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取消學區房?美國K-12教育有大動作

(2017-03-17 16:18:55) 下一個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開始著手對教育製度的改革,而他跨出的第一步是任命了安利集團聯合創始人理查德·德沃斯的女兒、身價高達51億美元(高於特朗普的37億美元)的貝特西·德沃斯(Betsy DeVos)作為新任的教育部部長。

貝特西·德沃斯是誰?

一位億萬富翁,一路讀私立學校長大的豪門之後,一個在教育體製外倡導教育改革的慈善家。她倡導自由擇校,與特朗普的擇校主張(school choice)不謀而合。她曾因大力主張學券製度在密歇根聲名大噪。也就是將現有撥給公立學校的學費,發到每一個學齡兒童手中。孩子父母拿著學券去給孩子找好學校。這樣,逼使公立學校不斷創新,以優質的教育來吸引學生。

那麽徳沃斯的教育理念核心是什麽?就是取消現有的學區概念,讓孩子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

有趣的是,這次任命引發了美國華人的集體恐慌,類似於“美國新教育部長上台,學區房白買了”的標題在網絡上甚囂塵上。一個官員的任命竟然會間接地影響美國學區房,這似乎隻有在美國才會出現。

那麽學區房到底是什麽?貝特西的上任和學區房有什麽關係?所謂的恐慌是否真的煞有其事?

一次任命,公立學校遭到衝擊

這次特朗普的官員任命,是一個試圖改革美國K-12教育製度的信號。

在美國,有一種說法叫“以稅養學區”。美國的公立中小學公共教育完全免費,從學校的基礎建設、教學設備再到師資和校車服務無一不需要花大錢,但聯邦政府卻隻提供總開支中的10%左右,州政府負擔50%左右的經費,餘下經費則由地方政府和學區籌措,也就是俗稱的“學區製”。

羊毛出在羊身上,無論是州政府還是地方政府的教育開支都嚴重依賴房產稅。也就是說,同一棟房產的主人要向所在地的州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以房產的估價為基礎繳納房產稅。房價越高要繳納的房產稅就越多。因此,學區學校的教育質量,其實是居住在學區內的家庭直接出錢買單。

一個好的公立學校所在的學區往往比較受歡迎,而重視教育的美國家庭也會選擇在教育環境偏好的學區買房,也就是“學區房”。這會導致擁有優質學區的房價普遍較高,買房競爭激烈。

對於華人來說,在眾多的房產購買因素中學區房一定是列在前麵的考慮因素。這可能和華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有關。古有“孟母三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因此,學區房被認為是有增值潛力和保值能力的房產。

一直以來,美國華人區的房價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正是因為這些區域多是公立學校評分9分以上的好學區。重視教育投資的華人不惜重金在這些好地段為孩子“預購”一個公立學校的學位,現在看來似乎不再一勞永逸。

但這次新教育部部長貝特西德沃斯的上任,被許多媒體認為是改變學區房命運的轉折點。

貝特西的身份很特殊,她不僅僅是一位知名的商人,還是推動“擇校製”的重要領頭人。“擇校製”,顧名思義,就是讓K-12的學生能夠在公立學校這個選擇之外,可以就讀於私立學校。私立學校是脫離於公立學校的靈一套教育係統,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考試製度等等,不過它需要收取高昂的學費,每年的學費從3W美元至6W美元不等,所以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大多出自富豪之家或上層階級。

貝特西一直提倡教育市場化,讓私有機構掌管學校的教育,取消學區概念,讓學生自由擇校。過去的十多年裏,貝特西一直在密歇根州通過經濟資助的方式推行她的想法。目前來看,短時間內貝特西會提出“擇校製”的相關法案,撥出一部分公立學校的資金作為學券,交給想要就讀於私立學校的學生手上。

而貝特西的這一想法和特朗普不謀而合。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就提出要設立200億美元的教育學券,用作補助學生自由擇校。此次任命,也讓這個想法有了訴諸現實的可能。

學區房降價?這話為時過早

擇校製對教育是好是壞,小編暫不做評論。從理論上講,一旦關於擇校製的相關法案被通過,學區房的房價確實有可能受到影響。但類似於“教育部長上任,學區房白買”的標語確實有些危言聳聽。

