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有近300萬家族企業正在進入傳承階段,但全球隻有13%的家族企業能夠傳至第三代。
然而,在德國,90%的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員工占德國就業人口近60%。
寶馬、大眾、麥德龍等背後都有著強大的家族,由於所有權結構的特殊性,它們所能公開交易的股票占比並不高。未上市的大型家族企業還有貝塔斯曼、施普林格、阿爾迪、科德寶、伍爾特等。
萬般手藝鋪錦繡,千種訣竅藏功名,這些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家族企業的傳承。
今天,“家辦新智點”走近寶馬背後的低調家族——匡特家族,看匡特家族經營管理與家族傳承的獨特秘訣。
01. 匡特家族的崛起
從家族中的第一位資本主義企業家算起,匡特家族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曆史。匡特家族和日本的豐田家族都起源於紡織業,且都靠聯姻獲得了巨大的商業資源。
第一代企業家埃米爾·匡特生於1849年,因與所在織布廠主的女兒結婚,於是接手了織布廠,後與其妻子的弟弟聯手,買下了該廠,成為家族中第一代資本主義企業家。
埃米爾·匡特和其妻子
家族的第二代繼承人,金特·匡特的聯姻對象是位機械製造廠工廠主的女兒。除金特外,金特的妹妹和另一位紡織廠廠主的獨子結了婚。
通過聯姻,匡特家族控製了當時整個紡織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三家大公司,而金特則擁有決定權,同時建立了一家由45個紡織公司組成的利益共同體。
但金特並不滿足於此。在成功掌握了證券交易和投機的金融技巧後,他開始在股票市場尋找投資標的。
1923年,匡特家族成功並購德國最大的蓄電池股份公司AFA(後來改名瓦爾塔Varta蓄電池公司),這也成為匡特家族繼紡織廠後的新起點和匡特王朝的核心。在金特的帶領下,AFA不斷進行海外擴張,迎來全盛時期,一度控製了德國80%的蓄電池業務。
此外,通過一係列的股權投資,金特還成為了柏林-卡爾斯魯厄工業工廠BKI(此前名為德意誌武器和彈藥工廠)和DWM(德國最大軍工企業)等的股東。
金特十分擅長用最優方式構建自己的商業帝國,通過最少資本投入來獲得最大利益,並通過控股公司如德爾格和上市公司工業投資股份來操控他的商業帝國。
在管理上,金特盡可能多地掌控監事會和董事會職位,安排自己的兒子、內弟和侄子一起工作。這樣,整個公司的盈利雖然看起來大部分不屬於他的個人資產,但卻都成了其家族財產。
02.兩度拯救寶馬
金特去世後,赫伯特·匡特成為家族第三代繼承人。匡特家族的成員非常擅於利用上一代積累下的事業,作為自己新的事業為起點。
在汽車領域,赫伯特大展身手。一方麵,提高家族在戴姆勒-奔馳的股份(金特遺產中的奔馳股份為3.86%),另一方麵尋找新的汽車企業投資標的,並於1960年成功並購寶馬。
赫伯特之所以能成功收購寶馬,主要得益於:
第一,擅於發現即將破產且資質優秀的企業。當時的巴伐利亞地區的資產階級深愛寶馬,而事實上寶馬因諸多因素深陷危機,股票並不招人待見。
第二,和當時寶馬真正的大股東德意誌銀行關係密切,而德意誌銀行正是促成這筆交易的關鍵。
第三,其父擅於使用政府關係。其父金特曾在國際經濟部的人造毛部門擔任名譽組長,而赫伯特在決定買下寶馬前曾聯係並獲得了當地州政府的財務部的支持。
接手寶馬被赫伯特認為是自己一生中最大膽的決定。從本質上說,AFA是父親留下的心血,而寶馬則是他開拓的新天地。
接手寶馬後,他對寶馬做了一係列變革。在對寶馬的管理上,赫伯特十分節製,擔任寶馬的監事會主席;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的接觸僅限於每年四到五次的會議和極少數聚會;每月之間至多通話3次。
赫伯特對寶馬的管理製度也被家族的第四代人繼承人蘇珊娜·克拉滕和斯蒂芬·匡特所繼用。
1997年,35歲的蘇珊娜和31歲的斯蒂芬進入寶馬監事會,此時寶馬卻陷入第二次危機。當時寶馬以20億馬克收購了英國汽車製造商羅孚,但很快卻發現這場收購是一次極其昂貴的錯誤,1998年底,羅孚虧損達到19億馬克。
寶馬深陷羅孚危機中。兩姐弟開始了對寶馬的第二次拯救,及時出售了並購來的羅孚,還將子公司路虎以30億歐元賣給美國福特,以此平衡由於收購羅孚而造成的資產負債表。
