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 LIU DEC 01, 2024
第46季全明星大型真人秀,《美國大選》終於完結了。共和黨橫掃眾議院,參議院,白宮和普選票,川普也重新回到了政治娛樂板塊,宇宙頂流的位置。這次大選跟共和黨最共情的一群人之一就是美國鐵鏽帶的勞動人民。他們在過去幾十年一直處在貧困線以下,是美國經濟的老大難問題。像副總統,川普不是也選了 JD Vance 麽,他就是出生在鐵鏽帶上的一個小地方,後來寫了一本書叫《鄉下人的悲歌》,還拍成了電影,我前兩天還特意看了,民風確實非常剽悍。
那今天咱們要聊的內容就是鐵鏽帶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麽產生的,有多大程度是因為美國自己,又有多少因為全球化呢?
那鐵鏽帶這種重工業衰落的現象,是美國獨有的嗎?還是說它背後是一個有規律的必然現象呢?萬事都有正反麵,全球化在帶來繁榮的同時,是不是也同樣造成了貧困呢?另外這期我們也會把川普這種以美國為中心,低收入稅,高關稅,這種偏向於孤立主義的思維考慮進去,從經濟的角度上,結合一些數據,對川普未來這4年的經濟政策的可實現性,做出一個評估。
鐵鏽帶其實是一個比較籠統的定義哈,在美國呢,鐵鏽帶主要就是五大湖周邊的那幾個州,像威斯康星,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密歇根,俄亥俄,西佛吉尼亞,賓州,還有紐約州。在二戰時期徹底結束之前,這幾個州一直都是最重要的重工業和製造業的聚集地。這個區域的生產力,和對經濟的支撐程度有多大呢,我這裏有一個數據,非常直觀。
在 1950 年的時候,就鐵鏽帶上這些產業雇傭的工人和員工,就占全美國就業人口總量的 43%。如果再細致一點,咱們看鋼鐵,汽車,還有橡膠產業的話,這個鐵鏽帶上這幾個州所雇傭的員工和工人占全美國行業的 75%。全美製造業生產總值上漲的部分裏,有 56% 是從鐵鏽帶上這幾個州產生的。[i]
這資料是亞特蘭大聯儲的一篇研究報告裏麵寫的,我看這些數據之前也真沒想到,鐵鏽帶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占美國這麽大的經濟比例,還反複確認了好幾遍。
那還是老樣子,這一期文字版在描述欄裏,裏麵有資料的鏈接。你們愛研究的,可以點進去看啊。
但是從 1950 年往後,到了 2000 年的時候,剛才我說的那些數據就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原來雇傭的工人和員工占總就業人數的 43%,2000年的時候隻有 27%。鋼鐵,汽車,橡膠行業的員工和工人占全美這個行業裏就業人數的比例,下降到了 55%。對全美製造業生產總值上漲部分的貢獻也從原來的 56%,下降到了 32%。
這個數據能夠體現出一個問題,就是哪怕是我們先不說全球化的問題,就說美國國內,這個鐵鏽帶的生產能力和對就業的貢獻的比例,也是在下降的。
那這我們就得看鐵鏽帶內部到底是出了什麽問題,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有問題向內找,是吧。
其實在美國,北邊有一個鐵鏽帶,往南邊其實還有一個區域叫做陽光帶。
這陽光帶指的就是從南加州這部分開始,一直到東邊北卡羅來納州的南邊這部分。因為這一片兒整體氣候會更暖和,所以叫做陽光帶。
那我們前麵說的那些從鐵鏽帶離開的工人和雇員,還有產能,很多就南下來到了陽光帶。
那這裏麵其實我們可以找到 3 個原因,其中有 2 個很正經,還有一個聽起來不正經,但現實感很強的原因。
那咱們先說第一個原因。就是工會的建立。
大家都普遍覺得美國的工會是一個對工人非常有利的組織。我承認,確實有這樣的效果。但是咱們別忘了,但凡是由人建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尤其還是有政府保護的,由於沒有競爭的壓力,產生官僚行徑是肯定的,隻是程度的問題。
