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戰日本投降勝利果實都有誰摘

(2025-09-05 07:50:46) 下一個

抗戰日本投降勝利果實都有誰摘

 

 

 

一,《抗戰》即中國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抗日,也被稱為日本侵華戰爭,國際統稱第二次中日戰爭,全國性的抗戰是從1937年至1945年中華民國與小日本帝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抗戰持續時間通稱八年。抗日戰爭的戰場主要位於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緬甸北部等鄰接地區。

1927年至1949年的中華民國政府是蔣介石國民黨,在1927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政府主要由中國國民黨領導和執政,而蔣介石是其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領導國民黨在這一時期實現了北伐至上海時,蔣介石國民黨實行了對共產黨和國民黨中的左派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後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在1937年開始全國性抗日戰爭後,蔣介石帶著他的政府從南京逃退至中國的內地重慶,蔣介石和夫人躲在了峨眉山上。但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和夫人就從峨眉山下來了繼續行使國家主權,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

二,為什麽日本會投降?這裏有幾個因素:

1,全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日戰爭是主因。這裏有中國國民黨的國軍將士的參與和蔣介石的被迫參與領導。上海戰役,南京保衛戰等多次大的戰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消耗了日軍。

2,中國共產黨的大部敵後解放區的抗日人民戰爭,以遊擊隊進行的如地留戰地道戰等方法,以持久戰的戰略不斷消耗日軍。以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號召,外放入侵,全中國人都要團結抗日,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同意將中國工農紅軍編入國軍之隊,以八路軍新四軍的番號與日軍作戰。

3,蘇聯百萬紅軍進入中國東北直接參戰。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隨後紅軍開始進入中國東北。主要目的是對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進行軍事打擊,配合盟國對日本進行最後總攻。蘇聯的行動是軍事幹預,是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並非參與中國內戰。參戰兵力遠超150萬,包括數個方麵軍的精銳力量。蘇聯紅軍迅速擊敗了日本關東軍,解放了中國東北。蘇聯對日宣戰並進入東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並對戰後中國及東亞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4,美國兩顆原子彈重創日本國內。美國分別於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造成了巨大的平民傷亡和廣泛的城市破壞,並加速了二戰的結束,導致日本於同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美國對日宣戰很複雜,珍珠港事件,又稱偷襲珍珠港是日本於美國時間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位於夏威夷的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偷襲作戰。珍珠港事件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捩點。日本海軍共派出了6艘航空母艦、300多架戰機,分兩波進行奇襲。日軍在偷襲美軍之下,取得了重大戰果:擊沉及重創了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了188架戰機,共造成2,402人死亡,1,282人受傷。與美國的損失相比,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有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1945年2月是美國在太平洋反攻階段最艱難的時候,以血腥殘酷聞名的硫黃島戰役就發生在這時,美國很清楚,隨著戰線越來越向日本本土推進,日本的抵抗也就會越來越頑強。作為同盟國陣營一員的蘇聯怎麽可以在對日作戰問題上袖手旁觀?蘇聯也得參加對日作戰,而且是必須的!當然,為了換取蘇聯出兵的那些條件,損害的都是中國的利益,又不是美國的利益,出賣中國的利益來換取蘇聯出兵,從而減少美國的損失,何樂而不為?

第三,第四條因素那都是是來摘桃子,撿便宜了。

三,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是什麽?

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是中國的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還有土地之上的人力財富和資源。這是在中國。還有日本,南北朝鮮的土地以及土地之上的人力財富和資源。

四,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都有誰摘?這裏不說美國,蘇聯來摘的桃子和撿的便宜。隻說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是中國的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及土地之上的人力財富和資源。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國民黨就從峨眉山下來摘桃子了,蔣介石國民黨繼續行使國家主權,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

八十年中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一開始就被蔣介石國民黨摘桃子了,時間將近五年。

但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不服: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應該屬誰?抗戰勝利的果實應該屬於中國人民。是那個時代的二萬萬中國人民。

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間,在一九四○年、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三年,它發動過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每一次都準備發展成為全國範圍的內戰,僅僅由於共產黨的正確政策和全國人民的反對,才沒有實現。

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八年來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放了廣大的國土,抗擊了大部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由於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鬥,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才沒有被日本侵略者占領。

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前麵有給他守衛的,這就是解放區,就是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我們保衛了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同時也就保衛了這位“委員長”,給了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的時間和地方。時間――八年零一個月,地方――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這些條件是我們給他的。沒有我們,他是旁觀不成的。

那末,“委員長”是不是感謝我們呢?他不!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

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是靠北伐戰爭,靠第一次國共合作,靠那時候人民還沒有摸清他的底細,還擁護他。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謝人民,還把人民一個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

蔣介石《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怎麽辦?

毛澤東又說《時局和方針》:從整個形勢看來,抗日戰爭的階段過去了,新的情況和任務是國內鬥爭。蔣介石說要“建國”,今後就是建什麽國的鬥爭。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呢,還是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將是一場很複雜的鬥爭。目前這個鬥爭表現為蔣介石要篡奪抗戰勝利果實和我們反對他的篡奪的鬥爭。這個時期如果有機會主義的話,那就是不力爭,自願地把人民應得的果實送給蔣介石。

公開的全麵的內戰會不會爆發?這決定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因素。國內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力量和覺悟程度。會不會因為國際國內的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經過我們的奮鬥,使內戰限製在局部的範圍,或者使全麵內戰拖延時間爆發呢?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蔣介石要放手發動內戰也有許多困難。第一,解放區有一萬萬人民、一百萬軍隊、二百多萬民兵。第二,國民黨統治地區的覺悟的人民是反對內戰的,這對蔣介石是一種牽製。第三,國民黨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讚成內戰。目前的形勢和一九二七年的時候是大不相同了。特別是我黨目前的情況和一九二七年時候的情況大不相同。那時候的黨是幼年的黨,沒有清醒的頭腦,沒有武裝鬥爭的經驗,沒有針鋒相對的方針。現在黨的覺悟程度已經大大地提高了。

