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鴿溪山莊—72—壁爐的溫暖

(2017-12-25 14:36:10) 下一個

壁爐的溫暖 

開放式的壁爐很多,但我卻從未見過有比鴿溪的壁爐更難看的,還有壁爐牆的綠色。

終於,我決定用柴爐把這個壁爐換掉。

柴爐不比開放式壁爐美觀,但其熱效率要高很多。市麵上柴爐價格昂貴,動輒幾百甚至上千英鎊。獵友Mick的機修店兼售一些二手雜貨,從他的店裏我淘到一個“二手”,卻是從未用過的新柴爐。因柴爐外觀老式,銷售不暢,於是轉手成了舊貨。

Stuart是Mick的好友。沒想到,在我正打算找車運柴爐時,Stuart開著他的老吉普把爐子送了過來。

柴爐鑄鐵製造,異常沉重。我不知道這家夥是怎樣把這二三百斤的鐵疙瘩抬上車的。

“Mick有夥計,幾個人抬上來的。”

毀掉一件物品總是比建造容易。我砸掉磚塊,撬出壁爐。擴大壁爐穴時卻無法把支撐牆體的彈簧鋼板卸掉。百般無奈,我隻能手工將鋼板從兩側鋸開,再重新裝在新的支撐麵。洋鬼子的鋼材極硬,即便使用台鑽也無法成孔,我隻能在支撐麵牆上準確測距後預鑽螺釘孔,在鋼板兩端以螺釘加墊片的方式,將鋼板完成支撐。

清潔煙道,打好石質地麵,重新調整並固定爐前石板,做好煙道穹頂並預製導煙管孔,裝好導煙管,連接柴爐,用耐火水泥密封邊隙,於是壁爐建成。

簡述這些工序毫無趣味,實施時卻磚石飛濺,灰土飛揚。一時間,民工灰頭土臉,蓬頭垢麵,盡顯民工本色。

壁爐的外飾多種多樣,很多十分精致。民工身居低端,本性粗糙,於是這壁爐的裝飾和溫暖,也應該是粗糙的。

攪拌砂子水泥永遠是民工本行。我從收集的石塊中選出合適的石料,砌出邊飾。在其上固定一條百年橡木,於是壁爐便有了粗糙的模樣。

綠色於草木,養眼,但於牆,卻礙眼。我用棕色將其遮掩。刷牆時我在想,在未來,我或許可以把一對樹杈樣的鹿角飾在壁爐之上。

此圖片摘自網絡,感謝!

柴爐的溫暖是開放式壁爐無法比擬的。開放式壁爐70%以上的熱量會隨著煙道排走,而柴爐被加熱後,對流和輻射產生的熱量會很快讓房間,甚至房屋溫暖。

由於火焰會帶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這種溫暖是愜意的。人們可以想象,如果在幽燈暗暗的客廳,擺上鮮花,燃上紅燭,然後坐在爐前,一曲輕音,一杯紅酒,看著爐中閃爍的火焰,人們會想些什麽?

我想,人們那時所想的,大概與壁爐無關。

真會浪漫,或許有人這樣說。

我不置可否。

如果說浪漫是一份情懷,我卻無法讓這份浪漫陪在身邊。對於我,這種虛幻的浪漫隻能送給女人,似乎與己無關。

我想說,對於很多人,浪漫是與狼共舞。但對於我這樣的孤狼,浪漫,卻不如一份能夠給與的溫暖。

我曾在冬的時節走進大雪紛飛的森林,在狂風呼嘯的午夜,寒冷的帳篷被點滴的燭光沁浸,我珍惜著燭火帶來的溫暖。那時,我在想,新年的鍾聲一定在遙遠的地方鳴響。

我也曾在高高的雪山上守著漫漫長夜。那時,圍在雪崩的轟鳴,孤獨在燭光下的我在幻想著溫暖。

在那些時刻,麵對燭光,麵對寒冷,有誰會對我說,那是浪漫?

情懷依舊,但能夠屬於自己的浪漫已經很遙遠了。走在世界另一端的我,隻能把一懷浪漫默默燃盡,去化作一份能讓自己觸摸的溫暖。

人生的歲月是有定數的,情懷中的浪漫也一樣。

做壁爐,其實便是對溫暖的向往。我在想著往事,想著溫暖。溫暖是一份感受。很多時候卻與溫度無關。

我在想著那些自己曾經舍身幫助並提供溫暖的人。我要感謝他們。因為一些人,讓我知道了何謂溫情;而另一些人,讓我知道了為何要遠離人群,出離世間。

院落的樹葉已經落盡了。我在樹下收集一些落木,拿進屋來。這些枯枝看似無用,卻可給我帶來溫暖。

我把發動機故障的鏈鋸修好,啟動起來。一時間後院木屑飛舞。我把一些朽木,連同那些伐下的雜樹和裝修拆下的殘窗木框鋸成劈柴,存放在門外的煤箱。

世界在回轉。我回到了洞穴中的生活。

我想,如果能夠再次回到茹毛飲血的時代,我的洞窟裏,一定會有很多越冬的食物和木柴,那裏或許會有自己的女人,但一定會有老人,也一定會很溫暖。

我想起了遙遠的狼。狼是世界上會攜老護幼的生靈,懂得溫情和溫暖,卻喜歡遊蕩在寒冷的北方。

當河穀落雪的時候,我燃起了壁爐。

溫暖,在眼前蕩漾開來。我聽著燃柴的聲音,望著閃爍的爐火,沒有紅燭,沒有鮮花,沒有紅酒,但的確在想著什麽。

我走去廚房,拿來幾塊冰涼的,吃剩的地瓜,放在了爐台上。

感謝!

 

音樂:September Remembered, Johannes Linstea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