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應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的手很好看

(2023-07-13 20:32:02) 下一個

小女兒奧麗維婭天生一張甜嘴兒,總是能講出一些聽得人心耳舒泰的甜言蜜語。這一天,她看著我洗手,忽然就道:“爸爸,你的手真好看!”這馬屁拍得我哈哈笑,雖然明知這個鬼精靈的話沒有什麽邏輯可言,可能就是想哄得我高興再把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給她玩會兒機器磚塊的遊戲而已,卻也忍不住思緒翻飛。

說一個人的手好看,用俗的陳詞濫調無非是:這一雙手就是為彈鋼琴而生的;或者稍微生僻一些:這真是一雙拿手術刀的手呀,也就是“遊刃有餘”的手。這種俗誇俚讚,幾乎讓寫作者都不好意思用在文本中。我年輕的時候,卻也因為手曾收到一份不落窠臼的讚美。

那時還在讀研究生,因為網絡剛剛開始發展,在學校的公告牌係統網站(BBS)上麵經常發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詩句,也因此認識了一批網上文友。年輕有閑的象牙塔裏的學子們還時不時組織網下聚會。有一次,同去的一位學長、名喚老徐的性情中人,喝酒喝得盡興,回校路上就忍不住在路邊“哇“聲一片。看他如此痛苦,同行的我自然輕輕拍他的後背,聊作安慰和幫助。不想第二天,老徐在網上發帖,記敘醉酒一事,特別提及我那“一雙寫詩的手”,看得我如沐春風,忍不住在電腦屏幕前把自己的雙手平攤在鍵盤上看了又看。

“寫詩的手”自然是誇張了,但是小時候在農村自有更形象的說法:有些人的雙手生來是要握筆杆子吃飯的,和一般人要握鋤弄土的務農命運區分開來。大概很少有人預料,二三十年後的今天,現代人已經很少需要握筆杆子,更多時候是在鍵盤上十指翻飛,甚至隻是需要一隻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五六吋的手機屏幕上劃來劃去而已。

中國民間到處都有關於手指上指紋(所謂是否形成一圈一圈閉合的螺狀或者鬥形)預示命運和性格的說法,每個地方的版本還往往有所不同。我記得的老家版本大約如此:“一螺巧,二螺拙,三螺四螺用不著人說,五螺六螺做大官,七螺八螺享清福……”

想想有趣,中國人看手,隻看重頂尖部位的指紋,所謂的“螺”或者“鬥”,外國人則更看重掌心的紋路,所謂的“事業線”“愛情線”和“生命線”之說,也是一般人樂此不疲的話題。這原本大約是無聊至極想出的逗趣之法,卻可以成為人際關係更進一步的“手”段:兩個人要互相看對方的手指指紋手掌形狀,往往要抓住手細細看的。男女朋友至此,算是親密有狀了;同性朋友之間,也接近親密無間了。

二十年前的經典熱門美劇《宋飛正傳》(Seinfeld)有一集是關於手的:一個偶然機會,喬治的手被一個“手探”看中,認為他的手很好看,可以去做手模,比如為名牌手表做廣告。喬治因此對自己的雙手愛不釋“手”,誇張到要一直戴手套來保護它們,周圍的人也因此而對他刮目相看。卻不料有一天,他雙手攤在滾燙的電熨鬥上,從此前功盡棄。

這個電視劇集裏還有一集是關於女人之手的。傑瑞和一為叫姬麗安的女士交往,女士各樣都好,就是一雙手大而有力,被傑瑞認為長了一雙“男人的手”。姬麗安的雙手在撕麵包、剝龍蝦和開啤酒瓶方麵顯出駭人的男人力度,看得傑瑞膽戰心驚,最終因為“手”而和她分手。每每重看這一集電視,都讓我捧腹大笑乃至拍手稱快。

中國故事裏,要數荊軻的“但愛其手”給我印象最深刻。故事說是太子丹和荊軻喝酒時,請美人彈琴助興。荊軻說彈琴美女的手甚是好看,“但愛其手耳”。於是太子丹就令人砍下美女的兩隻手,還裝在玉盤中鄭重其事地送給荊軻作禮物……這樣的故事不知真假,但讓人毛骨悚然是真的,知乎上甚至還有對於太子丹和荊軻之間這場互動背後的深層次人格和心理解析。

最近看脫口秀,一位女選手說,既然手紋就可以識別一個人,我們以後是不是可以擯棄看人先看臉的陳腐做法,而是以手代臉,這樣很多臉不上鏡的人可以避免容貌焦慮。一笑之餘,卻也想起如今常常聽到的另一個說法:“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想想頗有道理,看看多少女士的雙手在護手霜精心嗬護之外,還需要各色塗指甲油和各種戒指的裝飾,就知道她們對於雙手的重視程度了。據說,如今敢於“素手朝天”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當然,在性別差異日益縮小的現代社會,看到很多時尚男士也把自己的手當作第二張臉來看待,是一點都不用奇怪了。

前不久,調音師又來家裏調鋼琴。他一邊對裸露的琴鍵敲敲打打,一邊與我閑聊,告訴我他是上海人,他太太出國前是個眼科醫生。我腦中一時靈感乍現,笑道:“你們夫妻倆都是靠手吃飯:做的都是手藝活,都屬於心靈手巧的人呀!”調音師聽得十分受用,調完琴,還正襟危坐地彈了一曲《黃河大合唱》,向我們展示他很能幹的雙手:不僅可以調琴,彈琴也是一把好手呢。

有時覺得自己笨嘴拙舌,不曉得誇人。如今卻從女兒這裏得到靈感,又從調琴師這裏得到鼓勵,時不時活學活用一番。比如一位文友最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文章後麵留言點讚,又特別強調她是“手工點讚”,而不是用一個現成的表情符號。我立刻回了一句:“你的手很好看!”不曉得她因此高興了沒有,我倒是為這自以為是的回答樂嗬了老半天。

(原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華文作品”版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