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平常周日的日常和非常:買槍和買菜

(2020-03-27 09:22:11) 下一個

一個平常周日的日常和非常

(首發於公眾號“二湘的九維空間”)

算起來,這已經是在家上班的第三個星期天。

本來,每個星期天都是忙碌不堪的中年生活。一早八點多就得把兩個男生送去上籃球課,等他們上籃球課的一個多小時裏,我會在同一棟建築樓上的一家健身館做一點運動。

這個星期天早上,因為八點半的籃球課取消,健身館也響應州政府的號召而暫時關閉,我的運動時間變成了睡懶覺時間。但還想再懶一會兒的時候,就被太太催促著起床出門,因她計劃了更重要的事情。

 

買槍

 

自從美國疫情爆發,在美華人的焦慮更甚一層,那就是對於疫情可能帶來的動亂和搶劫,很多華人家庭備有槍支,這兩周裏各地還組織起各種SOS微信群,目的就是互助互救。

美國的槍支文化盛行,近年來大型槍殺案屢有發生,因此控槍問題曆來也是各路政治家爭論的焦點。我們對槍並不感冒,一來對打獵或者純粹的射擊遊戲沒有興趣,二來也當然是因為從沒覺得所居環境不安全到需要配備槍支的程度。

但這次疫情爆發以來,華人社區害怕疫情引發動亂,更怕因為新冠病毒首先在中國流行而引起反華情緒,許多人未雨綢繆地買槍囤子彈,怕的是萬一需要用極端方式保衛家人和財產安全。

我是無知者無畏,因為不怎麽認識有槍人士,並不覺得危機近在眼前。太太認識幾個有槍的朋友,於是天天心有戚戚。上個周末,她一人跑到附近的槍店去打探,卻聽說槍支早已售罄的消息,焦慮的心思因此更深一層。後來經她朋友的介紹,這個星期說有人可以轉讓一把不需要申請執照的散彈槍給我們,但必須去槍行去做過戶手續。

吃過早飯,我們就出門去東邊鎮上的槍行。今天大街上的車輛要比往日稀少,想來因為今晚八點紐約全州實行居家令,很多人已經開始“按兵不動”了。大路兩邊的商家也多是門前冷落鞍馬稀,以前去過的一家超市的停車場上還有些車流,緊鄰著的一個徒步公園入口處也幾乎停滿車輛。一路上看到電子牌告示,紛紛寫著“在家隔離,停止傳播,拯救生命,平緩曲線”之類的良言警句,想去多少應該有一些觸目驚心的效果。

不一會兒到了鄰鎮,太太說槍行到了。我舉頭一看,並不見明顯的圖形或者文字標誌。按著她的所指,看見這家店的招牌,居然是叫“營地運動商店”(Camp-Site Sport Shop),可以說很有迷惑性。槍店門口有五六個人排著鬆散的隊隊伍,保持著政府建議的社交距離。有十幾個車位的停車場也幾乎滿滿當當,一輛大卡出來,我們才能見縫插針地停下車。

下了車環顧四周,排隊的人多是不戴口罩的老外,也有一個戴了口罩的年輕亞裔排在隊尾。和我們接洽的法蘭克(化名)走過來,打了招呼:非常時期,大家隻是隔著三四部的距離點頭、微笑和寒暄。法蘭克指著槍店門口的粉筆寫的告示牌,提醒我們槍店已經暫時終止了槍支過戶手續的業務。

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拿著小本本在門口和新來的客人交談,大約是提前問詢他們此行的目的等等。我問法蘭克槍店早已售罄為什麽還有人在門口排隊,法蘭克說這些人很可能早就定了槍支或者子彈,現在隻是來取貨。

我們又跟那位工作人員求證了黑板上的消息,小哥說確實如此,至於何時再開是過戶業務,目前尚無定論。我們攤手歎氣,一籌莫展。要在平時,我倒想進槍店看看到底是什麽樣的光景。今天看門口這架勢,自然是不可能了,雖然有點遺憾,我心裏卻又有點如釋重負。我們謝了法蘭克,各自上車。離開時候,又看見兩個亞裔開車進來。

買菜

 

回來路上,因想起一周不曾買菜,我們就討論去哪裏買菜問題。因為新冠肺炎最早在中國爆發,我們近期已經有意識地避免去華人聚集的法拉盛以及相關超市。但現在新冠病毒在紐約州遍地開花,連我們隻有130多萬人口的拿騷郡也已經有5000例左右的確證(截至3月27日中午),高達千分之四的比例,實在是讓人心惶惶。唯一讓人稍微安心的是我們學區小鎮,目前隻有兩例相關確診,因此華人都說本地的一家叫“最好市場”的超市或許最安全。

“最好市場”離我們家很近,我有時直接散步過去買一些麵包之類。但上個周五去時,超市裏卻大排長龍,讓我計劃的20分鍾購物時間足足拖了將近一個小時,想起來還心有顧慮。另一個問題就是“最好市場”畢竟是老外超市,一來沒有很多中國菜蔬食品,二來顧客裏美國人居多,而美國人不戴口罩還是當前常態。因聽說稍遠一點的華人超市收銀員都已經戴上口罩和護目鏡,我們最終決定舍近求遠,去這家華人超市做紐約停擺前的一次購物。

這家華人超市的生日看上去還不錯,停車場上車輛頗多,門口特別提示大家使用商場提供的一次性手套,另外又特別說明疫情期間超市不接受退貨以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超市裏物品豐富,少數菜蔬價格感覺比平常略貴,但也有降價的商品。

