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二十世紀初浪漫詩人布汝博(Rupert Brooke,1887-1915) 長得俊美瀟灑,被詩人葉慈形容為“英格蘭最英俊的年輕人”(the handsomest young man in England)。他短暫的27年生命,卻活出了光彩、活到了極限。
布汝博1887年8月3日出生於英格蘭沃裏克郡的拉格比(Rugby, Warwickshire),他父親是那裏的名校 Rugby 中學的校長。布汝博中學畢業後憑獎學金進入劍橋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在那裏結識了當時文學界的精英,成為著名的劍橋知識分子協會“劍橋使徒”(Cambridge Apostles)的成員,開始發表作品。
布汝博1912年在劍橋時,與藝術家 Phyllis Gardner 有一場欲生欲死、綿悱惻的愛情,但Gardner是一個有思想前沿但婚姻觀念卻很傳統的女青年,她想要婚姻,而布汝博卻不願意進入圍城,兩人在短暫而熾熱的相愛之後忍痛分手。
布汝博本人是雙向性取向,因為年輕,所以迷茫,後來在一場涉及詩歌協會其他會員的感情糾紛中陷入危機,得了精神衰弱症,到德國治病;此後開始他的美國和加拿大之旅。回國途中,他決定走遠途經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回國,這位青年才俊一路收割無數藝術家的愛慕。據說他在大溪地滯留時,與一土族女子戀愛,留下一個女兒。
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布汝博成為當時最著名的戰爭詩人,他的十四行詩 The Dead《死者》和 The Soldier 《士兵》為他掙得國際聲譽。布汝博的詩歌被當時任海軍司令的丘吉爾的助手、博學家馬什(Edward Marsh) 所關注,馬什將其引介給丘吉爾,布汝博因此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自衛隊後備軍的成員,代任少尉軍銜。
1915年2月28日,布汝博加入英國海軍地中海部隊,在海上航行時被蚊子叮咬,後皮膚感染,導致敗血症,於1915年4月23日淩晨4:46分在太陽初升的地中海平靜地離開人世,年僅27歲。鑒於艦隊隻能在愛琴海作短暫停留便要開往土耳其的加裏波利(Gallipoli)參與會戰,按照布汝博的遺願,他被安葬在希臘斯基羅斯島(Skyros)上的一片橄欖園裏,墳墓保存至今。
下麵是我個人對《士兵》這首詩歌的理解,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參考。
The Soldier
Rupert Brooke, 1886-1915
If I should die, think only this of me:
That there's some corner of a foreign field
That is for ever England. There shall be
In that rich earth a richer dust concealed;
A dust whom England bore, shaped, made aware,
Gave, once, her flowers to love, her ways to roam,
A body of England's, breathing English air,
Washed by the rivers, blest by suns of home.
And think, this heart, all evil shed away,
A pulse in the eternal mind, no less
Gives somewhere back the thoughts by England given;
Her sights and sounds; dreams happy as her day;
And laughter, learnt of friends; and gentleness,
In hearts at peace, under an English heaven.
從格律上看,這首詩歌是以十四行詩古體形式而寫,上闕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代十四行詩的韻律:a-b-a-b; c-d-c-d;下闕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韻律 e-f-g; e-f-g。
上闋描寫士兵之死以及他的生前經曆(英格蘭之子),他優秀品德的來源(英格蘭母親)。
下闕筆鋒一轉,描寫士兵死後,靈魂被洗淨,死後給天堂所帶去屬於英格蘭的榮耀。
布汝博所生活的時代決定了他詩歌中的沙文主義傾向,但撇開這一點,就不影響我們對這首詩歌在人性層麵上的欣賞。
原詩的用詞雖然簡單,但其含義深刻。以下中文翻譯的重點不在於呈獻它的格律或用詞,而在於將布汝博的原意說明白。
網上有其他翻譯,但我覺得都過於注重語言的表麵,而忽略了這首詩歌準確內涵。我個人認為,詩歌的翻譯不可過度注重每行文字的字數、因為追求這一點而丟失詩歌的原意。以我之遇見,在翻譯英文詩歌時,特別是名著,首先要做到的是準確地呈獻原意,如果可能對仗那很好,但如果做不到對仗,就不必過分強求而失去原意,至少這麽做是對原始作者的尊重(大言不慚地說了半天,也許是因為我的中文功底不夠,所以才找這麽個借口)。
《士兵》
布汝博(Rupert Brooke)
如果有一天我戰死沙場,你要這麽想:
在異國的某一個角落裏,
有一塊土地永遠都是英格蘭,
肥沃的塵土下掩藏著一捧更肥沃的塵土;
它是由英格蘭母親孕育、塑造和培養,
曾愛過她的浪漫春花、在她的山川上倘佯,
這是一尊英格蘭的軀體、曾呼吸著英格蘭的空氣,
在她的河流裏沐浴,在家鄉的陽光下成長。
我死後,這顆心裏所有的不潔都被滌蕩,
與天國那永恒的脈搏息息相關,
就讓我將英格蘭所賜的美好帶去天國吧;
她的音容笑貌、我的快樂時光,
她給予我的笑聲與友誼、還有她的慈愛,
讓我在天國得安寧,給天國帶去一小片英格蘭。
