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企轉移東南亞 成本更高了 |

(2023-10-03 08:01:51) 下一個

中企轉移東南亞,為何成本更高了 | 海斌訪談

第一財經 作者:彭海斌    責編:李娜   2023年10月3日

國內企業紛紛投資東南亞,不過低成本的預期並沒有兌現。雖然泰國、越南等地的工人薪資較國內低,但企業的整體成本卻更高了。

如果不是代工客戶要求,哈爾斯可能永遠不會在泰國建造一座工廠。

哈爾斯是一家總部位於浙江永康,設計製造杯壺的上市公司。哈爾斯建立了自有品牌,但代工海外品牌是其收入主要來源。“客戶非常明確對我們提出了多國采購的需求”,哈爾斯總裁吳子富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中美貿易摩擦之後,類似哈爾斯的情況並不鮮見,國內企業紛紛投資東南亞。不過東南亞低成本的預期並沒有兌現。雖然泰國、越南等地的工人薪資較國內低,但企業的整體成本卻更高了。

不得不做的投資

永康是中國的五金之都,而哈爾斯是其中的佼佼者。

哈爾斯以代工業務起家,後來發展了自己的品牌。根據2022年財報,以銷定產的代工業務占哈爾斯總收入的七成左右。目前哈爾斯在浙江永康市、杭州臨安和安徽蚌埠各有一座工廠。它唯一的海外工廠,落在了泰國羅勇工業園。

近年來國際貿易環境發生劇烈變動,“客戶非常明確對我們提出了多國采購的需求,作為我們公司來講,客戶的收入占這麽大的權重,肯定要響應客戶需求,所以必然要走出去。”吳子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從2018年開始,美國對華貿易摩擦升溫,關稅等貿易壁壘築起,麵向美國出口的中國企業不得不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據記者了解,單就杯壺行業,哈爾斯之外至少有五家企業在東南亞投資了製造基地。

哈爾斯的高管團隊選址的時候,也曾走訪美洲的墨西哥等地,最終選址泰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RCEP協議。RCEP是指《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項協議由東盟發起,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東盟十國共同製定,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哈爾斯泰國製造基地所在的羅勇工業園由中國企業參與開發,裏麵近七成的企業來自中國。

“泰國當地政府雖然服務方麵不像國內(周到),但是它不會有幹涉,整體的環境還是比較穩定的。”吳子富對記者表示,“我們的團隊過去已經將近兩年了,大家除了知道這是不同的國家之外,整個生活、工作環境覺得比較適應了。”

上市公司共進股份則選擇了投資越南。

共進股份主要生產製造網絡通信設備。在貿易摩擦開始之後的第二年,共進股份就在越南設立了全資子公司,隨後投資共4億人民幣拿地建廠。

共進股份董秘賀依朦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貿易摩擦之後海外客戶對供應鏈有所擔心,“所以他們建議我們在海外設工廠”。

共進股份工廠位於越南北部的海防市,占地麵積兩平方公裏的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內。該園區是深圳市政府重點支持、深圳國資打造的海外產業園區。它的開發建設和招商運營者是深越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園區內也聚集了大量的中國企業。

哈爾斯、共進股份等公司的情況顯示,一批中國企業在貿易摩擦中開啟了新一輪國際化,但這種海外投資往往是出於客戶要求。

“現在有逆全球化的趨勢,特別是在貿易全球化方麵是最大的後退。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會導致中國實體經濟在出海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阻礙。但這並不代表全球市場對中國的商品需求真的變弱了。”Airwallex空中雲匯中國區副總裁陳克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地緣政治和貿易摩擦背景下,逼迫中國企業具備全球本地化的能力。”

成本上來了

中國企業投資東南亞之後,往往發現成本更高了。

“我們也麵臨著(泰國)供應鏈成本比國內偏高的問題,無論是原材料,還是人工成本。”吳子富對記者解釋是說:泰國工人的平均薪資水平,比中國杭州臨安的工人薪資水平要低,工作效率也比國內要低。這樣綜合比較下來,泰國人工成本反而上來了。

如果說東南亞的工人熟練程度可以培養,效率可以逐步提高,那麽工廠所需的一些關鍵原材料的成本,可能永遠難以壓降下來。

以保溫杯為例,其核心材料是不鏽鋼。

在哈爾斯的臨安車間,第一財經記者觀察了它為一家日本品牌代工的流水連。一卷不鏽鋼材料,是整個工業流水線的起點,激光切割和焊接、埃斯頓的機械臂等設備配合著人工操作,最終一件毛坯的杯子才能下線。

