!這些人物並不高大上,也不那麽真善美,卻有血有肉, 按到地上, 又彈得起來!
【1】
嘉爾曼在梅裏美筆下是吉普賽人崇尚自由的藝術形象,她對高高在上的爵爺們不屑一顧,對受傷的強盜卻關懷備至。
隨著其情人唐育才對她的自由一再幹預,二人的矛盾白熱化。最後,育才要去拉美,問嘉爾曼去不去?結果如何還是看看作者生動的描述吧:
走了一程後,我說:“嘉爾曼,那麽你願意跟我一塊走了,是不是?”“我跟你去死,沒錯,但我不再跟你一起活。” 我們來到一個荒僻的峽穀裏,我勒住馬。“是這兒嗎?” 她問,身子一縱,下了地。她拿掉麵紗,摔在腳下,一隻手插在腰裏,一動不動,定著眼直瞪著我。“你想殺我,我早看出來了,”她說,“這是我命該如此,但你不能教我讓步。” 我說:“我這是求你,你心裏放明白些吧。聽我說,過去的一切都甭提了,可是你知道,是你把我斷送了的,為了你我當了土匪殺了人。嘉爾曼!我的嘉爾曼!讓我來救你吧,讓我把我自己和你一起救出來吧。”“育才,”她回答道,“你是強我所難。我已經不愛你了,你還愛著我,所以要殺我。我還能對你扯謊,哄你一下,可是我不願意費事了,咱們之間一切都完了,你是我的羅姆,有權殺死你的羅米。但嘉爾曼永遠是自由的,她生來是加裏,死了也是加裏。”“那麽你是愛著呂加?”我問她。“ 是的,我愛過他,像對你一樣愛過一陣,也許還不及愛你的情份。現在,我誰都不愛了。我因為愛過你,還恨我自己呢。”
我撲倒在她腳下,抓住她的雙手,眼淚澆濕了她的雙手。我提到我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為了使她高興,我答應繼續當土匪。先生,我把一切的一切都獻給她,隻要她答應依然愛我。她對我說:“依然愛你,辦不到。我不願同你一起生活了,我不幹。”我氣瘋了,拔出刀來,想使她害怕而向我求饒,但這個女人簡直是個魔鬼。“最後一次問你,”我吼了起來,“願意跟我走嗎?”“不!不!不!”她跺著腳說,並從手指上脫下我送她的那枚戒指,往草裏扔了。我戳了她兩刀。
死,對嘉爾曼而言,就是生命最後對自由的渴求!吉普賽人自由的基因早已溶進了她的血液。你可能不認同她的信念,你不能不為嘉爾曼的自由精神和勇氣而讚歎!
【2】
托爾斯泰是塑造人物的大師,在《戰爭與和平》的宏篇巨著中,對人性的剖析真實而深刻,人物個個充滿生命力,就是在今天讀來也毫無違和感。
尼古拉·保爾康斯基公爵,正直孤傲。當兒子安德烈和他告別從軍時,這位退役的陸軍上將把給庫圖佐夫的信交到兒子手中。
“……對他說,我記得他,也喜歡他。把他接待你的情形寫信告訴我。假如他好——伺候他。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包爾康斯基的兒子不需要在冷淡待遇下伺候任何人,”告別時他說:“記住這個,安德烈王爵,假如他們打死你,你的老父我會難過的。……”他出乎意料地停下來,隨後突然用一種爭吵的聲音尖叫道:“但是,假如我聽說,你的行為不象尼古拉·包爾康斯基的兒子,我就要……害羞了。”
在托爾斯泰筆下,庫圖佐夫既是卓越的統帥,又能融入到士兵之中,體恤下屬。庫圖佐夫眼光犀利而長遠,深諳軍事指揮之道,頂住巨大壓力實行退讓政策。托爾斯泰幾句話就將老庫意誌堅定而又鋒芒不露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皇帝的侍從中,大家迅速交換著表示不滿和責難的目光。“盡管他老了,他不應當,他斷乎不應當,像那樣說話呀。”他們的眼光似乎說道。
沙皇全神貫注地看著庫圖佐夫那一隻眼睛,等著聽他還要說什麽。但是庫圖佐夫恭敬地低著頭,似乎也在等,那沉默持續了約一分鍾。
”不過,隻要您吩咐下來,陛下。”庫圖佐夫抬起頭來說道,又采取他先前那種呆板的不回嘴的一味服從的軍人的腔調了。
書中的兩個主人公,安德烈·包爾康斯基和皮埃爾·別祖霍夫性格迴異,卻是最好的朋友。
安德烈是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的貴族,他不屑上流社會醉生夢死的生活,多次投身到軍旅生涯中,在保衛國家,抗擊法軍的戰爭中去尋求榮譽。安德烈在戰場上曆經生死,妻子在分娩中又離他而去。對於這麽多曾經活鮮鮮的生命,安德烈陷入沉思,托爾斯泰通過安德烈之口,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不是的。我所說的不過是,使我相信一個將來的生命的必要的,不是辯論,隻是這個,你和什麽人手拉著手走路,忽然一下子那個人消失在那裏,進入無何有之鄉,你自己麵對著那個無底洞留下來,向裏麵張望。我已經張望過了……”