The Soldier by Rupert Brooke Read by Sophie Okonedo as part of Remembering World War performance
, 期待你有更多翻譯, - - 有一首 Danny boy 很像是這首詩的下集- -
我已經說過了,士兵死亡這個行動帶來他的塵土歸地、靈魂升天,這是理解這首詩的基本要素,加之對英格蘭故土的眷念,死後為英格蘭母親掙得榮耀。至於後人對這首詩歌的殖民主義理解,我在下麵已經說過了, 不再重複。
There shall be
In that rich earth a richer dust concealed;
再往後看,A Dust Whom。。。就更加發現,那個Dust 絕不是簡單的塵土。
原翻譯:肥沃的塵土下掩藏著一捧更肥沃的塵土;
應該譯成:在那肥沃的土壤裏埋葬著掩藏著一個深情的靈魂;
注:也許永遠沒有完美的翻譯,沒有人能對其它文化都有像自己母語那麽深的理解。這隻是本人看法而已,絕不是對作者不敬。
現代人對這首詩歌的誤解恰恰在於將它政治化。
不敢苟同您對下篇的理解。我認為第二部分和天國沒有任何關係,不知您的線索從何而來。唯一的可能是“enternal mind”。這裏是維基百科對此詩的定位“This sonnet encompasses the memoirs of a deceased soldier who declares his patriotism to his homeland by declaring that his sacrifice will be the eternal ownership of England of a small portion of land upon which he died.” 完全同意這個定位。也就是說戰士死後,將英倫之風永遠留在了埋葬他的那一方寸土或者是他的犧牲地。所以somewhere與”some corner“指的是他的犧牲地。最後一句的“hearts”是複數,所以不是指士兵本人,所以”讓我在天國得安寧“就不妥。這裏的hearts應該是指他戰鬥過的地方的人民,所以作者有著英倫至上的嫌疑。如果將下半部分還原,我的理解是:
And (I would like you) think, this heart,
(as) A pulse in the eternal mind
(this heart) Gives somewhere back the thoughts by England given;
(this heart gives) Her sights and sounds; dreams happy as her day;
And (it gives) laughter, learnt of friends; and gentleness,
In (those people’s) hearts at peace, (who will be living) under an English heaven.
全詩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給天國帶去英倫之風意義何在呢?顯然與主題不符。但是詩人的愛國主義又太赤裸得過頭,大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如果詩人能活到現在的話,恐怕就得被扣上唯我獨尊與種族主義的的帽子。其原因是詩人還年輕,未經世事曆練才口出狂言,大有英國紳士甲天下的自豪感而已。歡迎指正。
1.關於殖民主義,我個人不以為然,詩人雖然不能擺脫時代的束縛,但這首詩歌更多的是描述詩人對故土的眷念,這是人類共有的情懷,不宜將其疆土化。讀者可以把英格蘭理解成中國、埃及、意大利、烏托邦、子虛烏有的國度,其意義不變。
2. Think only this of me:您的理解和我的理解是一樣的,隻不過用詞不同,至於“我僅願被視作”,從我個人的感受上來說,覺得不夠Personal,而這首詩歌是詩人極其personal的感受。而且,“我僅願被視作”表現不了詩人Pleading的態度,here the poet is making an emotional appeal asking the reader to 'think only this of him.’
3. “Gave, once, her flowers to love”是說英格蘭母親的大地上的鮮花,給詩人去摯愛,而不是由詩人送給他的摯愛,her flowers指的the flowers of England.
4. Gives somewhere back the thoughts by England given,您的理解從字麵上看是準確的,但詩人在這裏強調的是他死後給天國帶去的英格蘭的美德,因為詩人死後去的是天國,而不是世界的四方。
最後要說明的一點是,Brooke 的詩歌,即便是在英語母語的人來說其意義也有爭議,所以你我之間的不同見解實屬自然。Somewhere,指的是 Somewhere in the heaven. He is saying that by dying and going into the Heaven, he is transferring somewhere in the heaven into a place of English characteristics, an English Heaven.
第一行 “think only this of me” 覺得譯成“我僅願被視作” 更合理也更詩歌化。第六行“Gave, once, her flowers to love”譯成“幾曾將她的鮮花獻給摯愛”要比“曾愛過她的浪漫春花”更準確。
最大的異議是對這一句的理解”Gives somewhere back the thoughts by England given“覺得翻成”就讓我將英格蘭所賜的美好帶去天國吧“頗有不妥。這裏的somewhere與第二句的”some corner“指的應該是同一個地方,即是海外之疆土,所以直譯為“這顆完全淨化了的心將英格蘭所賜的思想回贈給某個地方“,所以譯成”將英格蘭的智慧遠播四方”更恰當。一點拙見與作者共享。謝謝文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