我相信這點大家都可以讚同,我反正還沒聽說過誰出去誇獎美國車輛管理局是最高效的機構。我也很期待馬一龍的 DOGE 部門能怎麽盡快解決車管局的陳年頑疾。
在美國的工業和製造業領域有兩個大工會,一個是 United Steelworkers( USW )鋼鐵工人協會,另外一個是 United Auto Workers ( UAW ),在二戰之後的80年代的時候,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汽車製造業工人是屬於 USW 這個工會的,就是汽車工人協會。現在這個比例隻有 16%[ii]
那我們把時間線放長一些,看一下二戰之後的鐵鏽帶地區都出現了什麽樣的變化,看我們是不是能解釋為什麽會出現工人加入工會的比例下降的問題。
在鐵鏽帶上的這些州,我剛才提到的 9 個裏麵有 5 個是工會州,那工會州就是說在這州裏麵工作,工會是可以要求你的雇主必須以工會的要求去雇傭你,換句話說,就是你的工資裏麵,有一部分是交給工會的,而且這個很多時候,還由不得你,要不你就別幹這活兒,你要是幹這活兒,那你必須就得加入工會。這事兒上我有個案例,我說先說完啥叫非工會州我再跟大家說這案例。
非工會州也叫做 right to work state, 就是在這個州裏麵的法律是允許雇員不加入工會,而且也不會影響你能不能拿到這份工作。
上世紀中期和中後期工會的工人可以享受的福利,在現在我們看起來也是非常不錯的。我隨便給大家說幾個數字讓大家感受一下哈: 1959 年的時候,工會的鋼鐵工人可以拿到高於其他製造業工人 40% 的工資 1973 年的時候,汽車工人協會的工人可以在48歲就可以退休,還可以領到當時工會承諾的全部福利。
但這個看似對員工非常好的情況,其實就是導致後來鐵鏽帶變成鐵鏽帶的第二個原因:衰落的競爭力。
汽車行業在鐵鏽帶屬於一個寡頭市場,英文叫 Oligopoly 。寡頭呢,就是指三個最大的汽車企業,福特,克萊斯勒,通用,這仨公司放一起還專門給起了個名字叫 Big 3。 1958 年的時候,美國銷售的汽車裏麵有 90% 是這三家企業生產的,到了1980年的時候,這個比例下降到了 75%,現在是大概 45%[iii]。
能夠讓工人有這種福利,對於企業來說,開銷也是非常大的。就像我剛才好萊塢那個例子裏麵提到的,企業是要給工會交份子錢嘛,工會發給員工的在職福利也好,退休福利也好,羊毛出在羊身上,那都是企業支付的。工會隻會花錢。
同樣在鋼鐵行業,二戰之後也有3家非常大的寡頭企業,U.S. Steel 美國鋼鐵,Bethlehem Steel 伯利恒鋼鐵,伯利恒鋼鐵額在 2003 年的時候已經破產了,還有一個是 National Steel,國家鋼鐵,國家鋼鐵同樣也是在 2003 年的時候被前麵那家美國鋼鐵給收購了。
同樣的在橡膠行業,也有龍頭企業,但這回不是三個,那比如說像是今天還依然在美國大街上可以看到的輪胎公司 Firestone Tire, Goodyear, B.F. Goodrich 這些當年在二戰之後也是屬於橡膠行業的寡頭。
也就是說汽車行業,鋼鐵行業還有橡膠行業這三個鐵鏽帶最大的產業裏麵,其實都有同一個現象就是寡頭市場。而且這些寡頭企業為了讓自己在寡頭的位置上坐久一些,還一起簽署了關於定價方麵的合同,那這個就是標準的寡頭壟斷行為。這個並不是一個陰謀論,在 1959 年的時候,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專門對橡膠行業裏麵的這種寡頭壟斷的定價行為進行了處罰,一共涉及了15 家橡膠公司,我前麵說的那幾家最大的都處罰列表上。[iv]
鋼鐵企業和汽車三巨頭也都有同樣的寡頭企業在一起定價的情況,而且也都被處罰了。
但是寡頭壟斷到底為什麽是無法維係下去的呢?企業都做的這麽大了,難道不應該是大到不會倒嗎?