除了我們的覺悟,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覺悟問題以外,還有一個人民群眾的覺悟問題。當著人民還不覺悟的時候,把革命果實送給人家是完全可能的。這種事在曆史上曾經有過。今天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也已經是大大地提高了。我黨在人民中的威信從來沒有過現在這樣高。但是,在人民中間,主要是在日本占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中間,還有相當多的人相信蔣介石,存在著對於國民黨和美國的幻想,蔣介石也在努力散布這種幻想。中國人民中有這樣一部分人還不覺悟,就是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還做得很不夠。人民的覺悟不是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腦子中的錯誤思想,需要我們做很多切切實實的工作。對於中國人民腦子中的落後的東西,我們要去掃除,就像用掃帚打掃房子一樣。從來沒有不經過打掃而自動去掉的灰塵。我們要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認識到中國的真實情況和動向,對於自己的力量具備信心。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陝甘寧邊區南麵有條介子河。介子河南是洛川,河北是富縣。河南河北兩個世界。河南是國民黨的,因為我們沒有去,人民沒有組織起來,齷齪的東西多得很。我們有些同誌就是相信政治影響,以為靠著影響就可以解決問題。那是迷信。一九三六年,我們住在保安⒀。離保安四五十裏的地方有個地主豪紳的土圍子。那時候黨中央的所在地就在保安,政治影響可謂大矣,可是那個土圍子裏的反革命就是死不投降。我們在南麵掃、北麵掃,都不行,後來把掃帚搞到裏麵去掃,他才說:“啊喲!我不幹了。”⒁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這樣。鍾不敲是不響的。桌子不搬是不走的。蘇聯紅軍不進入東北,日本就不投降。我們的軍隊不去打,敵偽就不繳槍。掃帚到了,政治影響才能充分發生效力。我們的掃帚就是共產黨、八路軍和新四軍。手裏拿著掃帚就要研究掃的辦法,不要躺在床上,以為會來一陣什麽大風,把灰塵統統刮掉。我們馬克思主義者是革命的現實主義者,絕不作空想。中國有句古話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⒂黎明者,天剛亮也。古人告訴我們,在天剛亮的時候,就要起來打掃。這是告訴了我們一項任務。隻有這樣想,這樣做,才有益處,也才有工作做。中國的地麵很大,要靠我們一寸一寸地去掃。

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麽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我們並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國家和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們強調自力更生,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打敗一切中外反動派。蔣介石同我們相反,他完全是依靠美國帝國主義的幫助,把美國帝國主義作為靠山。獨裁、內戰和賣國三位一體,這一貫是蔣介石方針的基本點。美國帝國主義要幫助蔣介石打內戰,要把中國變成美國的附庸,它的這個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但是,美國帝國主義是外強中幹的。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這裏包括不相信帝國主義的“好話”和不害怕帝國主義的恐嚇。曾經有個美國人向我說:“你們要聽一聽赫爾利的話,派幾個人到國民黨政府裏去做官。”⒃我說:“捆住手腳的官不好做,我們不做。要做,就得放開手放開腳,自由自在地做,這就是在民主的基礎上成立聯合政府。”他說:“不做不好。”我問:“為什麽不好?”他說:“第一,美國人會罵你們;第二,美國人要給蔣介石撐腰。”我說:“你們吃飽了麵包,睡足了覺,要罵人,要撐蔣介石的腰,這是你們美國人的事,我不幹涉。現在我們有的是小米加步槍,你們有的是麵包加大炮。你們愛撐蔣介石的腰就撐,願撐多久就撐多久。不過要記住一條,中國是什麽人的中國?中國絕不是蔣介石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總有一天你們會撐不下去!”同誌們,這個美國人的話是嚇人的。帝國主義者就會嚇人的那一套,殖民地有許多人也就是怕嚇。他們以為所有殖民地的人都怕嚇,但是不知道中國有這麽一些人是不怕那一套的。我們過去對於美國的扶蔣反共政策作了公開的批評和揭露,這是必要的,今後還要繼續揭穿它。

八十年中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就有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多的解放戰爭從蔣介石國民黨手中奪取了,時間28年。從1949年10月1日到1978年。這《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真正歸屬於中國人民,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村人民公社裏的貪下中農當家作主,一切權力歸人民。毛澤東強調共產黨人要繼續革命,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人人享受社會主義福利。

然而,中國共產黨內的修正主義分子走資派們不想繼續革命了。

八十年中的《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走資派們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又奪過去了。時間是從1978年至2025年,共47年。

走資派和蔣介右是一樣的,是要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習近平不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嗎?蔣介石也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上海南京保衛戰後都被日軍占領






上海保衛戰,亦稱淞滬會戰(第二次上海抵抗)失敗之後,日軍很快占領了整個上海。隨後,日軍在1937年11月占領上海後乘勝追擊蔣介石國軍,並於同年12月占領南京。雖然蔣介石國軍發動了南京保衛戰,但僅八天後就被日軍占領了這座蔣介石國民黨民國政府的首都城市。?號稱有170萬左右國軍的蔣介石政府早早地在軍隊保護下躲退到中國內地重慶的峨眉山上。而派出保衛南京的將士們死傷慘重後剩下的四處逃命。繼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萬南京市民。

在上海失守?以後,蔣介石國軍敗退一直向中國內地逃竄。日軍通過在上海的翼側包圍,導致蔣介石國軍從上海向南京逃亡。

1937年11月12日,日軍占領了上海。占領上海後,日軍直接向南京進發。在1937年12月,日軍攻陷了南京,並對南京市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

1937年時蔣介石國軍有多少?

