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軍史學家漢森 中國是烏戰的最大贏家

(2024-05-14 17:16:55) 下一個

一切的終結:戰爭如何走向毀滅

維克多·戴維斯·漢森(作者)——2024 年 5 月 7 日

在這本“對災難性失敗的扣人心弦的描述”(巴裏·施特勞斯)中,《紐約時報》暢銷書曆史學家描繪了一些社會如何以及為何選擇徹底摧毀他們的敵人,並警告說,在我們這個時代,類似的毀滅性戰爭是可能發生的

“在《一切的終結》中,漢森講述了文明如何消亡的引人入勝且令人痛苦的故事。 他幫助我們根據這段曆史來思考當代事務,思考不可想象的事情,並認識到努力防止我們自己滅亡的緊迫性。” — H. R. 麥克馬斯特,《戰場》作者

戰爭可以解決爭端、推翻暴君、扭轉文明的軌跡——有時甚至達到崩潰的邊緣。 從特洛伊到廣島,戰爭以徹底毀滅結束的時刻回響了幾個世紀,標誌著政治製度、文化和時代的終結。 盡管幾千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人性始終如一。 現代社會也未能幸免於滅絕戰爭的恐怖。
 
在《一切的終結》中,軍事曆史學家維克多·戴維斯·漢森講述了從古代到征服新世界的一係列圍攻和洗劫,以展示社會如何陷入野蠻和毀滅。 在底比斯、迦太基、君士坦丁堡和特諾奇蒂特蘭的故事中,他描繪了戰爭的戲劇性、暴力和愚蠢。 漢森強調了困擾戰敗者的天真和為大規模屠殺辯護的憤怒,他向當代讀者發出了發人深省的呼籲,提醒他們注意滅絕的教訓,以免我們再次陷入災難。

The End of Everything: How Wars Descend into Annihilation 

Victor Davis Hanson (Author)– May 7, 2024

In this “gripping account of catastrophic defeat” (Barry Strauss), a New York Times–bestselling historian charts how and why some societies chose to utterly destroy their foes, and warns that similar wars of obliteration are possible in our time

“In The End of Everything, Hanson tells compelling and harrowing stories of how civilizations perished. He helps us consider contemporary affairs in light of that history, think about the unthinkable, and recognize the urgency of trying to prevent our own demise.” — H. R. McMaster, author of Battlegrounds

War can settle disputes, topple tyrants, and bend the trajectory of civilization—sometimes to the breaking point. From Troy to Hiroshima, moments when war has ended in utter annihilation have reverberated through the centuries, signaling the end of political systems, cultures, and epochs. Though much has changed over the millennia, human nature remains the same. Modern societies are not immune from the horror of a war of extinction. 
 
In The End of Everything, military historian Victor Davis Hanson narrates a series of sieges and sackings that span the age of antiquity to the conquest of the New World to show how societies descend into barbarism and obliteration. In the stories of Thebes, Carthage, Constantinople, and Tenochtitlan, he depicts war’s drama, violence, and folly. Highlighting the naivete that plagued the vanquished and the wrath that justified mass slaughter, Hanson delivers a sobering call to contemporary readers to heed the lessons of obliteration lest we blunder into catastrophe once again. 

專訪軍史學家漢森:中國是烏戰的最大贏家?

美國之音中文網  首播開始於 2024年5月11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RWSoDI3PI&ab_channel=

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舉行核武演習之後即將訪問北京,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日前也在巴黎倡議奧運停火。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知名的軍史學家維克多.戴維斯.漢森博士(Victor Davis Hanson)提出警告,中國有可能會成為烏克蘭戰爭的最大贏家,因為中俄伊組成 “新軸心”,加上可能出現攻打台灣的機會之窗,令習近平有機可乘。

漢森博士在他的新書《萬物終結》當中,以曆史上曾導致毀滅性災難的四場戰爭為例,對獨裁者可能使用核武器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敲響警鍾,並深入比較東西方戰略思想,究竟當西方的“殺戮文化”遇上東方的《孫子兵法》,誰更略勝一籌?如何尋找美中衝突的避戰之道以及烏克蘭戰爭的解方?美國之音邀請漢森博士作客本期《縱深視角》為您帶來深入分析。

嘉賓: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軍史學家、《殺戮與文化》作者--維克多·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d Hanson)
主持人:樊冬寧

《縱深視角》節目進行一係列人物專訪,受訪者所發表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立場。

軍史專家漢森:中國是烏戰最大贏家?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05/12/125563077.html

美國之音 於 
 

軍史專家漢森:中國是烏戰最大贏家?


