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到先秦時代上周朝的“中央大學”

(2022-09-16 14:32:47) 下一個

到先秦時代上周朝的“中央大學”,到底要學幾年? 

2020-07-22 11:06

https://www.sohu.com/a/409167656_501367

說中華民族是個早熟的民族,說中國是曆史上悠久的文明古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很早就重視教育傳承,並製定了完備的教育製度,因此中國古代的大學製度,其實是中國文明的一個縮影。

中國古代學校的產生,大概可以追溯到商朝,因為在甲骨文中就有很多教學活動的記載,但是商朝的教育製度已經搞不清楚了。

到了周朝,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教育事業更加發達,正式形成了兩套教育體。一套是周天子的中央王朝的國學,是中央舉辦的大學,相當於現在教育部直屬的985大學。第二種是諸侯國及地方的鄉學,類似於現在的省屬大學。

那麽周朝的中央大學是什麽樣子呢?在周朝大學叫辟雍,設在京城。會圍繞天子的宮殿建設一個建築群,形成一個類似於現在的大學園區。中央最高學府辟雍設在城的西郊,類似一個人工島,四周以水環繞。辟雍的東西南北方向,還有四個附屬學校。東麵的叫東序,主要是學習各種禮儀;西麵的叫瞽宗,主要學習音樂;北麵叫上庠,主要學習國家的典章製度;南麵的叫成均,也是以樂教為主。因為在辟雍的四門,所以又叫四門學。

那麽好的地方,那麽牛的中央大學,我們怎麽才能考上呢?這個難度可就大了去了。因為這個中央大學不考試,而是看你的出身。孔子算是個牛人,他連在地方上個鄉學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去國都上國學了。因為在當時的教育是一種特權,隻有貴族的子弟才有資格。王太子作為儲君,那肯定是優先錄取的。太子十五歲就可以進大學了,其他的世家公子、貴族子弟得多學五年,要到二十歲才能入大學,這些學生被稱為“國子”,絕對是天之驕子。

那麽周朝的大學都學習什麽課程呢?這個挺複雜的,難度也相當大。

大學中的思想政治老師叫做師氏,主要教授三德。所謂的三德就是三種道德價值觀。“一曰至德”,按照今天的教育模式,就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三觀教育。“二曰敏德”,就是教人如何立身做事。“三曰孝德”,就是教育如何成為一個孝順的人。而教具體文化課程的老師叫保氏,主要教授“六藝”,其中“六藝”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禦、六書、九數。看來課程設置是相當複雜。

其中的五禮包括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和嘉禮。主要包括國家祭祀、喪葬禮儀、軍事禮儀、外交禮儀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禮儀,比如婚禮成年禮等。中國是個禮教國家,對禮儀相當重視,孔子就說“不學禮無以立”,你要是不熟練掌握這些禮儀的話,不要說畢不了業,以後在社會上也是寸步難行。

六樂是掌握“雲門”等六種古代歌舞,五射和五禦大概是五種射箭及駕車的技巧,而六書和九數大概就是古文字學和數學的知識。此外,還要學習六種禮儀和各種音樂。總之,看起來周朝的大學課程龐雜,內容量豐富,但偏重實踐和素質教育。特別是五射和五禦,都是軍事技藝,喜歡運動的同學,應該心向往之。

假如你去周朝上中央大學,大概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那麽,周朝的大學到底得上幾年呢?告訴你嚇你一跳,要上九年!這相當於本碩博連讀。

現在大學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對老師不夠尊敬。上課時老師來了,客氣點的,我們站起來鞠躬叫聲老師好,不懂事的我行我素玩手機,在周朝這種無禮的行為絕不允許出現。大學開學時,要由教育主管官員帶著新生向老師敬禮,學生們在老師麵前朗誦《詩經》中的“鹿鳴”“皇皇者華”等三首詩,你要不會背,你大概就會失去以後選調生的的資格,這表明以後你根本不想從事政治,因為這三首詩主要是學習如何從政。

那時候老師的權威地位無與倫比,不認真的學生,隨時可能被老師拿著棍棒痛毆一頓。那時候老師上課也相當素質相當詩意,老師不會照本宣科高談闊論,更不會有奇談怪論。比如孔子就喜歡在他們家杏樹下一邊彈琴一邊上課,不想上課你可以躺在樹下聽鳥叫,隻要你勤於思考勤於回答問題,這就是好學生。

這就是周朝的大學生活,有兩點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九年的學習不容易,且行且珍惜;二是學習禮儀很重要,否則畢業沒人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