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外科醫生及其他
近年來,澳洲持續收緊移民政策,正常渠道方麵,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的門檻不斷提高;非法偷渡則遭政府高調打擊,船隻一旦被截獲,偷渡者將被全部送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拘押中心,入境後再申請難民拿永居的夢想基本破滅。於是,黑白二道一齊將目光轉向了新西蘭。
到澳洲之前,對新西蘭的了解除了中學地理課本上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外(有羊,有海,南半球,兩個島),就是來自顧城的遺作<<英兒>>了。
2012年4月回國,收拾舊物,翻開封麵,扉頁上有當年字跡尚算娟秀的自書:愚魯者不可讀此書,因其難懂也;意誌不強者不可讀此書,因易受其盎惑也。
猶記93年在貴陽中行某辦事處對公出納的櫃台後,乘著顧客存取款的空隙,艱難地讀<<英兒>>。詩人寫小說,思維跳躍自不必說,更難的部分在於理解或至少了解其價值觀。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小女孩與已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詩人夫妻之間,學識、閱曆、思想深度的距離都是很大的。當年對書中的雷(原型是顧城妻子,謝燁,後喪於詩人斧下)很不以為然,才情洋溢,聰慧能幹,幹嗎要接受一妻一妾的安排?
跳躍性思維加上顧城當時已處半癲狂狀態,要讀慬要跟上是很痛苦的,但詩人文字的精準和感染力令人欲罷不能,盡管字裏行間斧聲霍霍,殺機重重。
移居新西蘭,還要挑偏僻的激流島為家,詩人夫妻的原動力來自對桃花源的向往,但讀<<英兒>>感受不到這種出世的靜怡悠然,體會到的隻是被"悶到爆"的無奈、壓抑和行將噴發。多年以後,與來自新西蘭的同事談起這起案件,她能清晰地記得它在本地造成的轟動,但僅是作為一對華裔夫婦之間的慘劇。出了華語世界,有誰會在意那個殺妻後又自殺的凶手曾經"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呢?
05年5月初到澳洲,四處尋工,參加了一個做房屋按揭貸款銷售的培訓班。做利息計算的練習時,一個上海口音的中年男人完勝。攀談之間,此位仁兄自我介紹曾是上海一醫的外科醫生,89年之前就舉家移民新西蘭。
前外科醫生頭腦靈活,表達清晰,但一提到新西蘭,就變得格外"夾纏不清":
"比起新西蘭,悉尼又髒又亂。"
"新西蘭的種族歧視比悉尼嚴重,那邊白人從歐洲大陸來的比較多,恨蒙古人,黃禍嘛。"
"新西蘭太美了,我們幾乎去過每一個小鎮,釣魚,吃海鮮,空氣好得不得了。"
"把人養起來,但不給你工作。生活就象糖稀一樣。糖稀你懂嗎?就是糖熬化了,粘乎乎的,甩不掉,掙不脫。"
"我為什麽來悉尼?就是覺得糖稀生活沒意思。以前在醫院的同事,去了美國,開始沒我們玩得舒服,直接就去讀醫,很辛苦的。現在人家年薪十幾萬美金。我還是有點後悔了。現在在準備考澳洲的行醫證,一門門來。"
回頭想想,這種糾結叫做"愛恨交織。"八年過去了,希望他行醫證已經到手。
據最近媒體消息,黑道人販子們對顧客的承諾是保證拿新西蘭的身份,但就業基本無望。果真如此,則糖稀仍粘稠,移居須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