這一條流水線上的激光切割和焊接機器、機械臂等,基本都可以實現中國本土化生產。不鏽鋼這種原材料,中國更是最大生產國。

根據世界不鏽鋼協會的數據,2022年中國不鏽鋼產量3197萬噸,占全球產量58%;不含中國和韓國在內的亞洲其他國家總體不鏽鋼產量隻有741萬噸。

一座位於杭州臨安的工廠,與一座位於泰國羅勇工業園的工廠,兩者在獲取關鍵設備、原材料的難易程度、成本上,都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泰國與中國在不鏽鋼產量上的巨大差距,根本沒有縮小的可能。

哈爾斯泰國工廠的產品主要是麵向海外市場。據吳子富介紹,目前泰國工廠所需不鏽鋼材料,很大比例還是從中國進口。

“杯壺這種產業集群能力,東南亞的其他國家都不如永康好,因為永康是中國的五金之都,它生產了全球幾乎接近70%的不鏽鋼保溫杯。”吳子富對記者表示。

“海外一些地方目前的優勢,基本上集中在人力成本,但人力成本並不是製造中最大的成本。對於技術型行業來說,勞動力成本可能隻占很小的比例。”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楊鈞對第一財經表示。

寧波英南進出口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李瑩,也有類似感受。她的父輩創設的寧波伊司達集團是中國輕工業和清潔用品十強企業。

“當時風很大,大家都說去東南亞有很好的政策。”李瑩此前曾到東南亞考察,但最終並沒有投資東南亞。“我們自己的調研發現,目前銷量以及行業發展,現在不足以支撐到東南亞設廠。”

她認為在東南亞建廠不僅回報周期非常長,也沒有辦法實現利潤的上漲,或者真的可以降本。

“我們收到非常多客戶的反饋是,他們有一些其他品類的供應商,到東南亞生產三年了。這三年,出廠價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和國內一樣,甚至是更高。”李瑩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所謂的去東南亞可以降本,根本就沒有這個事!”

“寧波的配套設施比較全,現在很多的中國企業都是把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運到東南亞去做包裝的,這裏麵路費、管理成本、損耗,很多錢都浪費在裏麵。”李瑩表示。

中國製造優勢何在

上海魔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CEO王鑫同樣認為,在寧波這樣的城市獲得的產業生態支撐要遠遠好於某個東南亞國家。

寧波作為中國外貿核心城市,政策支持之外,還有很多配套產業鏈,比如物流、財務谘詢、管理谘詢等各個方麵都相對完備。“對我們企業來說,我們不僅需要好的團隊,整個產業的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在寧波一站式的解決我們的資金流、貨物流,以及相關政策方麵的支持,這是一塊DTB(DirectToBuyer)跨境電商很好的土壤。”

王鑫是一位“廠二代”,父輩以製造工廠起家,生產的製冷、西廚餐飲等設備更多是以傳統外貿模式出口到海外。現在,他希望通過跨境電商等途徑畫出一條新的增長曲線。中國製造業生態與亞馬遜等電商平台的結合,相比投資東南亞是更有效率的組合。

一些在中國已經習以為常的基礎設施,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可能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掣肘。

“比如東南亞市場主要的問題是物流履約問題,例如印尼的島嶼很多,物流如何解決?”陳克炎對記者表示。東南亞的物理基礎設施,支付環境等與國內相比還是有很大不同。

越南、泰國等地分流了中國製造產業,但永康五金產業集群、寧波小家電集群等的優勢地位未被動搖。

“中國的產業帶,庫存、海運都有優勢。”楊鈞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認為現在中國產業鏈的突出優勢是敏捷快反,而非低成本。這種快速的反應能力,在電商時代尤其重要。

傳統出口模式下,中國製造類企業難以直接從終端消費者那裏掌握需求信息。美國消費者需要什麽尺寸的家具、德國消費者想要什麽顏色的手機充電寶,這些信息主要掌握在中間的經銷商手裏,後者拿到歐美訂單,再向中國製造商下達采購訂單。

在跨境電商滲透率逐步提升的時期,傳統貿易的中間環節被壓縮了。越來越多的工廠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跳過中間商,通過電商平台直接觸達歐美消費者。

“所以,以前是離顧客近的比較厲害,現在是離供應鏈近的比較厲害。因為消費者的洞察和用戶的需求我都知道,誰可以最快把它做出來,用創新滿足顧客的痛點,這就是最大的能力。”楊鈞表示:“從供給側來講,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品牌出海,是真正的時代洪流。”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掌握生產製造環節是一方麵,企業也希望向微笑曲線兩端爬升,尤其是實現品牌的國際化。“中國企業不做品牌,時間久了很容易被替代掉,品牌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方向。”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嶧對第一財經說:“以前中國的賣家給國外的印象就是低價,我們再回頭看,真正能夠做得久,複購率高的,還是得做品牌。”

王鑫對記者說,未來不大可能在東南亞布局,可能會在北美建立自己的組裝工廠,甚至研發團隊、銷售團隊,希望實現北美的本土化運營。他希望不僅做傳統製造,而是把品牌推向世界,“前提是要做本土化運營,否則很難建立品牌真正的競爭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