超市裏的顧客大多數是華裔。人流絡繹,但大家有意識地保持著距離。每個人的眼神都嚴肅而又警惕:因為大部分都戴著口罩,很難觀察到每個人的全貌表情。偶爾有一兩個熟人相遇,停下來說話,但遠遠不是平常超市裏人聲嘈雜的狀態。魚肉的櫃台前麵,大家也自覺排隊,同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出口地方,放了不少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因為家裏口罩不多,我拿了一盒口罩看看,太太卻說“看上去是三無產品的一次性口罩”,而且一盒需要45美元(目測不到50隻),我也隻好作罷。

 

網課

中午是簡易午餐,因為孩子們下午一點半就要開始中文學校的網課。海外華人二代的中文教育是個大課題,也是個大難題。有人說全球海外華人家庭周末兩天都有半天是貢獻給了中文學校和中文學習,還有人進步吐槽說:“而且,學習的效果很差!”此屬題外話,暫且不表。

孩子們中文學校的網課也進入第三周。在武漢還是世界疫情中心的時候,紐約這邊的華人已經風聲鶴唳,中文學校也十分小心地停課兩三次,連原定的慶祝春節的活動也取消,並試驗了一次網上教學。

不想一個月過去,大家的神經剛剛有點小放鬆,歐洲的壞消息就不斷傳來,然後紐約在過去的兩周也飛快成為世界疫情的新戰場。中文學校在實體教室上了兩次課之後,也隻好再一次全麵進入網課模式。

進入網課模式的不僅是中文學校,三個孩子的繪畫、鋼琴和小提琴課程也與時俱進,采用網上教學模式,以避免人際傳播或者感染病毒的風險。隻有他們的籃球課、網球課和遊泳課等運動項目,隻能暫時進入全麵休止狀態。可惜的是老大所在的年級籃球隊本已進入學區聯盟的季後賽,卻因為疫情爆發嘎然而止。老二的小學網課伊始,體育老師倒是給了一張單子,讓小朋友記錄自己每天做了什麽運動,諸如騎車、散步、俯臥撐之類,要求一個星期得有兩個小時的運動。

我們家三個小孩都在中文學校讀書。好在是周末,我在家不需要上班,家中電腦、學校配備的電腦和手機等等,加起來也還夠用,每人一個房間也多少能減少一點幹擾。我則不免要跑來跑去,保證每個人至少能學一點東西。尤其是不到五歲的妹妹,一轉眼,她就離開手機屏幕,去跟自己的洋娃娃說話了。

 

晚餐

今天的晚飯我負責。因為害怕超市關門,我在一周前訂了一家網購,他們在周五就把東西送過來了。他們和其它網購不同的地方在於:根據客戶需要送兩到三餐的食材和菜譜,讓客戶可以在三十分鍾到一小時內準備好一頓看上去還不錯、營養也頗豐盛的晚餐。

九歲的小兒子對做飯感興趣,前天幫我按照菜譜做了意大利麵條,今天更對菜譜上的墨西哥豬肉卷表達了垂涎欲滴的期盼。他幫我打下手,把一顆青椒切成碎粒。我本來有心按照菜譜一步一步做,漸漸不耐煩,最後把豬肉末、西紅柿、洋蔥、青椒和cheese等等一起放在鍋裏,且燒且炒了一大盤。

十二個墨西哥卷餅,小兒子最終吃了四個半,還咂舌抹嘴地表示可以再吃點。快五歲的妹妹看見盤中的洋蔥,眼淚就吧嗒吧嗒地掉下來,以絕食威脅。我們勸也沒用,哄也沒用。

我最後惱羞成怒,威脅要她出門罰站,又說“現在外麵可是有新冠病毒的哦!”這下子不得了,她抽抽噎噎,哭得更是梨花帶雨,叫我又心疼又愧疚,隻好又摟著她賠不是。姥姥看不下去,又給她單獨做了海帶絲裹著榨菜的米飯卷。

 

看碟

 
等到晚上十點多鍾,三個小孩都已經睡下了,自己想起來兩周前從圖書館借回來的碟片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還沒有看完。白天他們網課後,倒是忙裏偷閑地看了第一集,
原來是講述“佛雷德家的”(Offred)怎麽暫時逃出吉列德(Gilead)政權的各種魔爪掌
控的故事。幾乎算有趣的是,發明“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製藥公司也
叫這個名字,大概源於這個詞在聖經裏的原意。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第二集開始同時聚焦於另一個派生的女角、女同性戀者艾米莉
被貶為Unwoman之後在有毒工場的勞動場景,並閃回她的前世今生。去年讀了《使女的故
事》原著小說,今年買了續集《見證》(The Testaments),但到現在也還隻是看了開頭
幾章。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這本小說充滿驚心動魄的想象,被某些評論家歸類為“社會科幻小
說”(Social Science Fiction)。讀原著,看改編的電視劇,常常遭遇觸目驚心的文字
細節和因此衍生的圖像與畫麵。
第二季第一集裏麵,一群使女因為“佛雷德家的”逃走而受懲罰,在大雨中跪在地上祈
禱,不停地感恩“他”。從上而下的鏡頭裏,白色大雨如箭般射向白帽紅衣的使女們圍成
的、逐漸遠到渺小的人圈,藝術的感染力就又冷又硬地穿透人心。

作者阿特伍德曾經提到:小說裏的每一個事件都曾在人類曆史上某時某地某些人群中發
生。在這個動蕩的世界和時期,想及華人社群麵對疫情和其它後果的擔憂乃至恐懼,我們
往往也隻能準備心懷最壞的恐懼,而同時抱有最好的期望。
因疫情肆虐而在家上班的日子裏,省下來的通勤時間,也許我至少可以實現看完一本書和
一部電視劇的簡單願望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人的俗話:槍就象降落傘,如果需要的時候沒有,就永遠也不需要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