據資料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國軍兵力大約170萬左右。抗戰期間,“淞滬會戰”頂住了日軍三個月的進攻,最後三十萬國軍將士戰死沙場。結果是:上海失守,全城被日軍占領。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至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在屢戰屢敗,屢敗屢退的節奏下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消息。

在抗戰爆發之後,蔣介石仍然在利用各種機會兼並地方軍閥。例如在整個抗戰期間,蔣介石先後兼並了川軍部隊和滇軍部隊。尤其是兼並滇軍部隊的過程中,一係列手段讓滇軍官兵非常不滿。由於蔣介石不斷兼並其他軍閥的部隊,晉軍集團、桂軍集團、察綏軍集團、西北馬家集團等。

在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之後,蔣介石國民黨擁有的軍隊人數達到了將近800萬,擁有這麽龐大的隊伍,能夠支撐給日軍喝一壺的。

1948年,蔣介石擁有22個兵團的兵力。這22個兵團的兵力差異非常大。第2兵團、第9兵團、第12兵團等兵團,屬於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幾個王牌軍或者整編師,編入了這些兵團。其中,第9兵團下轄新1軍、新3軍、新6軍、49軍、52軍和71軍,總兵力達到了15萬以上。在這些部隊中,新1軍和新6軍屬於五大主力王牌。此外,新3軍的戰鬥力也不弱,一部分官兵是新6軍抽調過去的。

第12兵團,下轄了第10軍、14軍、18軍、85軍等部隊,總兵力在12萬到13萬之間。其中,第18軍屬於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第2兵團下轄第5軍、第12軍、第70軍、第72軍、第74軍、第116軍等部隊,兵力達到了10萬餘人。其中,第5軍屬於五大王牌主力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其中新1軍和新6軍隸屬於廖耀湘兵團,在遼沈戰役時被全殲。第5軍和第18軍在淮海戰役時被全殲。整編74師早在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中就被全殲。

由此可見,蔣介石幾個主力嫡係兵團的兵力,基本上都在10萬人以上。不得不說,這些部隊確實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很難打。在遼沈戰役中,圍殲第9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圍殲第2兵團和第12兵團。

除了蔣介石的嫡係兵團之外,各地軍閥的部隊,也獲得了兵團的編製。不過,這些兵團中,相當一部分就是“頂著兵團的空招牌。”例如西北軍閥的青海兵團,一個兵團才下轄了2個軍。兩個軍都嚴重缺編,一個兵團才3萬餘人,還不到第9兵團的零頭。西南地區軍閥下轄的兵團,情況稍微好一些,不過,也是幾萬人的規模。

蔣介石雖然下轄了22個兵團,但各個兵團的兵力差異很大。大體上,從3萬到15萬人不等,差距明顯。不得不說,曆經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一係列大戰役之後,蔣介石的嫡係兵團,要麽全部被殲滅,要麽被打得殘缺不全。隨著四大野戰軍向西南、西北、華南挺進,蔣介石剩餘的兵團,先後覆滅。

總計22個兵團中,21個兵團,要麽被殲滅,要麽投降和改編。最終,隻有雜牌第21兵團撤走。起初,整個團、整個師的部隊,開始向解放軍投降。到了戰爭的後期,出現了整個軍、整個兵團集體投降的情況。

戰爭失敗隨蔣介石逃往台灣的兵力大約60萬左右,其中陸軍30餘萬,海軍4萬餘人,空軍在抗戰時基本損失殆盡。還有千餘輛坦克車,五百餘架飛機,軍艦七百餘艘。連同家屬及民眾共計約200餘萬人。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蔣介石國軍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抵抗日本侵略軍進攻的戰役。

1937年,上海的《淞滬會戰》失敗後,日軍繼續西犯南京,妄圖以武力優勢徹底摧毀中國軍隊戰鬥意誌,迫使中國以最屈辱的條件講和。

1937年11月18日,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宣布遷都重慶。日軍未到,國軍主力先保衛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而先後退。

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率11萬軍隊守衛南京。

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麵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右路日軍主力沿滬寧路西進;中路由宜興經溧水、句容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側西進,先攻廣德,趨蕪湖,截斷南京守軍退路,再向南京合圍。

12月4日,右、中兩路日軍向南京外圍陣地進攻。

至12月8日,先後攻陷淳化鎮、湯山、龍潭等地。

此時,日軍左路也攻陷蕪湖,向南京逼進。南京外圍陣地守軍退入複廓陣地固守。

從12月9日起,日軍對複廓陣地展開猛攻。

12月12日,日軍主力先陷雨花台,後占光華門、中華門。同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離開南京,並下令各部分路突圍,主力向浙西、皖南撤退。

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緊接著,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0餘萬中國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隊官兵被害。

南京保衛戰中,敵我雙方投入兵力達幾十萬,戰況空前慘烈。中國守衛部隊中大部分是入伍不久的新兵,在武器裝備低劣的情況下,並沒有被凶殘強大的敵人所嚇倒。

嚴格說來,南京保衛戰是從12月5日日軍發動進攻到12月12日守城的蔣介石的中國軍隊宣布撤退時結束。在這場為期僅八天的戰鬥中,敵我雙方投入數十萬兵力。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在上海的八字橋打響第一槍後,南京政府就十分清醒地知道,一旦日軍占領上海後,決不會停留,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京。果然,11月8日淞滬會戰結束後,日軍便兵分兩路直逼南京:一路以上海派遣軍第9、13、16師團主力尾隨國民黨軍隊沿滬寧線西進,一路以第10軍的第6、18、114師團和國崎支隊全部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結。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在淞滬會戰結束後的撤退中,國民黨軍隊未能如蔣介石所願,節節防守、逐次抵抗,相反自一開始撤退就幾乎潰不成軍。11月19日,日軍攻占常熟後,吳福線難以防守,國民黨軍隊主力繼續向錫澄線及太湖西南等地潰退,蔣介石原來以為“有良好地形,堅固陣地,可以扼守”的錫澄線同樣沒有發揮作用。11月20日,蔣介石調集第23集團軍川軍的5個師、2個獨立旅,由四川趕赴皖南廣德、浙西北的泗安、長興一線。不過,也沒有未發揮多大作用。11月25日,無錫失守。26日,位於太湖南岸的吳興失陷。29日,日軍侵占宜興。30日,日軍攻陷廣德。從東南、西南兩個方麵對南京形成包圍之勢。12月1日,江防要塞江陰失守。至此整個外線幾乎全部淪陷,南京處於被包圍之中。南京的第一道防線江寧、牛首山、淳化、湯山,龍潭之線也暴露在日軍的麵前。

