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張誌賢:與他國談判要了解對方關切 才能推動合作

(2025-05-21 08:35:21) 下一個

何惜薇 發布/2025年5月21日

張誌賢:與他國談判要了解對方關切 才能推動合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50520-6431097

張誌賢在接受媒體聯訪,回顧自己參與多項重要外交事務的經曆時說,無論是什麽形式的談判或討論,都不能隻堅持己見,也得同時考慮他人的立場,特別是對方的需求和利益。  (葉振忠攝)

張誌賢在接受媒體聯訪,回顧自己參與多項重要外交事務的經曆時說,無論是什麽形式的談判或討論,都不能隻堅持己見,也得同時考慮他人的立場,特別是對方的需求和利益。  (葉振忠攝)

與他國談判或討論時,清楚自身的利益固然重要,但也要了解對方關切的事務,才能找出雙方可攜手合作的事項、摒棄分歧,從而推進議程。

即將卸任的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誌賢,曾擔任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的新方聯合主席近八年,也曾就調整新加坡與雅加達飛航情報區(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簡稱FIR)範圍的FIR協定、雙邊引渡條約,以及防務合作協定與相關的實施協議,領導談判工作。

張誌賢在接受媒體聯訪,回顧自己參與多項重要外交事務的經曆時說,無論是什麽形式的談判或討論,都不能隻堅持己見,也得同時考慮他人的立場,特別是對方的需求和利益。 

“當然,也可能有些領域大家無法達成一致,那也沒關係,可以先擱置一旁。但如果能在有共識的領域取得進展,那就應當努力去找出這些領域。”

他很欣慰不管是中國或印度尼西亞,都願意在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同新加坡進行討論,也因此能找出各自的核心利益,並且製定更持久的解決方案。

小國跟他國談判時 須清楚能提供什麽

“不管是大國或小國都是如此,但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小國,我們在跟其他人談判時,多數時候更須要清楚我們究竟能提供些什麽。”

印尼已故前總統哈比比曾指著牆壁上的一幅地圖,對當時到訪的時任國防部長張誌賢說:“印尼有2億1100萬人口,看看這地圖,綠色的地區全是印尼,當中那個‘小紅點’是新加坡。”

張誌賢以此為例指出,與大國打交道時,對方不會忘記提醒他們的人口,比新加坡多出幾十倍。他說,小國要發聲、希望大國認真看待自己的意見,一點也不容易,須要能幹的領導人負責這方麵的工作,讓對方看到新加坡的價值。

張誌賢念小一和小二時修讀華文和馬來文,小三因新馬合並,父親讓他僅選修馬來文。新馬分家時,他得參加小學會考,也因此繼續修讀馬來文。至於華文華語,他要到從政後,才又再度深入接觸。

張誌賢當年因參加馬林百列集選區補選而踏入政壇。他說:“我得感謝(前議員)朱為強。我第一次以華語在群眾大會致辭時,他幫我擬講稿,用卡帶錄了下來。那是1992年,車上還有播放卡帶的設備,我就在駕車往馬林百列的途中反複播放和練習……我的腔調不是很正確,但我就是這樣邊做邊學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