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樹

(2023-07-13 20:27:09) 下一個

疫情至今,漸漸也習慣了混合型上班模式:每周有三天要去公司,其餘兩天可以在家。這周在家上班的時候,在臥室的電腦桌前枯坐久了,就轉頭看窗外。不經意間,那一棵大橡樹的樹尖上,已經變出了紅葉和黃葉;風吹過,青黃相接紅綠互襯的樹葉們翩翩擺擺,仿佛在絮絮私語到底是夏裝還是秋裝的顏色更好看些。

細想起來,這可聲可色的一棵樹,確在疫情期間帶給我不可比擬的撫慰。於我而言,說是在家上班,其實是在臥室上班。臥室雖然不小,但還是極有限的空間,從一端走到另一端,不過是十幾步的距離。但這有限的空間裏,也有我喜歡的大窗戶,而窗外這棵引頸可目的橡樹,就是疫情這兩年多裏最常見、最會提醒我四季變化、日月變遷的一個朋友。

這棵樹不是最早通知春天到來的植物:往往要到了四月底乃至五月初,等春寒料峭裏萬木爭春的熱鬧勁兒過了,它才無比穩重又無比確定地告訴我們春天來了。一枝一枝的樹芽子爆出來,起初是嫩綠裏透著絨黃的小葉球,然後像初生的嬰兒張眼展眉,又像一隻孵出的小鳥伸翅踢腿,不過一兩周的工夫,就是一樹活潑的春綠。這棵橡樹也會開花,不起眼的顆粒狀淡黃色花蕾一串串地如同流蘇垂下來,往往比新葉還要長,也可以像毛毛蟲一樣令太太恐怖,或者讓我這種過敏患者見之色變。有什麽辦法呢,即使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個性,縱使有時候並不能令所有人愉悅?

一樹的葉子,會演魔術一般在一兩周裏變長變寬發綠發亮,飛快地宣布夏天的到來。這棵樹主幹筆直,不歪不斜,一年一年地越發見其壯實。到了一人多高處,旁枝斜逸,縱橫交錯,夏日的驕陽下,如傘如冠,造就這條街上不多見的一片蔭涼。不僅各種小動物們喜歡它,鄰居們有時都搶著要把車暫停在這棵樹下。暴風雨驟起的天氣裏,這棵樹用盡它全身的力氣舞動枝幹翻飛葉片,讓站在窗前的我見識自然界的巨大抓馬。

到了秋天,色彩抓馬開始登場,滿樹葉子經曆從燦黃到金黃再到棕黃的神奇演變,晴朗的日子裏,表現出油畫一般的特質,而樹下也常落滿一地橡果吸引鬆鼠和小朋友的關注。大雪紛飛的冬天,這棵樹又常變身成為蒼茫天地裏的一幀炭黑素描,孤立而堅韌,不畏風寒的氣質讓躲在溫室中的我自愧不如。去年冬天碰到一次霧凇天氣,又因這棵樹而在家門口賞得多年不見的玉樹瓊枝之美景,比起當年初次在黑龍江大慶看到的霧凇景致,卻算全不費工夫了。

我當然也不是這棵橡樹唯一的朋友。兩三隻鬆鼠常年把它當作嬉戲的樂園:它們不僅在地上和枝上尋搶橡果,也會在主幹和粗枝上追逐,有時更在樹梢表演蕩秋千或者蹦極的冒險遊戲,看得我兀自驚乍。小鳥們也喜歡到這棵橡樹家裏做客:有時是兩隻談戀愛的藍鬆鴉,有時是一隻不知是驕傲還是憤怒的紅衣主教(北美紅雀),或者是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去年初冬,樹葉落盡之際,忽然看見朝西的一根大樹枝上掛出一隻橢長的灰色燈籠;再仔細了看,居然是一隻龐然蜂窩。想來是橡樹下那一叢每到九十月就怒放的野菊花吸引了不少蜜蜂來,而蜜蜂們又就地取材,把蜂巢建在了幾尺之隔的橡樹枝幹上,倒是省了它們好些通勤的辛苦。今夏北美多蟬,就又體驗了一次被蟬鳴膩煩的日子。到了九月底,還有一種不知名的蟬類昆蟲,每晚都在這棵樹上嘶嚎。太太不勝其煩,有一晚甚至跑到樹下去搖動樹枝,終讓它“噤若寒蟬”。隻不知橡樹先生有沒有煩膩過這不知安靜的朋友,又或者暗笑過太太的氣急敗壞。

植物學知識匱乏的我們,其實並不知道應該叫他橡樹先生,還是叫她橡樹小姐。最初,我們幾乎以為這棵樹是楓樹,後來才弄清楚它其實是一棵橡樹。這棵樹長得身材挺拔,已經長到十幾米高,雖然離“參天”還有些距離,但也因此更有尋常家樹的味道。這棵樹又幾乎是門口這條街上碩果僅存的一棵大樹。街上大概有二十戶人家,每戶都把臨近街道的大樹砍光(隻留下或者再種上小株的觀賞性花樹),因為樹根交錯盤結,常常破壞地麵;又因為夏雨冬雪,造成的破壞也可能很嚇人。如此,這棵橡樹在這條叫道卡斯的街上就更有獨樹一幟的氣概。

去年初夏,丈母娘處理了橡樹身上一些低垂的枝幹,包括鋸斷一枝頗粗的分幹。令人驚奇的是,被鋸的斷麵,居然滲出血紅的液汁,讓我們大惑不解,隻能作“樹猶如此”的感歎。

說起橡樹,其實最不能忘的是詩人舒婷的名作《致橡樹》,裏麵有這樣的句子:“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聯想到自己更早時候因為疫情居家、幾乎天天麵對這棵樹、和它一起經曆各種季節與天氣的日子,倒越發覺得這詩的好處了。近日在朋友的文章看到橡樹可以活到幾百歲、甚至上千歲的文字,忽然令我對窗前這位樹朋友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

想來,窗前有樹是好的,心裏有樹更是好的。倒想起“有書”和“有數”這樣的詞匯。“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書自然是好的。很久之前,跟一位相近的朋友聊天,記得他提醒我提防什麽人或者事,殷殷切切;我說了一句“我心裏有數”。如今想去,這“有數”,竟是像“有樹”、乃至“有書”一樣,可以給人微小的、卻又不可或缺的人生慰藉。在疫情年代裏,這小小的慰藉,更是可詩可文的小確幸。

(原發於《世界日報》“家園小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