12月3日,各路日軍已逼近南京外圍。5日拂曉,日軍開始進攻南京外圍防線的守軍,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南京守軍雖奮力苦戰,卻屢戰不利,損失慘重,被迫節節後退。蔣介石民國政府守衛南京的總方針是作“短期固守”。也就是說,南京的失陷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部隊總兵力15萬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剛從淞滬戰場撤下來的殘缺部隊,老兵很少,新兵大都沒有受過訓練,許多連槍都沒打過。據各方數據綜合分析,中國軍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損失大約10萬人是可信的數據。而在戰鬥中真正陣亡的人數並不多,多數官兵死於混亂的撤退中以及被日軍俘虜後殺害。南京保衛戰中,高級軍官在組織撤退時混亂無章是造成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國軍的軍官指揮員們連自己的兵都管不好,還能保衛南京市民嗎?

首都南京市民都保衛不了,還能保衛全中國民眾嗎?

但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是內行,破壞了國共第一次合作,五次剿殺井崗山的中國工農紅軍,打了十年內戰。在抗日戰爭中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來抗日,但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間,在一九四○年、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三年,它發動過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每一次都準備發展成為全國範圍的內戰,僅僅由於共產黨的正確政策和全國人民的反對,才沒有實現。

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八年來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放了廣大的國土,抗擊了大部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由於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鬥,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才沒有被日本侵略者占領。

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前麵有給他守衛的,這就是解放區,就是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我們保衛了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同時也就保衛了這位“委員長”,給了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的時間和地方。時間――八年零一個月,地方――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這些條件是我們給他的。沒有我們,他是旁觀不成的。

那末,“委員長”是不是感謝我們呢?他不!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

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是靠北伐戰爭,靠第一次國共合作,靠那時候人民還沒有摸清他的底細,還擁護他。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謝人民,還把人民一個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

蔣介石《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怎麽辦?

毛澤東又說《時局和方針》:從整個形勢看來,抗日戰爭的階段過去了,新的情況和任務是國內鬥爭。蔣介石說要“建國”,今後就是建什麽國的鬥爭。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呢,還是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將是一場很複雜的鬥爭。目前這個鬥爭表現為蔣介石要篡奪抗戰勝利果實和我們反對他的篡奪的鬥爭。這個時期如果有機會主義的話,那就是不力爭,自願地把人民應得的果實送給蔣介石。

公開的全麵的內戰會不會爆發?這決定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因素。國內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力量和覺悟程度。會不會因為國際國內的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經過我們的奮鬥,使內戰限製在局部的範圍,或者使全麵內戰拖延時間爆發呢?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蔣介石要放手發動內戰也有許多困難。第一,解放區有一萬萬人民、一百萬軍隊、二百多萬民兵。第二,國民黨統治地區的覺悟的人民是反對內戰的,這對蔣介石是一種牽製。第三,國民黨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讚成內戰。目前的形勢和一九二七年的時候是大不相同了。特別是我黨目前的情況和一九二七年時候的情況大不相同。那時候的黨是幼年的黨,沒有清醒的頭腦,沒有武裝鬥爭的經驗,沒有針鋒相對的方針。現在黨的覺悟程度已經大大地提高了。

除了我們的覺悟,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覺悟問題以外,還有一個人民群眾的覺悟問題。當著人民還不覺悟的時候,把革命果實送給人家是完全可能的。這種事在曆史上曾經有過。今天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也已經是大大地提高了。我黨在人民中的威信從來沒有過現在這樣高。但是,在人民中間,主要是在日本占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中間,還有相當多的人相信蔣介石,存在著對於國民黨和美國的幻想,蔣介石也在努力散布這種幻想。中國人民中有這樣一部分人還不覺悟,就是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還做得很不夠。人民的覺悟不是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腦子中的錯誤思想,需要我們做很多切切實實的工作。對於中國人民腦子中的落後的東西,我們要去掃除,就像用掃帚打掃房子一樣。從來沒有不經過打掃而自動去掉的灰塵。我們要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認識到中國的真實情況和動向,對於自己的力量具備信心。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滿洲國是蔣介石政府不抵抗成果






1927年至1949年的中華民國政府是蔣介石國民黨,在1927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政府主要由中國國民黨領導和執政,而蔣介石是其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領導國民黨在這一時期實現了北伐至上海時,蔣介石國民黨實行了對共產黨和國民黨中的左派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後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

滿洲國的建立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的產物,但是,當日本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時,在無抵抗之下很快控製了中國的整個東北,隨後日本又拉攏部分前清宗室及漢人權貴,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日軍入侵在先。蔣軍不抵抗成果。

而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國民黨在日本入侵時,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影響下未能阻止日本的占領。蔣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導致了在“九一八事變”時根本未能及時抵抗,讓日本得以順利占領中國東北,進而建立滿洲國。?蔣介石政府的政策加速了滿洲國的建立,導致滿洲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立即能成立,並且又在1932年被日本正式扶植為偽政權。?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蓄意製造的侵略事件,這標誌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麵對日本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又要求駐守在東北地邊區的張學良父子的東北軍從東北全軍退出,調往到中國西北地區是剿共。而蔣介石的理由是:以免中國軍隊和日軍的衝突擴大。日軍入侵到你國內了,蔣介石命令將軍隊撤出被日軍入侵的地區,這個“不抵抗政策“是逃跑,是默認將中國的東北地區送給日本侵略。

由於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這一“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導致中國東北地區軍民無法有效抵抗,日本得以迅速占領東北。而滿洲國的建立?使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後,日軍利用當地的資源,並拉攏前清宗室和漢人權貴,很快於1932年建立了“滿洲國”為日本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出現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的直接結果,而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過程,為日本的占領和傀儡政權的建立提供了機會。?