這裏麵的原因就跟前麵這個工會有點關係了,因為工會給工人提供福利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就像我前麵提到的數據:汽車工人48歲就退休,對於個人好像挺好,但是對於整體經濟來說,肯定是有太多的勞動裏沒有被釋放到產業裏。
鐵鏽帶地區的工會勢力很大,所以想要雇傭工人的話,尤其是大企業,那基本上就隻能雇傭工會的工人。所以企業不僅要支付高工資,還得給工會交份子錢。那麽剩下能夠用來提高生產的這個資金肯定就是會被壓縮的。
所以說不受約束的工會,從長期來看對於任何行業都是一個負資產。
這兒我想分享一個我在工會這話題上的個人經驗哈,就是我記得我之前在洛杉磯那邊做影視廣告拍攝的時候,很多攝製組的組員都想盡辦法的加入工會,但是從製片的角度上來講,是能少碰工會就少碰工會。所以就會有這麽一種情況哈,就是還沒進入工會的組員,有的會非常希望工會發現自己所在的這個項目,然後強製讓項目加入工會,這樣的話,組員就會被加入工會,然後開始在工會裏麵積累自己的工時,因為這個跟醫療保險和退休金的積累都有關係。所以有些個別極端的情況呢,就是會有組員把自己所在的組舉報給工會,讓工會找到製片組,強製把項目變成工會項目,這種動作一般叫做flip,就是把非工會組變成工會組嘛。
但是製片組,尤其是管預算的,其實就不那麽希望加入工會了,因為除了要辦很多工會的手續以外呢,不僅要完全按照工會的規章製度去做預算,給工會交的份子錢,壓縮可以花在提高畫麵質量的上的這部分預算。
但聽到這兒大多數人肯定會覺得,哎這工會聽起來也沒有什麽特別不好的啊。
怎麽說呢,這就得看什麽角度。剛才我說的那些好萊塢不同的工會裏麵的這些工會成員哈,按道理來說,是隻能接工會的項目,還隻能做某個職位。所以我之前在做非工會項目的時候,就會有組員跟我說:別把我名字寫通告單上哈。
也就是說,很多人入了工會以後,就會在同一個職位上,幹一輩子,工會沒有給自己的這個會員開放事業角度上的發展空間,反而是把人死死按在同一個崗位上。
常常發生的事情是,工會為了把更多人招到自己旗下,工會的督查們在挑製作組毛病的時候,可以說是很龜毛的,而且這種事情的財務風險,就得製片人承擔。
所以在好萊塢工業裏麵隻有一個部分是沒有建立工會的,就是製片人,也包括執行製片人。他們隻有一個非盈利的協會,沒有工會。
那現在好萊塢工業被政治正確折騰的稀裏糊塗的,我們作為觀眾肯定也發現美劇或者美國電影拍的越來越次了吧,就這樣,工會還玩命煽動罷工呢。
隻考慮到了眼前的利益,就沒考慮到行業的長期發展是經不經得起這麽折騰,最終工會的領導們拿著高薪退休了,整個產業衰落了,投資人投進去的錢有1/3要奉獻給工會,你們真的覺得投資影視都是來洗錢的嗎?雖然確實也有這種情況。
可是一個文化產業,淨研究政治正確和漲工資,“把故事講好” 這個核心競爭力沒有了的話,那些更年輕的影視從業者在一個往下走的行業裏要怎麽生存下去?臉都不要了)。
不過,美國的工業和製造業的發展時間線,是走在好萊塢前頭了,回頭看看美國的工業和製造業是怎麽被曆史車輪碾過的,也可以給好萊塢敲個警鍾。
我前麵不是說過鐵鏽帶上的產業在全美國比例下降,是因為被陽光帶上的企業給頂了麽。那為什麽更多企業會選擇在南邊的陽光帶上而不是西邊或者東邊呢?
