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清的宿命《啟蒙下義和團》之《辛亥革命》46

(2024-08-26 20:08:34) 下一個

當年這場革命也是大清的宿命。清末同光中興的時候搞的那場洋務運動,也是大清一批開明的漢族官吏搞的一場強國運動,但遇到了知識界(儒家知識分子)集體的批判和斥罵。。。那批洋務派官吏當年活的不知有多憋屈,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挽救了大清老命的功臣元勳也被批判的體無完膚灰頭土臉。。

轉折是一場中日甲午之戰,打完這下儒家知識分子開始清醒了。。日本當年可不是西方列強,為啥有了洋槍洋炮西式巨艦的大清連個東亞小日本都打不過?中國以前可一直是日本的老師啊,這下太丟臉了。一幫激進的知識分子覺的自己活著簡直是浪費糧食,恨不得也學日本浪人搞破腹。

朝野總算是達成了共識,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體製,大清的政治製度確實落後了。要強國就要變法,儒家知識分子全體拿起了西洋書或是報紙雜誌。知識界開始集體轉向。

光緒搞的戊戌變法失敗了,主要還是用人不當(那康有為是個政治投機分子,他所領導的維新派全是一幫隻會空談不懂政治的激進的儒家年輕知識分子。以後康有為逃到海外到處說光緒給了他衣帶詔(三國演義裏學來的,漢獻帝給了劉備一個衣帶詔),差點連光緒都害了。康有為還在美國開了個保皇公司,賣保皇股票。把那些在美國洗盤子刷碗做傭人的華僑的錢騙了不少,自己到過上了窮奢極欲的生活,晚年還跑到杭州來買了塊地造了幢別墅,再娶了個可以當自己孫女的小妾。

等太後搞義和團對抗西方失敗。太後也清醒了,太後回鑾後搞的丁末新政也是為了趕在革命爆發前,讓大清從皇權政治過渡到君主立憲的民主政治上來,太後已經看到,大清再這麽走下去,很可能滿漢要分裂。漢族知識分子已經覺醒,開始批判中國沒走上強盛的道路,都是滿族統治階級太反動。

如果以後革命後漢族上台,會不會對滿族大開殺戒。畢竟滿族人數太少,如果被漢族清算就太可怕拉。。而海外的中山先生又提出:驅逐韃虜,恢複中華。。

中山先生的這個革命口號明顯帶有民族主義的色彩,大清入關後那些皇帝都受過嚴格正統的儒家教育,自認為自己已經脫蠻開化。漢族文化他們全部接受,繼續延著中國幾千年傳下來的皇權政治搞有大清特色的專製獨裁。搞了兩百多年,直到洋人打進來。。

七國聯軍打進北京, 當年泰晤士報記者這樣寫到:要占領中國並不難,而且不會遇到太大麻煩,這個國家已經分裂,人民和官吏是對立的。。問題是這裏有四億多的民眾,如何把他們教育成懂得自身權力的公民或是讓他們得到最基本的教育擺脫愚昧狀態,這才是個大問題,顯然沒有一個國家有這樣的能力和財力,英國在印度的教訓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隻有讓他們自己覺醒起來才能救自己。

1943年印度有個宗教領袖跑德國請求希特勒同誌幫助印度趕跑英國侵略者,希特勒這樣說:在通向文明和現代化這條道路上,印度最好再給英國統治五十年。。

希特勒明確表示幫不上忙,讓他去找日本人談談和作的可能。

光緒的變法和慈禧太後的新政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用心太急。。同樣也都受到了滿漢保守官僚的集體抵抗,畢竟咱們的國沒有民主的傳統,也沒有一大群文明開化的民眾做為基礎來建立一個憲政國。。太後就是不信,小日本可以搞得成難道咱大清就搞不成?不可能啊。。

問題就出在這裏,日本的天皇在百姓的心目裏就是個神。。1868年天皇下詔變革國體,日本外務大臣這樣說:日本沒有曆史,日本的曆史自今日始。。沒有反對隻有全體緊跟天皇,接受西方的再教育。

要換大清敢這麽說,儒家知識分子估計全哭暈了。。中國的文化曆史太悠長了,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日本反正已經學過外國一次了(大化革新),再學一次也無所謂。。。而中國幾千年都自認為自己是別人學習的榜樣,中國之外全是蠻夷。這種觀念根深地固,深入骨髓。。    

