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

(2024-01-17 05:24:24) 下一個

《展望二十一世紀》的原文摘錄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65350//blockquotes? 

要使自己成為宇宙體係的中心,這是生物利己主義的企圖,是這個生物生存下去的條件,是其生命力的表現。實際上,生與利己主義是可以呼喚的詞匯。如果這是真實的,那麽利他主義的代價就是死,這也自然是真的。利他主義,即所謂愛是企望將一種生物生來就要使自己成為宇宙中心的努力顛倒過來。愛,就其生物來看,就是變榨取宇宙為獻身宇宙的一種倒行逆施的企望。所謂自我獻身貨自我犧牲意味著使自己向另外的某一個宇宙中心靠攏。—— 引自第12頁

關於遺傳與環境 生物利己主義的企圖是為了成為宇宙的中心,意味著生。 利他主義,即所謂的愛,是將一種生來就要使自己成為宇宙中心的努力顛倒過來,所謂的自我犧牲,意味著使自己向另外一個一個宇宙中心靠攏,意味著死。 一切作為生命能生存下去的東西應該具有的正確的目的,是克服其天生的自我中心主義並消滅之,也就是要舍棄自我,除此之外不會再有真正充實自我的途徑。 關於精神與肉體 佛法中“色心不二” ,色法指的是肉體,外在,心法指的是內在精神。 色法心法合二為一的根本性的生命世界的本質也叫做“一念”。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說自己是根源,它們在各自的側麵發揮著生命的能動性,同時在一個生命體中又成為渾然一體。 深層心理的探究 人類的意識不過是人類精神的一部分。潛意識是一切情動,衝動的根源。 東方對人類精神的探究要比西方早幾千年。佛學者提出了除“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五個感官作用以為的第六識,第七識-“未那識”,第八識-“阿賴耶識”。 第七識-未那識 也做思量識,指進行深刻思考的理性意識。第八識-阿賴耶識是指內藏的冷靜思索人類生命法則的精神的作用。第九識-阿莫羅識 -更深的內層存在心的屍體,這是產生一切精神作用的本源。 超心理學,超常現象。深層意識具有超越理性的非常敏銳而又精確的技能,但是隨著人類文化的發達,似乎削弱了這些深層意識的能力。另一個是人類的意識,尤其是理性的發達,抑製了深層意識。一般說來,當一種新的能力開始補充舊的能力的時候,舊的能力就有退化的傾向。新的能力確實可以更有成效得完成舊能力的一部分功能,但是恐怕不能完全替代舊能力的作用。—— 引自第10頁

潛在意識與希臘神話中的那位海神普羅第額斯很相似。它總是逃離意識的支配,而一旦被置於支配之下便憤怒不已。而且它有很巧妙的手段,當意識要進行支配的時候就對其實行報複,當支配力量一旦臨頭時就逃之夭夭。—— 引自第18頁

池田: 正如您所言,人一旦脫離了社會上的工作崗位,脫離了社會責任,懈怠下來,很快就會衰老的。在社會上承擔某種責任而努力工作的人,則永遠都是朝氣蓬勃的。我們不能隻是在口頭上宣稱重視老年人,但實際上卻認為他們無用而剝奪他們的社會工作。 我認為,老年人的特點是能夠堅韌不拔地專心於某一項工作,而且責任意識強。進一步講,即使肉體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又相當多的人與年齡相比,頭腦和精神活動的能力並未衰退。很多實例表明,老年人由於長期豐富的生活閱曆,比年輕的時候更加增輝添色。讓老年人從事一些能夠充分發揮其特質的職業,使他們感到自己的存在對社會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這一點恐怕是最重要的吧!—— 引自章節:少壯莫努力,老大好退休,咦~~?

自從我們的祖先作為人開始生活以來,人類就一直不斷地改變著自然環境,以求使其符合人類自身的要求。不僅人類是這樣,其他的許多生物也有同樣的行為。所不同的隻是,其他生物不能和人類一樣有意識、有計劃地對環境施加影響。總而言之,距今二三百年以前,無論人類還是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都還沒有發展到毀壞自然而強行製造人為環境的程度。 —— 引自章節:1 人類與自然

 

《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philosophy/China_world.txt 

【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 

(摘自[英]湯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ISBN 7801055810 本書是根據英國著名的曆史學家阿諾爾德·湯因比與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 士、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關於人類社會和當代世界問題的談話記錄整理而成, 先後出版過英文、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種文本。全書分為“人生 與社會”、“政治與世界”、“哲學與宗教”,共三篇十二章,論及的問題極 為廣泛。兩位作者縱貫古今,橫跨全球,追溯過去,著眼當代,展望未來,從 宇宙天體、生命起源、宗教哲學、道德倫理、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醫療衛生、 環境保護、國民經濟、社會福利、政治製度、領導選擇、軍備競賽、和平戰爭, 一直到未來的世界大同,幾乎探討了人類社會、當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問題, 並對未來世界作了預測和展望,還談了中國在未來世界中的作用。 