這裏麵我就結合第三個那聽起來不怎麽正經的原因一塊兒解釋了哈。
這第三個原因其實是在二戰之後 50 年代的一個很重要的小發明,就是家用空調。50 年代的時候空調開始進入普通人的家裏,那時候還是那種便攜式的比較多,就是那種可以掛在窗戶上,然後有個對外出氣口的那種。
後來70年代往後,中央空調又開始進入普通家庭。
那這為啥這個事兒特重要呢。因為原來很多的工廠在北方,是因為冬天取暖可以燒煤,而且北方正好也是開采煤礦的地方,夏天北方本來就不怎麽熱,所以在北方的話可以實現全年工作。
南方要是沒有空調的話,冬天還行,夏天那是真熱呀,所以在南方,一年裏又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沒法開工。所以聽起來好像是這個空調的問題有點搞笑了哈,但確實是個可以解決實際工作環境的大事情。
那在南方開始實現全年工作,而且絕大多數的州還不是工會州。所以企業不僅可以給員工跟南方類似的工資,還剩下了給工會的份子錢,可以把賺來的錢再投資的基礎之上呢,還釋放了更多的生產力。
那麽從投資產出的角度上來說,同樣的投資額,投在鐵鏽帶上麵,實際的產出會更少。也就是說鐵鏽帶上的生產效率比較低。
從數據上來看呢,我們可以看到平均鐵鏽帶的生產效率年漲幅一直都是非常明顯低於美國平均水平的。有一些時段和行業還出現了負增長。
這個從短期來看,我說的短期,就是大概 10 年哈,這期間員工體會到的是更高的工資,更好的福利,但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的話,鐵鏽帶和陽光帶這兩個區域的生產方式,一定會帶來整個行業的變革。
而且前麵我們已經講過了像市場占有率這種數據,那如果從工人的角度上,其實長期來看也是不利的。
這張圖裏麵我們可以看到,50 年代的時候,鐵鏽帶上的工人工資相對其他行業和地區是大概高出 10%,到了 70 年代,除了製造業工人以外,其他工人到的工資水平就開始高的沒那麽明顯了,製造業工資水平的頂峰也從 80 年代開始下降,到了 2000年的時候,鐵鏽帶上的工人工資,跟美國平均水平比,隻高出了4% 和 5%。
那這些數據都可以證明,工會雖然是在短期讓工人享受到了非常高的福利,但是從長期來看,如果工會的權利得不到限製,就會成為行業的毒瘤,降低了單位投資額裏麵,能夠產出的價值,降低了投資方的投資的意願,也降低了整個企業或者說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這個哪怕是沒有全球化的影響,光利用簡單的經濟學邏輯也是可以推斷出來的。大家經常把鐵鏽帶的發生歸咎於全球化,而且說實話,很多政客,比如川普,也是把它歸類到其他國家搶了美國的工作。
不過我個人還是傾向於認為,全球化是讓美國內部的問題更快,而且也更徹底的暴露出來了而已,核心還是低效的企業管理和生產能力。
不過我們普通人是可以從鐵鏽帶的發展和變化上理解到一件事情的,就是在我們的一生中,很可能有一些看起來非常穩定的產業或者工作是要經曆劇變的。那些我們曾經覺得好像是非常不錯的工作,尤其是在以效率為中心的現代社會,很可能一眨眼的功夫,它就會被替代,或者整個產業就會瞬間衰落。
我記得我小時候,出租車司機是個挺牛的工作,現在不過也就是20多年的時間,人生四分之一的時間而已,出租車司機的這個職位,眼看就要完全被取代了。
這種時代更迭的速度,我們還有什麽必要因為一個學曆,一次工作失誤,一次創業失敗,一次考試失利就自我否定。時代翻篇的速度之所以能這麽快,裏麵一定是充滿新的機會的,為什麽非要拿一些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來否定自己呢?
