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杜甫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形態或多或少打下了烙印,你可能會覺得我誇張。那就來看一看吧。
有三個成語出自杜甫:
"玉樹臨風",出自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向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是形容美少年崔宗之酒後醉態搖曳,因其貌美,稱為"玉樹"。後世人用玉樹臨風來形容美男子,已不再專指醉態。
"翻雲覆雨",出自老杜的《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說的是人心反複無常。後世人們給這個成語又加了點別的意思,不過這個詞本意是指世態變遷人心無常。
"炙手可熱",出自老杜的《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說的是楊國忠因楊貴妃而得勢,出任丞相之職,風頭無人可比。
既然提到"玉樹臨風",就順便談談杜甫所建的審美標準。
"玉樹臨風"顯然成了男性審美的標準。中國人要形容美男子,少不了要用到玉樹臨風這個詞。如果要看一個玉樹臨風的實例,可以看看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楚喬傳》裏的燕洵世子,高挑、挺拔、清瘦,動起來敏捷利落、靜下來儀態優雅。男一號宇文玥,雖然個子更高、麵目俊美,可惜背駝肩蹋腰粗,是當不得玉樹臨風四個字的。
那什麽是女性審美標準呢?杜甫在《麗人行》中描述楊玉環姐妹"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第一句可能有點兒諷刺意味,第二句是寫實,可見一個女人要美,得有好皮膚、骨骼要生得好、還要纖膿適度。要舉一個例子的話,還是拿熱劇《楚喬傳》來看看:裏麵有好些美貌可人的年輕女星,要說最符合"肌膚細膩骨肉勻"標準的大概是魏貴妃。
除去成語,杜甫有很多詩句達到了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地步。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以下的句子、但未必知道是出自杜甫:
"擒賊先擒王","人生七十古來稀","月是故鄉明","語不驚人死不休","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大江東流去,遊子曰月長","出師未捷身先死","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不盡長江滾滾來","青春作伴好還鄉"…
如果要選出一句杜甫對後世影響力最大的詩句,我認為是"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大約是我所知的最早的對社會貧富不均的觀察與感概。公元755年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寫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一千多年下來,各朝各代、各國政權更替,主導意識更迭,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在全世界範圍內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杜甫泉下有知,會不會對人類覺得失望?
杜甫詩集讀到這裏,我覺得我找到了一些我作為中國人的根,不是黃膚黑發、龍的傳人或者傳統美食所定義的中國人。我以杜甫為驕傲!我覺得杜甫活在千百年中國人的意識形態裏。隻要中文不絕跡,杜甫就獲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