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健康筆記

(2019-05-31 18:02:03) 下一個

本文是一些源於別人感悟的感悟。


【大道至簡 道法自然】
 

所謂至簡,即健康長壽的道理,就蘊含在人人習以為常的簡單行為中,所謂自然,就是決不強求,可行則行,當止則止。
 

最能影響一個人健康和壽命的是每天都會碰到的睡、吃、坐、立和走。當然,最重要的是無所不在的“心”。可謂大道至簡,隻要你在這日常生活中把握好這些極其普通又平凡之事,順其自然,就是康壽之道。

 

 
 
 

 

【心】
 

心若簡單,生活就容易簡單。心有陽光,人生便豁達開朗。說來簡單,實行卻是非常之難。修行能達到寵辱不驚的境界,已是世間高人。
 

人心就是人的思想意識,現代生命科學證實,人的意識是以物質為基礎,是一係列物質的結合。心起一念,會觸發腦電波,影響到神經遞質,進而產生荷爾蒙,使我們的身體發生各種變化。荷爾蒙可以是正向有益的,也可以是負向有害的。比如,不少人活得好好的,一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真象,意識被摧毀,身體馬上垮掉了。
 

心境與意識對健康的影響顯而易見,簡單說來,心裏歌唱,麵帶笑容是最好的良藥。

 

 

【睡】
 

睡眠占了人生的1/4—1/3,需要認真對待。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疾病纏身,頭痛腦熱之時,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上床睡覺。好好睡上一覺,病情會大大改善。深度睡眠是治病的“神藥”。
 

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生物科學發現人體在深度睡眠時會分泌出一種瘦素,它能代謝掉一些不必要的脂肪,不讓你長胖。睡得好的人都有一副好身材。
 

深度的睡眠(NREM)能提高體質和免疫力,而快速眼動做夢的睡眠(REM)則能提高大腦的功能。可以說愛做夢的孩子聰明。
 

睡眠學專家Matthew Waler認為,許多重大疾病,都與缺乏睡眠有關。髙質量的睡眠實在是怯病延年的神器。
 

一個人能把睡眠的腦電波調成一個比較舒服的狀態,進行高質量的睡眠,說明其心理狀態很好。
 

心頭若是無煩憂,便能睡個好覺頭。除了鬆快的心,身體的通暢也十分重要。如何通過導引讓身體通暢,後麵將會提到。
 

最後不能不說的是,要想睡好覺,規律很重要。一定要有規律,因為人的生物鍾很準,一旦搞紊亂了,對睡眠影響太大。但人與人睡覺的規律不同,蔣宋皆長壽之人,二人的起居就大不相同,蔣介石每晚九時必睡,清晨六時起床。夜貓子宋美齡,淩晨一時就寢,直到午間十一時起床。常人可根據自己情況固化下來,有規律地安排好睡覺的時段。據研究,睡眠過程中,常有多個從淺睡到深睡再到淺睡的循環,時段的長短也因人而異。順其自然,蘇醒時該起夜就起夜,慢慢將自己的生物鍾調到最佳位置。

 

 

【吃】
 

人體是個複雜的生態係統,人體內到處是各種各樣的菌群。細菌來到地球已經34億年了,而人類的出現僅僅700萬年。一個體重50公斤的人,肚子裏就有3公斤的菌群,種類達上千種。所謂你被感染了,你的菌群失調了,是你與微生物的談判破裂了。
 

每個人體內的菌群都不一樣,為你從小生活的環境所造就,因而才有了南方人愛稻米,北方人喜麵食的區別。你長大換一個環境,就會水土不服,因為新的飲食讓體內的菌群不爽,它生長得不好,就會引起腸道的微發炎,並釋放內毒素,通過下丘腦向你提出警告。毛澤東就好一口紅燒肉,江青卻安排了清淡的海鮮,由此引起分桌而食的衝突。由此亦可知減肥之不易,因為你麵對的是胃腸裏的整個菌群!
 