池田博士說過“作為將來的一種可能,中國也許會統治全世界 而使其殖民地化”。這有什麽根據呢?現在還有這種可能性嗎? 我的想法是,與其說中國人是有對外推行征服主義野心的民族,不如 說是在本質上希望本國和平與安泰的穩健主義者。實際上,隻要不首先侵 犯中國,中國是從不先發製人的。近代以來,鴉片戰爭、中日戰爭、朝鮮 戰爭以及迄今和中國有關的戰爭,無論哪一次都可以叫作自衛戰爭。 

博士說,中國人的秉性,進入近代以來,已由世界主義變成民族主 義。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然而我認為這種轉變並不意味著是侵略主 義的。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是對鴉片戰爭以來,包括日本在內的外國侵略勢力,作出的不得已的反應。這樣說更好一些。我想所謂民族主義是對外反 應的一個方麵,基本上還是大力推行著世界主義、中華主義。以前中國采 取孤立的外交姿態,一方麵可能是為了革命後需要整頓內部;另一方麵是 所謂中國即世界這種高傲的傳統主義的表現。 湯因比 對於中國的狀況,我基本讚成您剛才的分析。對過去的中 國,拿破侖曾說,“不要喚醒酣睡的巨人”。英國人打敗了拿破侖,馬上 就發動了鴉片戰爭,使中國覺醒了。

一八三九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以來,您說和中國有關的戰爭完全是自衛 戰爭,這是完全對的。然而按中國人的解釋,自衛的意義也包含著想恢複 清朝的鼎盛時期--即乾隆皇帝統治的後半期--帝政中國所達到的國界。 中國圍繞喜馬拉雅高原上很小的一塊領土就跟印度關係決裂。這個地 區本身對中國沒有什麽價值,戰略上也沒什麽意義。盡管如此,我推測對 中國來說,這個地區是有某種象征意義的。因為印度主張的國界是在中國 衰微、無力爭辯的時期由英國決定的。 現在沒有任何征兆表明中國要越過一七九九年即乾隆皇帝逝世當年的 國界進行擴張。

實際上,在阿穆爾河沿岸,最近雖跟蘇聯發生了衝突,但 一點也看不出中國要認真考慮恢複阿穆爾河右岸和烏蘇裏江右岸的廣大地 區。這一地區是從一八五八年到一八六一年期間,中國被迫割讓給俄國 的。但是那裏居民的中國色彩,無論當時或現在都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對外關係中,出現了一些以前中國曆史上 沒有過的新東西。一八三九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占世界一半的東亞是 名副其實的“中華王國”。雖說隻有日本在政治上沒有從屬於中國,但周圍所有國家,也包括日本在內,都在吸取中國文明。從這個意義上可以 說,中國是統治著“天下萬物”。

中國開始和舊大陸西部其他文明的各國民族接觸,是紀元前二世紀的 後半葉。然而在近代西歐衝擊之前對中國給以很大衝擊的隻有一個印度。 而來自印度的衝擊又采取了傳播佛教的和平形式。並且佛教一旦傳入中 國,就被中國化了。這正是從匈奴到滿族這些北方民族幾次征服整個中國 或一部分中國而最後被中國化了的原理是一樣的。 然而,進入十七世紀,代替這些民族而出現的北方的新鄰居俄國人, 中國沒能使其中國化。十六世紀侵略過中國,十九世紀暫時控製過中國的 西歐各民族,也沒被中國化。西歐短時間的統治雖已成為過去,但其影響 至今還存在。像過去來自印度的影響一樣,它想把中國變為信仰非中國的 宗教國。

可是中國已經把佛教中國化了。這次似乎要把共產主義中國化。 然而中國化了的共產主義和中國化了的佛教一樣,會對中華民族的世界觀 和生活方式有很深影響,並會使其有很大的改觀。 一八三九年以前,中國和其他文明世界的關係,除了一個較大的例外 即和平地向佛教改宗,這個來自印度的衝擊外,一般地說都不過是表麵上 的東西,沒什麽重要的。

然而在過去五百年裏,因為西歐各民族想通過向 世界擴張勢力,在技術和經濟方麵把人類統一為一個整體,所以這個以西 方為主導的,本來是在西歐範圍內統一的過程,也把日本和中國引進到新 的全球的文明網中來了。這樣,從一八三九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世界 的結構中,加深了國際關係。今天雖然已經擺脫了西方在軍事上、政治 上、經濟上的統治,但已經無法托故再隱居孤立了。由於西方的衝擊, 世界之於中國,已經從舊大陸的東半部擴展到全球。中國再也不能退回到 東亞孤立的“中華王國”了。 池 田 想一想國際社會中的中國立場,以前那樣推遲恢複北京政 府在聯合國的代表權,硬使中國陷於孤立,責任完全在以美國為首的自由 主義國家。讓中國本身負此責任是沒有道理的。 不管哪個國家多少都有這種傾向,特別是中國,對自己接受席位的性 質極為敏感。