我看過一個博主做的美國最窮的地區的這樣一個紀錄片,這個紀錄片就是這個博主去鐵鏽帶上的一個小鎮裏麵跟當地人聊天,鎮上非常的破敗,一看就是以前翻榮過,後來不行了。現在生活在那兒的年輕人有很多年紀輕輕就輟學,染上了毒癮,靠政府救濟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但是還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跟自己所處的環境對抗,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去改變現狀。
同樣是年輕人,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那些努力工作,努力尋找機會的人選擇用行動去掌握自己未來生活的主動權,而不是逃避責任,用環境,政府,家庭或者其他的藥物當作擋箭牌,然後把自己塑造成命運的受害者。
最能夠讓我們在這種快速發展的時代裏麵生存下來的,就是去更多的了解自己不知道,甚至是恐懼的事情,因為任何我們原本認知以外的新鮮事物的出現,總是會伴隨著恐懼,但想要不被時代的車輪碾過去,我們就必須得鍛煉出抵抗恐懼的肌肉記憶。關注長期的目標,而不是短期的滿足感。
我也是希望在我的這個頻道裏可以聚集一群以建設者的心態去做選擇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夠慢慢的形成一個能夠長期持續發展環境,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後群體裏的每一人都會有更多的機會。而不是首先去想怎麽把別人的蛋糕給搶過來。
那我們再說回這個讓鐵鏽帶貧困的現象加速發生的全球化進程哈。
大多數的時候呢我們會覺得全球化是建立起了一個讓整個世界富裕起來的這麽一個係統。
這也就是為什麽二戰之後,全世界雖然說是也經曆了幾次經濟動蕩,但整體來說可以說是從經濟,到科技發展最迅速的80年。
但同時呢,我們全球化似乎是讓一些人群,比如說前麵我們說了這麽多的鐵鏽帶上生活的人,全球化的進程讓他們更快速的陷入了貧困。
其實不光美國,其他國家其實也有鐵鏽帶,隻不過美國這個鐵鏽帶實在範圍比較大,而且最近因為美國總統競選,炒的挺熱乎,比較有話題性。
那其他是哪些國家有鐵鏽帶呢?
德國,英國,法國,中國,波蘭。
有人說,哎這裏麵怎麽還有中國呢,中國哪兒有鐵鏽帶啊。
這我可知道,因為就在我老家,東北。
1978 年的時候東北的經濟產量還占 GDP 的 13%,2023年的時候就剩下 5% 了。中國倒是沒有什麽工會,但是有國企央企嘛,也都是高福利。那一直到了 90 年代央企國企改革的時候東北老工業基地明顯就不行了,2001年的時候東北的失業率就已經有 8.3%了。[v]
在我查資料的時候呢,我也找到了一些論文,這些主要討論的就是,全球化是不是導致了貧困?
這件事情很需要我們去想清楚,因為川普非常明顯的就不是特別吃全球化這套。
你說他完全不在乎吧。那倒也不是,他不是搞閉關鎖國。但他應該是美國二戰之後,最在乎把美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像二戰以後美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把自己作為世界的重建者的這麽一個角色。
那川普提到的他的一些政策,比如像大幅度提升關稅,削減政府開支和聯邦雇員這些行為,其實是逆全球化的行為。
這兒我插播一個小知識哈,可能大多數人不太知道的是,這個高關稅這個事情,跟美國剛獨立的時候是幾乎一模一樣的。
現在在美國我們交的這個所得稅是 1913 年的才給徹底給寫到憲法裏的,就是憲法第16修正案,在之前的規章製度是,隻有打仗啊這種需要花大錢的時候,美國政府才允許向普通老百姓征稅。
所以說美國現在這麽複雜的稅務係統,它的曆史也就 100 多年。我之前不是還過我們作過的專門給高淨值投資人做稅務策略的 CPA 來做過一次知識分享和問答嘛,我看不少朋友都參加了。
如果你對這種專家經驗分享類型的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加入我的郵件列表,鏈接在描述欄裏了,有這種活動我會第一時間通過郵件通知大家。然後最近我還剛開了一個申請製的投資人社群,我會把我自己的資源和更深入的知識分享給加入到這個社群裏的朋友們,社群會員之間可以通過互相交流,獲取不同領域的資源和思考角度。感興趣的朋友,我在描述欄裏麵放了個鏈接,裏麵有具體的申請方式,細節我就不在這兒說了。
那我們說回我讀的那些討論全球化是不是帶來貧困的這些論文哈,我覺得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一些發達國家由於全球化的推進,導致了去工業化的現象,在不到兩代人的這個時間裏,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鐵鏽帶。
而且越是發展快的國家或者地區,去工業化的情況普遍還越明顯。
那關於為什麽全球化導致貧困呢,我自己是總結出了兩套邏輯鏈條哈。我相信肯定還有更多原因,但在這兒我就先分享這兩個,大家有想分享的可以在留言裏麵說哈。
第一個呢,是這個全球化,在人權和經濟發展之間製造業了一個悖論。
你們聽我這邏輯哈,就是越發達的國家,對於公民的保障相對來講會越高一些,這個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吃飽了,當然就會很自然的考慮到精神層麵和人權層麵的東西。
可是對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工人的高福利一定會成為企業的高負擔,能夠釋放的勞動產出也一定會打折扣。
在這事兒上,英國,法國跟美國的情況比較像,也是高工資,高福利,低投資形成了地區性的貧困現象。[vi][vii]