蔣介石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也沒有避開日後的全中國的全國性的全麵抗戰,又沒有能保護了中國東北部分地區免受破壞,而是使得中國寶貴的大片土地和資源落入日本之手。?東北失守,北京失守,華北失守,上海失守,南京失守。而蔣介石一路後退逃跑。這一舉動為日本建立滿洲國提供了便利,也埋下了日後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的隱患。?

因而在1937年開始全國性抗日戰爭暴發後,蔣介石帶著他的政府從南京逃退至中國的內地重慶,蔣介石和夫人躲在了峨眉山上。但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就從峨眉山下來了繼續行使國家主權,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被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趕到了台灣島上成了流亡的民國政府。

偽滿洲國(1932-1945年)是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後扶植的傀儡政權,由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元首,首都設在新京(今長春)。

偽滿洲國該政權在1934年改稱“滿洲帝國”,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後滅亡。偽滿洲國不被國際社會和中國政府承認,因此常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

成立背景與過程,日本侵占東北: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建立傀儡政權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關東軍扶植了“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並策劃末代清朝皇帝溥儀從天津逃到東北,於1932年3月9日在長春成立了“滿洲國”政權。?

《日滿議定書》:同年9月,日本與“滿洲國”簽訂《日滿議定書》,正式承認其“獨立地位”,實際上確立了日本的殖民統治。?

“滿洲帝國”的成立:1934年,日本將“滿洲國”改為“滿洲帝國”,溥儀也由“執政”改為“皇帝”,年號改為“康德”。?

領土範圍與首都,領土::偽滿洲國的領土包括現今的中國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全境(不包括關東州)、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河北省北部的原熱河省地區。?

首都::偽滿洲國的首都設在“新京”(今吉林長春)。?

滅亡與曆史影響,日本戰敗:1945年,日本戰敗,蘇聯紅軍突襲了駐守的關東軍和偽滿洲國軍。?

偽滿洲國滅亡:1945年8月18日午夜至18日淩晨,溥儀在通化宣布退位,偽滿洲國滅亡。?

曆史地位:偽滿洲國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實行殖民統治的產物,是一個非法和未獲承認的傀儡政權。

末代皇帝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號稱康德皇帝。在康德時期,溥儀曾經兩次訪日,並將日本天照大神“請”回中國,安置在偽滿皇宮內,並為其修建了建國神廟。建國神廟是一個日本神社,但同時又是為滿洲國的宗廟,也就是說溥儀承認自己是天照大神(日本天皇的祖宗)的子民,是日本天皇的兒皇帝,從此東北各地都開始興建日本神社。

溥儀從日本請回了天照大神的三件寶物,為此還發了詔書認天照大神為國神,讓所有生活在偽滿洲國的人都祭拜天照大神。當時如果對建國神廟有不敬的言辭,會被判刑。身為清朝遜帝的溥儀,有這種認賊作父的行為,到底是主動獻媚,還是被動接受呢。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占中國東北各省後,為了變東北為其殖民地,並使它成為進一步擴張的主要基地,對東北進行了極其殘暴的殖民統治和掠奪。日本占領東北以後,其統治集團曾反複醞釀過對東北殖民統治的形式問題。日本軍部提出了三種方案:一是扶植漢奸集團,建立名義上歸中國中央政府管轄的親日新政權。二是建立傀儡政權,即脫離中國本土的所謂“獨立”國家。三是將中國東北“並入”日本版圖,建立日本人的直接統治。

1931年9月22日上午8時,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少將召集關東軍參謀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石原莞爾、片倉衷等人開會,決定實行第二種方案。根據會議決定,關東軍製定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規定建立由日本支持,“領土”包括東北四省及蒙古,以宣統皇帝為“元首”的中國政權。它還規定這個政權的“國防”和“外交”由日本帝國掌管,交通、通訊的主要部分也加以管理,而在“國防”和“外交”等方麵所需要的經費由新政權負擔。

在中國東北建立“滿洲國”傀儡政權的方案確定後,日本關東軍等便立即著手張羅在“滿洲”“建國”的具體實施工作。日本建立偽滿洲國的第一步,是先成立省、縣等各級偽政權。第一個投靠日本帝國主義的是吉林軍署參謀長熙洽。為了借助日本的力量,達到複辟清室的目的,熙恰拱手將吉林奉送給關東軍。接著,熙洽又主動充當日本走狗,與關東軍共同策劃在吉林成立傀儡政權。9月28日,熙洽就任偽吉林省長官,宣布脫離國民政府“獨立”,成立東北第一個省級偽政權。在遼寧省,關東軍於9月24日成立以漢奸袁金鎧為頭目的“奉天自治維持會”,宣布脫離國民政府,建立“獨立”政權,宣告了遼寧省偽政權的建立。

11月20日,關東軍將遼寧省改為奉天省,解散維持會,任命前遼寧省政府主席臧式毅為偽奉天省長。這是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的第二個省級偽政權。在哈爾濱的“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張景惠早就是一個與日本勾勾搭搭的親日派,“九一八”事變時他正在沈陽。在板垣的策動下,9月22日,張景惠按照關東軍的旨意,在哈爾濱成立“東省特別區治安維持會”,自任會長。1932年初,張景惠宣布脫離國民政府。這是日本在東北成立的第三個省級偽政權。