在寶馬,斯蒂芬是最大的個人股東,和其姐姐都是監事會成員,並由他們選擇監管機構的主席。同時,斯蒂芬還是五名執行委員會中的一員,並在其他四個委員會中擔任職務,人事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和調解委員會。蘇珊娜則在提名委員會任職,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從股東代表中為監事會挑選新成員。
對寶馬來說,匡特家族是寶馬保持獨立的保證,隻要他們保證自己所持有的表決權的股份穩定在基本值之上,就不會擔憂被收購,如麵對大眾或豐田;而對匡特家族來說,寶馬則是他們的“印鈔機”。
03.遺產分配與權力過渡
匡特家族得以順利傳承,得益於家族在遺產分配上的“公平”以及鼓勵“獨立”和“經營企業”,且會提前移交權力。
1951年,金特在70歲時就提前讓渡了自己的權力。1954年,金特去世,將遺產“均分”給了兩個兒子赫伯特·匡特和哈拉爾德·匡特,並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來分管不同的企業,同時兩兄弟在各自企業中互相任職。
匡特家族圖譜
更具商業和財務技術能力的赫伯特主要負責經營AFA、戴姆勒-奔馳等股份。而技術能力更強的哈拉爾德則接手其他的工業部分,主要包括卡爾斯魯厄工業工廠等。
接手家族企業後,匡特家族會接受父輩推薦的心腹,來管理自己的集團。彼時,在匡特集團,有一個四人小組,除赫伯特和哈拉爾德外,其他兩位就是父親推薦的人。
這四人小組是整個商業帝國的最高領導機構,每月都會開兩天會,討論重要的商業發展議題。如出現分歧,則由兩兄弟決定。他們盡量避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過多地幹預企業內部管理事務。
第三代權力交接的很是順利,但到了第四代時,卻出現了長達數年的遺產爭奪戰。隨著哈拉爾德的意外墜機去世,來自哈拉爾德的遺孀對家族遺產的爭奪,使得曆經三代的和睦局麵被徹底打破。
家族由此走向分裂,匡特家族不再是兄友弟恭。經過兩輪遺產分配後,最終達成的結果是:
戴姆勒-奔馳的80%(此時家族擁有奔馳約15%股權)股權、UTB銀行等被哈拉爾德的遺孀和其5個女兒擁有;而寶馬、瓦爾塔的全部股權等為赫伯特所有。
長達數年的遺產分配之爭幾乎耗盡了匡特家族所有人的精力。
為避免類似的情況出現,赫伯特在世時便開始準備身後事。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細分資產,以便合理地交給三段婚姻中的6個孩子以及妻子。
為此,他將瓦爾塔拆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瓦爾塔、阿爾塔納、西可亞,原公司的股東可以10股原瓦爾塔股份兌換三家公司各6股新股。
這一次的企業分割後被稱為“戰後經濟史上最獨特的事件”,這種管理模式後也成為德國工業領域的趨勢。而分拆公司進行遺產分配,或是赫伯特別出心裁的“創舉”。
對三段婚姻中的6個孩子,他也和父親一樣做到了“公平”分配。
第一段婚姻的1個女兒:因其對企業並未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赫伯特做了其他的補償,包括企業證券和房地產等。
第二段婚姻的3個孩子,將瓦爾塔的多數股權平均分給了他們,並且是“事先取走的遺產”,提前轉贈,且沒有債務。
第三段婚姻的2個孩子,擁有寶馬、阿爾塔納等公司的股份。
子女不必親自打理這些遺產,而是會有遺囑執行人、股份和公司的經理協助他們,年滿30歲時方可支配財產,進入監事會任職。
且繼承有一個前提:他們需要在此之前完成職業培訓。在此之前,他們會委托自己的密友、信任的人以及遺孀來打理這些資金。
04.實業帝國VS金融帝國
分家之後,匡特家族形成了兩個分支:
一支為赫伯特家族分支,繼承了赫伯特在企業經營上的秘訣,主要以蘇珊娜和斯蒂芬為代表,建立起了強大的實業帝國。
另一支為哈拉爾德家族分支,繼承了祖父在金融上的訣竅,建立起了強大的金融帝國。
除寶馬外,蘇珊娜的主要財富來源是阿爾塔納。2006年,在出售了阿爾塔納的製藥業務後,她獲得了一筆超20億萬歐元的股息。為了管理這筆上萬億的資金,蘇珊娜成立了Skion投資公司,並通過該公司不斷地進行全球投資和並購。
該機構主要以德國和歐洲經濟領域的工業投資為主,除追求財務和經濟回報外,還注重可持續發展。其投資的企業規模在3億-25億歐元之間,投資的領域為:工業產品和服務、電氣工程、光學、可再生能源/可回收循環、IT、數字化和醫療技術等。
和現有的投資組合一起,Skion還會在水務領域做一些投資,通過收購與投資,蘇珊娜的水務公司集團進一步擴大。
截至2015年初,她在這方麵的投資已近1億歐元。除水務外,蘇珊娜還投資了土壤改良公司。生態環境和自然保護領域一直都是蘇珊娜投資的重點。