由於戰後四分之一世紀裏遭受到不合理的對待,所以對新獲 得的席位是否正當地評價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是極為重視這一原則 的。 總而言之,中國大概對作為西歐化結果的美蘇兩大強國統治世界,感 到難以忍受。當然法國或者英國對此大概也抱有強烈的反感。然而這些國 家似乎能夠順應現實,采取妥協性外交上的靈活策略。比起這種妥協來, 中國似乎堅持原則的色彩更為強烈。 我們從中國恢複聯合國席位時表現的態度上也能看到,如果不安排好 符合這一原則的席位,中國可能寧作國際社會的孤兒。他們有決心一直等 到獲得正當的評價為止。盡管如此,隨著中國回到國際社會中來,今天對 全世界的動向將會產生很大影響。

湯因比 中國今後在地球人類社會中將要起什麽作用呢?由於西歐 各民族勢力的擴張和暫時的統治所形成的地球人類社會,已經擺脫了這種 統治力量,今後仍會按現在的狀況繼續存在下去。在最近新形成的地球人 類社會中,中國僅僅就停留於三大國、五大國或者更多的強國之一員的地 位嗎?或者成為全世界的“中華王國”,才是今後中國所肩負的使命呢? 這是全人類所關心的事情,特別是與中國毗鄰的蘇聯,和一衣帶水的 鄰國日本最為關心的。美國可以從東亞大陸沿岸和海上諸島撤到關島,再 從夏威夷撤退。一旦需要撤回到北美西海岸,美國和中國之間就可以相隔 整個太平洋。

不過在今天,單純地理上的距離已經沒有什麽重要意義。製 導火箭的發明,使遼闊的太平洋宛如一條小溪那樣狹窄。包括中國在內的 所有國家,相互都在對方的直線射程之內。這就是今天的現實。 因此按我的設想,全人類發展到形成單一社會之時,可能就是實現世 界統一之日。在原子能時代的今天,這種統一靠武力征服--過去把地球上 的廣大部分統一起來的傳統方法--已經難以作到。同時,我所預見的和平 統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軸為中心,不斷結晶擴大起來的。我預感到 這個主軸不在美國、歐洲和蘇聯,而是在東亞。 由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組成的東亞,擁有眾多的人口。這些民族 的活力、勤奮、勇氣、聰明,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毫無遜色。無論從地理 上看,從具有中國文化和佛教這一共同遺產來看,他們都是聯結在一條紐 帶上的。

並且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 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一的本 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這樣的統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絕對要求。中 國人和東亞各民族合作,在被人們認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類統一 的過程中,可能要發揮主導作用,其理由就在這裏。 如果我的推測沒有錯誤,估計世界的統一將在和平中實現。這正是原 子能時代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雖說是中華民族,也並不是在任何時代 都是和平的。戰國時代和古代希臘以及近代歐洲一樣,也有過分裂和抗 爭。然而到漢朝以後,就放棄了戰國時代的好戰精神。漢朝的開國皇帝劉 邦重新完成中國的統一是遠在紀元前二0二年。在這以前,秦始皇的政治 統一是靠武力完成的。因此在他死後出現了地方的國家主義複辟這樣的反動。

漢朝劉邦把中國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從地方分權主義持久地引向了 世界主義。和秦始皇帶有蠱惑和專製性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運用處世才 能完成了這項事業。 將來統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國這位第二個取得更大成功的統一者一 樣,要具有世界主義思想。同時也要有達到最終目的所需的幹練才能。世 界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 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不是在半個舊大陸, 而是在人們能夠居住或交往的整個地球,必定要實現統一的未來政治家的 原始楷模是漢朝的劉邦。這樣的政治家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越南人? 或者朝鮮人? 池 田 從兩千年來保持統一的曆史經驗來看,中國有資格成為實 現統一世界的新主軸。您這一說法,在考慮今後世界問題時,具有極為重 要的啟示。

漢高祖劉邦對中國的重新統一,作為曆史功績是應該給以高度 評價的。 然而從另一方麵看,劉邦的成功,大概不能不說是因為有他的前任秦 始皇的錯誤教訓。就是說,秦始皇的確在確立長期統治體製上失敗了,但 是由於秦始皇用強權把在法律和習慣上地區各異的分散的中國統一起來, 這就使劉邦確立統一的政權成為可能。沒有秦始皇,這一任務要由劉邦自 己去完成,那時劉邦的角色也許就要由別人扮演。

不論怎樣,中國也是用強大武力完成統一的。後來,雖也有由儒教的 倫理和天子這種理念上的象征來維持統一的一麵,但中央政府掌握的軍事 力量一旦削弱時,國內就曾幾次陷於分裂危機。 因此,我想說的是,今後世界統一應走的方向,不是像中國那樣采取 中央集權的作法,可能是要采取各國以平等的立場和資格進行協商這種聯 合的方式。從這種意義上說,與其說哪裏是中心,不如說哪裏表現出先鋒 模範作用。我個人認為歐洲共同體的嚐試,大概能成為這樣的一個楷模。 即或需要時間,我希望還是一定要促其成功,成為全世界的楷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