所以如果聯係我們前麵說的美國國內的製造業為什麽從北邊移到南邊的這個發展趨勢呢,全球化就是一個放大版的美國鐵鏽帶的故事,那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定會從企業負擔高的地方,向能夠減輕企業負擔的區域去移動。
而且這個事情還不怎麽可逆。
人權和福利這個事兒,是你往寬鬆了走很容易,你要想往回收就非常困難了。所以川普說的這個製造業回歸美國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美國已經是一個相對來講福利不低的國家了。
如果說是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產業還可以,但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製造,想要回到美國,我個人是不看好的。
估計這事兒還得讓墨西哥搭把手。但是呢,其實也不一定那麽奏效,這個跟北美國家之間簽的法案有關係,一會兒我會再提這事兒。
那另外一套邏輯呢,就得從金融和貨幣主導權的角度去想。
一般大家說這個全球化呢,第一想到的就是貿易全球化,但是貿易這個東西,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為製造壁壘的情況是蠻多的。
我個人覺得,全球化能夠讓世界深度綁定的原因裏麵貿易是次要,是金融是主要的。
因為哪怕貿易上是有關稅有補貼什麽的,但是交易所使用的貨幣,這個壁壘並沒有那麽大。哪怕是像中國有外匯管製的國家,更多的還是個人層麵管的比較嚴格,企業層麵大多數時候也是相對寬鬆一些。
所以這個時候勞動力豐富,市場比較大,經濟相對發達,或者金融市場比較自由的地區就更容易吸引投資,因為對於投資人來說試錯的成本更小。
我們看這個世界銀行給出的數據,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海外直接投資總量排行榜,第一名是美國,第二名新加坡,第三名香港,往後麵看也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國家。那些市場小,經濟本來就不是很發達,自己國家貨幣也不怎麽好使,金融市場就更別說了。[viii]
所以這個全球化的情況呢,確實是讓錢去了機會更多的地方,但是也讓本來經濟就處於劣勢的國家,更難發展,這些國家呢,就像鐵鏽帶上麵的人一樣,成為了被世界遺忘了一群人。[ix]
那總結前麵這兩點呢,全球化確實是帶動了經濟增長,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發達國際離開,到了人口密集的地區,也更提前發展出了蓬勃的勞動稀疏型產業,比如說金融市場和科技領域。
但是這就讓勞動人口既不密集,金融行業還不發達的國家相對來比更難翻身。惡性循環。
所以全球化製造了貧困這觀點,我覺得也是可以說得通的,至少呢也是讓一部分跟另外一個部分相比,窮的有點太明顯了。
那說到這兒,我覺得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川普版的美國孤立主義是什麽形態哈。就是他更希望美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全球布局的分散度降低一些,一部分回到美國,另外一部分也盡量靠近美國,比如在2020年的時候,川普久簽了USMCA 這個美國,加拿大還有墨西哥的一個貿易合同。
這個貿易合同裏麵就寫了,如果這三個國家之間汽車進口想要免關稅的話,那麽汽車裏必須有75% 的材料是來自於這三個國家的,這個跟原來的那個北美貿易協定 NAFTA 相比,提高了 12.5%,原來是 62.5%。而且製造這汽車的工人裏,有 40-45% ,每小時的工資得至少有 $16,這就有點難為墨西哥了。[x]
美國是希望能夠做到從能源到生產,都盡量實現自給自足,但按照美國目前的福利政策,和普遍的薪資來看,想要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有競爭力,隻有通過更高程度的生產自動化來降低成本。但這就一定會減少人力需求,那這些流回市場的勞動力,也需要至少幾年的過渡期才能夠進入新的領域。但這個過渡的過程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很艱難的。對與整個社會來講壓力也很大,而且過渡的時間越短,壓力越大。
所以我個人覺得哈,川普的這種經濟上的孤立主義,在全球供應鏈已經是錯綜複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環境下,如果又想要保證就業水平,又想要把產業鏈往國內拉,那一定是會給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一個向上的壓力。
當然,削減政府開支是一個降低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想要把400多個政府部門削減成99個,這個不僅對於長期由政府開銷支持的美國經濟來說,是一個考驗,對於以大量用美元債務作為抵押品的歐洲美元係統來說,更是一次考驗。
至於歐洲美元裏麵的邏輯,我就不在這裏多說了,我之前有一期訪談講過歐洲美元,大家去看了就理解了。
那說回川普的孤立主義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哈,我是希望他不要在這4年裏麵,真的兌現他所有承諾的,因為這對於實體經濟來說,變化的緩衝期太短了,如果說要把時間線拉長到兩個任期,我倒覺得還有戲,但如果他真往100% 實現諾言的方向發展,那這4年會是不平靜的 4 年。
我們快速的總結一下吧。