除Skion外,2002年,蘇珊娜還創立了Unternehmer TUM為高等教育領域的科技初創企業設立創業中心。
而其弟弟斯蒂芬在繼承遺產後,除寶馬外,其他的控股企業主要通過戴爾頓集團來進行統一管理。
斯蒂芬更像一個多麵手,活躍於不同的領域,商業版圖也更為靈活,在縮小商業版圖(出售不良資產)的同時又不斷擴大。但他有一個關鍵性原則:必須投資代表現代技術前沿的行業。
除投資數字安全(如特拉斯特智能卡片集團)外,斯蒂芬還投資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電池板企業、光電企業等。
此外,物流也是他看中的一個領域,如將家族涉及的洛克頓物流改造成微物流股份,收購了盧森堡的泰爾物流,後將其改名為普及。
斯蒂芬對銀行也格外感興趣,參與收購了法蘭克福的BHF銀行,占股12.4%。此外,斯蒂芬還購買了一家信用評級公司Scope-Cruppe18%的股份。
而哈拉爾德家族的5個孩子最終選擇了共同管理資產。在出售了戴姆勒奔馳的全部股權之後,她們成立了哈拉爾德·匡特公司,簡稱HQ Holding,統一管理這一分支的家族財富。HQ Holding也是當時德國最早成立的單一家族辦公室之一。
此外,她們還成立了一家聯合家族辦公室—FERI(國際金融經濟研究所),要成為該公司客戶的門檻很高,至少需要1億馬克以上的財產,因此FERI的客戶大多都是富有家族。後FERI經過一係列的發展變遷,成為如今著名的HQ Trust,而HQ Trust也成了五姐妹新的事業平台。
這五位繼承人在金融帝國的實力不可小覷,除上述兩個公司外,還擁有:
Auda International,一家全球性的投資公司;Real Estate Capital Partners 主要負責美國的房地產業務;HQ Advisor則從事大型資產會計工作;Equita艾奎塔,和一家工業家族聯合成立,為匡特以及其他企業家族在德國尋找中型企業投資機會。
據2013年的彭博新聞社調查顯示,五姐妹擁有至少60億美元的財富。
在投資決策上,她們擁有自己的投資經理和家族顧問,其中最大的女兒是家族企業事務的總負責人。她們每年會進行四到五次的商務會麵。投資會議上,五姐妹的投資意見也有不合的時候,經常爭吵,但這並不影響她們之間的感情。
05.家族成功的秘訣
匡特家族不僅有著強大的產業版圖和投資版圖,還是歐洲家族價值指數(Family Value Index)的40家企業成員之一。
家族在經營和管理上有著自己的秘訣。
第一,家族從不受限於某一個行業,如鋼鐵、鉀礦、電子技術產品生產和現金交易等,更喜歡多元化經營,是“行業界限的逾越者”。不盲目擴張,而是追求專一和集中,且不斷創新。
第二,喜歡聘用其他家族企業的企業家和經理人,且尊敬有足夠自信反駁他們的雇員。
匡特家族認為沒必要什麽都要管,蘇珊娜特別強調:“匡特家族的特點在於,我們能夠支持有事業心的人們取得成功。”在遇到重大事件時,他們喜歡向自己的心腹或專家顧問請教。
在家族的曆史上,他們一直都和有實力的合夥人聯合,如和大銀行家們協商,但不任人擺布。
第三,他們的策略從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一旦出現產業經營不善,便及時止損——就像賣掉羅孚一樣。
第四,有一個簡單直接的目標,成為行業第一。
第五,在產業上,在分配遺產時,遺產分配人就通過高明的手段避免了家族日後可能出現互相激烈競爭的局麵。
第六,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非常好,曾捐款了德國的諸多黨派,如聯盟黨和自民黨、基民盟等。另外,家族中有不少人員都有前政府人員背景。
另外,家族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都非常好。
家族繼承人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整個匡特家族有著強烈的歸屬感,會把自己視為家庭傳承中的重要一環。
匡特家族還有一個癖好:在自己家族涉及的產業,都不會用自己的名字作為標誌。用“不愛吭聲的天才家族”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他們對這種神秘化有著近乎癡狂的癖好。
另外,家族成員還很勤奮,“我們需要努力工作,不能整天都坐在沙灘上。”
目前,第五代匡特家族還未完全參與到家族的商業活動中。對於家族第五代,蘇珊娜說,“孩子們要享受著屬於他們的時光,做感興趣的事,選擇自己想走的路......我的目的是指引他們自發產生興趣。”
(《家辦新智點》提醒: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