皮埃爾從法國流學歸來,對拿破侖推崇備至,可當法軍開進莫斯科,皮埃爾卻留下來,想伺機刺殺拿破侖。皮埃爾戰前回國,繼承了大筆遺產,混跡於上層社會,夜夜狂歡。但皮埃爾內心極為真誠善良,荒唐之後,又深深自責,對生活分外迷茫。在他為無路可尋而苦惱之際,遇到了一個共濟會的精神導師,以下的一段對話刻化了皮埃爾渴望理解上帝又恐懼失望的心境:
“上帝是不能靠理智來領會的,隻能靠生活來領會。”共濟會員說道。
“我不懂,”皮埃爾說道,他不安地覺出,疑念又抬頭了。他恐怕共濟會員的論據中有任欠明確的地方,有任何軟弱的地方,他深恐不能相信他。
共濟會員露出他那溫厚長者的笑容。
“最高級的智慧和真理好象我們願意吸取的最純潔的液體,”他說道,“我能用不幹淨的器皿接受那種純潔的液體,然後來判斷它的純潔嗎?隻有靠了我自己內部的清洗,我才能使我所接受的流質保持一定程度的純潔呢。”
“是的,是的,是那樣。”皮埃爾歡喜地說道。
皮埃爾加入共濟會後,開始改善農奴的生活環境,沉浸於奉獻的快樂之中。但安德烈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來吧,我們辯論吧,”安德烈王爵說道,“你提到學校,”他屈著一根手指頭往下說道:“教育,等等,就是說,你要把他”(指著一個摘下帽子走過他們的農民)“從他那禽獸狀態提高,喚醒他內部精神的需要,我則覺得那種禽獸的幸福乃是唯一可能有的幸福,而那正是你要從他們那裏奪去的東西。我妒嫉他,你卻要把他弄成我的樣子,可不給他我的資產。其次你說,‘減輕他的勞苦’。但是據我看來,體力勞動對於他,正如精神勞動對於你我一樣重要,一樣是一種生存的條件。……第三件事—你還說過什麽?”於是安德烈王爵屈起第三根手指頭,“啊,是的,醫院,醫藥。他發了病,他要死了,於是你來了,替他放血,把他修補起來。他成了殘廢,成了人人的負擔,又捱了十年。在他死是容易得多,簡單得多。別的人們正在生下來,事實上他們是很多的。……”安德烈王爵把他的意見表達得那麽明白,那麽清楚,顯然他在這個問題上想過不止一次了。他象一個好久未說過話的人那樣,越說越快,他的眼光越來越有生氣,他的結論卻越來越絕望了。
你不能不佩服托爾斯泰勾劃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能力,不同的話語隻會出自不同的人物,皮埃爾的真誠、善良,安德烈的執著、孤傲,你決不會搞混了。
書中值得一提的另一個次要人物是淘洛霍夫,他無恥驕橫,勾引了皮埃爾的妻子海倫,一次宴會上當麵挑釁皮埃爾並與皮決鬥幾乎死於非命。但在戰場上,淘洛霍夫卻十分驍勇,並從法國軍營中救出了皮埃爾。個人恩怨在戰爭麵前似乎也煙消雲散。不能不說,人性往往就在善惡之間徘徊,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3】
50年前讀到《紅與黑》,第一次被深深地震憾了!它與我們那個年代所受的教育實在是太不同了。那時候是不屑談論人性的。於連形象的最大魅力就在於他的矛盾性,體現人,的內心深處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特征。作者司湯達在卷首寫下的題詞是:“真實,嚴酷的真實。”
靠個人奮鬥出頭的拿破侖是於連崇拜的偶像。愛情對於於連而言,更多的是他想要追求平等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一種表現。於連愛上了女主人,市長太太德·瑞那夫人,一如當年潦倒的拿破侖愛上了貴婦約瑟芬。對瑞那夫人的愛情,於連是充滿了“熱情”。於連在另外一段愛情中卻充滿了“心機”,那是侯爵小姐瑪特爾。瑪特爾清高傲慢,變化無常。對地位低下的於連,開始隻是尋找刺激。因為““沒有一樣東西能刺激她,醫治她經常發生的厭煩。”