俄烏戰爭陷入持久戰,剛連任就職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舉行“非戰略核武器演習”,並將訪問北京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麵,剛結束訪歐的習近平則是在巴黎倡議奧運停火。有專家警告:中國有可能成為烏克蘭戰爭的最大贏家。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軍事曆史高級研究員、曾經在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Academy)任教的維克多·戴維斯·漢森博士(Victor Davis Hanson)在接受美國之音《縱深視角》專訪時表示,由於中、俄、伊“新軸心”的出現,令習近平有機可乘,中共的內部評估也傾向於認為,從現在到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出現一個對台動武的“機會之窗”,導致“難以想象的情況”可能在台海發生。

漢森博士並不是唯一提出這種看法的美國學者。曾在2022年準確預言俄羅斯必定對烏克蘭動手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也認為,隨著俄烏戰爭超過兩年已經成為一場消耗戰,美國正在與烏克蘭一起輸掉這場戰爭,而中國才是最大贏家。

俄羅斯被削弱 美國左支右絀

漢森博士的分析呼應米爾斯海默教授的結論:“烏克蘭領土麵積隻有俄羅斯的30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是俄羅斯的10分之一,人口不到俄羅斯的三分之一,如果烏克蘭陷入一場持久戰,它就不可能獲勝。” 漢森博士並以他最專長的軍事曆史佐證:“每個了解俄軍曆史的人都知道盡管俄軍無能、指揮混亂、猶豫不決,總看起來一副會輸的樣子,但最終仍能打贏,尤其是在他們的邊境上或邊境附近。更重要的是,中共與俄羅斯在曆史上一直存在競爭關係。他們其實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俄羅斯被削弱,以及美國因為支援以色列和烏克蘭左支右絀,無法支援台灣。” 中共喜歡看到目前這樣的局麵,漢森博士說。

習近平攻台出現“機會之窗”?

漢森博士警告:“我們耗盡155毫米炮彈,標槍導彈(Javelin Missile)的供應延遲8年無法準時交付,愛國者導彈也延遲交付。中國看到了這一點。如果俄羅斯贏了,占領烏克蘭,北京看到世界如何反應,就會認為‘難以想象的情況’有可能在台灣發生。現在出現了一個‘機會之窗’。他們在想:台灣下周會變得更弱還是更強?他們也正在研究無人機作戰,他們正在研究所有可能的手段,並試圖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如果攻台,世界各國在貿易、石油和海上航道方麵會有什麽反應?我認為他們開始得出結論:世界會袖手旁觀,不會團結一致試圖阻止台海戰爭。” 漢森博士研判,中共可能會認為如果此時對台灣出手也許是個好主意。盡管習近平本人曾經在美中領導人峰會上親口告訴拜登總統,中國沒有攻台計劃,“沒人跟我說過這事,” 習近平說。

也有專家認為:國際形象受損 中國才是輸家?

不過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美國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裴敏欣教授認為,俄羅斯可能會贏,但中國輸得更多。裴敏欣在彭博社(Bloomberg)撰文指出:“不管外界對習近平何時出兵台灣的焦慮是否成真,更重要的是,現在國際社會對台灣命運的關注,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西方人對台灣的支持提高了台灣的國際知名度和地位,而這一點是中國一直努力希望阻止的。而更糟糕的是,台海戰爭的前景激發了美國在軍事和外交上支持台灣的努力。中國政府似乎沒有意識到自身在烏俄戰爭扮演的角色,正嚴重影響其國際形象及地位。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幾乎肯定會比以往更糟。”

習近平近日訪問歐洲時最受到各界關注的就是北京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他在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後為中國的角色進行了辯護。習近平說:“中國既不是這場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參與方;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 不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研究專家麥艾維(Lily McElwee)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表示,“盡管許多先進民主國家正在小心謹慎地關注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但不可否認地,中國在俄烏戰爭的定位無疑傷害了其自身的對外關係,特別是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

普京核威脅不斷 恐引爆三戰?