今天我們從鐵鏽帶是怎麽形成的這個思考角度入手,借助數據,看到了工會給予工人的短期福利,也看到了工會對整個行業,從長期角度上造成的負擔。由於隻有行業巨頭才能夠配合工會的高工資,高福利,也就讓整個鐵鏽帶形成了寡頭市場。
而寡頭市場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企業的競爭力,外加上空調這個小發明的出現,讓南方沒有工會限製的陽光帶,成為了美國國內代替北方工業和製造業最主要的地區。
在這個基礎之上,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讓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金融和貿易的共融體,加速了鐵鏽帶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其他能夠降低企業負擔的國家轉移,最終就形成了像底特律這種經濟悲劇。
而且不光是美國,也有其他的國家因為類似的原因出現了自己的鐵鏽帶。
但在大家都在討論全球化是怎樣讓很多國家,比如說中國,日本,新加坡,韓國慢慢變得富裕起來的時候。同樣有一些國家因沒有豐富勞動力,沒有比較大的市場,也沒有得到特別的扶持,再加上地理或者一些其他原因,金融和貨幣係統鬥都不牢靠,就更加沒有外來資金進入。
所以全球化不光產生了新的富裕國家,還把一些由於各種原因不容易富起來的國家,結結實實的扣上了貧窮的帽子。
那麽川普作為美國總統的這未來的 4 年裏,如果想要快速的 100% 實現他在經濟上的孤立主義政策,也就是把美國相關的產業鏈往美國本土方向聚攏,這種有點逆全球化的行為,可能在會讓美國經曆一次短痛,畢竟實體經濟不是金融市場,對於政策的反應本來就比較慢,想要在 4 年內完成這種從左到右的轉變,挑戰還是很大的。
那這期就先講到這兒。歡迎新觀眾們來訂閱一下,我們下期見。
[i] The Decline of the U.S. Rust Belt: A Macroeconomic Analysis, Simeon Alder, David Lagakos, and Lee Ohanian. https://www.atlantafed.org/-/media/documents/cqer/publications/workingpapers/cqer_wp1405.pdf
[ii]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3/11/20/uaw-contract-ford-general-motors-stellantis/
[iii] Estimated U.S. market share held by selected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in 2023,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49375/us-market-share-of-selected-automobile-manufacturers/#:~:text=At%20around%2016.9%20percent%2C%20General,share%20in%20the%20United%20States
[iv]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1959 Annual Report, https://www.ftc.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reports_annual/annual-report-1959/ar1959_0.pdf
[v] Stories about the Dongbei rust belt are resonant in China, https://www.economist.com/culture/2024/03/07/stories-about-the-dongbei-rust-belt-are-resonant-in-china
[vi] The causes of deindustrialisation in France, https://www.banque-france.fr/en/publications-and-statistics/publications/causes-deindustrialisation-france
[vii] Why doesn't Britain make things any more?
,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1/nov/16/why-britain-doesnt-make-things-manufacturing
[vii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t inflows,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BX.KLT.DINV.CD.WD?end=2023&most_recent_value_desc=true&start=1970&view=chart&year=2018
[ix] THE CAUSES OF GLOBALIZATION, http://bev.berkeley.edu/ipe/readings/The%20Causes%20of%20Globalization.pdf
[x] From NAFTA to USMCA: What’s New and What’s Next?, https://www.csis.org/analysis/nafta-usmca-whats-new-and-whats-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