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叩開地學之門(二)

(2018-08-24 00:55:34) 下一個

區測填圖

野外區測填圖開始,區調隊讓隊裏的技術骨幹王義召和譚雪春參加指導,剛好因事返家的章浩如老師趕了回來。全班分為兩隊,一隊由譚雪春和章浩如老師帶領,我被分在由王義召老師和鄭益生老師帶的另一隊裏。陸老師因身體原因在板橋留守。

5月7日,今天起將卷起鋪蓋,開始20萬分一野外區測工作。行李由勤務組車拉馬馱趕往每天預定地質路線的終點宿營地。穿上工作服,背起地質包,腳蹬登山鞋,當然不能忘了野外記錄本和地質三件寶:地質錘、羅盤、放大鏡。 老天卻不太合作,一早淅淅瀝瀝的小雨就下個不停!不能再等,迎著細線般的小雨就出發了,雖然沒有雨具,大家依然堅定地大步向前趕。進入杉陽街圖幅,定下第一個地質點時,雨就停了。隨著有趣的地質觀察,天氣的陰晴變化早被丟到腦後。我跟住王老師,發覺他對沿途的地質觀察敏銳而仔細。很多現象是在他點破之後,我們才注意到。正走著王老師突然停下來,在右邊山坡上測了個斷層產狀,這斷層不注意很容易放過,把它認為是一般的塌陷或滑坡。但仔細觀察,滑動麵上麵的薄層地層並無錯斷,證實不是現代的滑陷。有趣的是斷層旁有一個S形牽引構造,王老師照了相,並向我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力學意義。在交談中我才知道王老師曾參加過地質部辦的地質力學學習班,這也是我第一次聽說這一為李四光親手創建的學科。

5月8日,官坡出發,經牛角關至天井舖,約4公裏。C2與C3分界點,見一小斷層,雖1/20萬地質圖無法表示,但應記錄在案。這些小構造常能反應區域構造情況。 抵天井舖,未進村。紮營一座剛建好的麻瘋病院。該院建好後未為其用,僅幾個工作人員。此地海拔2400多米,高寒。晚間尋溝火而去,見馬幫,同聊甚歡,燒蠶豆,食之尤香!

5月9日,抵水寨約12公裏。寨子座落在山坡之上,需爬坡取水,十分困難。這一帶凡帶“水”字的村寨都缺水。

5月10日整休,下午休息時間與王老師在水寨附近定了一斷層點。點處大多為浮土掩蓋,可見少量角礫破碎帶。兩邊地層不連續。斷層東盤石炭係砂岩產狀較緩,西盤二迭係灰岩產狀較陡。經王老師一分析,這些孤立的現象就被有機地聯係起來:實為一傾向西的正斷層!

斷層示意圖

C3玄武岩被斷失,張裂帶角礫岩發育,P1地層由於重力作用下滑時傾斜厲害,傾角達70度。

5月11日,王老師外出有事,放我們自己跑。從水寨到瀾滄江邊再返回,來回十公裏落差達700多米。從一條彎曲險峻的小路直通江邊。 從小路鑽出群山,眼前豁然開朗,隻見瀾滄江象一條白色的飄帶從山下飄過,一條鐵索橋飛渡兩岸,甚是奇偉。江邊峭壁萬仞,灰岩峭壁上“西南第一橋”幾個大字據說是李根源的手筆。旁邊或詩或對,都是對這一奇景由衷的讚歎之詞,如“懸崖奇渡”“要塞天成””滄水飛虹”,……

西南第一橋

正在江邊坡上一滑動麵上測產狀,附近一個放羊老倌向我叫道:“危險!那裏經常塌方!” 我剛轉身離開,就見碎石滾下,不覺倒吸一口涼氣。

普查二班另一隊實習生在瀾滄江邊留影(戴璐提供)

5月16日,今天在白鶴山紮營,臨江風大,不能燃燭。 一早和包毅二人去三台子、程家田一帶補點,兩人短少精悍,行動迅速,路雖遠,六點左右就首批到了白鶴山。 路上鑽入一山菁,發現大量黃苞(鎖梅),摘了兩飯盒,回來大家一塊兒美歺,甚是愉快。

5月18日,進入瓦窯幅,構造更為複雜。前人已工作過,但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從打化石入手,收獲較大,在黑色泥質板岩中采到單筆石、半耙筆石等證實為S1的筆石頁岩變質而成。 土家族的舊地基風水甚好,泉水清甜,大家對此讚不絕口。地方偏僻,往來人少。我們一到,幾乎全寨老少都前來觀看!

