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耳朵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前幾天,湖南郴州,通報了一起3歲男童小宇墜樓的新聞。 最初的通告,寫的是小宇和同小區8歲男孩陳某曦一同玩耍,在攀爬17樓窗戶時不慎墜下。 沒幾天,迎來反轉。圖源@澎湃新聞
小宇在救治過程中短暫蘇醒,護士問他怎麽掉下去的。他說,他不是失足墜樓,而是被陳某曦推下去的。隨後,小宇媽媽在網上發布千字長文,才讓人知道,小宇那天經曆了怎樣的恐怖。
事發那天早晨,小宇奶奶像往常一樣帶著孫子出門遛彎。陳某曦看到小宇手上的泡泡機,想要玩,便詢問可不可以。奶奶見這小孩挺有禮貌,就答應了。兩個孩子此前並不認識,玩了一會,陳某曦又問奶奶,可不可以帶弟弟到旁邊玩一下,並用手指了一下,示意就在不遠處。小宇奶奶同意了,特意重複叮囑:“不要走遠了。”
幾分鍾後,卻發現兩人都不見了。奶奶趕緊在小區到處找人,並打電話告知小宇媽媽。同一時間,遠在外地出差的小宇爸爸接到了物業電話,得知:小宇墜樓,生死未卜,已經被120急救中心抬上了救護車。
物業第一時間報警,警察找到陳某曦錄口供。他說,“弟弟是從2樓自己掉下去的”,並帶警察去指認2樓“現場”。
窗台高120厘米,3歲的小宇隻有90厘米,料想應該是很難爬上去的。當天下午,從醫院回來的小宇媽媽又去找了陳某曦,了解事情經過。問他:“怎麽沒有拖著弟弟?”他說:“弟弟太重了,我拖不住啊,我手太滑了,拖不住。”
這次再去“現場”時,發現2樓窗台處多了個凳子,上午警察在時是沒有的。陳某曦指著凳子說,“弟弟就是踩在凳子上爬上窗台的。”了解完情況,所有人都覺得,是小孩子不小心意外墜樓。
直到晚上,三段監控視頻的曝光,才讓無數人脊背發涼。陳某曦在警察麵前作了偽證,對所有人都撒了謊。
第一段,是小區的道路監控,拍到小宇曾在5樓出現過。而醫院診斷他“肺挫傷、閉合性氣胸、縱隔氣腫、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左肩肩頸與肱骨骨折、牙齦斷裂”等渾身重傷,至今沒有脫離生命危險。
且小宇跌落的位置,距離牆壁有2米之遠。
當天郴州下雨,小宇墜落的地麵,被砸出了一個小坑。
通過這些來推斷,他至少是從5樓以上的樓層墜下的。
第二段,是小宇墜樓的大廳監控,拍到陳某曦不止一次地對他進行摔、打、踩、踹。
8歲毆打3歲,小宇無力還手,多次爬起又跌坐在地上,挨著拳打腳踢。
被哭喊聲驚動,一位保潔大叔趕過去拉開兩人。
陳某曦停止毆打,小宇拉著保潔的手,想離開這裏。
然而陳某曦強行從背後環抱著小宇,把他拽進了電梯。
第三段,是電梯內部監控,當時轎廂內有一位女業主。
小宇拉著她的手哭著說要找奶奶,陳某曦卻說:“奶奶有事去了,他是我弟弟,我帶他回家。”
電梯升至23樓開了門,陳某曦強行把小宇抱出電梯。
四分鍾後,他又進入電梯。
小宇多次想跟著進電梯下到1樓找奶奶,卻一次又一次被陳某曦阻止。
期間,他還差點被電梯夾住。
最終,陳某曦一個人乘坐電梯離開23樓。
他下到19樓,出去了2分鍾,又從19樓下到1樓,繼而又返回23樓找到小宇。
最後一段監控,他孤身一人出現在了17樓電梯門口,乘坐電梯下了樓。
不再有小宇的身影。
從23樓到17樓中間,沒有他乘坐電梯的監控,說明這6層樓,他走的樓梯間。
期間他對小宇做了什麽,無人知曉。
看完這些監控,小宇媽媽很震驚。
她去物業和陳某曦的學校了解情況,發現他不止一次有過撒謊和偷竊的行為,被偷的業主還報過警。
學校說他喜歡惹事,經常和同學起衝突,曾勸家長帶孩子去做心理谘詢。
陳某曦的父母帶他去做了智力評估,卻沒把孩子智力落後的評估結果告訴學校,一直瞞著,還是老師詢問心理谘詢師後才知道的。
小宇媽媽質問陳家父母,孩子這樣的情況,為什麽不嚴加看管?
對方隻回了輕飄飄的一句話:“孩子都8歲了,沒必要一直跟著。”
小宇墜樓幾天過去了,陳家人一直沒有聯係過小宇媽媽。
直到知道她去了陳某曦的學校,才發了個微信,說去醫院看看孩子,但拒不承認自家孩子的過錯。
到底是不是陳某曦惡意將小宇從17樓推下,具體真相,警方還在追蹤偵破,我們等待最終通報。
但大堂和電梯間,陳某曦毆打小宇時的狠毒手段、處心積慮撒謊的心思、步步為營的陰暗,大家有目共睹。
自家的孩子做了這麽惡毒的事,作為父母第一反應是包庇、護短,對受害者一句真誠的道歉都沒有,實在叫人氣憤。
聯想起此前陳某曦的偷竊、暴力等種種不妥行為,是不是也同樣如此縱容、不了了之的?