1931年11月19日,日本侵略軍占領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後,急於建立傀儡政權,決定由張景惠為“黑龍江省”主席。但張畏懼黑省人民及馬占山部隊的抗日活動,遲遲未敢就任。直到1932年1月7日,張才在齊齊哈爾發表任職宣言。黑龍江省偽政權正式成立後,在關東軍的指使下,成立了以村田愨磨為首的6人顧問、秘書班子操縱,“省政權”實權。這是日本在東北扶植的第四個省級偽政權。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成立了偽政權,它為偽滿洲國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關東軍派遣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去天津會見溥儀。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被迫退位。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送到天津日租界居住。日本曾用各種方法拉攏和控製溥儀,而溥儀則“一心專作恢複清廷的迷夢”。土肥原到天津後,急於把溥儀帶到東北,謊稱幫助溥儀到東北重新登基,溥儀雖然半信半疑,但被複辟欲望所驅使,同意了土肥原的計劃。11月8日,土肥原指使漢奸特務隊在天津製造事端,乘混亂之機將溥儀秘密送到旅順,靜觀待機。據“溥儀筆供”稱:土肥原賢二“極力地勸我上東北主持,他表示日本決沒有領土野心一,切由我自主。他說滿洲是清朝故鄉,我應當到滿洲主持一切等等的話。……我想這是恢複滿清唯一機會,我便答應了他的要求。”

從1932年2月5日至25日,關東軍三宅、板垣等人與各省偽政權頭目,連日舉行會議。2月17日,關東軍決定成立偽“東北行政委員會”,由張景惠為委員長,具體籌劃建立偽滿洲國事宜。關於偽滿洲國國體問題,關東軍提出實行共和製,但溥儀等人卻極力要求建立帝製。2月22日,板垣專程到旅順與溥儀進行會談,重申要偽滿洲國實行共和製,溥儀必須就任偽滿洲國“執政”。2月25日,經日本內閣和軍部同意,關東軍提出建立偽滿洲國的最後方案,規定“滿洲國”國家元首稱“執政”,年號“大同”,以紅藍黑白滿地黃五色旗為“國旗”,以長春為“國都”,改稱新京。2月29日,關東軍又決定溥儀為偽滿洲國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張景惠為參議府議長。至此,偽滿洲國的籌備工作宣告結束。

3月1日,關東軍發表傀儡政權“建國宣言”。3月9日,在長春舉行了溥儀就職典禮一,溥儀在批日本文武官員和大小漢奸的簇擁下粉墨登場,就任“執政”,偽“滿洲國”宣布“成立”。10日,溥儀公布了關東軍擬定的“政府”成員名單,並同日本簽訂了一份密約,將偽滿洲國的國防、內政及人事任免權全部交給關東軍。這一密約的簽訂,充分說明“滿洲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政權。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把“滿洲國”打扮成“獨立國”,於同年9月15日宣布“承認滿洲國”並與偽政權簽訂“日滿議定書”,規定偽滿的經濟、國防、交通等都交由日本管理,使滿洲“合法”地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這就確定了“滿洲國”是日本的軍事占領殖民地、日本是“滿洲國”的宗主國的地位。這個所謂的新國家標榜“五族協和”,宣稱國民由滿族、漢族、朝鮮族、日本人組成,實際卻完全由日本政府和關東軍控製。

1932年2月,國際聯盟派遣由英、美、法、德、意五國組成的調查團,到中國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一事進行實地調查。10月3日,中國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公布了國聯調查團報告書。10月6日,中共中央發表告全國民眾書,強烈反對國聯報告書。

1934年3月,在溥儀的強烈要求下,偽“滿洲國”更名“為滿洲帝國”,溥儀由“執政”變成“皇帝”,可是偽滿仍然在日本的嚴密統治之下。日本方麵聲稱“關東軍司令官是天皇的代理人,因而是皇帝的保護人和師傅”。政府官員中的中國人全係關東軍指定的漢奸,總務廳長官和各部的次長以及各省的副省長多由日本人擔任,掌握一切實權。傀儡皇帝溥儀困居宮中並無任何行動自由,其警備隊由日本人掌握,身邊還有關東軍派去的“禦用掛”進行監視。

關東軍及其代表不僅將自己與溥儀的關係確定為“父子關係”,還強迫將日本的“天照大神”作為“滿洲國”的“護國神”祭奉。在“滿洲國”內日本人是,“一等國民”,享有各種特權日語成為,“國語”。“滿人”(其實指漢、滿等各民族的中國人)則備受歧視。後來隻配給“滿人”高粱米和橡子麵,私下吃大米白麵都要按“經濟犯”治罪。

為使東北地區徹底“日本化”,日本侵略者除了在各地駐有關東軍外,還把它的憲兵、警察、特務遍布於東北各城市鄉村,建立起一套警察和特務的體係,實行恐怖的黑暗統治。

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普遍實行保甲製,以區為單位組織保,設保長;以村或數小村為單位組織甲,設甲長;十家為一牌,設牌長。保、甲、牌內各戶互相監督,實行連坐,倘若發現有1戶從事反“滿”抗日活動或與抗日遊擊隊有聯係時,則要株連牌內其他9家,可謂10家連坐,互相監視;1家犯法,9家同罪。

在經濟上,日本侵略者依照所謂“日滿經濟一體化”的方針,完全控製和操縱了東北的全部經濟命脈,並進行瘋狂掠奪。

在文化教育方麵,日本侵略者極力推行其法西斯的奴化教育。日偽小學取消中國曆史、地理課要學生學習所謂,“大日本”地理,把中國的東北和蘇聯的西伯利亞都劃入日本的“版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美國蘇聯援助蔣介石國民黨政府








美國政府援助蔣介石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政府:

從遷移台灣後的1949年至1966年,合計無償贈與現金與武器共36.096億美元,另有貸款3.518億?美元。以1960年為例,台灣全年GDP為17.43億美元,美援之贈與部分即超越2年GDP總額。