“於連了解隻要有一次他讓自己受到這位高傲的小姐的侮辱而不報複,那就一切都完了,‘若是須得爭吵,那麽,我先來維護我自尊心應有的權利,比後來為抵禦她看不起我的表示,以致我為了我個人的尊嚴也不作任何讓步的時候,不是更好麽?’” “一天他驟然打斷她的話語,向她說道:‘德拉·木爾小姐有什麽事命令她父親的秘書麽?他必定聽從命令,而且恭敬地執行。但是除此之外,他便無話向她敘說了,他並不是雇來把他的思想告訴她的。’”
司湯達堪稱心理分析大師,對於連的心理有入木三分的刻劃:
“於連看見一隻雄鷹從頭頂上那些巨大的山岩中展翅高飛,在長空中悄然盤旋,不時劃出一個個巨大的圓圈,於連目不轉睛的凝視著這隻猛禽,其動作的雄健與安詳令他怦然心動,他羨慕這種力量,他羨慕這種孤獨。”
“我可以蔑視世界上任何危險,眉頭都不皺一皺。”
“如果於連是一棵軟弱的蘆草,就讓他枯萎吧;如果他是一個勇敢的人,就讓他自己打出一條路出來吧。”
“做一個傑出的人,光有一個合乎邏輯的頭腦是不夠的,人還要有一種強烈的氣質。”
“我的夢想,值得我本人去爭取,我今天的生活,絕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襲。”
“生命是充滿缺陷的,消除所有的缺陷就等於奪取了故事的生命,一個有瑕疵但活生生的故事遠比一個“完美”的故事更加有力量。”
對於《紅與黑》,《嘉爾曼》的作者梅裏美在給司湯達的信中寫道:“您的罪過是將人心的傷口大白於天下,令人不忍直視。”;尼采則宣稱,司湯達是他“此生最美麗的邂逅之一”,還把司湯達說成“法國最後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
【4】
《約翰·克利斯朵夫》曾陪伴我那漫長的知青歲月。關於人生,羅曼·羅蘭在書中有太多的金句:
“人生的鍾擺永遠在兩極中搖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極:要使鍾擺停止在它一極上,隻能把鍾擺折斷。”
“一個人生氣蓬勃的時候決不問為什麽生活,隻是為生活而生活——為了生活是樁美妙的事而生活。”
沒有人是完整的,幸福就在於知道自己的局限,然後安於這個限度!”
“最要不得的是做自己思想的奴隸而為之犧牲一切。一個人不該上自己的當。”
“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音樂小說”,小說主人公的身世與貝多芬有某些相似之處,特別是二者在精神氣質上有相近之處。羅曼·羅蘭纖毫畢現地刻畫了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感情世界。正如作者所說:“音樂小說的材料應是感情。”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上的寧靜境界。
克利斯朵夫無疑是書中最主要的人物;此外,最重要的人物還有反映法國思想自由和思維縝密的奧裏維;具有現實精神,代表意大利的和諧柔美的葛拉齊亞。在這裏,我想介紹兩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一個是克利斯朵夫的舅舅高脫弗烈特,他是被家裏人看不起的小販。但是,“以通情達理而論,他可以說是個模範。”實際上,以高脫弗烈特舅舅對大自然的心靈感應,算得上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
“教他辨別泥土、空氣和水的氣息,辨別在黑暗中飛舞蠕動、跳躍浮遊的萬物的歌聲、叫聲、響聲,告訴他晴雨的先兆,夜間的交響樂中數不清的樂器”。
“忽然高脫弗烈特在黑暗裏唱起來。他的聲音很輕,有點兒嗄,象是悶在心裏的,一二十步以外就聽不清。但它有一種動人的真切味兒,可以說是有聲音的思想;從這音樂裏頭,好象在明淨的水裏麵,可以直看到他的心。克利斯朵夫從來沒聽到這樣的唱,也從來沒聽到這樣的歌。又慢,又簡單,又天真,歌聲用著嚴肅的,淒涼的,單調的步伐前進,從容不迫,間以長久的休止,——然後又繼續向前,逍遙自在,慢慢的在黑夜裏消失了。它仿佛來自遠方,可不知往哪兒去。”
“一天晚上,恰好舅舅不唱歌,克利斯朵夫忽然想起把他費了許多心血,覺得非常得意的作品,挑一個唱給他聽。他要表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藝術家。舅舅靜靜的聽完了說:
‘多難聽,可憐的克利斯朵夫!’”