有人相信“性惡論”,但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哪裏來的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裏,父母、家庭有無數次的機會去糾正、規訓TA的錯誤行為,是大人一次次的縱容和嬌慣,才慢慢養成了惡。
知乎裏有個話題,叫“你聽過小孩說的最可怕的話是什麽?”
有人說,他在下副本,遠房親戚家的十歲小孩非要在鍵盤上亂按。
他一遍遍推開孩子,告訴他“離遠點。”
那小孩出去了,轉頭去廚房順了一把水果刀進來,威脅說:
“電腦給我玩,不然我一刀殺了你,我未成年,殺人不犯法!”
他氣急,一腳踹了過去,把刀奪了下來,說了句“滾!”
孩子哭著去告狀,他父母來問,網友如實相告。
結果大人都在指責他,說他“不該和小孩子計較,小孩就是說著玩而已。”
知乎網友@安他非命如是我問
有人說,她在海灘散步,有位老人拖著袋子撿飲料瓶。
一個小孩子喝完了水,老人走上前問能不能把空瓶子給他。
小孩說可以,然後把瓶子扔進了海裏,指著海浪上飄著的瓶子說:
“給你了,你去撿啊!”
身後他的媽媽在誇他:“丟得真遠。”
知乎網友@無憂
有人說,以為自己5歲不到的侄女天生反社會人格,但其實不是。
侄女偷了他過世父親送給母親的珍珠項鏈,他發現後告訴了對方父母,她媽媽剛罵沒幾句,爺爺奶奶就護短說:
“反正不值錢,還回去就沒事了,罵幾句得了。”
沒幾天家庭聚會,侄女又來他家了。
她趁著吃飯間隙偷偷帶著飯桌上的竹簽,用塑料袋蒙住他最愛的貓咪的頭,踩著貓尾巴紮得貓咪慘叫不止。
救了貓後,他強忍著怒氣,看著她奶奶把孩子摟進懷裏供著、哄著。
她爺爺又開口了,說“不就是個貓嗎?沒死就成。”
後來他才知道,侄女早就存了報複他的心思,曾在家裏哭喊著說:
“大伯告狀揭穿她偷項鏈的事情,害我被媽媽罵,所以我就要戳瞎、弄死大伯最喜歡的貓。”
知乎網友@磐石
諾貝爾文學獎威廉·戈爾丁,在著作《蠅王》裏寫了個故事。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群6到12歲的兒童在撤退途中因飛機失事,被困荒島。
島上食物和淡水充足,美好得像亞當和夏娃居住的伊甸園。
起初孩子們身上還帶著文明社會的習慣和印痕,但好景不長,他們發現脫離束縛之後,做什麽都沒有後顧之憂。
有序變成無序,混亂和鬥爭層出不窮,到最後,這群孩子完全墮落成一群嗜血的“野獸”。
他們會因一點點小矛盾引發殺戮,用削尖了的木棍捅死同伴,伊甸園不複存在。
威廉在書中寫道:
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製止,在沒有製度約束、懲罰機製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並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惡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養成的。
8歲他偷竊,你覺得“小孩子不懂事,別計較了。”
10歲他劃車,你覺得“孩子貪玩,原諒他吧。”
14歲他搶劫,你覺得“他隻是圖新鮮模仿電視劇情,不是故意的,再給他一次機會。”
18歲他殺了人,一切都晚了。
他變壞的因,不是“性本惡”,是家庭教育種下的果。
《少年法庭》裏,兩個從頂樓丟石頭的小孩,導致一個讀幼兒園的幼童被砸死。
在眾多的罪惡裏,這樣的案件被視為“意外”,家長沒當回事,負責審判的法官認為是“失誤”,3分鍾就結了案。
他們手拉著手,笑著走出法庭。
十幾年後,那兩個小孩成了強奸犯,輪奸女孩,並拍下照片威脅別人。
當年的熊孩子,一點點變成了披著人皮的惡魔。
你能說,他們背後縱容、漠視、放任他們犯罪的父母,沒有一點關係嗎?
劇中有段擲地有聲的台詞,女法官對參與庭審的父母說:
“對於今天出庭的所有監護人,本庭命你們接受親職教育,你們會在子女所在機構接受課程。
到機構上課時,記得去探視孩子,多關心自己的孩子是如何長大的。
少年們是無法獨自長大的,今天的處分對象雖然是他們,但處分的重擔,監護人們必須共同承擔。”
少年之惡,離不開父母之過。
孩子犯錯之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著他們今後會成為什麽樣的人。
仍記得兩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第一個是重慶網友自述,說一個熊孩子把可樂倒在他的鋼琴鍵盤上,他媽不僅沒讓他道歉,還找借口說:
“我家孩子是好心幫你洗鋼琴呢。”
於是網友壓製住內心的怒火,狠狠誇了一番熊孩子。
被表揚的熊孩子很高興,沒幾天,在商場一家琴行裏,用可樂“洗”了一架60餘萬的三角鋼琴。
另一個發生在衢州,一家書店的店員,在開門營業時發現門縫裏被塞了40塊錢和一張紙條。
上麵寫著:
“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裏偷了四本畫書。本應本人帶著兒子來道歉,但貴店門沒開,錢我給你放在裏麵,對不起。”
一對比,高下立判。
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孩子之間並無不同,區別他們的原因,是教育。
小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大人的行為是小孩的示範。
他們有缺點,不可怕。
可怕的是作為孩子的領路人,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子方法。
有些規矩,該立要立;有些棍棒,該打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