義和團不能說是一場運動而是一場暴亂,他們要真能滅了洋鬼子,下一個被滅的就是大清朝廷。。。他們的骨子裏也懷著對朝廷的刻骨仇恨,正是因為朝廷允許洋人來傳教才害得他們連“治病救人”“驅魔降妖”這碗辛苦飯都混不上吃了。

當慈禧太後下詔對十一國列強宣戰,不但震驚了西方更是嚇壞了地方督撫。。封疆大吏一致認為慈禧太後瘋了,靠一幫神漢巫婆去對抗列強,還真的相信他們神功附體刀槍不入。。。要這幫人真能成事,神州早成神漢國了。還要大清朝廷幹什麽。。

地方聯合起來用行動反對朝廷,東南互保搞到最後都在聯絡成立新中國了。。

慈禧不但不敢追究還讓光緒下了罪己詔,在詔書裏自己狠狠的檢討了一把。力求各地督撫的諒解,不然大清政權很可能就解體了。(說不定很多年後有個滿洲貴族這樣說:大清解體是二十世紀初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經過一場義和團暴亂的洗禮,知識界裏的開明派也開始心向革命黨。這個朝廷簡直愚昧反動都家了,幹脆來一場革命推翻了算球。各地的報紙也開始整版整版的轉載租界裏那些激進的革命文章,還在討論究竟是憲政好還是共和好。

一大批留學生學成歸來,西方的民主法治的思想開始在知識界廣泛傳播。問題是當年的讀書人太少,大清還能喘上口氣。慈禧太後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不顧一切推行新政,力求在自己死了之前把君主立憲搞成。太後這次是鐵了心了,而且是用朝廷裏的洋務派和開明派搞變法。

太後曾經問過袁世凱:君主立憲成功後會怎樣?。。。袁世凱支支吾吾不敢說,最後推薦北洋書局總辦梁士詒代奏。

梁士詒實話實說:立憲一旦成功,滿族就要把權力交還給漢族。責任內閣將由各地谘議局議員推選,太後你想想是漢人多還是滿人多。皇帝作為國家元首將不再幹涉朝政,一切權力歸內閣。現在臣認為這也是個機會,這個叫和平過渡。起碼將避免爆發革命,滿族也可以在將來參政議政。

太後沉思良久不得不沉痛的說:也隻能這麽辦了,隻要大清的皇帝能被承認,一直做個國家的元首。把朝政交給漢族去管理也沒啥。這俺也對得起祖宗了。

慈禧太後讓梁士詒講講君主立憲的成功範例,聽完太後無限神往。原來英國有個老太太叫維多利亞,而且是個女王。

太後:咱大清國就是愚昧,當年俺臨朝還得垂簾,那些個貴族啊大臣啊動不動就訓斥俺不尊祖製,要都聽他們的,俺啥也幹不成。以後君主立憲了,俺大清還說不定真能出個女皇。

梁士詒趕緊補充說明:皇帝是國家元首,內閣總理是政府首腦。國會議員先由各省谘議局推選,最終還要由全民直選。。

太後:隻要不危害國體,大清該讓權就讓權。英國皇室立憲後都二百多年了,國內也沒鬧過起義革命。。

而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日本非常不認同大清的君主立憲,革命黨人宣稱:大清之所以願意改變,隻是為了確保他們不會被打倒,不會被革命所埋葬。。他們說到底就是騙騙人的(如果按照現代語——信朝廷還不如信春哥)(編者注:這是10年前的梗)

同盟會認為在革命發生之前中國沒有未來。大清隻是在搞些表麵文章。。一批批革命黨人被派了回來,每一年都是充滿希望和失敗的一年,革命的成功在理想中近在眼前或者非常真實,但在現實中又轉眼成雲煙。。。

同盟會裏也開始內訌,一批元老開始指責中山先生在胡亂犧牲革命團體裏優秀人才,這些人如果以後用在國家的建設中將會比做個刺客更能體現價值。中山先生有苦說不出,本來讓他們回國去搞潛伏的,讓他們幹的也是宣傳革命喚醒民眾。。

沒想到這批年輕人回到國內,痛苦的不得了。見到的基本上是文盲,你和他們宣傳革命基本上是雞同鴨講。。

這批年輕人都這麽想: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如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

結果基本上都扔炸彈搞暗殺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