……
克利斯朵夫帶著哭聲嚷道:‘可是為什麽您要說它難聽呢?’高脫弗烈特神色泰然的望著他,回答道:‘你問我為什麽?……我不知道……第一因為它無聊……對啦……它無聊,它沒有意思,所以難聽……你寫的時候,心裏就沒有什麽可說的。幹嗎你要寫呢?’
‘我不知道,”克利斯朵夫聲音怪可憐的說。”我就想寫一個好聽的歌。’
‘對啦!你是為寫作而寫作的。你為了要做一個大音樂家,為教人家佩服才寫作的。你驕傲,你扯謊:所以你受了罰,你瞧!誰要在音樂上驕傲,扯謊,總免不了受罰。音樂是要謙虛,真誠。要不然還成什麽音樂呢?’”
高脫弗烈特舅舅四處漂泊,飽經風霜,對人生有著深邃的見解。在克裏斯朵夫遭遇挫折,處境艱難,自暴自棄之時,他告戒侄子,“別用暴力擠逼人生”,要象大地一樣的“有耐性”。
“你得對這個新來的日子抱著虔誠的心。別想什麽一年、十年以後的事兒,你得想到今天。把你的理論通通丟開。所有的理論,哪怕是關於道德的,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對人有害的。別用暴力去擠逼人生。先過了今天再說。熱愛每一天吧,哪怕它像今天一樣,陰暗、淒慘。不要擔心,你瞧,現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了。美好的大地將要蘇醒過來,你隻要像大地一樣,像它那樣有耐性就夠了。懷著虔誠的信念等待吧。如果你是好樣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行,如果你不成功,你還是應當快樂,因為那表示你已竭盡全力,又何必懷有更多的奢望呢?為什麽你要因為無法辦到的事情而沮喪呢?應該去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盡己所能。”
另一個人物是克裏斯多夫內心深愛的薩皮納。
“克利斯朵夫也知道,在他心靈深處有一個不受攻擊的隱秘的地方,牢牢的保存著薩皮納的影子。那是生命的狂流衝不掉的。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愛人的墳墓。他們在其中成年累月的睡著,什麽也不來驚醒他們。可是早晚有一天,——我們知道的,——墓穴會重新打開。死者會從墳墓裏出來,用她褪色的嘴唇向愛人微笑;她們原來潛伏在愛人胸中,象兒童睡在母腹裏一樣。”
作者在第三卷用整整一部章節講述了薩皮納。這裏不想去重複薩皮納與克裏斯朵夫的愛情故事。隻想談談這個人物獨特的個性。
薩皮納長得很好看,溫和天真。她開了一個小店,和尚幼的女兒一起生活。她有一個本事,就是能夠坦然地“無所事事”。可以長時間坐在化妝桌前,倒也不是為了梳妝。顧客在外麵叫門,還得等一兩聲後才起身。如果一下找不到或需要搬梯子去取,她就消消停停地說賣完了。禮拜天房東全家都上教堂去做晚禱,她便坐在屋門口,安安靜靜的欣賞一下園子。克裏斯朵夫問她:
“你不覺得無聊嗎?”
“從來不會的。”
“便是一事不做的時候也不無聊嗎?”
“就是那樣我不會無聊;要做什麽事的時候,我心裏倒堵得慌了。”
他們互相望著,笑了。
“你真幸福!”克利斯朵夫說。“要我一事不做就辦不到。”
“你一定辦得到的。”
“我這幾天才知道我也會不做事的。”
“那末你慢慢的就會一事不做了。”
這真是,不給自己添堵,人生虛度何妨!
房東阿瑪利亞憤憤地說:
“哼!隻要不做一件事,不照顧一個人,不盡自己的責任,就能被認為善良,那真是太方便了!”
”聽了這番話,克利斯朵夫回答說,人生第一應盡的責任是要讓人家覺得生活可愛,但有些人認為凡是醜的,沉悶的,教人膩煩的,妨害他人自由的,把鄰居,仆人,家屬,跟自己一古腦兒折磨而傷害了的,才算是責任。但願上帝保佑我們,不要象碰到瘟疫一樣的碰到這一類的人,這一種的責任!”
如果人生能避開這樣那樣的“責任”,如果虛度能讓自己舒服,使人生變得可愛,何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讀書筆記示樣(近50年前)
“黃昏禮讚白晝,暮年禮讚人生。” 轉眼就到了人生禮讚之時,隨手翻開昔年的筆記,不免有些感慨。經典人物的人生各式各樣,給我們以無盡的啟迪。心寧神靜之時,我慶幸自己終於可以啥事不做,虛度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