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加拿大財富流失已失控!中產恐迎加稅暴擊 | ||
www.bcbay.com | 2025-07-08 12:21:07 溫哥華港灣 | 4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 ![]() ![]() | |
![]() | ||
溫哥華港灣(BCbay.com)貝殼編譯報道:越來越多成功的加拿大人正在離開這個國家。 許多稅務從業者早已意識到這一現象。例如,在我職業生涯的前23年裏,我隻處理過大約12個加拿大人移居海外的稅務案例。而在過去10年中,我和同事們所處理的此類案例數量激增,接近一千宗。 據加拿大統計局估計,2015年有68,945人永久離開加拿大。到了下一年(即自由黨新政府上台的第一年),這一數字猛增至97,473人。2017年進一步上升至104,013人。2020年因COVID-19疫情降至低點(60,407人),但此後又不斷上升。到了2024年,離境人數達到10年來的最高值:106,134人,而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27,086人離境。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並未反映更深層次的信息,例如:這些離境者帶走了多少財富和經常性收入?他們是否擁有私營企業?這些企業是否也隨之離開加拿大?若企業隨人遷移,通常也會造成相關的加拿大就業崗位流失,而這些信息本應被記錄下來。 為什麽我希望看到這些數據? 首先,是為了將我在實際工作中看到的趨勢與官方數據相對照。我所目睹的財富流失規模,若讓加拿大公眾了解,恐怕會令很多人震驚——甚至包括那些熱衷於攻擊“有錢人”的人,他們總是毫不客氣地說“請走好,別讓門撞到你”。 第二,是為了衡量這些人離開後對聯邦和省級政府長期稅收的影響。這種稅收流失隻能通過以下方式來彌補: * 大規模移民(我們這幾年已經見識到了); * 加稅(我們也經曆過); * 經濟活動增強(但眾所周知,加拿大的經濟表現已經落後很久)。 第三,我希望能夠估算加拿大因這些人離開而錯失了哪些機會。如果這些成功人士留下,他們是否會創辦新公司,雇用更多加拿大人?是否會用他們的財富為加拿大帶來更多稅收?我的直覺答案是“肯定會”,但我希望能更精確地量化這個問題。 舉一個簡單例子: 假設有一位安省居民Bob(安省的最高邊際稅率為53.53%,我們四舍五入算作54%),在2026年1月1日離開加拿大。他的全部淨資產為1億加元,全部投資於定期存款(GIC),年利率為5%。這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 他每年可獲得利息收入500萬元,按照54%的稅率,他需繳稅270萬元。 現在來看一個年薪5萬元、沒有任何扣除和稅務抵免的普通安省人。他的稅負大約是1萬元。 換句話說,加拿大需要270位普通收入者才能填補Bob一人離境所帶來的稅收流失。而這還假設這270人都能順利找到工作。 當然,加拿大可以通過“離境稅”來部分彌補這些稅收損失。“離境稅”是稅務行業的術語,指的是《所得稅法》規定:在一個人成為非居民之前,其資產被視為按公平市場價值進行了處置,因此任何資產增值部分將被征稅。 不過也有許多例外情況,而且在專業人士協助下,可以通過規劃來延期或最小化這筆稅款。 在Bob的例子中,定期存款的成本基礎通常與市價相同,因此沒有資本利得,不會觸發離境稅。他幾乎可以在沒有任何稅務後果的情況下離開加拿大。 政府的經濟政策非常關鍵 在過去10年裏,加拿大的政策對“成功人士”的留存力明顯不足。而聯邦支出正呈失控態勢,為了維持這些開支,未來進一步加稅似乎已成定局。 加拿大智庫C.D. Howe Institute最近預測,聯邦政府未來四年的累計赤字將高達3,110億元。這是財政上的不負責任,未來幾代人將因更高的稅收負擔和生活質量下降而買單。 解決辦法之一,是製定合理的稅收與經濟政策,讓成功人士願意留在加拿大並願意投資創業,這不僅有利於加拿大,還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此定居。 加拿大的未來繁榮 依賴於鼓勵雄心而非懲罰的政策 當我們驅趕成功人士時,損失的不隻是稅收——我們還失去了創新者、就業創造者,以及那些有能力建設更美好未來的人。 是時候讓我們的政府展現真正的領導力了。 正如領導力專家約翰·麥克斯維爾(John Maxwell)所說:“領導者是知道道路、走在路上、並指引他人走上這條道路的人。” 加拿大必須從“流血”轉向“領導”。 該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絕大多數評論流露出對加拿大當前經濟環境的深度擔憂與失望。 “我出生在加拿大,並在這裏工作了一輩子。我選擇離開,不是因為我富有、想要避稅,而是因為我貧窮,想要尋找更好的生活質量。 我會去一個犯罪率更低、社會福利更好、退休金更經用的地方,而且我會心甘情願地把我的錢從加拿大經濟中帶走。 如今的加拿大,是一種特別貪婪的資本主義,由一個冷酷無情的銀行業主導,而社會大眾的價值觀也變得自私且貪婪,缺乏社會遠見。” “加拿大對投資者的拋棄,從數據中已顯而易見。 以實際值計算的企業生產性投資,至今仍未超過2014年的水平。而且,加拿大人每向海外投資1加元,外國投資者曾會向加拿大投資88分。如今,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63分。 C-5法案幾乎不會改變這一局麵,因為那些反商業的政策依然存在。” “在當前的稅收體係下,我看不到有什麽變化能夠留住那些年輕而有才華的人。而且隨著“災難十年”所積累的巨額債務,情況隻會變得更糟。 同樣的政府、換了張臉,加上“淨零排放”的政策,這無異於是對國家繁榮的判決書。 不斷萎縮的中產階級,和依賴政府補助的龐大人群,根本不可能撐起一個讓企業家蓬勃發展的經濟體。” “我就是多年前離開加拿大的那類人之一。我原來繳納約50%的稅率,加上房產稅、酒稅、食品稅、燃油稅等,實際稅負接近72%; 而現在稅率隻有大約12%。這樣我才能拿出更多錢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我認識的人裏,沒有誰想搬到加拿大,除非他們想來領救濟金(失業救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