此外,由於精糖產品的大量出現,人類食糖的數量已是百年前數十倍,隨著食品的豐富,吃得越來越好,從而出現”演化不適”,產生各種內分泌方麵的疾病,如糖尿病。
 

如何吃得健康,實在是一門學問。既照顧到體內菌群的需要,又能適當控製,既照顧到“口味”,又考慮到自己健康的需要,均衡飲食,有節製地吃,才是健康之道。

 

 

【坐和立】
 

這裏所說的“坐和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坐姿和站姿。而是一種出神和發呆的模式,是一種減壓和療愈的最好方法。靜坐和站樁,二者都是冥想的外在形式。有人說,睡眠是無意識的冥想,冥想是有意識的睡眠(Sleep is unconscious Meditation, Meditation is conscious Sleep),將冥想與睡眠相比擬,可見冥想對人體影響之大。

冥想畢竟與睡眠不同,現有的研究表明,冥想可以改變大腦,使大腦前方出現較多的灰質。一些文獻顯示,冥想可以舒壓,減輕很多疾病症狀,包括憂鬱、焦慮、疼痛和失眠。冥想還可以提高注意力。
 

冥想主要是在靜坐與站樁中進行的,而靜坐與站樁的習練方法,網上多有介紹,此處不贅言,僅就其中要義略作發揮。
 

靜坐或站樁冥想的關鍵是入定入靜,關注當下。要訣是順其自然,在意不在形。如初習者靜坐腿可隨便盤起,舒適即可。開始時5分鍾、10分鍾,感覺疲憊即可停止,或出定休息後再進行。丹田吐納也在乎自然適中,進氣出氣在80%之間即可。入靜過程中不著意控製。有時冒出奇思,也可隨手記錄下來,然後拋開,繼續入定。靜坐和站樁時麵帶微笑,以一種放鬆的心情進行,持之以恒,從最初的“堅持”變成“享受”,最後如行雲流水,似坐非坐,似站非站,可臻入靜的至高境界。
 

就象學習與進步,不能總在舒適區,必須跳出舒適區,在不舒適區努力,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區,更好地與環境相適應。靜坐與站樁也遊走在舒適與不舒適之間。以靜坐的練腿為例,一開始散盤,到單盤,進而雙盤,也是一個從不舒適到舒適的過程。在入定入靜過程中,身體稍有不適十分正常,因為開始身體是不平衡的,不放鬆的,部分經絡尚不通暢。為什麽一些以生命投入修行的人能坐到八小時以上,因為在靜坐中他的身體放鬆,趨於平衡,經絡通暢,越坐越舒服。得道高僧離世時皆以這樣的姿勢坐化,不能不說靜坐和禪定具有無法言說的力量!

 

 

【走】
 

直立行走是最節省能量的方式,據最新研究,人類兩條腿走路消耗的能量,隻有四肢著地行走的黑猩猩消耗能量的四分之一。直立行走是生存環境迫使人類演化的結果。走是人類一項特別的技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現代人出行常以車代步,習慣於辦公桌前的軟椅,電視機前的沙發,似乎對走路已經淡忘。直到身體出了問題,無法邁步之時,才感歎如此簡單之事,做起來竟這樣艱難!現代人由於多坐、多思,常見能量過多集中在上焦,高血壓、心髒病、中風為多發病。而走路能幫助身體上下暢通,使身體能量的運行成為一個整體。
 

一位老朋友,剛動完大手術,稍有恢複,就在家人的攙扶下,艱難地在醫院一圈圈行走,因為醫生叮囑,走路對術後身體的恢複很重要。
 

在人類保持長期直立行走之時,全身所有的肌肉和骨骼都通過演變適應了這一姿勢。走路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運動,除了鍛煉肌肉與骨骼,對全身經絡的暢通也大有好處。
 

走路是消耗能量較少的運動,對中老年人而言,是一種最好的鍛練方式。但如何既走得輕鬆省力,又收獲最好的鍛煉也大有講究。
 

網友“千年守望”在獨自攀登Mt. Whitney雪山前,曾向當地野外用品店的一個熱心店員請教雪地行走技巧,其中重要的一條是“rest step”,姑且譯作“歇步”。即你每邁出的一步,都帶著休息。這是一種不會帶來冤枉累的最高效率的行走方式。
 

他在 “走路的藝術” 中總結道,步伐的節奏要符合當前身體的狀態,過快或過慢,都是一種浪費。rest step的一個生理基礎是,骨骼對身體的支撐是很強大的,這個rest(休歇)主要來自用骨骼支持身體的那個瞬間。用心地走路,以脊椎為核心,為主幹,以重力和呼吸為主要工具。每一步落下的時候,去感覺腳後跟,然後腳掌與地麵的接觸,並體會重力加在腳上的感覺。把腳步的節奏,準確地踩在身體狀態的節奏上。每一步,都是一種放鬆,一種休息,一種療愈,一種恢複。
 

這樣的走路,可以直接“打開身體”,“療愈身體”,有節奏的走路,是一種動態的全身按摩,可以達到通暢經絡的效果。身體一旦打開,能量就會貫通。通過新鮮血液輸送自我免疫的材料,重建身體的材料,並帶走“毒素”和“垃圾”。因此,這樣的走路,非但不會疲憊,反而會感到身心愉悅,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