首先,目前關於擇校製的新法案尚未見蹤影。即使方案被提出,從審核、投票、通過等一係列過程也需要等待漫長的時間。畢竟,這牽涉到了美國整個教育資金的分布問題,並不是一個教育部長或者一任總統就能改變的。

在美國國會裏,反對擇校製的聲音此起彼伏。打頭陣的就是民主黨派人士。他們認為此舉會破壞美國的公立學校製度,公立學校近兩年的資金支持本身就不太充裕,如果調出200億美金用作支持私立學校,這會惡化公立學校的教育環境。

不單單是民主黨,許多共和黨議員也對擇校製表示懷疑。擇校製或許會對城市裏的教育選擇起到一些作用,但美國有1/3的公立學校在偏遠的鄉村地區,在那些地方根本不存在除了公立學校之外的第二選擇。這些地方恰恰又是共和黨派的陣營,所以很難會站出來支持。

其次,即使擇校製被通過,學區房受到的影響也不大,因為國會並不會允許特朗普和貝特西去動用過多公立學校的教育資金來支持私立學校,200億美金的教育學券相比於6200億的全美教育支出(在州、聯邦預算層麵上,不包括地稅預算)並不是一個大數字。美國90%以上的學生上的是公立學校,要改變10萬多所學校和5000萬名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除了學券之外,擇校製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逐步實現,比如教育儲蓄賬戶,學生可以選擇不上公立學校,那麽學生可以獲得類似於“退款”資金,用來支付他上私立學校的部分費用,這被稱作是;或者家庭如果向資助私立學校的非盈利機構交款,則可以免除一部分的稅款,這也被叫做免稅獎學金。隻不過,這些手段都是個人行為,不會過度影響整個美國的公立教學製度。

最後,擇校製首先是為了解決貧困兒童的教育問題。美國貧困地區的公立學校教育質量很差,這讓當地的孩子很難通過教育有出頭之日。目前,無論是教育學券,還是一些政府的補助項目,都是為了資助這些孩子就讀好的私立學校。但這種情況對身處在美國中產階級的華人來說沒有什麽影響。

弱化學區和房價的掛鉤

在筆者看來,相比於教育部長的上任,學區改劃方案反而會造成更實質性的影響。

如同前文所提到的,學區製會導致好的師生資源集中在幾個特定的學區,造成部分學校嚴重超員、無法滿足就學需求的狀況。所以,地方政府會作出提案,重新劃分學區,分擔就學壓力。

前年的紐約就發生了類似的情況。據悉,第8公立學校是一所當地的優質公立學校,64%的學生閱讀達標,白人比例達到61%。由於嚴重超員,無法滿足當地的就學需求,紐約市教育局遂向管轄該校的第13區社區教育委員會提出方案:將現屬第8公立學校學區的兩個居民區,即丹波(Dumbo)和威裏格山(Vinegar Hill)的大部分區域,改劃到附近另一所學校——第307公立學校的學區。

但這個方案的施行將意味著,這兩個居民區正排隊等候第8學校入學名額的50個家庭必須就讀於第307公立學校——一所閱讀達標率隻有12%、曠課率奇高、非洲裔和拉丁裔學生占比高達92%的學校。

一旦上述的情況出現,許多寄托於學區房而讓孩子接受優等教育的計劃就破滅了,學區房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除此之外,美國教育界也在重新審視教育和房價之間的關係。目前,教育資源的分布和社會階層化的態勢相吻合,這導致了社會階層的嚴重分化。劇《華盛頓郵報》報道,在首都華盛頓特區,學生總體閱讀測試成績達到熟練率80%的公立好學校,學區內的三居室房子中位價約為80萬美元。相比之下,同是三居室,如果中位價格低於46萬美元,其所對應的公立學校學生閱讀熟練率會低於45%。如果一個家庭隻負擔得起低於30萬美元的房子,他們的孩子隻能去讀更差的學校了。

為了遏製這種趨勢,很多州政府開始人為地降低教育和房價之間的關係。比如,提升非普通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例如特許學校。特許學校是由私人機構運營的公立學校,同樣不受學區限製,也不收學費,隻不過,美國的特許學校質量層次不齊,優秀的師資力量往往更向往好的公立學校或者是私立學校。不過,現在許多州政府也在鼓勵優秀的老師前往特許學校教書,提高教學質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