5月19日,早上小雨不斷,正在舉棋不定之時,雨卻停了,天亮堂了些。一拉出寨子,一切都好了。 從舊地基到岩子腳是空路,平距六公裏,先下後上都是陡坡。時有小雨,大家還是累得氣喘籲籲,滿頭大汗。 從岩子腳經大寨直插江邊,在黃色粉砂質板岩中打到三葉蟲,定為上寒武,與前人稍有出入。 到江邊已是七點一刻,到瓦窯還有7公裏路。好在任務已完成,大家踏入了冥冥暮色之中。涼爽的江風格外愜意,一路爬山過溝,不覺中明月已升起在東山,月光透過墨蘭色的雲層,照亮了山間小道。記得同行的還有餘菁和李勝利兩位女生。大家都感受到這夜行的樂趣,雙腳格外長勁,到達瓦窯時,正好九點正。

5月23日,昨天回到板橋放假兩天。約上徐健等兩個同學去保山玉龍池遊泳。玉龍池泉水成湖,格外清涼。藍天白雲、碧水綠波,不覺想起下鄉前與幾個朋友也在這玉龍池擊水長遊。六年過去了,玉龍池也政變了模樣,沿湖徹起了石腳和下水的石階,隻有湖水還是一樣的澄碧清涼!今年第一泳,竟在玉龍池這久別的綠波裏!

5月25日,下午包餃子為王老師送行,由於麗江幅工作緊張,不能再陪我們完成室內工作。張家義特製了辣椒蘸水,用幹辣椒過火燒糊,兌上醬油,將大把青菜過水後蘸著吃,果然爽口不上火。 一個多月的相處,與王義召老師已可無話不談。我問他長期野外工作有沒有落下胃病,他說:“沒有,在野外我都是吃冷飯。我們隊上講究吃熱飯,在飲食方麵想得多的人,多半有胃病。我對飲食要求不高,隻要野外回來,湯喝得足足的就行。” 王義召老師喜歡打籃球,愛運動,身體很好。長期的野外生活和工作於他已習以為常。他說:“如果讓我蹲在城裏,我會憋不住的,而野外的景物每天都是新鮮的!” 我相信這是出自他的肺腑之言,表現了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地質隊員的寬廣胸懷。

二排右二是王義召老師

6月中旬,室內的報告及製圖工作完成之後,前往騰衝觀賞火山地貌景觀。 較長一段室內工作後的第一次登山,心情特別愉快。該火山口位於騰衝西南部,將近山腳,隻見一平頂山頭,綠樹成蔭,青草遍地。沿坡而上,偶見露頭。見浮石、氣孔狀熔岩,層麵波狀起伏,流動層理與原生構造清楚。登上山頂,視線被樹木遮擋,再往前走,眼前現匙形凹地,層層台地直達中心,見致密火山岩出露並見到帶尾的橢圓形火山彈。 出火山口,又見對麵山呈一火山錐。越過凹地公路向前攀去,沿途熔岩波狀起伏,表麵呈麵包皮狀破裂,火山口呈馬鞍形,中部熔岩呈大幅波狀產出,是為奇觀!

改天晚飯後去距城20裏的同學段定勇家拜訪。村寨位於前日參觀的龜山與馬鞍山火山口之西。從熔岩堆中清理出塊塊良田,田邊用熔岩壘起矮牆。村裏的房屋石腳,圍牆皆用熔岩徹成,堪稱火山之鄉。 這次實習終於在騰衝火山之旅中劃上了句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家宴 回複 悄悄話 幹地質的遊山玩水是正經事。
佩服這麽詳細的回憶,保存多年的日記還在吧。
SAR 回複 悄悄話 好看。期待你的續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