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烏克蘭難民瑪爾澤娜(圖片來源:24新聞台)
德國華人:烏克蘭難民的樣子和想象不同
在德國法蘭克福生活的黃先生有一次和烏克蘭難民同行的經曆,去年4月,他在複活節假期前往東歐旅行。從愛沙尼亞前往拉脫維亞的路上,他乘坐的大巴通過兩國邊境,警察在檢查護照時用英文提問:“請烏克蘭公民舉手。”沒想到,基本全車人都舉手了。
黃先生在大巴上遇到的難民(受訪者供圖)
黃先生回憶,當時他驚訝不已,“因為上車以後看到的這些乘客穿著都很體麵、幹淨,一點不像逃難的樣子。”隨後他留意到,旁邊坐著一對烏克蘭夫婦帶著一個20歲左右的男孩,男孩一直在玩手機,手機上顯示的有點像俄語西裏爾字母,那位女士披著一個大頭巾,似乎是烏克蘭的傳統服飾。
“我擔心交談會打擾他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本來想給他們100歐元,但又有點擔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黃先生表示,隨後一些烏克蘭難民在拉脫維亞首都裏加下車,這些難民攜帶的行李很多,據他了解,有的難民直接在這裏安頓,但有的會繼續前往西歐。
黃先生表示,在德國柏林、法蘭克福等大城市,烏克蘭難民從東歐搭乘火車過來後,就會從中央車站分流到各個接收點。他還了解到,許多逃往西歐的烏克蘭難民都是中產階級,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跟西歐人可以銜接,尤其是許多學習計算機等理工科的烏克蘭難民,可以填補德國當地崗位的空缺。因此,德國也有不少難民後續可以獲得工作簽證。
居住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華人羅先生對極目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在加拿大曾多次遇到過烏克蘭難民。加拿大政府對烏克蘭來的難民有專門的安置計劃,去年9月有一次讓他印象很深刻的經曆。
當時他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省會溫尼伯旅行,原本預訂了一家酒店,“突然間收到店主發來一條短信,說由於加拿大政府要安置烏克蘭難民,酒店被緊急征用了三個月”,他隻好急忙又重新預訂了一家酒店。
羅先生收到的酒店短信截圖(受訪者供圖)
羅先生表示,雖然自己訂的酒店被取消了,但他覺得“大家都隻想生存下去,可以體諒”。他表示,自己遇到的一些烏克蘭難民有的接受了加拿大政府的就業幫助,已經重新開始生活,但有一些可能到現在都沒有工作。
一句法語也不會,41歲烏克蘭單親母親踏上法國
41歲的單親媽媽瑪爾澤娜來自烏克蘭一個擁有4萬人口的小鎮,這裏距離基輔僅3公裏。
2022年3月1日晚上,她帶著兩個女兒離開了小鎮。她仍然記得,大量人群聚集在車站前的“世界末日”景象,人們關了燈避免轟炸。
幾天後她到了波蘭,隨後又去了德國,最後於3月5日到了法國巴黎。
瑪爾澤娜從來沒有去過法國,剛到的時候一句法語也不會說。然而,在過去的一年裏,她在網上認識了一名法國人克裏斯托夫,他們戀愛了。
俄烏衝突前,克裏斯托夫曾去烏克蘭看她,她也憧憬著去巴黎,沒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
瑪爾澤娜和女兒們先住在克裏斯托夫的公寓裏,後來就陸續搬了幾次家,被不同的人收留。她曾以為,和平協議會很快達成,然後就能返回烏克蘭,漸漸地,她被迫改變了主意。
去年11月初,她短暫地返回烏克蘭,那裏的一切讓她難以置信,“轟炸已經摧毀了很多地方,一切都停止了,人們生活在停電中,就連做飯或洗衣服,這些最簡單的事情都成了問題。”
但對於祖國烏克蘭的消息,瑪爾澤娜從未放下過,她通過社交媒體,不斷了解烏克蘭發生的事情。
“我現在聽到很多關於烏克蘭政客、寡頭甚至軍隊的腐敗醜聞,民眾曾對這些長期困擾我們國家的問題視而不見。但現在腐敗已經變得不可接受。”瑪爾澤娜擔憂地說。
據法國24新聞台2月20日報道,瑪爾澤娜現在決心在法國重建生活,她在一家醫院找到了一份夜班清潔工的工作,這讓她可以在不中斷法語課的情況下工作。
烏克蘭難民兒童
瑪爾澤娜隻是百萬烏克蘭難民中的一員。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約有600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此外,目前在歐洲申請臨時保護的難民高達480萬,而且實際需要臨時保護的人遠不僅如此。該機構表示烏克蘭難民危機是世界上最大的危機。
難民分散在整個歐洲大陸,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去了更遠的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地。
難留下的西方,回不去的烏克蘭
對於難民的接收國來說,負擔在不斷累積。
難民的到來導致華沙等地的房租飆升,那些沒有家人或朋友的難民幾乎不可能在柏林等熱門城市找到住宿地。去年11月底,波蘭政府宣布,計劃向在波蘭住滿4個月的烏克蘭難民收取一半的食宿費用,收取費用的比例還將上升。
22歲的烏克蘭難民娜塔莉亞·盧卡舍維奇抱怨:“波蘭的生活條件不是很舒服。工資很低,房價卻太高了。我們……有時無法滿足基本需求。”
隨著壓力增大,一些德國城市拒絕接受更多難民,一位德國部長警告說,公眾情緒“有翻倒的危險”。
在新的工作、語言和生活中,所有的難民可能都在思考:是否回家,什麽時候回家?
許多技術難民最終仍未充分就業,語言是一個障礙:例如去年春天抵達波蘭的烏克蘭人中有將近一半根本不會說波蘭語。
古洛茲
35歲的古洛茲曾是基輔的一名教師,她在衝突後逃到了德國,德國在住房、醫療、語言課程和工作許可方麵提供臨時保護和幫助。但她必須努力學習德語和找工作,在德國的生活感覺就像在“月球背麵”上,“我想盡快回到烏克蘭。”
據《今日美國》2月20日報道,聯合國去年9月在43個國家的調查發現,81%的烏克蘭難民希望有一天能返回烏克蘭。
但在曠日持久的衝突影響下,烏克蘭重建國家和經濟的能力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根據國際危機組織的報告,衝突已經摧毀了烏克蘭數百萬個工作崗位,並導致稅收暴跌。世界銀行預測,烏克蘭不斷萎縮的經濟可能會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28歲的米哈伊洛·齊霍夫斯基現在在烏克蘭軍隊服役,他表示,如果衝突現在結束,烏克蘭可能需要10年時間才能從戰火中重建被摧毀的房屋、企業和能源基礎設施。
“沒有人知道未來。”齊霍夫斯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