中華民國時任總統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台灣後,在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從1951年10月10日開始到1965年6月30日為止,台灣島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的第一島鏈一環,同西歐、日本、韓國等形成國際中的反共陣營,而在經濟上繼續獲得美國的援助。

二戰時期蔣介石國民革命軍與日軍作戰時,美國將中美關係定位為“中美兩國並肩對日作戰”,透過《租借法案》開始對中華民國進行援助[8]。

1937年-1949年美國對中華民國援助總金額為35.23億美元,其中,15.15億美元為中日戰爭相持階段的援助,占比為40%。20.07億美元為國共內戰時期的援助,占比為60%。【20.07億美元為國共內戰時期的援助,占比為60%。】開始時在對日作戰時所得的美援物資,在同盟國當中屬於最少的:1941年先獲得援助金有2,600萬美元,僅達年度美國對外租借總額的1.7%。1942年的援助比例為1.5%。1943年與1944年都保持在0.4%。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才提升到11.07億美元,比例為8%。

1948年7月3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王世傑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簽定《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經濟援助之協定》(簡稱《中美經濟援助協定》)。同年,行政院設立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簡稱“美援會”),美國則在上海成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署。1948年12月30日,美援會台灣辦事處成立。

1949年蔣介石國民黨流亡政府逃往台灣島後,美援會隨之遷往台灣,並且由陳誠擔任主任委員。同年美國停止援助,直到韓戰爆發才在1951年繼續。美援計畫由中華民國與美國聘請美國“懷特工程顧問公司”擔任審查,懷特公司並派出經理狄寶賽於1949年來台擔任負責人。從1951年到1965年,中華民國大約每年自華盛頓得到大約1億美元貸款。

1951年,因韓戰爆發,在此背景下,第一批美援物資運往台灣。

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並且成立了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以及駐台美軍顧問團,駐台美軍開始協防台灣。美援的內容除包括民生物資與軍事戰略物資之外,也包括基礎建設所需的物資,例如建築道路、橋梁、堤壩、電廠及天然資源的開發等,德基水庫便是美援貸款之下的產品。

另外,美方除實質上的物資援助中華民國之外,各種技術合作與開發亦廣泛的進行。同時,華府亦鼓勵台灣的大學與美國境內的大學進行學術合作與人才交流,更以實際資金來協助中華民國的大學興建校舍。

另外,戰後美國對中華民國傾注的大量貸款,解決了當時中華民國外匯資金不足的發展問題。

1957年,美援由原本的贈與性質改為贈與及貸款並行;贈與性質的援助款由主持援外事項的國際合作總署主管,而生產性的經濟開發計畫則由美國設立的開發貸款基金貸款。1959年,美國對中華民國的金援逐漸減少。1962年後,美國認為台灣的經濟開發程度已高、不再適用防衛資助,美援方式大部分改為貸款;以貸款後的第11年起,分30年無息償還。

1965年7月,華盛頓停止對中華民國的援助貸款。中華民國自從1951年到1965年總計15年間接受美國的經濟支援達14.8億美元,還有冷戰時期美國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約42.2億美元(大多是二戰裁減下的船艦及新開發待驗證的噴射機)。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美援滇緬公路、駝峰航線、飛虎隊和援蔣路線。

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僅僅一個星期後美國就向中華民國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貸款,當時中方是以每盎司0.45美元的價格把存於美國準備為貸款擔保的6,200萬盎司白銀出售給美國,再用這筆資金購入黃金,將黃金存入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來作為擔保。而6,200萬盎司白銀在當時最多不過價值2,800萬美元,所以美國所出貸款明顯高於擔保價而帶有援助性質。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麵的四年多時間,美國還有繼續大量收購中華民國持有的白銀,僅在1937年到1938年間就收購了3.12億盎司,總價值1.572億美元。同時美國還放棄了在《中美白銀協定》中要求中方必須保持貨幣準備金的25%是白銀的規定,以放寬對中華民國出售白銀的限製。另美國甚至把舊金山造幣廠已為中方所鑄造好的300萬盎司銀元也一並收購。時報章評論此舉是“既能幫助中國,又不刺激日本,還能避免國會與最高法院麻煩的少數好辦法之一”。

除此之外,美國還分別有過多次“貸款”援助:包括1937年的黃金抵押貸款,再到1938年的桐油借款,1940年的華錫借款、鎢砂借款,最後的則是1941年的金屬借款和平準基金貸款,而借款的條件是隨時間而越來越優惠。累計上述貸款本金總共2.4億美元,中華民國是僅還款半數,剩餘資金相當於變相贈款。而美國在正式參戰後的1942年還向中方提供了5億美元貸款,用以穩定國民政府的戰時財政。

到1941年4月中旬左右蘇日中立條約簽署後蘇聯正式結束援助中華民國對抗日本入侵,美國羅斯福總統即在5月初宣告中華民國被納入《租借法案》的適用範圍之內,從而取代蘇聯、成為中華民國對日作戰的主要援助國,從美國手中獲得包括技工、卡車、燃料以及道路修築設備等重要的人員與物資支援,也開啟之後更長而廣泛的合作關係。

國共內戰時期的美援給蔣介石國民黨:美國國防部移交70架C-47運輸機及一些尚可使用的飛機給中華民國政府。

馬歇爾調停時期,美國對中華民國軍援包含兩種,一是贈與及信貸,另一種是軍事顧問團的設立,根據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報告,自二次大戰結束後美提供給國民政府的軍需品種類繁多數量龐大。

大約包含:小型武器的軍火,炸彈、飛機、坦克、汽車、軍艦、運輸艦、醫藥、衣服等,全部的軍需品贈與及信貸至1949年3月21日為止,總共約998,700,000美元。其中797,700,000美元為贈與,其餘20,100,000美元為信用貸款。

事實上,這些援助的軍需品的實際價值遠超出所列出的數目,而且不算在上麵所列的援助,尚有出售剩餘軍需的一筆價值一億零二百萬美元,另外尚有670萬美元的物品、5600噸的彈藥等等。