普京在習近平訪歐期間宣布舉行“非戰略核武器演習”,俄羅斯的核威脅是否會導致人類再次麵臨核戰邊緣?漢森博士在他剛出版的新書《萬物終結》(The End of Everything)當中,引用曆史上曾經導致毀滅性災難的四場戰爭為例,對獨裁者可能使用核武器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敲響警鍾。漢森博士指出:“二戰結束至今,之所以沒有使用過核武,是因為冷戰期間和冷戰後,人們認知到,北約、 美國或以色列如果受到攻擊,就會使用核武,這向中國和俄羅斯發出一個信號。但現在的問題是,核武家庭的成員不斷增加,‘新軸心’之一的伊朗顯然會擁有一枚核彈,並揚言它不會遵守核威懾條約。因此非常、非常重要的是,西方國家必須非常、非常明確地表明,任何威脅 一旦實現,侵略者都將被消滅,這是我敲響警鍾的原因。”

不排除習近平可能作出蠢事

漢森博士在他的新書《萬物終結》當中,也特別提到解放軍少將朱成虎曾經威脅對台灣使用核武。他擔心如果西方國家不對中共保持一定的威懾力道,習近平也有可能做出一樣的蠢事。“如果你看到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時留下500億美元的裝備、 價值10億美元的全新大使館 、價值4億美元的空軍基地,任由中國的氣球穿越整個美國,那麽北京就會誤以為美國不會或無法威懾中國,從而做出蠢事,而這件蠢事有可能就是在緊要關頭的時刻動用核武器。如果他們決定要在南中國海升級行動,並遭受到意想不到的損失,而某一位解放軍的將領得到了習先生的批準,準備使用核武器,那麽他們必須知道, 如果他們這樣做,將不會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從目前到未來的10年、 12年甚至15年,他們將無法與西方實現‘核均勢’,雖然在那之後,他們有可能會做得到。”漢森博士警告。

習普可能步希特勒、墨索裏尼後塵

俄羅斯總統普京即將到北京訪問並與習近平會麵。被問到普京與習近平若繼續在歐洲與印太地區軍事擴張,野心過度膨脹,是否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如同當年的軸心國--希特勒的德國、 墨索裏尼的意大利和日本的東條英機一樣?究竟兩人會麵臨怎樣的命運或下場?

漢森博士回答說:“曆史上大多數戰爭都是這樣開始的,有一群可能的交戰方,其中一些角色沒有表明他們的相對實力,侵略者犯下錯誤,因為他們把不願意開戰理解為沒有能力開戰。1939年到1941年,因為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與德國外長裏賓特洛普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由於美國的孤立,加上英法的“綏靖政策”,意大利、德國以及後來的日本得出結論:這些人不會參戰。他們不明白的是,如果把對手逼到死角,入侵他們的領地,他們就會戰鬥。

北京瘋了才會發動戰爭

美國國家總監海恩斯(Avril Danica Haines)近日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警告,中俄聯合軍演擴及台海,並試圖分裂美國與盟友。漢森博士認為中俄可能誤判美國與其歐亞盟友真正力量。“如果客觀看待並寫在紙上:這是日本的陸軍和空軍、這是澳大利亞的陸軍和空軍、這是台灣的陸軍和空軍、這是韓國的陸軍和空軍、這是25個北約國家的陸軍和空軍、這是美國的陸軍、 空軍和海軍,這就是戰爭時的人力,還有其他的盟友,像是印度。”

“中國人口眾多,但卻沒有美國和北約國家擁有的 8000多枚可運載核武器,先進的反導係統,美國和北約擁有90% 的航空母艦高端先進的武器,美中差距越來越小,但中國還沒到那一步。他們的所作所為,正將不願武裝或不願保衛自身利益、但可能做到這一點的潛力聯係起來,他們不知道如果野心過度,這些潛力就有可能會被實現,然後他們就會陷入麻煩。” 他們瘋了才會發動戰爭 ,漢森博士說。

西方戰略思想與《孫子兵法》誰略勝一籌?

漢森博士著有《殺戮與文化》、《二戰策與略》、《獨一無二的戰爭》等20多本軍事曆史叢書,他在專訪中也以軍史專家的角度,暢談當西方的殺戮文化遇上中國的《孫子兵法》,究竟誰略勝一籌?並為陷入僵局的俄烏戰爭提出解方。完整專訪內容敬請收看最新一期美國之音《縱深視角》節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