此外,在馬歇爾調停時期,另還有一些贈與及信貸,根據《中美合作組織協定》,美國提供國軍價值約17,700,000美元的軍需品,其運送於1945年9月2日至次年3月2日之間。

除此之外,美軍向中國西南撤出之時,將其遠征緬甸之軍需供給(包含戰鬥用之軍火)出售與中華民國,價格約2500萬美元,其中2000萬美元在該協定上載明是信貸。

另外500萬美元為分期付款。此軍援本納入1946年8月30日的(美軍)出售財產剩餘的帳目之中,其後則免予償還,做為對華的恩惠。

1946年7月16日,美國海軍部向國民政府派遣海軍顧問團,並移交271艘艦艇,包括護航驅逐艦、兩棲作戰、運輸船以及海岸巡邏艇。公共法案亦授權總統設立駐華海軍任務處,以不超過100名的軍官及200名的士兵為限。

1947年12月8日,國府外交部長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敦共同簽署協定,美國以140艘船艦交予國府,美國協助中華民國建立海軍機構,包括建立艦隊、組織、軍港、基地與學校等等。

蘇聯政府援助蔣介石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政府:

1927年4月,蔣介石改變了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從其反共的立場出發處理與蘇聯的關係,12月,南京政府單方麵宣布與蘇聯斷交。 1929年發生了“中東路事件”,張學良試圖用武力強行收回中東鐵路,招來蘇聯大軍越過中蘇邊界向中國東北發動進攻。張學良指揮的東北軍死傷慘重。這讓日本人看到了東北軍的弱點,認為有可乘之機,兩年後便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中蘇交惡,讓日本看到了中國的孤立,這也是日本人敢於發動九一八事變的重要外在因素。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也威脅到了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史達林深知中國戰場的價值,希望中國在抵抗日本方麵有所作為。

1935年後,麵對日本對華北的不斷擴張,中國加大了對蘇外交的力度,實行《聯蘇禦日》的方針。蔣介石特別希望與蘇聯簽訂互助條約,但史達林擔心中國無力抵抗日本的全麵進攻,堅持與中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表示願意在簽訂這一條約後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當時的局勢十分複雜,1936年11月,德國和日本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矛頭明顯指向蘇聯。 1937年7月7日,日本開始了全麵侵華戰爭,8月13日,上海保衛戰打響。 8月21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確定了蘇聯援華抗日的政治基礎。此後,蘇聯開始積極援助中國。

蘇聯是抗日戰爭初期援助中國最多的國家。

在日本侵華開始之時,歐洲列強還沉浸在一戰後的和平氣氛之中,英法奉行的是綏靖政策。雖然日本侵略中國也影響了英國和美國的利益,但英國自顧不暇,對日本步步退讓,美國則深陷孤立主義,采取的是不幹涉政策。

中國所能求助的也隻有蘇聯,因為日本是兩國的共同威脅,如果中國失敗,也將影響蘇聯的安全。為了幫助國力虛弱的中國政府堅持抗戰,蘇聯給予中國有力的支援,包括提供貸款、武器,還派出軍事顧問和飛行員參戰。

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蘇聯向中國蔣介石國民黨民國政府提供的第一批飛機和軍火物??資陸續運到中國,主要有軍用飛機297架、各式火炮290門、坦克82輛、汽車400輛及各類零配件和大量槍支彈藥。

蘇聯提供的飛機、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都是蘇聯所能提供的最佳裝備。當時蘇聯援華軍火的絕大部分是利用蘇聯對華信用借款支付的。

蘇聯總共對華提供了三筆信用借款,總額為2.5億美元。蘇聯所提供的貸款利息低,年利僅3%,還款時間長,為5至10年,以實物為還款方式,中國以蘇聯所需之物品與原料償還。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對華信用借款停止,中國實際使用蘇聯信用借款約1.73億美元。中國利用蘇聯信用借款購買了飛機等軍火,這些物資大大增??強了中國蔣介石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

中國除了從蘇聯得到貸款和武器裝備外,還得到了大量的人員支持。抗日戰爭時期在華服務的蘇聯人總數約5,000人(含誌願飛行人員),其中200多人為中國人民的自由獨立獻出了生命。

蘇聯的援助對中國渡過抗戰初期的難關極為重要。當時中國得到的外援很少,蘇聯的援助無異於雪中送炭。

抗日戰爭開始時,中國用於作戰的飛機隻有300架,至1937年11月底中國空軍僅存作戰飛機30架左右,喪失了空中作戰能力。

1937年10月22日,第一批蘇聯飛機飛抵中國,隨同一起來華的還有蘇聯空軍誌願隊,共計254人。蘇聯空軍誌願隊投入了保衛南京的戰鬥,擊落日軍10餘架轟炸機,並擊沉了日軍一艘巡洋艦及2艘運輸船。此後,蘇聯空軍誌願隊在中國多地多次執行空中作戰任務,給日軍重大打擊。

蘇聯教官為中國培訓了1000多名飛行員和8000多名航空技術人員,幫助中國重建了空軍。

從1938年6月起,應中國政府的請求,蘇聯向中國先後派遣了四任軍事總顧問,幫助訓練中國軍隊和參與重大戰役作戰計畫的製定和實施。在空軍、炮兵與戰車兵等技術兵種中,蘇聯顧問和教官的角色是不可取代的。

1941年2月史達林派崔可夫來華擔任駐華武官和軍事總顧問,並向中方運交了250架轟炸機和驅逐機,300門大炮和500輛汽車。

1941年4月13日,《蘇日中立條約》簽訂,蘇聯事實上承認了偽滿洲國,中國政府對此表示抗議,不久蘇德戰爭爆發,蘇聯逐漸停止了對華援助。 1942年2月,蘇聯顧問崔可夫奉召回國,蘇聯援華抗日告一段落。
登錄後才可評論.